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港西油田是一复杂断块油藏,经过40多年注水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为保持油田稳产,每年都要实施一定的调整井来不断完善井网及挖掘剩余油潜力。结合近年调整工作的实施,总结剩余油分布特点,分析如何对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如何寻找受岩性控制剩余油,对井间剩余油如何分析认识,在构造破碎区域如何调整挖潜,以及对低幅度构造控制剩余油调整的经验。通过本文的总结,可对同类油藏的调整挖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复杂断块 断层 岩性 井间剩余油 低幅度构造
一、概况简介
港西油田位于黄骅凹陷中部,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西段,是港西古凸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上第三系油气藏,是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开采层位主要是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层,下第三系东营组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油层埋藏深度602~1870m。
该油田1970年投入开发,1972年实施注水开发,经过40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对于水驱开发多年的油藏,加之构造复杂,纵向储层差异大,主力砂体的剩余油呈现整体分散,只在局部富集的状态。要保证调整井获得较好的产能,就要开展开精细的油藏研究工作,来准确分析认识剩余油分布。在保持井网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挖潜,才能保持油田的稳产。
二、实施调整井获得高产的主要做法
分析近年获得高产的调整井,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的注采完善区,因受断层遮挡作用,被注水波及程度小;还有就是钻到河道砂体边部的井,储层的能量充足,因处于砂体边部受注水波及较小;另外就是钻遇新的储层,未被注入水波及的井。下面分析一下高产井的分布及调整挖潜的作法。
1.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在老井中间近断层处实施调整井可获高产
港西油田构造比较复杂,是一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尤其在东部受港西及沙井子断层的影响,构造复杂且破碎,最小的断块仅0.038km2。在断层发育的东部和中部断块,断层密度分别达到9条/ km2和6条/ km2。通过数值模拟,在断层附近受断层遮挡作用剩余油较富集。油田在逐步开发的过程中,初期是以相对均匀的井距布井,对断层的位置描述不准确,因此,多数老井离断层都有百米左右的距离。所以,靠近断层根部的剩余油就要实施调整井才能采出。实施调整井时,需要井震结合卡准断层位置。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区域,在距离断层30米处,在原老井的井间实施,可钻遇注水波及影响较小的油层,且初期产能较好。当调整区的地震资料较差时,要充分利用老井测井资料,垂直断层方向多选几条剖面,以井间对比来卡准断层位置。通过现场的实施,在长期有注无采的区域,断层附近实施的调整井,初期能自喷生产,日产在10吨以上,且含水仅有20-50%左右。
2.对注采完善能量充足储层,在河道边部实施调整井易获得高产
港西的明化镇油组是曲流河沉积特点,馆陶组储层是辫状河沉积。平面上河道砂体多呈长条状、土豆状,弯曲程度、厚度、宽度和延伸方向都有所不同。在横切剖面上,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且两侧往往不对称,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之中。从油层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点砂坝、河道微相中,另外,决口扇、废弃河道、天然堤、废弃点坝中也偶见油层分布。发育范围较广的主力砂体多处于河道相内,储层一般较厚,由于河道的侧积发育多处点坝。因此,对较厚的主力砂体调整时,因其连通性较好,注采完善压力保持较好,这样在其边部实施的井常获得高产。如在点坝边缘部位实施的一口井,在投产初期日产油18吨,含水仅5%。这种高产井的寻找,关键是要识别好河道的边界范围。一方面是结合沉积相图,确定好河道的大体范围,另外结合井间的测井曲线对比和地震资料的油气层反射特征确定好边界,才能保证实施的成功。
