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我们一提起清明,主要想到的是扫墓。实则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代才形成,而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却更早的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所以清明更重要的是一个节气,我们常常会忽略掉节气的意义是因为我们离农耕生活越来越远了。
  


  古人厘定节气是依据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最早确定的显然是四至——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清明定在春分后的15天,也就是月相变化周期一半的时日。为什么这个节点重要呢?《黄帝内经》里说:冬至一阳复始,然天气速而地气迟,故延迟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此时是为立春。又四十五日,阳气上、阴气下,则为春分矣。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天地两分。而清明又去春分十五日,此时阳气生发恰逢其时。西汉淮南王刘安著《淮南子》,其《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北宋末期咱们山东诸城人张择端供职于徽宗的皇家画院,画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流传至今,引为国宝,从画面看,绘制的是初夏时节的东京汴梁城,并非春天的景象,之所以取名“清明上河”,大约用的就是这个“清爽明净”之意。
  中华以农业立国,计时、历法、厘定节气皆以解读天道、指导农耕为着眼,清人《燕京岁时录》中引《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而民谚则直接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播种的季节到了。
  以前没有化肥,勤勉的农人为了有好收成,冬日里农闲就沿着乡间土路拾粪,不等开春就开始忙活,把积攒了一冬的粪肥早早地撒到地里。在寒冷的北方,还是一片光秃秃的原野上,已然有人忙碌,唤醒着大地,路过的人见了,禁不住心头一热,称道“人勤春早”,心里想是不是自己也该动手了。其实大家候着的就是“清明”这个节气,早是早在了前期准备上,节气其实是不变的。人们常喜欢把“天道酬勤”请人写了,挂在家里,以示勤勉。实则天道就是天道,与勤懒无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勤懒是人道,天道真未必酬勤,不识天道,勤的不是地方,或者方向有误,反而为害。拔苗助长即为一例。当年学大寨,把满山遍野的树都砍了,只种庄稼,如今不得已又要退耕还林,为什么?土不涵水,水土流失严重,有违天道是也。所以认不清方向之前,万箭齐发倒不如引而不发,不然自取其辱。
  天道就是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有其自身的规定性,顺势而为则利,逆势而为则命运多舛,抑或在他人看来行事乖张,必遭报应。当然这仅仅说的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可以全面移植到人间社会,也并非提倡圆滑处事,甘当顺民。
  人间的事,在下智慧浅薄,实在说不清,还是回到自然吧。还是说清明。
  都说鸡毛不能上天,但是一年里就有那么几天,鸡毛是可以上天的,那就是清明。清明时节,从直观感受上其实还有点冷,然而地气却已然升起了,农村包括城市里的老宅院,以前都有地窨子,到了清明,地窨子里的鸡毛,只要稍一扰动,就可以慢慢地从洞底升到洞口,鸡毛就飞起来了,靠的就是阳气的推举。
  节气之力藏于万事万物之中,隐含着的大自然的机理,非心细如发,并不易见。但一经发见,处处合理。比如民谚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當柴烧”,于药性考量,确实如此。茵陈是艾蒿的嫩叶和枝蔓,利湿、祛除黄疸之力甚效,同样是这种植物,由于时间节点不同,生出许多变化,直至功效全失,只能当柴烧了。据说这是一代名医华佗发现的。
  农历三月,正是清明时节,万物生发,得春之正气,正值植物发蕊吐芽时节,木气最盛,而湿在五行配属土,黄疸就更明显的属土。以茵陈治湿,即是以木克土。清明为仲春、季春交接之时,斯时,草力在梗茎,枝叶奋发努力,一心向上,所以治病有效。而过了三月,进入初夏,植物发芽生枝,力量分散,治病的效力也就减弱了。以五行论,入夏,于节气为火,木已生火,其克土之力衰减。中医的认知,一般都认为来源于生活实践,但认真考量又时时处处都有自上而下的理论统领,确乎是有认识论为指导的。
  既然清明时节地气起来了,人也就该与天地相应,民间故有踏青之俗,其目的自然是得些生发之气,这应该是融合了古时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是三月三的节日,因日期接近,合二为一。其他类似的活动也还有很多,比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等,估计两千年之前,临淄此时蹴鞠忙碌,俨然足球学校开了课。其实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活动开筋骨,让气血通畅、充盈,将藏了一冬的阳气调动起来,以待农忙劳作。
