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选取黑龙江十八个县作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研究对象,根据实际调研,构建了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信息基础网络普及、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农村信息人才状况、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等五个方面一级指标及相应的二级指标,利用基础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准确,为黑龙江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黑龙江 农村信息化 评价
1.引言
黑龙江省地域大、分布广,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无论从战略层面来看,还是从管理层面来讲,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对黑龙江省来说都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创新研发信息化在种植业、农机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生产实践中的示范应用。目前,黑龙江省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和科研、人才支撑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支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必要保障。并且,黑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更加侧重于民生、市场和生态的发展目标,加上多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研究与示范信息化试点项目的有力实施,使得信息化在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于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最早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它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即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斯蒂格勒与阿罗研究的信息经济学就是微观信息经济学,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则是由弗里兹·马克卢普和马克·尤里·波拉特创立的。
在信息社会的研究方面,主要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对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算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信息化体系的研究。
3.黑龙江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构建
结合已有学者对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于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定黑龙江家省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基础网络普及、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农村信息人才状况、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等五个方面一级指标,及所属十二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实证分析
选取黑龙江省十八个县作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对象,这十八个县分别为宾县、巴彦县、木兰县、依兰县。嫩江县、龙江县、依安县、富裕县、克山县、桦南县、汤原县、富锦县、东宁县、林口县、林甸县、集贤县、宝清县、鸡东县。对第四章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数据调研,对于定量指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对于定性指标,设计调查问卷,18个县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加收400份,回收率为67%,符合预期60%的回收率。详细数据表如下表2所示:
各个影响因素的投影方向为(0.2287 0.3548 0.3453 0.2023 0.3559 0.3502 0.3123 0.3061 0.1461 0.0972 0.3499 0.2606),由投影方向,进一步可知,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Z(j)=(1.2214 1.4605 0.6753 1.2793 0.9013 1.3476 1.4444 1.4226 1.8944 1.3286 0.7651 1.4106 1.7201 1.6547 0.8390 1.4294 1.2100 2.3066).
最佳投影方向代表着各个影响指标值的权重,对投影方向进行相关处理,得如下二级影响权重比重图1:
图1 二级因素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二级影响因素中,行政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信息服务丫个数,乡村政务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影响权重最大,每个均占有11%的权重,其次为移动电话普及率,影响权重为10%,影响权重处于第三位的是农家书屋数量,涉农网站数量,各达达9%。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一级影响因素权重状况,见图2:
图2:一级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占有权重最大,为29%,其次为信息基础网络普及,第三为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第四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后为农村信息人才状况。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代表着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下是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综合评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综合评分
5.小结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前黑龙江省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水准,其中富锦县、林口县、鸡东县、东宁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处于较高水准,处于第一梯队;宝清县、宾县、集贤县、巴彦县、嫩江县、富裕县、林甸县、克山县、汤原县、桦南县处于第二梯队;龙江县、依兰县、依安县、木兰县处于第三梯度。各个县域应充分重视各项指标的影响权重,特别是那些权重占比较高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农村信息化节约资源,有的放矢。
【关键词】黑龙江 农村信息化 评价
1.引言
黑龙江省地域大、分布广,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无论从战略层面来看,还是从管理层面来讲,全面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对黑龙江省来说都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发展农村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创新研发信息化在种植业、农机作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等生产实践中的示范应用。目前,黑龙江省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基础建设和科研、人才支撑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进步,尤其是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为支撑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必要保障。并且,黑龙江省的信息化发展更加侧重于民生、市场和生态的发展目标,加上多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研究与示范信息化试点项目的有力实施,使得信息化在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于1961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最早发表了“信息经济学”一文。它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随着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信息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两大分支,即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斯蒂格勒与阿罗研究的信息经济学就是微观信息经济学,而宏观信息经济学则是由弗里兹·马克卢普和马克·尤里·波拉特创立的。
在信息社会的研究方面,主要是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等。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对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定量测算研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与此同时还开展了信息化体系的研究。
3.黑龙江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构建
结合已有学者对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于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设定黑龙江家省农村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基础网络普及、农村经济水平、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农村信息人才状况、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等五个方面一级指标,及所属十二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4.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聚类模型的实证分析
选取黑龙江省十八个县作为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对象,这十八个县分别为宾县、巴彦县、木兰县、依兰县。嫩江县、龙江县、依安县、富裕县、克山县、桦南县、汤原县、富锦县、东宁县、林口县、林甸县、集贤县、宝清县、鸡东县。对第四章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信息化评价指标进行数据调研,对于定量指标,查阅相关统计资料,对于定性指标,设计调查问卷,18个县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有效加收400份,回收率为67%,符合预期60%的回收率。详细数据表如下表2所示:
各个影响因素的投影方向为(0.2287 0.3548 0.3453 0.2023 0.3559 0.3502 0.3123 0.3061 0.1461 0.0972 0.3499 0.2606),由投影方向,进一步可知,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Z(j)=(1.2214 1.4605 0.6753 1.2793 0.9013 1.3476 1.4444 1.4226 1.8944 1.3286 0.7651 1.4106 1.7201 1.6547 0.8390 1.4294 1.2100 2.3066).
最佳投影方向代表着各个影响指标值的权重,对投影方向进行相关处理,得如下二级影响权重比重图1:
图1 二级因素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二级影响因素中,行政村互联网普及率、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信息服务丫个数,乡村政务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影响权重最大,每个均占有11%的权重,其次为移动电话普及率,影响权重为10%,影响权重处于第三位的是农家书屋数量,涉农网站数量,各达达9%。可以进一步分析各一级影响因素权重状况,见图2:
图2:一级权重影响权重表
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占有权重最大,为29%,其次为信息基础网络普及,第三为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第四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最后为农村信息人才状况。各个样本的综合投影值代表着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下是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综合评比情况,如图3所示:
图3: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综合评分
5.小结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前黑龙江省各个县区农村信息化水平大致可分为三个水准,其中富锦县、林口县、鸡东县、东宁县农村信息化建设处于较高水准,处于第一梯队;宝清县、宾县、集贤县、巴彦县、嫩江县、富裕县、林甸县、克山县、汤原县、桦南县处于第二梯队;龙江县、依兰县、依安县、木兰县处于第三梯度。各个县域应充分重视各项指标的影响权重,特别是那些权重占比较高的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农村信息化节约资源,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