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 共同抗疫

来源 :中印对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_Frank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务实、透明原则,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积极合作。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遏制病毒向全球传播,中国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数据共享、信息通报、公民撤离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中国在疫情信息上的公开透明和防控措施上的果断有力,受到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高度评价,他表示,中国政府采取了非凡的措施来阻止病例输出,同时称赞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阻止病毒全球蔓延的举措。
  1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谭德塞时表示,中国期待与世界卫生组织在疫情信息共享方面继续开展积极合作。
  务实、透明的抗疫举措
  由于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从未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
  自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务实、透明原则,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积极合作。2019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办公室获悉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了不明病因肺炎病例。1月11日至12日,中国国家卫健委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更多细节,锁定新病毒爆发的来源是武汉的一个海鲜市场。
  其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每日联络,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行动,全力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1月10日,中国疾控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分享了病毒的全基因序列,以便各国自己研制诊断试剂,对感染者进行快速诊断和有效治疗,确保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更好的防控效果。
  共享病毒基因数据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和风险性。因为发展中国家免费提供的病毒样品,经常被发达国家的一些医药公司用于生产疫苗和其他医疗产品,获得专利后却以高价出售,而提供数据的发展中国家根本无法获得或负担不起。正因如此,2007年,印尼政府曾拒绝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H5N1型禽流感的病毒样本,希望以此方式获得一份“病毒换疫苗”的承诺。
  然而,另一方面,及时共享病毒样本却可以有力推动病毒分析,通过各国协同努力,共同抗击病毒。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公布后,各国科学家立即开始了分析研究工作。根据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的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进化生物学家安德鲁·兰巴特(Andrew Rambaut)发现,该病毒基因组与SARS冠状病毒有89%的相似性。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冠状病毒专家
  “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保持每日联络,通过开展多部门联合行动,全力阻止病毒进一步传播。”拉尔夫·巴里克(Ralph Baric)指出,在目前已知的四种由蝙蝠携带并能感染人类的非典型肺炎相关病毒中,这一种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的相似性最小。下载该病毒基因序列后,他的实验室立即开始尝试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制造出活体病毒,以开展抗体测试并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中国及时透明的抗疫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英国惠康基金会(WellcomeTrust)负责人杰里米·法拉尔(Jeremy Farrar)在推特上发文表示,中国在一个非常关键时刻采取了必要措施,分享病毒数据对维护国际公共卫生安全和推动病毒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卫生部长阿扎尔(Alex Azar)表示,中国在第一时间便向全世界科学家分享了病毒基因序列,使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在一周后便开发出了快速诊断测试方法。
  与此同时,中国还向世界其他国家提供病毒防控协助。例如,中方提醒德方密切观察一名曾经与来自上海的同事有过接触的男子,这后来成为欧洲第一例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播案例。此外,中国还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指南》翻译成英、法、俄、德、日、韩6种语言,协助周边国家利用中国经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扩散。
  对于从武汉撤离公民的国家.中国政府与其保持密切沟通与协作。
  湖北为在鄂外籍人士开通24小时咨询服务热线。外交部网站上还设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栏,向外籍人士及时提供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疫情信息。
  中国政府还暂停所有出入境的中国旅游团组,并告诫大家做“负责的世界公民”,不要出国旅行,以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传染风险。
  在肩负国际责任的同时,中国正尽一切努力控制病毒传播,积极医治感染者。对武汉和一些周边城市实施暂时封锁。此外,多数省市已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
  中国的努力获得国际称赞
  中国应对疫情的积极举措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的高度评价。他说,“我屡次赞扬中国,是因为中国的行动真正有助于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向其他国家的传播。”
  截至2月3日,中国境外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共计153人,其中15人已治愈1名中国公民在菲律宾死亡。对此,谭德塞表示,如果不是中国政府的努力,以及他们在保护本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方面取得的进展,我们现在可能已经在中国以外看到了更多的病例,甚至可能是死亡。
  随着疫情的持续,人们的不安与担忧与日俱增,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一些国家,人们的担忧已转化为针对中国人赤裸裸的歧视和种族主义言论。对此,相关专家告诫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思维应对疫情,因为疾病不分种族、民族、国家和性别。
  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说道,“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了解,这不是一个国籍甚至是种族的问题,而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目前的努力,把此次疫情和防控情况及时、客观、透明和专业地向国际社会进行通报。同时,帮助那些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积极开展预防行动。”
