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培养兴趣;诱发兴趣;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70—01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兴趣和愉快情绪对认识起着组织作用,而不良的情绪则起着瓦解的作用。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创造才能勃发的闪光年华,只要教师的引导正确、恰当,便能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使他们爆发出无限的能量,为学习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 进行预习,提出问题,甚至布置一两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学生自觉预习课文,我坚持自己的做法不动摇,就是学生不预习的课文不讲。在我的长期努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增强了。不仅上课这样,对待作业也是这样,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下可以自由讨论,自习课上还可以小组总结,最后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共识,达到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目的。这样,通过设疑、激疑、解疑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但使学生改变了对语文教学的传统看法,愿意主动学习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效果非常牢固。通过一个学年度的实验,学生反应成效显著,印象深刻。
二、 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为90后的新一代,现在的学生参与意识较强,自我表现欲较强,这也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种表现欲,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自我表现的成功喜悦中,获得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与学校的文学社团、校报活动相结合,在每期学习园地和校报《溪源》上推荐发表两三篇优秀作文,并且加上老师的评语。这样的效果比在课堂上讲评作文时朗读优秀作文要好几倍,学生的成功感更强。因为学生认为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了,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得到了认可。从欣赏范围来说,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校报上发表,读者扩大了,由本班学生扩大到全校学生,还有家长、亲友以及其他的人;从时间发展上看,听觉留给人的享受毕竟是短暂的,而视觉则不然,报纸可以保留,可以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间拿出来欣赏,从而产生一种绵延不绝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烈,而写作的欲望就如江水一样,永不枯竭。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开始了两条腿走路,阅读写作同步发展,互相促进,越走越快,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
三、 重视第二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第一课堂的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来说,第二课堂更加不容忽视。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大潮下,中学生应该是弄潮的好手,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再继续沿袭旧的传统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早该结束了。今天的语文教学除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外,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对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课堂应该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二是发挥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自编自办刊,自己组织文学社团等;三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田野、工厂、军营,参观体验农民、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的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放松了心情,调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欣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写出了讴歌家乡、歌唱祖国的好文章。由此看来,利用节假日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从多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获益匪浅。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5—0070—01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心理学实验证明,兴趣和愉快情绪对认识起着组织作用,而不良的情绪则起着瓦解的作用。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创造才能勃发的闪光年华,只要教师的引导正确、恰当,便能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使他们爆发出无限的能量,为学习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每节课前,我都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 进行预习,提出问题,甚至布置一两个有争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学生自觉预习课文,我坚持自己的做法不动摇,就是学生不预习的课文不讲。在我的长期努力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发言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大大增强了。不仅上课这样,对待作业也是这样,学生可以独立完成,课下可以自由讨论,自习课上还可以小组总结,最后在课堂上根据课文内容加以归纳,形成共识,达到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目的。这样,通过设疑、激疑、解疑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了,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不但使学生改变了对语文教学的传统看法,愿意主动学习了,而且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的效果非常牢固。通过一个学年度的实验,学生反应成效显著,印象深刻。
二、 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为90后的新一代,现在的学生参与意识较强,自我表现欲较强,这也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利用这种表现欲,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自我表现的成功喜悦中,获得学习语文的极大兴趣。我的做法是将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与学校的文学社团、校报活动相结合,在每期学习园地和校报《溪源》上推荐发表两三篇优秀作文,并且加上老师的评语。这样的效果比在课堂上讲评作文时朗读优秀作文要好几倍,学生的成功感更强。因为学生认为自己的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了,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得到了认可。从欣赏范围来说,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在校报上发表,读者扩大了,由本班学生扩大到全校学生,还有家长、亲友以及其他的人;从时间发展上看,听觉留给人的享受毕竟是短暂的,而视觉则不然,报纸可以保留,可以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间拿出来欣赏,从而产生一种绵延不绝的动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烈,而写作的欲望就如江水一样,永不枯竭。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开始了两条腿走路,阅读写作同步发展,互相促进,越走越快,形成良性发展的趋势。
三、 重视第二课堂,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第一课堂的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来说,第二课堂更加不容忽视。在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在商品经济的社会大潮下,中学生应该是弄潮的好手,而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再继续沿袭旧的传统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早该结束了。今天的语文教学除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外,更离不开家庭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对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课堂应该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我的具体做法是: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演讲、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二是发挥学生的特长,指导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自编自办刊,自己组织文学社团等;三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来到田野、工厂、军营,参观体验农民、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的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放松了心情,调节了紧张的学习生活,欣赏了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了解了祖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油然而生,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写出了讴歌家乡、歌唱祖国的好文章。由此看来,利用节假日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从多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