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了的党团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有效方法,高校黨建工作和团建工作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实践证明,没有党建的团建是没有保障的团建,没有团建的党建是不完整的党建。党建带团建既是高校党的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共青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做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内在需要。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团的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基层团建工作,是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推进高校团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分析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践行“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重要保障,其中,党建和团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校园稳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新时期高校党建、团建工作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使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和集体活动的兴趣不高,集体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建纳入到党建的整体格局中,使团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关键时刻能紧跟党的步伐。二是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尽管高校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各项工作机制也得以不断完善,但当前新形势下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团联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推荐、任用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机制不健全导致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工作机制是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证。
三、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重点抓好“推优”对象的培养,保证“推优”质量
对于经过推优程序推荐的推优对象必须做好培养工作,并接受党组织的审查、考核。注重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是整个推优工作的关键,因为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学生干部,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发动学生党员一对一帮助教育,组织党的知识的学习、讨论,定期做好思想汇报和考核。
(二)建立“党带团联系人”机制
在当前许多高校中,由于很多班级的班委会力量强,团支部的力量弱,同时,很多团支部的成员还不是党员,接触党支部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容易出现党的相关理论教育不能有效传播给普通同学的局面,这是导致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建设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建立“党带团联系人”机制不失一种合适的选择。通过将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党员下派到各团支部担任“党带团联系人”,让这些学生党员充当党支部与团支部连接的桥梁。在工作上,让他们既能即时地宣传党的有关知识,帮助同学实现自我教育,又能根据党支部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的日常活动、推优入党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党员即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既衔接了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工作,也锻炼了党员队伍。
(三)勇于创新
以创新引领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做实、做优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 应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者的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创新创优的意识。党团组织自身要给力,同时学会借力,进而形成合力,开拓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格局。其次,高校党组织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发掘更有效的资源、开创新路径、丰富载体、寻找切入点,以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要高屋建瓴、充分引航,为团建工作提供动力、支持, 指明方向和目标;再次, 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带领下,参照党建模式,以创新来彰显共青团的魅力与活力,赢得青年大学生。共青团各组织需要与时俱进,坚定细实各项团务工作,锐意变革共青团工作方式、开拓工作空间。可以通过着力创新团组织的设置, 增强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精心打造优质品牌活动, 吸引和满足团员青年的实际所需,通力构建团工作的制度体系,保障和鞭策工作的有序、高效, 从而发挥团组织在组织、服务、引领团员青年中的显要作用。
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又是抓好党建不断带动和促进团建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应进一步强化对党建带团建的认识,大胆探索切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威.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2]蔡华锋.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
作者简介:
朱佩佩,男(1985-),汉族,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共青团工作。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提高高校党建工作水平的内在需要。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团的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加强基层团建工作,是为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其次,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是推进高校团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现状分析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践行“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重要保障,其中,党建和团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校园稳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新时期高校党建、团建工作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使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和集体活动的兴趣不高,集体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强;当代高校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团建纳入到党建的整体格局中,使团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关键时刻能紧跟党的步伐。二是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不够健全。尽管高校在党建带团建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各项工作机制也得以不断完善,但当前新形势下的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党团联系制度、工作考评制度以及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推荐、任用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机制不健全导致实际工作中随意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长效工作机制是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各项任务的内在需要和重要保证。
三、创新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重点抓好“推优”对象的培养,保证“推优”质量
对于经过推优程序推荐的推优对象必须做好培养工作,并接受党组织的审查、考核。注重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是整个推优工作的关键,因为这部分学生大多是学生干部,起着“领头羊”的作用,是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依靠力量。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发动学生党员一对一帮助教育,组织党的知识的学习、讨论,定期做好思想汇报和考核。
(二)建立“党带团联系人”机制
在当前许多高校中,由于很多班级的班委会力量强,团支部的力量弱,同时,很多团支部的成员还不是党员,接触党支部的机会相对较少,从而容易出现党的相关理论教育不能有效传播给普通同学的局面,这是导致学生党支部与团支部建设相脱节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建立“党带团联系人”机制不失一种合适的选择。通过将那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党员下派到各团支部担任“党带团联系人”,让这些学生党员充当党支部与团支部连接的桥梁。在工作上,让他们既能即时地宣传党的有关知识,帮助同学实现自我教育,又能根据党支部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团支部的日常活动、推优入党和民主评议等工作。同时,还可以使党员即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的日常表现,及时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这样既衔接了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工作,也锻炼了党员队伍。
(三)勇于创新
以创新引领党建带团建工作是做实、做优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 应增强党建带团建工作者的开拓进取、精益求精、创新创优的意识。党团组织自身要给力,同时学会借力,进而形成合力,开拓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新格局。其次,高校党组织一方面要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发掘更有效的资源、开创新路径、丰富载体、寻找切入点,以更为生动、活泼的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一方面要高屋建瓴、充分引航,为团建工作提供动力、支持, 指明方向和目标;再次, 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带领下,参照党建模式,以创新来彰显共青团的魅力与活力,赢得青年大学生。共青团各组织需要与时俱进,坚定细实各项团务工作,锐意变革共青团工作方式、开拓工作空间。可以通过着力创新团组织的设置, 增强对团员青年的有效覆盖; 精心打造优质品牌活动, 吸引和满足团员青年的实际所需,通力构建团工作的制度体系,保障和鞭策工作的有序、高效, 从而发挥团组织在组织、服务、引领团员青年中的显要作用。
切实抓好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既是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又是抓好党建不断带动和促进团建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党、团组织应进一步强化对党建带团建的认识,大胆探索切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促进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威.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方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
[2]蔡华锋.对新时期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5).
作者简介:
朱佩佩,男(1985-),汉族,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共青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