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化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号召下,也做出了实验导学的新一步探索。在高中的课程中,实验课可谓“重中之重”,教师的实验演示,或者是学生的实验操作,在化学学习的步伐中都显得举足轻重。但是化学的实验学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验导学的应用,对于高中化学的学习,等于铺平了化学的学习之路。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导学 导学案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那么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就显得意义非凡。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放手将实验课堂由学生自己主导,教师能做的就是设计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实验导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成果。教师根据实验的内容,针对性地将这个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的部分清晰罗列,但这仅仅只是步骤,每一步都是引导,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是“导学案”。
一、导学案
导学案的前期编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难度的掌握,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教师的以往经验来定。哪部分是难点,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知识需要补充,教师是必须心知肚明,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导学案上体现出来,要学生也做到一清二楚。
因此,导学案的前期编排工作,我们是非常严谨的。将化学老师组成一个教研小组,小组中会设置教研组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每个老师负责一部分内容的编制。然后再总成一张“草稿”,每个教师印制一份。最后就是导学案每部分的轮流补充与修改。这样下来,一个实验的导学案就很完整。
二、导学案的设计,以溴和苯的取代反实验应为例
1.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包括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内容的回忆,例如原理,公式。也包括这节课将要运用到的但是并不是这节课教材要求掌握的,教师根据已往经验做的补充。例如,在苯和溴取代反应这个实验里,要对苯和溴属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实验的基本目标还有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的要求,能够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在苯和溴这个实验当中,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学生观察到苯与溴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而重点难点是液溴与苯的取样,液溴需要取除去上层饱和溶液的剩余部分,而苯也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3.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只要是实验涉及到的都要算进去。这块内容难度不高,但是学生容易遗漏。以苯与溴的为例,实验器材包括苯和溴液,还有锥形瓶,烧瓶以及导管和铁架台。每个具体实验的实验器材分别是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还有实验器材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学生都必须明确。因为不正确地使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4.实验过程。整堂实验课都是围绕实验过程进行的。这部分也是最能提现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过程一般都是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苯和溴液实验为例,教师会将小提纲“检查实验器材密闭性”、“操作步骤”写出来,然后学生在实验过程先实验再记录。实验过程是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其中,一部分实验,一部分记录这样的分工是不正确的。实验过程只有亲自完成,才能有深刻的记忆。当然,每个实验的过程都不同,因此导学案在这部分的设计也应该随机应变。
5.习题演练。教师针对实验目标选择经典的习题测验学生对整堂实验课的收获。习题必须做到精且准。教师根据以往经验,会选择重点内容的对应习题。以苯与溴液取代反应为例,教师会选择考查苯与溴液方程式的习题。
三、设计原则与技巧
1.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每个结构都要层次分明,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必须清楚明白。导学案,作为一种学习导向,“路”是要明白的。这条“路”就是知识回顾,实验目标,器材,过程,结果等等。
2.教学情景融入。化学实验相对于其他课程,比较枯燥,难度也较高,实验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学生在屡次失败后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融入一定的教学情景。
3.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导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内容安排要考虑课堂时间,这就需要老师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导学案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学习资料,必须具有科学地操作性。因此,学生不仅在实验课堂需要使用,在课下也可以作为复习资料保存。
四、导学案使用存在的问题
1.导和学的均衡。导学案的导,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在导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导学案的设计到编排,教师必须严谨,心细,导的部分过重或者过轻,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师的督促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自由更多了,有些学生学习主动,在实验中会主动参与,而那些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则存在敷衍了事。教师应该认真督促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结语
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实验课枯燥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但是,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认真对待。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这种学习模式,不断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邢入德. 化学学案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导学 导学案
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倡导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那么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就显得意义非凡。怎么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放手将实验课堂由学生自己主导,教师能做的就是设计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实验导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成果。教师根据实验的内容,针对性地将这个实验中的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中学生可以在课前完成的部分清晰罗列,但这仅仅只是步骤,每一步都是引导,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这就是“导学案”。
一、导学案
导学案的前期编排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难度的掌握,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教师的以往经验来定。哪部分是难点,哪部分是重点,哪部分知识需要补充,教师是必须心知肚明,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导学案上体现出来,要学生也做到一清二楚。
因此,导学案的前期编排工作,我们是非常严谨的。将化学老师组成一个教研小组,小组中会设置教研组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每个老师负责一部分内容的编制。然后再总成一张“草稿”,每个教师印制一份。最后就是导学案每部分的轮流补充与修改。这样下来,一个实验的导学案就很完整。
二、导学案的设计,以溴和苯的取代反实验应为例
1.相关知识:相关知识包括对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内容的回忆,例如原理,公式。也包括这节课将要运用到的但是并不是这节课教材要求掌握的,教师根据已往经验做的补充。例如,在苯和溴取代反应这个实验里,要对苯和溴属性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实验的基本目标还有重点难点。这是教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的要求,能够对学生起指导作用。在苯和溴这个实验当中,学习目标很明确,就是学生观察到苯与溴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原理。而重点难点是液溴与苯的取样,液溴需要取除去上层饱和溶液的剩余部分,而苯也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3.实验器材。实验器材只要是实验涉及到的都要算进去。这块内容难度不高,但是学生容易遗漏。以苯与溴的为例,实验器材包括苯和溴液,还有锥形瓶,烧瓶以及导管和铁架台。每个具体实验的实验器材分别是哪些,是需要学生掌握的。还有实验器材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学生都必须明确。因为不正确地使用,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4.实验过程。整堂实验课都是围绕实验过程进行的。这部分也是最能提现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过程一般都是由几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这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苯和溴液实验为例,教师会将小提纲“检查实验器材密闭性”、“操作步骤”写出来,然后学生在实验过程先实验再记录。实验过程是要求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其中,一部分实验,一部分记录这样的分工是不正确的。实验过程只有亲自完成,才能有深刻的记忆。当然,每个实验的过程都不同,因此导学案在这部分的设计也应该随机应变。
5.习题演练。教师针对实验目标选择经典的习题测验学生对整堂实验课的收获。习题必须做到精且准。教师根据以往经验,会选择重点内容的对应习题。以苯与溴液取代反应为例,教师会选择考查苯与溴液方程式的习题。
三、设计原则与技巧
1.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每个结构都要层次分明,结构与结构之间的层次关系也必须清楚明白。导学案,作为一种学习导向,“路”是要明白的。这条“路”就是知识回顾,实验目标,器材,过程,结果等等。
2.教学情景融入。化学实验相对于其他课程,比较枯燥,难度也较高,实验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学生在屡次失败后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可以融入一定的教学情景。
3.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导学案的设计不能过于繁杂,内容安排要考虑课堂时间,这就需要老师总结以往教学经验。导学案作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学习资料,必须具有科学地操作性。因此,学生不仅在实验课堂需要使用,在课下也可以作为复习资料保存。
四、导学案使用存在的问题
1.导和学的均衡。导学案的导,主要由教师完成,教师在导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从导学案的设计到编排,教师必须严谨,心细,导的部分过重或者过轻,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师的督促作用。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的学习自由更多了,有些学生学习主动,在实验中会主动参与,而那些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则存在敷衍了事。教师应该认真督促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不能完全放任不管。
结语
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的使用,改变了以往实验课枯燥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积极性。但是,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必须认真对待。作为教师,要不断完善这种学习模式,不断探索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扈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邢入德. 化学学案教学[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