  春天到了此时,植物开始繁茂,所以有“发”的作用,比如香椿、春韭。我小时候,天花还没彻底灭绝,隔几年就要种一回牛痘,种了牛痘要适当吃一点发物,让牛痘起作用,香椿就是很好的发物。那年月鲜虾不易得,但是虾酱还是有的,虾酱是经过发酵的虾,发性很足。香椿这类发物则全赖节气之力,这类发物在中医里说,有发陈的作用,所以有些病人不适合,有的还会诱发陈病,就是节气在起作用。古人甚至很重视节气水,认为有特殊的作用,立春、清明贮水称为神水,宜制作丸、散、药酒。可久贮不坏。
其他文献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脸很重视。重视到什么程度呢?说了可能好多人不相信,明朝皇族见人,也是要化妆的。《茶香室续钞》援引明朝文献说:原以为皇帝的帽子,都用珠宝,但不用翠,可是也见过藩王家里有喜事,王爷头上簪花两枝的,还都是翠做的,即所谓翠花。一问内侍,才知道皇帝在后宫中也簪花。《万历野获编》的作者沈德符说,他到都城,和太监们聊天,谈到皇帝上朝前一定要在脸和脖子上扑粉,这样显得更加严肃。扑粉和严肃沾得上边吗
期刊
又一个朋友被偷了,钱包里有2000美元,还有一堆银行卡。  小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我猜想,上帝安排这个行当,是为了最粗浅地划分善恶的概念。比如,你对一个3岁的孩子讲杀人放火强奸,他一定不能理解那是恶行;但如果你告诉他,谁是小偷,他马上就能理解那是坏人。  从善恶的分布概率看,每人遇见坏蛋的机会是均等的。如果你只撞见坏人中的一种——小偷,依我看还算幸运。人的一生与恶的相遇,如果有比例的话,
期刊
8年前,我曾在伊犁的深山中疲惫地步行一天,其间迷了路。太阳落山后,山里迅速寒冷起来,我在空寂而起伏的山地草原上忽然感到了恐惧。我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狼,于是在沿途的林地里捡了一根趁手的桦树枝防身。几十岁的人,为了给自己壮胆,时不时挥动那根桦木枝,好像又回到了想象自己是个勇敢武将的少年时代。  就在我又焦躁又疲惫的时候,突然遇到了那条指引我方向的小溪。我还没有看到它,就听到了它的声音。那会儿,我感到“水
期刊
核桃肉在《金瓶梅》中,是一道下饭菜,“用羊角葱‘火川’炒”。“火川”在各种词典里均未得见,我疑心是“汆”的通假字。  核桃肉和核桃有什么关系吗?我曾经吃过一家颇有名气的小馆子,菜牌上亦有“核桃肉”一味。当时饥肠辘辘,便点了来送饭。结果一上桌,奴家傻眼了——  乃是一盘炸过的核桃炒肉丝。  和我一样遭遇的还有梁实秋。他吃到的是“一盘炸腰花,拌上一些炸核桃仁”。这道菜想来不会好吃,梁实秋说得很诚恳:“
期刊
在鄂温克族人的故事里,一丛花,一朵蘑菇,一条河流,一场雪,都可以带走人的生命。然而,那些善良的人们从不曾恐慌。因为对他们来说,死亡是幸福的。葬在风中,享受着太阳的温暖,月的清凉,风的抚摩,雨的滋润,花朵在身边开放,鸟儿在头顶歌唱……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在庄子的眼里,“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庄子认为,人的生死只是自然现象,犹如黑夜和白天的交替那样。  但我们传统上,却会觉得“呸呸呸,这
期刊
大年初六我到单位值班,恰逢猴年第一场大雪。在温暖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寒风凛冽,大雪飘舞,独自沉思。马路对面公交站下,只有一个穿红色羽绒服的小女孩,可能等车无聊,听着歌放松地手舞足蹈。真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啊,就像冰冷世界里的一道阳光。  人到中年的我也在听歌,心里却充满了忧伤。  我的母族是个大家族,但是现在我们没有清晰的家谱,已经搞不清祖上是谁了。大年初一微信亲友圈拜年的时候,五十多岁的大表哥都不知
期刊
那天闲翻朋友圈,翻到琼瑶女士侵权官司胜诉后写的一封长信,看完之后,一拍桌子,琼瑶娘娘可当真是让人爱嫉交加,但不得不服的人生赢家啊。    首先,在中国,要打赢维权官司真是太不容易了,况且面对的是于正娘娘这么难缠的对象,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我们给琼瑶娘娘献上一万只膝盖,绝对是造福业内的绝好的案例,大家都得感谢她。  另外一方面,身为一个女性,也不禁再次为琼瑶娘娘那缠绵悱恻的文笔而暗地写个“服”字,想当
期刊
第一题:  东营 张立彩  魏程由于常年喜欢看恐怖片,形成了暴戾的性格,并因此激情杀人。他行凶时正好被人撞见,并且录下了行凶过程。录像者将录像内容剪辑进了恐怖片的后半段,并邮寄给魏程进行敲诈,因此魏程才会赶紧打电话给对方,并按照对方要求的暗语进行交涉。  济南 王鲁光  主人公由于常年追看恐怖片,常年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导致精神有些失常。当恐怖片演到高潮的时候,主人公出现了幻觉,身临其境,把恐怖片
期刊
“别说借口!我要的是结果!结果!结果懂吗?!该死的!你以为我付钱给你是为了什么?”温妮用力把电话朝地面摔了下去。  我站在门口,惊愕地看着姐姐发号施令。尽管她的这种阵势我已经看了足足40年,但每次看到我还是会忍不住发抖。即便她现在只能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但她仍然是那个拿主意的人,仍然是美国那家大公司的高级副总裁。我寻思着,电话线那头挨了一顿臭骂的人,到底是她的助理查克,还是哪个倒
期刊
这故事很简短。古时候有个姓俞的江西人,生來就很聪明,读书时老师讲什么,他几乎都能领会,在乡里他也是出名的聪明,早早就中了秀才。可到考举人时却屡试不中,无奈就自己办私塾教学生,勉强度日。  及至娶妻生子,4个男孩夭折了仨,剩下一个聪明伶俐的三子,可在8岁那年,有一天出去玩就再没回来,这唯一的儿子又丢了;接着又生了5个女儿,死了4个仅剩下一个。他就带着哭瞎眼的老婆和这个女儿艰难度日。后来和以前的同窗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