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进行阐述,并提出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危害;对策
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一项社会广泛重视的问题。为教师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至关重要。有效改善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摆在教师面前的负面压力
负面压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方面。心理的负面压力是教师对学校各种活动产生消极反应的主要原因。本人曾对包头市一所重点高中的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承认在教学工作中有压力,如学生的升学率对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学生对教师的考评也对教师产生压力。同时,具体的工作压力,如:与学生交往困难、办公室事务、课堂的人数过多、对学生的管控和激励不当等。许多教师反映工作的压力常常造成他们失眠、精神紧张、焦虑,但很多教师通过自身的调节,一般不会造成心理疾患,但是在调查的人群当中约有45%的教师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方面的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这对教师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各种职业中,教师这一职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高于其他职业,所以要求教师的心理素质更高些。
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仅对我院高职班的教师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拖拉,学习态度怠慢,一般这种情况,很多教师认为是这些学生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的缘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类拖拉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感觉统合系统失调造成的,是身心发育不健全的结果。再如,对于厌学的学生,很多教师视他们为差生。但此类学生中有一部分厌学的情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还有就是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如下问题,如厌学、和同学合不来、损害公共财物等,面对人格问题如:敏感自卑、依赖别人等较为忽视。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标准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这样会导致教师在处理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措施,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极为不利。
3.教师的工作环境决定教师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决定教师的心理。教师工作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首先是人文环境,同事间的交流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人际关系处理的融洽以及和谐的支持氛围,同事、领导的体贴关心等,是工作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很多教师对待工作的成就感来自于大家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许,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教师会心情舒畅、心态良好、干劲倍增。其次,是物质环境。影响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物质因素也同等重要,包括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这些物质因素构成物质环境,这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如果教师工作在一个工资待遇很差,工作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不可能心情愉悦、身心放松,自然产生众多心理问题。
4.教师的人格魅力与理想信念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理想信念决定了教师的各种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表现在对待职业的态度上,一个爱岗敬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教师,即使遇到不好管教的学生也能够做到时时保持冷静的态度,这样的教师就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再有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热爱之情,保持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这样的教师一般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反在压力作用的环境下,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保持健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人通过大量事实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认识自我不够客观,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不明确,自尊需求过于强大,理想和现实差距大;教师的人格魅力特征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密切。这样的个性特征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就会困难重重,引发心理健康“危机”。有的教师常常乐于在学生面前自我炫耀,通常以个人想法为中心、性格孤傲;喜欢夸大其词,有时对待不同學生的管理方式不一致,从而使学生无所适从。还有的教师自我封闭、心胸狭窄,过于看重荣誉和地位,致使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不是积极向上的,这些都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二、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及危害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师因自身的心理存在问题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人们把这种心理问题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因严重的师源性心理障碍也就是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而产生逃课、犯罪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从而酿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有很多种,如心理惩罚:冤枉、责骂、讽刺、挖苦等,身体惩罚:体罚留校、不让进教室听课、罚站,甚至打骂等。以下是笔者对本市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的调查:
例如,由于教师心胸狭窄,思想偏激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上的不当行为:
其一,教师误解学生(4例)。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教师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偏听一面之词,首先指责成绩较差的学生。
其二,教师用语言刺激、讽刺挖苦学生(11例)。学生上课秩序不好,教师指责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同时,对他们曾经说过:“你父母花钱送你上学你不好好学习,这钱还不如拿去给要饭的……”“看你长得不缺耳朵不缺眼睛,不好好学习真是浪费材料……”“你是不是全都学会了,那你要是考不好,咱们就秋后算账……”
其三,教师语言行为失去理智。教师语言行为失去理智表现的严重性程度可分为三类:教师推拉学生与学生发生肢体碰撞(3例);教师将学生哄出教室(4例);教师对学生动用拳脚(2例)。
