拨亮“非典”病人心中的灯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mp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肆虐的非典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压力。为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北京军区赴小汤山医疗队在精心搞好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到非典并不可怕。只要树立信心,科学防治,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让疑虑病人摆脱心中阴影
  
  由于非典是一种极强的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找到发病的源头,缺少特效的治疗药物,一些病人因此忧心忡忡,对能不能治好疾病产生了怀疑。
  一名地方呼吸内科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不幸感染上非典,送到医院时,情绪很低落,心情十分紧张,经常无缘无故地向护士发脾气。一次,护士为其输糖浆胰岛素时,他生气地责问:"我血糖高,你为什么还给我输这个药,是不是想害我?"护士反复向他解释,但他始终听不进去,提出以后输液,必须由他本人指定,否则绝不接受治疗。面对病人的敏感情绪,他们感到,患者主要认为医护人员给他乱用药,担心治不好病,从而出现了心理障碍。
  为此,护士们把心理治疗引入了日常工作中。在值班和查房时,护士不顾和病人长时间接触容易被感染的危险,有意经常陪他聊天:"你是医生,应该比其他人更了解非典,心中有压力不可怕,怕的是深陷在疾病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这位护士还找来大量病人治愈出院的报道,讲给他听,不厌其烦地给他讲科学道理。每天给他输液时,总要宽慰道:"你今天气色好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和家人见面了。"
  从此,他积极配合治疗,还把自己的患病经历和治疗病人的一些方法体会整理出来,提供给医疗队做参考。
  
   让绝望患者扬起希望风帆
  
  非典病人身在隔离区,没有亲人在身边陪伴,心里常常很寂寞,担心自己万一发生不测,连家人的面都见不上。有的病人甚至认为,反正早晚都得死,与其被疾病折磨死,还不如痛痛快快地了断自己,省得再把疾病传给他人。在这种想法下,一些病人出现了自杀的念头。
  20多岁的民工小许,被感染后一度病情较重。他认为,患了非典基本上无药可救,死了后连家里人都不知道。想到这些,他非常害怕,夜里常常做噩梦,以至发展到产生了结束人生的想法。
  为了消除他的心理顾虑,护士长当起了他的心理疏导员。为了增强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她特地找来了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进行研究,还通过电话请教军内心理专家。一次,护士给他输液时,他一把拔掉针头,哭着说:"反正我活不了几天了,还输什么液?"护士长当即来到他的床前,温和地开导他:"人生刚刚开始,美好的生活在等着你,你走了对自己可能是一种解脱,但你的父母靠谁来赡养?"一番入情入理的话,犹如一剂清醒剂,把小许从绝望的心情中拉了出来。针对他喜欢听音乐的特点,护士长把带来的小收录机和磁带送给他,使他每天都能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经过耐心的开导,笑容又回到了小许的脸上。从此,他吃得香,睡得实,精神状态大有改善。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负责的三病区有一位姓陈的女病人,一家10口人都感染了非典。其中母亲和两个姐姐因病去世,丈夫也不知住在哪家医院,家中只有一个12岁的孩子,由街道居委会照料。刚到医院时,她不吃也不喝,精神一直处于恍惚状态,梦中经常念叨着孩子的名字。医护人员感到要把病人从绝望的心情中解脱出来,关键在于把她的孩子照顾好。于是,医疗队决定在对她进行心理安抚和治疗的同时,专门派人到她家看望了孩子,并送去了由22名护士捐出的2200元资金,委托居委会把孩子照顾好。当她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心情十分激动,心中一块沉重的包袱终于卸下了。
  
   让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些病人对自己的病情疑神疑鬼,无形中增添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给非典治疗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对此,医护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科学道理,纠正病人心中的不正确认识,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迷信思想严重,认为自己得的是一种邪病,是前世造的孽,是上天对她的惩罚,心中非常恐慌。刚来时,每天总是有事无事叫上护士十几次,让她们陪在身边,去去身上的邪气。
  医疗队的同志们感到,老太太出现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迷信思想作怪。他们首先从破除迷信思想入手,专门找来有关书籍,反复给她讲封建迷信的危害性,讲非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最终会被人类战胜的道理,使她从迷信的泥潭中拔了出来,树立了相信科学、战胜疾病的信念。老太太身体虚弱,上厕所很困难,护士们每次扶她去,冒着随时会被感染的危险,给她端屎端尿,感动得老人直掉眼泪。
  一位姓章的妇女,自己患上非典后又传染给了父亲、母亲和丈夫,两位老人不到一个星期就撒手而去。想起亲人都因她而感染,她心中常常莫名其妙地恐惧,觉得自己是个灾星,要不然灾难怎么会落到全家人身上。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她特别害怕有人进入病房,脑海里总是闪现父母的身影。
  一名护士勇敢地接受了护理她的重任。每天,都要通过宿舍电话和她聊天,说明亲人感染非典并不是她的过错,帮助她从内疚的心情中走出来。一段时间,她病情加重,起身不便,吃饭和喝水成了难题,护士就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并剪了一个输液管,让她躺在床上就能喝水。在护士的精心照顾下,她变得乐观起来。
  