3.结合储层发育特点,以沉积相带寻找未动的储层易高产
对于老井及报废井有很多解释为干层和二类油层的储层,因解释较差,这些层都没有动用。而这几年实施调整后发现,这些未动的较差层或是解释干层旁边实施的调整井都获得了高产。如在一区的中部井区,NmⅢ23储层老井解释为干层和油水同层未动用。在构造高部位实施调整井初期能自喷生产,日产油20吨,基本不含水,当年产油就达到5000吨。还有另外一个井区的NmⅡ7储层解释为3.4米薄气层未动用,实施新井后日产油11吨,基本不含水。通过总结发现,这些老井解释很差的储层,钻遇的储层偏干或因岩性较细解释为二类储层,实际是处于河道边部。实施调整井在钻遇河道砂时,岩性及物性变好,储层基本处于原始未动状态,所以获得高产。在今后工作中,就要把这些未动层作为研究目标,结合井区沉积相图,井间对比分析储层横向变化,再结合地震资料上油气层反射特征,去寻找未动储层的潜力。
4.加强油藏动态分析,对井间剩余油进行挖潜
发育范围较广的主力储层,一般注采井网较完善,能量充足,水驱效果好,水淹程度高,剩余油相对分散。而这种连片发育的河流相沉积储层一般是由多个单砂体叠合拼接而成,砂体内部存在不连通或半连通的分隔带,砂体内部这些微地质界面的分布状态对认识剩余油的分布很重要。这些储层挖潜就要加强油藏动态变化的分析,寻找因层间差异,动用程度较低的方向;分析层内吸水差异,受地质界面控制的剩余油;在動用程度相对较低方向的井间实施调整井来挖潜。从实施的新井看,处于点坝相的油层顶部剩余油仍较富集,底部水淹严重。这些储层因能量保持较好,以较高的排液量仍可获得好的产能。
5.构造破碎井区难以形成完善井网的剩余油挖潜
在港西油田东部,由于港西及沙井子两条主要供油断层的交错,形成一系列的同向断层,使得井区的构造非常破碎。储层被断层切割,连通性差,难以完善井网,有的层只能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这些井区纵向上储层却非常发育,历史上以一套井网开采,层间动用差异明显,存在很多未动用层。在井区调整时为保证经济效益,应用枯竭开采情况下采收率公式(1式),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公式(2式),来指导新井的实施。以井距150米、采出1万吨原油的前提下,一口井钻遇11.3米厚的油层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而井区以70米的井距调整都有较好的产能。
6.寻找低幅度构造控制的剩余油挖潜
在港西油田的西部及北部,断裂系统相对简单,构造平缓。这些区域的储层以河道边界的岩性控制为主,需要开展河道的精细刻画工作。通过应用地震数据拓频技术,再实施波阻抗反演,平面上精细刻画出河道的发育形态。对局部小高点实施调整井,初期产能获得10吨效果,且基本不含水。主要是这些井区储层相对单一,井距大,局部高点动用程度低。所以在这些井区,以实际井点为约束,应用拓频技术,在一个区域内选好拓频的参数,再进行河道的刻画,找油效果较好。
三、经验的总结及认识
1.断层控制的剩余油比较容易认识,对断层位置的卡准是关键。当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时,可确保近断层实施调整井成功。对地震资料较差的区域,要应用好井间对比,横切断层多选几组剖面,多点卡准断层位置,才能确保实施的成功。
2.受岩性控制的剩余油寻找,要与沉积相图充分结合才能高产。结合沉积相图确定好河道边界的范围及区域,再细致的以井间对比确定好井间位置,预测好储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实施调整或获得高产。
3.井间剩余油挖潜,要充分利用好动态监测资料及做好动态分析工作。一是对多层合采的产液剖面和储层平面发育范围做好研究,找出纵向上动用程度较低的层。二是结合动态的反应分析好历史水线的方向,在垂直水线方向的位置就可找到剩余油的富集区。
