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dar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便学生掌握、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组织讨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小学生而言,他們的年龄较小,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面对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任务,其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学习方式不得当,使得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提升。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能力有限,面对枯燥的语文学习任务,难免会感到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小学生的成长。讨论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集中学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组织学生讨论,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组织学生讨论是新课改背景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分析,在讨论、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兴趣、形成能力、获得知识。而要想发挥讨论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如在学习《观潮》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文章的主旨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选出几位学生代表来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由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思考,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提高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相比于那些条条框框、比较呆板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更倾向于那些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讨论、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趣味性的问题,进而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与同学开展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活跃思维,提升能力。如在学习《乌鸦喝水》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了解乌鸦喝水故事背后的寓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一堂课只有45分钟,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讨论的最大作用,教师就必须合理安排学生讨论的时间,时间过长,学生会迷失讨论的方向,将讨论当作一种聊天的方式,而时间过短则会让学生意犹未尽,难以体味讨论的乐趣。由此可见,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握至关重要。合理把握讨论时间,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在课堂最后10分钟,由教师进行总结。由于讨论时间充足,学生可以尽情发散思维,发表看法,从而提高讨论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提问是引导学生高效讨论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提问,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这种提问不应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提问,同时也包括学生向教师的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提问。如在学习《北京的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北京的春天有什么特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从而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活跃氛围,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讨论效果。
  三、结语
  综上,组织学生讨论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更好地方便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而要想发挥讨论的作用,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卞桂荣.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课堂讨论的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7(5).
  [2]廖春莲.讨论,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J].小学教学研究,2016(29).
  [3]吴梅英.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16(8).
  [4]肖立.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J].知音励志,2016(4).
  [5]林丽.探讨小学语文课堂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11).
  (编辑:张驰)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是语文教学一个永恒的话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个人汇报展示的时间、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独立学习,有效地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以学为主;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汇报展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让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需要正本清源,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从高中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出发,根据课程教材和学生的学情,统筹安排,凸显以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回归渐进式的简约化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简约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是一个与现代汉语在词义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的语文体系
【摘要】一年级识字作为低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将其看作一道美食,则要引导学生进行“细嚼慢咽”式识字,“细嚼”体现在初识生字上导入生字的方式和方法上,“慢咽”体现在巩固生字和复习结构上,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为使得孩子们更好地识记住生字而努力。  【关键词】识字;细嚼;慢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年级置于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中的一个特殊点,作为衔接幼小的桥梁,看似简简单单,实
愉快教学是快乐教育的分支,其实质是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给予学生快乐体验,从而激发学习动力.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了愉快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应该是“尚智”“精简”和“致远”的。有必要聚焦 “苏式课堂”,培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精简”语文课堂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精简”语文课堂;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门科学,也是门艺术。“苏式课堂”,苏州教育现代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深化课
【摘要】在小说阅读的教学中,阅读能力的获得,就不仅仅靠阅读训练,还要靠比较、类推等思维活动,通过反思获得体悟,从而获得真正的体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说;阅读比较;类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同职业上的实力与人生的成功直接相关的,涵盖了社会技能与动机、人格特征在内的统整的能力”。“核心素养”的核心在于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
【摘要】小学的语文课属于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作文是学生小学语文学习中较难攻克的一个方面,也是老师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在作文写作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策略,选取时下较为热门的互动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文章分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存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境教学策略这两个方面展开
【摘要】抒情散文有文笔优美,富有抒情韵味的特点,要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抒情散文的独特魅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文章的内容;在研读中可以了解文章的形式,体会文章的意境;在品读中可以锤炼语言。这些方法都能提高学生阅读抒情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抒情散文;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抒情散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然而,抒
【摘要】词语是一篇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不仅生动形象,而且折射着强烈的感情色彩,在文章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以小学语文版四年级上册词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词语教学;形象;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词语是阅读教学最活跃的元素。在教学中,引领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词语的内在意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
本文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总量效应、贷款期限结构效应以及不对称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投放对产出和价格的刺激效果显著,并且信贷渠道传导具有两个明显特征:(1)长期贷款更多地刺激了产出的提高,而短期贷款对物价水平上升的推动作用较大;(2)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刺激效果存在非对称性,前者对信贷、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长期刺激效果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