  
其他文献
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常常是宁可食无肉,不可一日无书读。人生苦短,来去匆匆,当以精神愉悦为要,而一卷在手,悉心品读实在不失为快事。  北宋诗人黄庭坚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很能说明读书的重要。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过:“读书如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生痰瘤。”人都需要吃饭,但吃些什么,怎么个吃法,却是大
期刊
做父亲难,做男人的父亲更难。要把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父亲肩上的担子就愈发沉重了。  父亲应该是坚强自信的。遇事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唯恐天要塌下来的男人,充其量只能算作男性。懦弱自卑在一个男人身上比胡须长在女人身上还要让人无法容忍。毛泽东、李大钊、叶挺……既是优秀的父亲,也是顶天立地、刚毅果敢的铮铮铁汉。马克思曾经说过,男人最重要的品质就是坚强。  父亲应该是爱憎分明的。记得看过一篇报道,父
期刊
离别的愁绪像一习秋风抹在我青春的脸上。  再过25分钟,我就要告别父母,踏上求学异乡的路了。此刻的我多想再吃一口母亲亲手熬煮的米粥,再听一个父亲下放农村时的故事啊!  站台上挤满了苍老的身影,空气中洒满了沙哑的嘱托,我看见一个女孩抽噎不已,她的母亲正为她拭去眼角的泪水仿佛在说:人总要从独立走向坚强。  我这么想着,从父母无限关怀的眼神中眺望着远方。  等待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艰辛。世间所有的等待都
期刊
编辑同志:  你好!我是一个生长在不幸家庭里的男孩。父亲爱喝酒,喝醉了就闹事,不是毁东西就是骂人,父母经常争吵不休。我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毛病:一到人多的场合就紧张、心跳加快,必须逃开才能平静下来。我内心渴望与人交往,但又为自己不能与人交往而非常自卑。我不明白,命运为何如此薄待我?!生活为何如此艰难?!我不知道生活的路该怎样走,恳请为我指条路。  柯 望  柯望:  你好!  在回答
期刊
人的生命,跟季节一样,也有个自然的四季。少年如春,青年似夏,中年如秋,到了老年就不必多说了,像一个冬天。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生命程序,对你对我,对官对民,对富对贫,对男对女,都是一样,在这方面最平等、最公开、最没有争议。当然,更无法拒绝。  自然界每个季节都有风景,春天,柳绿燕飞充满浪漫;夏天,水暖花放洋溢妩媚;秋天,结实收谷飘洒喜悦;到了冬天,冰封雪锁,看似空灵严峻,其实更有着独特的美丽
期刊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高中生,按理说应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学习上,但是,我总感到有许多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困扰着我。比如:我对社会中尔虞我诈的现象不能接受,每当看到或听到这些事情时,心中就产生深深的失望感。另外,因为平日自己说话比较耿直,有时不经意中伤害了别人也不知道。如果恰巧遇到报复心强的同学,就会被拐弯抹角地“挤兑”一番,弄得我心中十分不快。我不愿意把关系弄僵,于是就一忍再忍,心里非常压抑。请
期刊
"空巢家庭"这个概念是1982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提出来的。所谓"空巢家庭",是社会学者对于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家庭的一个形象的比喻。如同小鸟长大后会一个又一个地飞离老巢一样,子女成年后也会因种种原因离开年迈的父母。于是,老年人独自生活的现象出现了,就像老鸟最终将会独守空巢一样。  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现代社会的发展终将导致传统家庭模式的
期刊
现代心理测量学19世纪起源于德国,创始人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希纳。20世纪60年代,国际精神病学家们将心理测量的方法引入精神科临床,对各种精神症状进行标准化、定量化的评定,并制定了精神症状的各种量表,以获得比较客观的、可比的和数量化的资料。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把许多国际通用的症状量表翻译成中文,应用于我国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生物精神病学等领域,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期刊
在我老家有一位寿星,虽已年逾古稀,但他依然红光满面,说起话来神采奕奕,一点也不显得老太龙钟。当有人问及他健康长寿的秘诀时,他平静地说:"我的养生之道很简单,那就是虽人到老年,万事揪心,但我始终保持心静。"一份心静难道能胜过灵丹妙药,竟然有如此之神奇功效?细细体察:人到老年真能做到心静地看待余生,确非易事。  是啊!在当今社会,世相百态让人目不暇接,五彩缤纷的世界充满了诸多诱惑。有人不怕"人为财死,
期刊
清高是一贴经济实惠的良药。当不了官,发不了财,退而求其次,就只剩下清高。清高是人们要脸面的一种简单方式,来得容易,去得也快。清高不要任何本钱,去买西瓜,小贩要价一元,你喝一声五角,各不相让。这时候,小贩若清高,可以不卖给你;你喜欢要脸面,可以赌气不吃西瓜。谁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清高一回。  俗话说,无欲则刚。所谓刚,依笔者的理解,也就是清高的意思。世上的事,坏就坏在有欲望。有了欲望,因此蠢蠢欲动,不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