4.在构造破碎井区实施调整井,对井区控制的总资源计算很关键,是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著作:马世煜著.黄骅坳陷断块油田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 著作:王志章等著.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著作:余守德等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4] 著作:赵平起等著.大港油田断块油藏开发技术论文集.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5] 常文会等.曲流河沉积环境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天然气工业,2010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喜梅, 女, 1972年12月, 河北 ,汉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
关键词:复杂断块 断层 岩性 井间剩余油 低幅度构造
一、概况简介
港西油田位于黄骅凹陷中部,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西段,是港西古凸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上第三系油气藏,是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开采层位主要是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和馆陶组油层,下第三系东营组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油层埋藏深度602~1870m。
该油田1970年投入开发,1972年实施注水开发,经过40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对于水驱开发多年的油藏,加之构造复杂,纵向储层差异大,主力砂体的剩余油呈现整体分散,只在局部富集的状态。要保证调整井获得较好的产能,就要开展开精细的油藏研究工作,来准确分析认识剩余油分布。在保持井网完善的前提下,不断挖潜,才能保持油田的稳产。
二、实施调整井获得高产的主要做法
分析近年获得高产的调整井,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的注采完善区,因受断层遮挡作用,被注水波及程度小;还有就是钻到河道砂体边部的井,储层的能量充足,因处于砂体边部受注水波及较小;另外就是钻遇新的储层,未被注入水波及的井。下面分析一下高产井的分布及调整挖潜的作法。
1.断层附近剩余油富集,在老井中间近断层处实施调整井可获高产
港西油田构造比较复杂,是一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尤其在东部受港西及沙井子断层的影响,构造复杂且破碎,最小的断块仅0.038km2。在断层发育的东部和中部断块,断层密度分别达到9条/ km2和6条/ km2。通过数值模拟,在断层附近受断层遮挡作用剩余油较富集。油田在逐步开发的过程中,初期是以相对均匀的井距布井,对断层的位置描述不准确,因此,多数老井离断层都有百米左右的距离。所以,靠近断层根部的剩余油就要实施调整井才能采出。实施调整井时,需要井震结合卡准断层位置。对地震资料品质较好的区域,在距离断层30米处,在原老井的井间实施,可钻遇注水波及影响较小的油层,且初期产能较好。当调整区的地震资料较差时,要充分利用老井测井资料,垂直断层方向多选几条剖面,以井间对比来卡准断层位置。通过现场的实施,在长期有注无采的区域,断层附近实施的调整井,初期能自喷生产,日产在10吨以上,且含水仅有20-50%左右。
2.对注采完善能量充足储层,在河道边部实施调整井易获得高产
港西的明化镇油组是曲流河沉积特点,馆陶组储层是辫状河沉积。平面上河道砂体多呈长条状、土豆状,弯曲程度、厚度、宽度和延伸方向都有所不同。在横切剖面上,多呈上平下凸的透镜状或板状且两侧往往不对称,嵌于四周河漫泥质沉积之中。从油层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点砂坝、河道微相中,另外,决口扇、废弃河道、天然堤、废弃点坝中也偶见油层分布。发育范围较广的主力砂体多处于河道相内,储层一般较厚,由于河道的侧积发育多处点坝。因此,对较厚的主力砂体调整时,因其连通性较好,注采完善压力保持较好,这样在其边部实施的井常获得高产。如在点坝边缘部位实施的一口井,在投产初期日产油18吨,含水仅5%。这种高产井的寻找,关键是要识别好河道的边界范围。一方面是结合沉积相图,确定好河道的大体范围,另外结合井间的测井曲线对比和地震资料的油气层反射特征确定好边界,才能保证实施的成功。
3.结合储层发育特点,以沉积相带寻找未动的储层易高产
