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即艺术”不是克罗齐的美学命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平原等三人文章《“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载《读书》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中有一段话:“林语堂误解了克罗齐‘表现即艺术’的命题,可跟道家人生哲学结合起来,却产生了‘生活的艺术’……”应当指出,关于克罗齐的艺术命题,该文所使用的概念是不准确的。
  在克罗齐的美学著作中没有出现过“表现即艺术”的命题。他说过,直觉是“抒情的表现”;此观念通常被简单表述为:“直觉即表现”。朱光潜先生曾用“直觉即艺术”来概括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朱先生又用推论的方法概括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为:“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直觉即表现”的意思是克罗齐明确表示过的,朱先生由此推出“直觉即艺术”或“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也是对的,但单截取“表现即艺术”这一段,并抽掉“主词”——克罗齐美学思想的核心(“直觉”),这不仅偏离了克罗齐的原本思想,而且恰恰与克罗齐的思想相反。
  克罗齐的思想本质是否定“表现”的,他实际上是企图以“非表现”取代“表现”,具体地说,就是企图以纯属内心状态的“直觉”来取代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的表现。他把他的唯一的美学专著定名为《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其“表现”一词是有特定涵义的。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的核心是“直觉”论。他企图用“直觉”来解释艺术的一切现象,并非只是“表现”。在他看来,艺术即存在于人的心灵中,无须凭借物质媒介的外在的表现。艺术家完成了心中的构思,便实现了艺术创造的全过程。至于借物质媒介给作品以外观的形式,只不过是把乐调灌到留声机片上,所得到的是艺术作品的“备忘录”,这是一种“物理的事实”,属实践活动而非艺术活动。由于艺术品只在人的心中完成,因此艺术家与平常人只有量的区别——大艺术家与小艺术家的区别,“人是天生的诗人”。一句话,在克罗齐看来,艺术的全部秘密在于直觉中,什么通常人所说的艺术的表现、创造、欣赏之类根本不存在。
  由此可见,当我们用“表现即艺术”来概括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时,就把克罗齐的所谓表现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表现混淆起来,掩盖了他实际上是取消表现的真实思想,至少由于表现一词在概念上的模糊性而使我们无法确定地了解克罗齐的真正美学观点是什么。而且,这种规定恰恰舍弃了克罗齐思想中的精髓部分——“直觉”论。因此,当我们想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克罗齐的基本美学观点时,应使用“直觉即艺术”,或“直觉即表现”。
其他文献
去年七、八月份,《文汇报》连载了王若水的文章《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旨在就“文学反映论”和刘再复关于“作家赋予笔下人物以主体性”的看法进行辨析.很快,杨春时即撰文
去年,国家教育部发文要在中学推广集体舞,引发很多争论。无独有偶,今年3月18日,《泰晤士报》头版出现了这样一个标题:“英国要让年轻人都爱上跳舞”。报道称,英国政府在3月17
我是一名维吾尔族女孩,名叫玛哥达斯。2006年4月,我来到农五师81团综合加工厂棉检班工作。刚到团场时,我觉得这里的环境很陌生。但是,我很快就熟悉了棉检班班长韩岩霞。在团
“理想在这里扬帆,青春在这里绽放。您现在收听到的是‘西山之声’军旅广播……”每天清晨7时许,南京军区驻闽某部的营院广播准时播音。5年来,在八闽大地一个不起眼 “Idea
突然,有一种感觉:我一直生活在一群小偷之中。  妈妈是小偷。  那是一个周末,又要返校了。我忙着收拾衣服,就让妈妈帮我收拾散落在床上的书本。当我无意中回头时,却发现妈妈正迅速地把我的一本课本塞入我的枕头下面。我愣住了,妈妈为什么要偷藏我的书?我知道她想要我多回家几次,但用这种方式不是要影响我的学习吗?“她真自私,只想着按自己的意图行事!”我心中恨恨地想,“以后偏不回家!”不过,我没动那本书。  在
近年来,山东省蒙阴县人武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建强核心夯根基,锻造队伍强素质,构建和谐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奋发有为,拼搏进取,人武部的全面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青海玉树强烈地震发生后,在“红嫂”家乡——山东省沂南县,一支由5名民兵自发组成的医疗救援小分队驰援玉树地震灾区,他们舍己救治子弟兵、心系灾区的事迹在当地被人们广为传
华,是我小时候的邻居,他爸爸和我爸爸都是在那个时候插队到东北落户的知青。在我记忆里,我和华仅仅有过次数不多的几次谈话机会,也无非是“天气真好呀”一类的内容。别看他年
4月19日上午9时,在江苏省泗阳县勇仕照明有限公司的会议室内座无虚席,由公司全体员工参加的“向青海玉树捐款献爱心”活动正在进行,只见身着迷彩服的朱海涛、胡宝等6名民兵率
记得一年旅游旺季在德国新天鹅堡,为了能更全景地看到天鹅堡的美姿,德国人在对面的一个山头上架了一道绳索桥,绳索上铺了木板,供游人站着看景拍照。我们去的那天,因为人多,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