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制下的党际民主析论

来源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q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际民主是党际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合法化。政党制度对党际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美国的两党制形成了特殊的党际民主。同美国党际民主相比,我国特色政党制度具有自身特点。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党际民主的经验与优点。
  关键词: 党际民主;美国两党制;多党合作制度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5-0022-03
  
  在政治体制的稳固完善和政党政治的发展进步方面,美国始终独树一帜,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众多国家在民主制度构建层面推崇和复制的模板。不管是从美国建国初期联邦党与共和党的关系来审视,还是以当今民主党与共和党竞争上台、轮流执政的制衡格局作为考察点,美国的两党制都体现了两党之间公平、规范、透明竞选的特征,亦即体现了党际民主。
  一、党际民主的内涵与重要性
  党际民主是用来处理和发展政党之间的民主形式。在中国,党际民主的制度化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尽管党际民主尚未如民主、自由、宪政等概念那样获得广泛认同,党际民主理论也不尽成熟,但党际民主亦应有与党内民主共同存在的价值。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同时两党或多党并存。尽管由于国情不同和政党制度差异,各国政党在本国政治体制中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功能互有不同,但民主社会中政党政治的演进、国家政党制度的成熟,均需要有一套公正、透明、科学、有效的民主机制来规范各政党间的关系,并以此稳定政局。因此,党际民主具备适用于各国政党政治的共同内涵和普遍意义。
  从狭义上讲,“党际”是就一个国家内政党之间关系而言的。无论是执政党与非执政党之间的关联互动,还是各个在野党的沟通交往,都属于党际交往的范畴。在现代政治生活中,政党政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保证政党发挥特定功能。而政党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各政党之间关系的民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它们都要共同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共同捍卫自由、民主、公平的价值原则。这也就是要求有党际民主。对于执政党而言,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对于非执政党而言,则要做到补台而不拆台,按照法定的民主规则和程序开展党务活动,履行监督职责。
  在现代民主体制下,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作为现代民主政体的一股支撑力量,政党有其发挥正功能的一面,也就是说,没有现代政党,代议民主政体就不可能实现良性运作。在这种情况下,党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公正性就显得尤其重要。它直接关乎政党是否能够赢得大选,取得执政地位。就本质而言,西方的党际民主就是一国之内的各个政党,无论规模大小和实力强弱,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在参与竞选的过程中共同以民主、公正和合法的选举程序作为依据;在大选结束和政府组建后,同样要对政府的政策执行、官员行为以及人事任免进行监督。这既是政党自身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功能,也是党际民主关系原则的本质要求。
  综上所述,党际民主是党际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与合法化。政党制度作为根据一国法律规定或长期政治实践而形成并延续的政党结构模式,对党际民主的实现具有关键性意义。政党制度的良性运作是达到党际民主的必然途径。反之,缺乏健全的政党制度,就会导致党际紧张与不和谐,甚至是恶性相斗、互为仇雠。这样不但会丧失党际民主,宪政民主也会成为一句空话。笔者认为,美国的两党制正是美国党际民主的制度性保障。
  二、对美国两党制下党际民主的透视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两党制国家。长期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政。两党不仅控制着联邦政府,也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曾经出现过几个颇具声势和规模的“第三党”和其他一些“小党”,但是它们或是昙花一现,或虽能长期存在但影响极小,“都不能成为同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全国性政治力量”[1]。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轮流执政的格局,不是在美国建国时就已存在的,而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演变发展才形成的。下文将通过分析美国两党制中两大党的关系,研究美国两党制背景下党际民主的状况。
  (一)共同拥护宪政立场,捍卫合众国利益
  民主党与共和党是美国国内具有优势地位的两个大党。它们在稳定美国政局、维持社会稳定、推进美国对外战略和巩固发展综合国力方面,起到了一般小党所不具备的中流砥柱作用。如果两个实力相当、地位对等的大党,都“没有崇高的目标”,在国家大政方针与内外事务上各不相让, 都“自私自利”、以本党利益为出发点,“注意后果胜于注意原则”的话,美国绝不可能实行这样一种分权制衡体系来达到民主政治的目标。相反,倒很可能因为缺乏党际合作与民主而闹得不可开交,从而导致美国社会严重分化。作为有组织的全国性政党,这两个党的实力发展乃至名称变更都经历过一个相当长阶段的历史变迁,以致于形成今天相对稳定的政党结构模式。在如何具体施政上,两党存在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两种政策倾向,因而两党之间也常有摩擦。在出现重大社会转变时,两党之间甚至会出现严重分歧。但是,两党都一直遵守这样一项政治规则,即在两党制下,双方都必须在美国的宪政制度的框架下行动,避免在政策上走极端,需要变革时也是温和逐步地推进。这正是美国党际民主的鲜明见证。
  政党毕竟不像企业,它不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建党纲领与奋斗目标。政党应当也必须以国家大局为重,以社会和谐、国家福祉及人民福利作为立党之本。美国民主、共和两党自成立壮大至今,虽然摩擦不断,矛盾重重,但在事关国内外重大要务上,都是鲜明地站在宪政立场上,按照法律和民主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200多年来,两党内虽然纷争不息,但从未发生过非程序性政权更迭。美国除了一次为完成国家统一的南北内战之外,从没有出现某个政党为阴谋取得政权而发动政变促成执政党下台的实例。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不是以本党能否赢得执政地位作为政党获胜标志,而是沿循党际民主轨迹,凭藉自身力量规范、合法地开展竞选,以便贯彻自己的施政纲领和方针政策,为合众国赢得最大利益。这种党际民主既是美国宪政传统的延伸,也是美国宪政民主的基石。它尤其明确地体现在总统选举、国事处理与对外政策上。
  (二)一致遵循选举制度,平等参与总统竞选