对于老井及报废井有很多解释为干层和二类油层的储层,因解释较差,这些层都没有动用。而这几年实施调整后发现,这些未动的较差层或是解释干层旁边实施的调整井都获得了高产。如在一区的中部井区,NmⅢ23储层老井解释为干层和油水同层未动用。在构造高部位实施调整井初期能自喷生产,日产油20吨,基本不含水,当年产油就达到5000吨。还有另外一个井区的NmⅡ7储层解释为3.4米薄气层未动用,实施新井后日产油11吨,基本不含水。通过总结发现,这些老井解释很差的储层,钻遇的储层偏干或因岩性较细解释为二类储层,实际是处于河道边部。实施调整井在钻遇河道砂时,岩性及物性变好,储层基本处于原始未动状态,所以获得高产。在今后工作中,就要把这些未动层作为研究目标,结合井区沉积相图,井间对比分析储层横向变化,再结合地震资料上油气层反射特征,去寻找未动储层的潜力。
4.加强油藏动态分析,对井间剩余油进行挖潜
发育范围较广的主力储层,一般注采井网较完善,能量充足,水驱效果好,水淹程度高,剩余油相对分散。而这种连片发育的河流相沉积储层一般是由多个单砂体叠合拼接而成,砂体内部存在不连通或半连通的分隔带,砂体内部这些微地质界面的分布状态对认识剩余油的分布很重要。这些储层挖潜就要加强油藏动态变化的分析,寻找因层间差异,动用程度较低的方向;分析层内吸水差异,受地质界面控制的剩余油;在動用程度相对较低方向的井间实施调整井来挖潜。从实施的新井看,处于点坝相的油层顶部剩余油仍较富集,底部水淹严重。这些储层因能量保持较好,以较高的排液量仍可获得好的产能。
5.构造破碎井区难以形成完善井网的剩余油挖潜
在港西油田东部,由于港西及沙井子两条主要供油断层的交错,形成一系列的同向断层,使得井区的构造非常破碎。储层被断层切割,连通性差,难以完善井网,有的层只能依靠天然能量开采。这些井区纵向上储层却非常发育,历史上以一套井网开采,层间动用差异明显,存在很多未动用层。在井区调整时为保证经济效益,应用枯竭开采情况下采收率公式(1式),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公式(2式),来指导新井的实施。以井距150米、采出1万吨原油的前提下,一口井钻遇11.3米厚的油层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而井区以70米的井距调整都有较好的产能。
6.寻找低幅度构造控制的剩余油挖潜
在港西油田的西部及北部,断裂系统相对简单,构造平缓。这些区域的储层以河道边界的岩性控制为主,需要开展河道的精细刻画工作。通过应用地震数据拓频技术,再实施波阻抗反演,平面上精细刻画出河道的发育形态。对局部小高点实施调整井,初期产能获得10吨效果,且基本不含水。主要是这些井区储层相对单一,井距大,局部高点动用程度低。所以在这些井区,以实际井点为约束,应用拓频技术,在一个区域内选好拓频的参数,再进行河道的刻画,找油效果较好。
三、经验的总结及认识
1.断层控制的剩余油比较容易认识,对断层位置的卡准是关键。当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时,可确保近断层实施调整井成功。对地震资料较差的区域,要应用好井间对比,横切断层多选几组剖面,多点卡准断层位置,才能确保实施的成功。
2.受岩性控制的剩余油寻找,要与沉积相图充分结合才能高产。结合沉积相图确定好河道边界的范围及区域,再细致的以井间对比确定好井间位置,预测好储层的岩性变化趋势,实施调整或获得高产。
3.井间剩余油挖潜,要充分利用好动态监测资料及做好动态分析工作。一是对多层合采的产液剖面和储层平面发育范围做好研究,找出纵向上动用程度较低的层。二是结合动态的反应分析好历史水线的方向,在垂直水线方向的位置就可找到剩余油的富集区。
4.在构造破碎井区实施调整井,对井区控制的总资源计算很关键,是确保经济效益的前提。
参考文献:
[1] 著作:马世煜著.黄骅坳陷断块油田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 著作:王志章等著.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3] 著作:余守德等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开发模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
[4] 著作:赵平起等著.大港油田断块油藏开发技术论文集.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5] 常文会等.曲流河沉积环境微相和测井相特征分析,天然气工业,2010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喜梅, 女, 1972年12月, 河北 ,汉 ,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