  美国密西根-中国创新中心顾问汤姆·沃特金斯(TomWatkins)在接受《北京周报》采访时表示,我们不能让恐惧和排外的“病毒”在任何层面上破坏我们的國际关系。他补充说,新型病毒告诫我们,隔离墙不会阻止流行病的蔓延,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让事态变好。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努力也得到了来自全世界的支持和鼓励。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防疫物资正在陆续抵达中国。
  许多跨国公司和人士也伸出了援手。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宣布捐赠1000万美元用于中国和非洲的疫情控制,其中500万美元用于国际合作、治疗和疫苗开发。波音公司向武汉市民捐赠了25万个医用级别口罩。
  中国著名智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在发表的一份报告中,呼吁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在医疗设备和用品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分享其在流行病控制方面的最佳做法。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表示,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从古至今的共同敌人。它也是对世界经济与和平生活方式的重大威胁,更是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的重大挑战。
  朱峰还表示,防控和消灭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不仅是中国的责任,也是国际社会共同的责任。
  “病毒性传染病是对世界经济与和平生活方式的重大威胁,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携手应对。”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证明,世界上还有另外一条行之有效的发展道路。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间的巨大变革,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40年时间里,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国内的体制改革外,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也越开越大。  197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79亿元,2018年,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90万亿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
期刊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把土地问题放在稳定与发展的重要位置,尤其重视土地立法及制度建设。在过去70年时间里,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脉络是一致的,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  1949至1952年期间,新中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
期刊
中国能否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将推动中国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的支柱,也将为世界提供独一无二的机遇。  作为一项宏伟的行动计劃,“中国制造2025”在中国政府当下的政策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它旨在继续书写中国经济发展的传奇,推动中国跨过中等收入阶段,迈入富裕国家之列。该计划的基本目标是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提升中国在全球制造价值链上的地位,最终在此过程中摆脱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制造2025”
期刊
一旦出现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听取专家的建议,而不是听信流言蜚语,要采取基于事实,而不是源于恐惧的措施。  病毒不分国界,不会因国籍而区别对待任何人,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传播。因此,疫情之下任何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国际公共卫生威胁,需要全世界通力合作,共同解决。希望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正在采取的全面措施能很快控制住疫情。但身处一个高度城市化、互联互通、国际旅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的
期刊
在经济新常态下,正在经历结构调整的中国经济如果想保持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还需要二者之间建立更多良性互动,坚持互利共荣,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断奋斗。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代表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作为中国高层对中国当下经济形势的清醒判断和重要定义,对宏观经
期刊
不确定性增多的世界经济形势向中印国内改革施加了外部压力,促使两国进一步激发国内经济潜力,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推动双边及区域合作与开放。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十亿人口级别的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中印两国虽然发展道路不尽相同,但都实现了稳定、发展与繁荣。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印度也有望在2019年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印两国的同时复兴为实现亚洲世纪提供了
期刊
中印人文交流热潮势不可挡,互联互通拉近中印交流的时空,喜马拉雅山的天堑挡不住中印交流的热情。  寒冬的新德里,气温创近年新低,但中印人文交流的“热度”不断上升。2018年12月,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新德里隆重举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与印度外长斯瓦拉杰共同主持。作为2018年落实领导人武汉会晤共识的收官之作,此次会议掀起了中印人文交流的热潮。  首先是级别高。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武汉亲
期刊
就各自庞大的电影市场和观影人群而言,双方的合作足以改变世界电影版图,前景可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  我国与印度同属文明古国、人口大国,都有漫长的被殖民历史,目前又同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上具有许多共性,两国之间有很好的互鉴基础。同时,作为接壤的邻国,两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享有得天独厚的近便条件。因此,中印两国之间经济、文化上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由来已久
期刊
只有双方打开心结,用信任代替猜忌,以对话管控分歧,靠合作开创未来,中印关系才能充满希望和向前的动力。  作为两大东方文明古国,21世纪以来,中印已发展成为十亿以上人口级别的新兴经济体和具有战略自主性的重要国家,成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两支重要力量,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  当前,世界格局正经历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突出两国和平、稳定
期刊
了解了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看不到的细节,也就越发对中国有了家的感觉。  初到中国,我背着背包,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穿越了大江南北。在回印度的途中,一想到我可能不会再来中国了,就感到很失落。在香港转机时,我闷闷不乐地坐在候机大厅,一张张地滑着手机里的照片:北京、桂林、成都、黄山……我多想在中国多待待,哪怕就稍微多待一阵子,不做游人,做个普通的居民。  或许不抱希望的时候,世界总是能给人带来惊喜,也可能是因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