其四,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出错。学生对教师的授课错误提出异议:“您刚才那个问题都讲错了……”这时教师的表情有些异样,狠狠地瞪了那个学生一眼:“你懂什么?好好听你的课吧”,学生有些不服,坚持反驳,教师恼火,将学生赶出教室。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这些事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控方。无论教师语言、行为失控,误解学生还是以各种方式惩罚学生等,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主要问题的核心是这些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这是潜在的心理因素。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其对待学生的教育行为上出现偏颇。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源性心理障碍除导致恶性的后果,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是隐藏在学生心里的,也是致命的,有时难以表现出来,往往被忽视。然而学生所受到的心理上的伤害会影响其一生。第二,教师这一角色赋予了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主导和权威地位,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都认可和信奉这种地位,所以,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更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和深刻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致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这些教师常常训斥学生,对待学生态度恶劣,认为现在的学生承受力太差不好教,因而这些教师所认为的好的教育方法而导致的不良结果仍然存在,后果严重。
三、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说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师,学生由于家庭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由此看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教师职业上岗前的筛选工作
教师职业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应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进行严格选拔,也就是从源头抓起,对师范生测量,测量其情绪自控能力、自我意识、人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自身的角色意识、对教师职业期望角度等,确保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够真正具备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并且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需求。
2.做好从业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从业后相关能力的培训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涉及方方面面,如: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普通话的培训等,不仅需要对相应学科知识内容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培训,还要对教师的人生观角色意识进行培训,因为教师的人生观和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决定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还有学生的态度以及责任心。
3.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
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好坏也对教师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学管理方式,教师的精神面貌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能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晋升机会,这样教师的成就感就强烈。成就感强烈教师对学校管理者也能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多为教师着想,解决工作当中的种种问题。广大教师心情舒畅了,心态自然就好了,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解决,对于学生的教育自然也就良好。
4.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教师的良好形象不断发扬光大,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制订规范可行的教师行为准则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有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全社会参与监督,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加之社会的理解监督,教师的心理健康一定会形成良性发展。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教師自身影响很大,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教育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成因;危害;对策
了解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一项社会广泛重视的问题。为教师减轻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让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至关重要。有效改善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界迫在眉睫的大事。
一、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1.摆在教师面前的负面压力
负面压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方面。心理的负面压力是教师对学校各种活动产生消极反应的主要原因。本人曾对包头市一所重点高中的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承认在教学工作中有压力,如学生的升学率对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学生对教师的考评也对教师产生压力。同时,具体的工作压力,如:与学生交往困难、办公室事务、课堂的人数过多、对学生的管控和激励不当等。许多教师反映工作的压力常常造成他们失眠、精神紧张、焦虑,但很多教师通过自身的调节,一般不会造成心理疾患,但是在调查的人群当中约有45%的教师由于长期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作方面的焦躁不安、缺乏耐心,这对教师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在各种职业中,教师这一职业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大大高于其他职业,所以要求教师的心理素质更高些。
2.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
仅对我院高职班的教师调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表现拖拉,学习态度怠慢,一般这种情况,很多教师认为是这些学生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的缘故,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类拖拉的学生中有一部分是由于感觉统合系统失调造成的,是身心发育不健全的结果。再如,对于厌学的学生,很多教师视他们为差生。但此类学生中有一部分厌学的情绪是由心理问题造成的。还有就是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如下问题,如厌学、和同学合不来、损害公共财物等,面对人格问题如:敏感自卑、依赖别人等较为忽视。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标准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这样会导致教师在处理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措施,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极为不利。
3.教师的工作环境决定教师的心理
教师的工作环境决定教师的心理。教师工作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首先是人文环境,同事间的交流对教师来说很重要,人际关系处理的融洽以及和谐的支持氛围,同事、领导的体贴关心等,是工作中特别重要的因素,很多教师对待工作的成就感来自于大家的认可和领导的赞许,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教师会心情舒畅、心态良好、干劲倍增。其次,是物质环境。影响教师工作满意感的物质因素也同等重要,包括教师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晋升机会等,这些物质因素构成物质环境,这一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如果教师工作在一个工资待遇很差,工作条件恶劣的环境中,不可能心情愉悦、身心放松,自然产生众多心理问题。
4.教师的人格魅力与理想信念
