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疑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教学,淡化了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提问。本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敢问”;创设主动参与的情景,使学生“想问”;提供内容和机会,使学生“可问”。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数学 “敢问” “想问” “可问”
  
  有这样一件故事:一个美国代表团到我国进行文化交流,接待方安排了一个物理特级教师上公开课。课前,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课堂上,师生你问我答,学生配合积极,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按照中国教师的观点,这是一堂成功的课:教师知识点阐述到位,师生互动融洽。可是,在组织者询问美国专家的意见时,他们却不解地反问:“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还要上这堂课干嘛?”是啊,上这堂课干嘛?
  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接连地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老师点名,学生回答;然后老师补充讲解,并设定下一个问题。整个教学都在老师预定的框架里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只是被动地记忆和机械地模仿。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目的很明确: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核心)。至于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学会学习,如何学会提问,则完全被淡化了。其实在课堂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这种师生间的问答仪式,更需要把提问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呢?这就是目前老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提问,效果较好。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使学生“敢问”
  学生发现了问题,但不愿提出来的现象很普遍。有调查显示:92%以上的学生有过向老师提问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学生向老师提出过问题,从来没有向老师提出过问题的占36%。其中因为怕说错了被同学们讥笑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20%;其中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4%。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有问题不向老师主动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品质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学讥笑,怕老师说笨。总之,就是缺少提问的信心,不敢问。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的反应好坏是决定学生能否继续提问的关键。如果你对提问的学生不给予热情的鼓励;如果你对学生的问题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学生提问题时,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如果你对其他学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给学生传达的信息就是:提问题不好,不该问。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信心,不敢问,变得沉默,进而排斥学习。
  因此,要让学生敢问,首先就要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老师也同样要给予鼓励,赞扬这种敢于提问题的行为。
  2.当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老师不能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要鼓励学生继续说,并认真解答。
  3.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误或老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作问题提出时,老师不能嘲笑、讽刺、指责。
  4.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老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老师一定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的意义,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要知道学生能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在思考,它都是有价值的。老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时常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同去学习、探索,有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请教学习,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学习的合作者、好帮手。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他们就会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就敢于向老师、向教材、向未知世界提出问题、提出挑战。
  二、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使学生“想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也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弄清问题的欲望,这时,学生就急于想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积极创设主动参与的情境。
  1.利用课前预习,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讲新课前,要求学生先预习,将预习中不懂的问题记在卡片上。我在课前收集卡片,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修改教案,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2.利用课堂讨论,促使学生提问。我在课堂上常常让学生讨论,要求学生互相提问题,并共同解决。同学之间互相提问题,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同学间互相提问题,常常不讲究提问的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3.让学生上讲台,促使学生提问。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角色,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学生提的问题更多,效果更好。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问题,思考解决办法,以防被其他学生的问题难住;而其他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也更积极,都想把这位“老师”难住,看“老师”的反应。这样,学生的顾虑少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路开了,提的问题也就多了。比如:在每次单元复习时,我都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提供内容和机会,使学生“可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以往的课堂上老师问,似乎学生答是天经地义的,学生只需去思考要回答什么问题,而无需去考虑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没搞清。此外,对不同的学生来说,老师的问题有时过于简单,有时特别枯燥,有时又深奥难以回答,有时又含糊不清而捉摸不定。这样学生总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根本没有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没有问题可提,造成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更深层次地造成这类学生做事也没有主见。所以,老师要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材料,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问的机会,使他们有问题可问,哪怕是比较简单的、有趣的,甚至是幼稚的、可笑的。
  比如,在复习课上,我总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提问自己会的和不会的,甚至向老师提问,大大地增加了学生问的机会。除了课堂上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外,我还督促学生设立“问题卡”,把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写在“问题卡”上,要求学生把“问题卡”夹在作业本中交来,或者由我在课前收集卡片,这样我便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使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一些。同时让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了提问题的机会;对于不愿提问题的同学,也起到了督促作用。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陶行知言:“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是开路先锋,问是深耕之犁。要在数学课上促使学生提问,不是老师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办得到的,老师应该在提供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感性材料上多下功夫;应该在营造学生提问的氛围上多下功夫;应该在如何回答学生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方面多下功夫。只有学生问的多了,学生提问的能力才有可能提高,提问的信心才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如果你教了之后,学生从来不会问,也根本不敢问,那就说明你的教育有问题。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学理念,强调问题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产生疑虑,进而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通过教师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师生对话交流、生生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我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生成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教材把生活情境引
学习动力本身即是影响学习行为与学习活动的一个最重要因素,是直接推动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成功的学习活动总是伴随着积极的学习动力,而运用合理的教育激励方
课程传统考核一般是教学的最后环节,因为设置时间点往往放在学期末期,对学生积极鞭策作用不足,对教师教学反馈作用也不够及时,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案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
运用种公牛精液基因组中的分子标记进行个体识别可以判断被检样本与目标样本是否一致。本论文选取来源不同的50支种公牛细管精液,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种公牛精液DNA的提取方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入OIE疫病名录(OIE-lis
数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已有知识结构,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启发,通过数学课堂中问题的变式教学与创新教学,
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是动物胆汁中的一种结合胆汁酸,进来发现其具有抗炎、平喘、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但其在热应激领域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
混凝土裂缝现象已在建筑工程中较为普遍,而裂缝的产生不但对建筑物的各项功能会造成相应的影响,而且还会对建筑物的抗渗能力以及承载能力都会有影响.因此,采用更加合理的手段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乡村规划中“三规合一”方面的问题与原因,然后分析了在这种情况下乡村规划的措施.
“翻转+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网络资源,整合教学信息,增设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将学习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