  美国两党制是推进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两党平等参与竞选的制度性依赖。作为竞选工具的政党是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础,对于民主社会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长期以来,美国的总统选举被形象地称为“驴象之争”,被看成两党为了上台执政而不择手段进行竞争的伎俩。客观地说,对于美国两党在大选过程中的种种现状所做出的批评指责并非毫无道理。许多有洞见的抨击言论切中了竞选弊端之要害,发人深省。1972年的“水门事件”就是典型例子。同时也必须指出,美国并未因为选举制度的不完美而抛开制度,两党也没有由于制度的漏洞而僭越宪法。选举之中两党之间的问责和抨击甚至污蔑也是司空见惯,但彼此坚持和力挺所共同认可的竞选制度与原则,已经成为美国民主、共和两党的共识和理念。否则,当时尼克松身居总统要职,也绝不可能惧于遭受弹劾而自动辞职。
  在现代民主国家里,假如没有党际民主,或是仅有党际民主之名而行一党独裁之实,那么必将导致极权主义的盛行。这样的社会决不是民主社会,这样的政治也从不是民主政治。希特勒的纳粹政权虽是通过民选的形式上台执政的,但它是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运用非法手段打击和诬陷德共、压制其它党派力量,欺骗愚弄德国民众。正是由于缺乏党际民主和党际制衡,纳粹势力能够滥用民意为所欲为,致使极端民族主义和霸权主义膨胀,给20世纪的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
  (三)各自行使本党权力,互不干涉别党内务
  党际民主意味着执政党和非执政党之间必须相互监督。“水门事件”多被看作党派争夺的一桩政治丑闻,亦是美国人民运用宪法权利制约总统非法行为的成功范例。实际上,“水门事件”的处理结果,也是对共和党侵犯民主党权利的非法行为所做出的合法制裁。共和党的窃听是对他党内务的涉足,也就是对党际民主原则的漠视和越界,而最后的结局恰恰验证了两党之间的党际民主确实存在,而且不容践踏。
  美国两党制下的党际民主还体现在,无论哪个政党上任,都无权侵越另一党的权力。两党在行使各自合法权力方面是独立的,在某些国内外事务上又是妥协、合作的。这在“9·11”事件后美国的反恐战略上得到进一步证明。在美国第107届国会任内,共和党行使全部行政权和半部立法权(即控制众议院的立法权),而民主党所能行使的执政权只是“半部立法权”。同一法案必须经国会两院通过,才可能成为法律。两院对法案都有平等的否决权。因此,任何一院享有的都只是半部立法权。参议院民主党的难题在于,公众等待着总统和国会迅速打退恐怖活动;共和党总统因其接连出台反恐措施而民望雀升。众议院多数党明确表示要为总统保驾护航。参议院共和党也随时会运用它的49席与多数党交锋,以迫使多数党与总统妥协。所以,参议院民主党不会轻易与三面围攻的共和党决战,总体上与共和党总统合作,相机拿出民主党的对策。参议院赶在众议院之前通过授权总统使用武力反击“9·11”恐怖分子的两院联合决议,以表明民主党是对国家安危负责的执政党。在制定《反恐怖法》方面,民主党领导的参议院甚至比共和党领导的众议院还积极靠拢共和党政府的政策,充分体现两党一致精神[2]。这一案例成为我们透析美国党际民主的一面镜子。
  三、美国党际民主与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比较分析
  与美国两党制相比,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产物和结晶。这一制度与新中国相伴而生,深深根植于中国土壤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制度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著特征。这一政党制度坚持在国家重大问题上开展民主协商、科学决策,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符合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着巨大的优越性,是世界范围内协商民主的优秀实践成果。
  从党际关系的视角看,我国的政党制度作为一种民主制度形式,更侧重于协商、合作,强调团结。这和西方国家政党制度强调两党或多党之间的竞争有很大不同。我国政党之间是合作关系。我们需要从历史文化角度来考察这种合作关系确立的必然性和优越性。西方是个人本位的文化,强调的主要是竞争。这在美国两党之间显而易见。而中国是集体本位的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和为贵”,强调的主要是合作。合作可以克服竞争带来的负面作用。这也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基础相适应。在中国,要把13亿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搞现代化建设,没有一个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来领导,没有全社会的广泛团结与合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能保持政局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
  就党际民主发展轨迹来看,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党派人士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政务院副总理和15个部的正部长。党际民主的理论与实践都得到了检验。但后来由于“左”的思想泛滥,民主党派人士的政治待遇不断下降,直至“文革”期间民主党派名存实亡。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对民主党派的方针已经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础上增加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并且确认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多党合作制度由此得以确立巩固。在如何提高各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地位方面,有学者指出,今后“应多选拔他们(即民主党派领导人)担任正部长、国务委员以至副总理,使他们能够参加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这样才能共同决策,共同负责,真正做到荣辱与共。同时还要放手让民主党派发展组织,壮大队伍,不仅后继有人,而且人才辈出”[3]。参政党既然作为参加国家政权的友党,那么理应具有这样的地位和待遇。事实上,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突破。2007年,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万钢被任命为科学技术部部长,成为30年来首位担任部长的党派人士。
  基于文化、制度及国情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能搞西方的两党制与多党制,但这并不表明我们不可以吸收和借鉴美国党际民主的经验与优点。美国社会之所以能呈现动态稳定和有机团结的局面,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最大的两个政党能够发扬党际民主,一致坚持宪政立场与民主制度惯例。这对我们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也具有重要启示。2005年以来,海峡两岸党际交流得以实现并深入发展。中国国民党、亲民党、新党相继组团来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三度历史性握手。随之而来的是,两岸的基层党际交流也逐步启动。这些可喜的变化昭示,加强两岸党际交流,有利于两岸之间消弭隔阂,增强互信,增加共识,加速融合,对于进一步发展国共党际关系、推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具有深远历史意义。从长远来看,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历史性任务,既要靠两岸民间社会的水乳交融,也需要以深化两岸党际互动为突破口,从发展党际民主起步,共同协商解决统一后台湾高度自治以及吸纳台湾党派领导人进入中央政府任职等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116.
  [2] 蒋劲松.从应对"9·11"看美国两党的执政方式[J].美国研究,2003,(1).