教师的人格魅力与理想信念决定了教师的各种行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表现在对待职业的态度上,一个爱岗敬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教师,即使遇到不好管教的学生也能够做到时时保持冷静的态度,这样的教师就很少产生心理问题;再有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热爱之情,保持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这样的教师一般不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相反在压力作用的环境下,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保持健康的稳定的心理状态。
本人通过大量事实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认识自我不够客观,人生目标和生活目标不明确,自尊需求过于强大,理想和现实差距大;教师的人格魅力特征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密切。这样的个性特征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就会困难重重,引发心理健康“危机”。有的教师常常乐于在学生面前自我炫耀,通常以个人想法为中心、性格孤傲;喜欢夸大其词,有时对待不同學生的管理方式不一致,从而使学生无所适从。还有的教师自我封闭、心胸狭窄,过于看重荣誉和地位,致使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不是积极向上的,这些都容易引发心理危机。
二、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及危害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与否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师因自身的心理存在问题采用了不恰当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将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人们把这种心理问题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有些学生因严重的师源性心理障碍也就是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而产生逃课、犯罪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从而酿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有很多种,如心理惩罚:冤枉、责骂、讽刺、挖苦等,身体惩罚:体罚留校、不让进教室听课、罚站,甚至打骂等。以下是笔者对本市一所中学的学生进行的调查:
例如,由于教师心胸狭窄,思想偏激在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上的不当行为:
其一,教师误解学生(4例)。两个学生发生口角,教师在不问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偏听一面之词,首先指责成绩较差的学生。
其二,教师用语言刺激、讽刺挖苦学生(11例)。学生上课秩序不好,教师指责学生不认真听课的同时,对他们曾经说过:“你父母花钱送你上学你不好好学习,这钱还不如拿去给要饭的……”“看你长得不缺耳朵不缺眼睛,不好好学习真是浪费材料……”“你是不是全都学会了,那你要是考不好,咱们就秋后算账……”
其三,教师语言行为失去理智。教师语言行为失去理智表现的严重性程度可分为三类:教师推拉学生与学生发生肢体碰撞(3例);教师将学生哄出教室(4例);教师对学生动用拳脚(2例)。
其四,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出错。学生对教师的授课错误提出异议:“您刚才那个问题都讲错了……”这时教师的表情有些异样,狠狠地瞪了那个学生一眼:“你懂什么?好好听你的课吧”,学生有些不服,坚持反驳,教师恼火,将学生赶出教室。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在这些事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是事态演变的主控方。无论教师语言、行为失控,误解学生还是以各种方式惩罚学生等,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主要问题的核心是这些教师心理存在的问题,这是潜在的心理因素。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就会导致其对待学生的教育行为上出现偏颇。由于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源性心理障碍除导致恶性的后果,大多数学生的表现是不容易被发现的,是隐藏在学生心里的,也是致命的,有时难以表现出来,往往被忽视。然而学生所受到的心理上的伤害会影响其一生。第二,教师这一角色赋予了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主导和权威地位,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都认可和信奉这种地位,所以,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更易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和深刻的负面影响。第三,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致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这些教师常常训斥学生,对待学生态度恶劣,认为现在的学生承受力太差不好教,因而这些教师所认为的好的教育方法而导致的不良结果仍然存在,后果严重。
三、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说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老师,学生由于家庭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由此看来,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教师职业上岗前的筛选工作
教师职业有它的特殊性,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员在上岗之前要进行严格的筛选,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应对师范类院校的学生进行严格选拔,也就是从源头抓起,对师范生测量,测量其情绪自控能力、自我意识、人格特征、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水平、教育观念、自身的角色意识、对教师职业期望角度等,确保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够真正具备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并且符合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需求。
2.做好从业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从业后相关能力的培训工作
教师这一职业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涉及方方面面,如: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普通话的培训等,不仅需要对相应学科知识内容培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进行培训,还要对教师的人生观角色意识进行培训,因为教师的人生观和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决定广大教师对教学工作还有学生的态度以及责任心。
3.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
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的好坏也对教师的心理产生直接影响。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教学管理方式,教师的精神面貌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能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和晋升机会,这样教师的成就感就强烈。成就感强烈教师对学校管理者也能持一种理解的态度,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多为教师着想,解决工作当中的种种问题。广大教师心情舒畅了,心态自然就好了,心理健康也得到了解决,对于学生的教育自然也就良好。
4.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
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让教师的良好形象不断发扬光大,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学校的各级领导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发展。社会支持系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保障,制订规范可行的教师行为准则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有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全社会参与监督,教师自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加之社会的理解监督,教师的心理健康一定会形成良性发展。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教師自身影响很大,对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形成一种教育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