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形甲的治疗进展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ec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钳形甲是一种以甲板异常增厚、远端横向过度弯曲为特征的甲板畸形,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根据甲板形态学的不同,钳形甲可分为寻常型钳形甲(喇叭样甲)、瓦片样钳形甲和折扇样钳形甲三种亚型。宽度指数、高度指数、曲率指数是评价钳形甲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根据钳形甲的分型和严重程度,临床上可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改善甲板的外形,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就钳形甲的分型、严重程度评估以及多种治疗方法做一概述。

其他文献
斑秃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局限性脱发,严重者可进展为全秃或普秃。目前认为斑秃是一种具有遗传背景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毛囊免疫赦免结构的破坏是重要的发病机制。目前,斑秃的治疗方法有口服、外用、肌内或局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米诺地尔酊等,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治疗无效。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很多有关JAK抑制剂治疗斑秃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在采用口服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约半数中重度斑秃患者在治疗后毛
目的比较枸地氯雷他定和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IL-33及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趋化因子配体18(PARC/CCL-18)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CU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研究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8.8 mg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皮肤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免疫、遗传及环境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疾病有关,尤其与炎症性肠病关系密切。而银屑病与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上有众多相似之处,肠道微生物群变化也被证实与银屑病有关。本文就银屑病与肠道菌群失调之间的可能关联展开讨论。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目前普遍认为该病是在多基因遗传背景下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异常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microRNA和lncRNA能够参与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已证实microRNA和lncRNA能够通过调控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与分化、炎症因子释放以及血管形成等功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本文综述microRNA和lncRNA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期刊
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就是初级纤毛。初级纤毛常常在不同细胞的表面被发现,其体型相对微小,并且具体结构尚不清楚。初级纤毛在细胞的感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可通过初级纤毛来感知外界各种信号的变化,包括机械和化学信号,并且初级纤毛可协助细胞将其转导至细胞内部从而产生相应的细胞应答。近年的研究发现,在胚胎发育和细胞恶变的过程当中,初级纤毛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该过程的深入研究,会深化人们对细
核因子κB是一种蛋白转录因子,介导炎症等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多种免疫和炎症通路以及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关键调节因子。银屑病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之一是磷酸化核因子κB水平升高导致角质形成细胞抗凋亡能力增强,并加重炎症反应。本文概述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其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患者男,23岁,5年前出现阴囊小水疱,逐渐布满整个阴囊,摩擦易破溃。体检:阴囊弥漫粟米大小水疱,疱液呈乳白色,并可见乳糜状渗液。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可见大小不一的淋巴管增生扩张。免疫组化:D2-40、CD31阳性。诊断:阴囊淋巴管瘤。采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治疗后水疱减少,无明显渗液,随访1年无瘢痕等并发症,无明显复发。
期刊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对HaCaT人角质形成细胞程序性坏死的诱导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HaCa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加药物处理)和实验组,实验组分别加入50 μg/L IFN-γ(IFN-γ组)、4 μg/L TRAIL(TRAIL组)、50 μg/L IFN-γ + 4 μg/L TRAIL(细胞因子联合组),或40 μmo/L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