  [3] 高放.关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J].人大研究,1999,(5).
  
  责任编辑:林华山
其他文献
摘要:“一国两制”是目前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根本方案,也是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政策底线。由于台湾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未来应该在“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下,通过对“港澳模式”的突破和发展,建构解决台湾问题的“台湾模式”。国家结构理论的视角对“台湾模式”的模式建构和路径选择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这也是在两岸统一问题上,比较符合两岸关系现状和双方共同利益的较佳方案。  关键词:两岸统一;“一国两制”;“台湾模
期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奇迹”形成的重要原因。它为“中国奇迹”的形成开启了时代背景、提供了制度基础、构建了社会环境、奠定了群众基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奇迹;制度保障  中图分类号:D2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6-0060-03  “中国奇迹”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宗教慈善组织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样本,对宗教慈善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管理创新视域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规范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建设。  关键词:宗教慈善组织;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意义;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2.9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是顺应时代要求、适应教学规律的必然举措。本文以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为例,在总结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抓品牌、造基地、加宣传、提师资、增形式是社会主义学院进一步开展和推广现场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经验;思考  中图分类号:D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2-0091-06  一、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加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适应的语言艺术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义和首要工作。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具有活用多种表现手法,巧妙运用俗语俚语,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等特点。今天,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要象毛泽东那样,对语言的艺术性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形成具有艺术性的语言风格,构建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毛泽东;语言艺术 ;马克思主义 ;
期刊
摘要: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实质上就是区域内相关地方政府对区域合作制度遵守和执行的程度。当前,区域合作制度迫切需要加强有效性建设。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能够对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建设给予关照。它们在目标取向、运作机制、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多重契合。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能为探索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建设的优化路径提供合理构想。  关键词:区域合作制度有效性;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利益;关照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20世纪20年代初以重庆为中心、活跃在重庆及其附近地区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应该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其主要依据是在共产国际档案中保存的《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的报告》。  关键词:探析;四川省重庆共产主义组织;报告  中图分类号:D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69(2011)05-0005-03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
期刊
摘要:正规化建设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学院改革的总称。文化认同对组织变革具有重要价值,对凝聚社会主义学院改革共识、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拓展社院工作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在社院正规化建设中,要把握文化认同建构的要素、处理好认同建构的关键环节和重点路径,以文化认同建构助推社院的正规化。  关键词:组织文化;组织变革;文化认同;社会主义学院;正规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
期刊
摘要:美国当前的模式在一些关键的重要方面遇到挑战:削减的财政;崛起的权力替代中心;下降的美国军力优势;在关键的非军事权力机制上效能的匮乏;国内对于全球冒险正在失去耐心。这些美国战略的威胁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是现在它们在以一种新的和决定性的方式加快。各种趋势表明,现存范式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都正在变得不可持续,拒绝面对美国战略破产会在更大的程度上伤害美国的信用和全球稳定。在过去的每一年里,这些事实变得更
期刊
摘要:参政党民主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政党的重要职能。在实践中,参政党民主监督存在监督意识不强、监督规则错位、监督实效性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参政党民主监督制度设计理念与实践需要不对称。加强对政府规则制定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及信息公开行为的监督是增强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  中图分类号:D6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