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探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小学各科中,语文是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现略谈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看,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的内部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求知欲望。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教师自身的特点不同,所选择的方法定然有别。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种较好的激发兴趣的方法——导入语激趣法,即在新课导入前,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教师先播放《我想去桂林》这首歌给学生听。这样,学生个个听得津津有味,即使他们没读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但从歌中听到: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是一幅美妙的画卷,从而领略了桂林山水之美,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然后,再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看教师出示桂林山水的各个美丽神奇的景点,让学生有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体会“人在画中游”的美妙。这些录音和画面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的视听感受、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创新离不开发散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教学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不同的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能简单以教参的答案为标准,而应多倾听学生的分析,并因势利导,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只有一个地球》中的“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这一段,围绕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讲了几个问题。可设置这样的问题:在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读不懂?学生一听让他们提问题,会更加用心地读书思考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诸如:读懂了自然资源的形成要经过几百万年、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遭受人类破坏等。然后教师再追问,既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又遭受破坏,那我们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学生反响十分强烈。有的学生说:“我以后要保护自然资源,从这一刻起珍惜每一滴水。”有的学生说:“要提高人类的环境意识,不要乱扔垃圾、不要滥用化学品。”有的学生说:“从今以后,我要做个环保小卫士。”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表扬他们。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个维度要求。
  三、利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指导学生观察各种事物,积极进行感觉训练,指导学生对某一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练习写文章。在作文练习中,教师可提供一些半命题作文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如,作文《20年后的……》,学生就可展开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思想。一个学生就写了一篇题为《20年后的学校》,文中写20年后的学校将建在太空中,他作为学生,每天穿上水、陆、空通用的鞋子,只要脚一蹬,便可以飞上天空学校,下课了,可在天空中自由飞翔遥望世界。尽管学生的思想、文笔还很稚嫩,但文章内容表达了他对科学发展的美好愿望,表现了大胆奇特的创新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的、崭新的思想去指导学生作文,要力求立意新、思想新。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所长,让每个学生在他天赋所在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这有利于学生萌发创造动机,活跃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四、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艺术的教学方法是学生通往成功的天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然更新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一方面要大力提倡教学民主。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之下,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信息才能被激活,成为诱发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外部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永葆好奇之心,拥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组织、示范、释疑、激励等方式,使学生按照创造性思维的规律去进行创造思维的实践。有了宽松的教学环境,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我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有位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威尼斯是一座水上城市,水那么深,那么多的建筑是怎样建成的呢?本来这个问题不是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回答这个问题也并不困难,但我没有拒绝学生,而是布置一次作业:用三天的时间查找有关的资料,自己找答案。三天以后,许多学生找来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也准备了一部录像片。通过看录像片再讨论,学生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加深了对威尼斯的理解。
  五、注重主体作用,教给创新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是先导,方法是保障。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一是找准新旧知识的相似点,温故而知新。“故”,是指主体原有的知识或经验,而“新”则是要学习和掌握的新知识、新经验。如果学生能在我们的组织和引导下,发现“故”与“新”之间的相似关系,会使新知识简单化,使前后知识系统化、连贯化。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最能表现中心,并进行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这篇文章的构思。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他们把“已知”和“未知”进行匹配、重组并创造的过程。
  二是找准本质相似的迁移点,实现“同中求变”。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通过具体的事例,概括性、包容性的上位观念知识,然后再用上位观念知识来指导迁移性的学习。在这过程中,由具体的事例到上位观念的形成,我们称之为归纳。归纳通常使用的思考方法是“异中察同”,而随后进行的在上位观念的指导下学习,则更多的是“同中求变”,即是对事物取得本质认识后,放手让学生进行迁移性的思考。这样既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同时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如,习作复习课《让人物活起来》,复习的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的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在此环节中可选取《倔强的小红军》《穷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詹天佑》等课文中的有关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的片断,让学生反复品味,领悟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好处。这样,不仅使学生易于完成习作作业,而且还能对学过的文章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
  六、注重教学效果,养成创新习惯
  “人面临新问题时,如原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必须把原有的知识重组和加工,找出解决办法,这就是创新思维。”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创新性思维,形成创新习惯就是当前创新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个目标,我们教师应具有高度的事业心,注重创新发展,让学生成才。如,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这一课时,教师可出示“用你的方式来展现自己心中的地道战”的综合训练题,唤起学生的思维和感情。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以诗人的角色进行赞美,有的学生从画家的角度进行描绘,有的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虽然形式各异,但都说明学生对课文心领神会了。此时学生的收获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积累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韦文)
其他文献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教室里一片寂静,但当某个同学发表了一个错误的见解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是错误的回答撞击了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唤醒了“沉睡”的思维。    一、顺应错误,寻找教学的新起点    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教师则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创设情趣性的教学情境
岩壁梁是地下厂房开挖施工中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部位。施工时通过合理分层、分部及对各道关键工序严格控制和管理,采用样架进行周边孔控制、对不同岩石、部位采用"个性
<正> 一、加工中心的特点“六&#183;五”技改期间,我厂先后购进了十多台数控机床,其中有日本三井精机株式会社生产的HR5B型卧式加工中心(配备FANUC 6MB型数据系统,工作台630&
近期,凯越机车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备受期待的321R和450RALL丫两款新车如约而至,受到了广大摩友的热切追捧。值得注意的是,两款新车分别搭载了由国内知名轮胎制造企业一一正新
<正> 缓进给强力磨削在国外的应用已相当普遍。近几年来我国也正在逐渐应用该项工艺并受到普遍欢迎。但目前还正处在边探索边应用的阶段,因而如何合理选用工艺参数是一项急待
达尔克洛兹说过:“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课改大潮中,若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教师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学生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并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音乐欣
[摘要]助学金评议是落实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重要举措,但在现实运作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从分析总结助学金评议的问题入手,借鉴流程优化、综合评价、信息化等科学方法和技术,结合自身实践,对助学金评议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增强了助学金评议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助学金评议路径 流程优化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软件  [作者简介]孟鹏(1981- ),男,河北保定人,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科学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正> 螺旋圆锥齿轮传动平稳、噪音小、承载能力大,应用在重要的传动上,但这种齿轮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尤其在机床、刀具与测量等配套不齐全的情况下,加工这种齿轮尤为困难,大
受创办人年龄等因素影响,中国民办高校普遍面临“交接班”问题。同“家族”企业一样,民办高校创办人们也面临着“选亲”“选贤”的抉择。从目前看,民办高校创办人多选择子女接班。而这样的选择,除了血脉传承的“意愿”,还有着基于现实的“忧虑”。接班人问题背后,不可避免地触碰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一些深层次问题——民办高校归谁所有?举办者权益如何保障?什么样的管理机制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困扰民办教育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