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宁静的心 做个快乐的人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w12345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观摩薛法根老师《爱如茉莉》教学的同时,大家也被他的个人魅力所感染。因此,一些老师开始浮想联翩。(会场响起笑声)手机尾号是5879的朋友发短信给主持人:‘薛老师把教材中的故事解读得如此打动人心,我很想知道生活中的薛老师是怎样爱他妻子的,如茉莉还是如玫瑰?’”(会场又一次响起笑声、掌声)——在研讨了若干教学问题之后,我忽然抛出这样一个题目给满脸严肃的薛老师。
  薛法根老师难为情地挠挠头,说:“这个问题也要回答?(会场又一次响起笑声、掌声)我觉得生活中的爱总是变化着的。爱的时候像玫瑰一样,轰轰烈烈的那种感觉,平常的日子就像茉莉了,(众笑)平平淡淡,却真真切切……不过,玫瑰也好,茉莉也好,都是很珍贵的,不像台上这盆花,没有根,没有生命。”(笑声、掌声)
  这是我和薛法根老师研讨《爱如茉莉》时的一段小插曲,它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上行云流水、波澜不惊的薛法根老师,有着蓝天般率真、柔软、宁静、通透的内心。每当你和薛老师交往,仰望这片湛蓝的天空时,都会被他用蓝色填满整个心灵,不由得被他感染,不由得想跟他一样,守住宁静的心,做个快乐的人。
  一次,跟薛法根老师一起听课。因为上课的老师是名师,观摩活动又是全国性的,所以评课的教研员很严谨,以“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三度”标准对该课做了高度的评价。听着听着,薛老师忽然低声问我:“吴琳,你对这堂课怎么看?”我一时语塞。因为从课堂效果看,学生很投入,有的还被感动得流泪。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把课文讲述的故事放在“历史的天空下”去解读,对主人公的一生功过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还用了大量的电影资料剪接成视频课件,带领学生走进故事情境,备课可谓尽心尽力。但听课之后,特别是听了教研员的评价,总有些怪怪的感觉。如果换成一位普通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肯定不会如此“大动干戈”地来上这堂课,也不会把一篇简简单单的课文上得如此厚重和深沉,那么学生还会有这样的学习效果吗?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见我不语,薛老师低声说:“如果这堂课把课文抽掉,学生也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薛老师话虽不多,却一语中的,我深有同感。
  “你是说,这样的学习效果不是从课文中获得的?”我禁不住问了一句。
  “对,”薛老师接着说,“课外资料太多,教师忽视了课文本身的教学价值,教材里面都有编者的意图,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些,没有认识到课文应有的教学价值,就是失职。本来小学生读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搞得很深,弄得云里雾里。要看到学生不是只读6年,到了初中、高中他还要读呢,甚至要读60年!”
  看到薛老师有些激动,我说:“现在不少特级教师上公开课都有这种倾向,体现课程资源开发,也展示自己的读书视野。”
  “那么你说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还是教师展示才华的地方?我不读书吗?我也可以把课文讲出大学生都不知道的东西,可我面对的是小学生!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你开发了比课文本身更重要的教学资源,这是好的,但如果为此而忽视了课文作为教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那就背离了课程目标。”
  薛老师滔滔不绝地讲着,虽然台上的声音很响,但薛老师的句句低语却重重地刻在了我的心上,让我忽略了台上的慷慨陈词和身边不断响起的掌声。那种感觉就像乘舟过海,当你被惊涛骇浪摇晃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抬头看看蓝天,它让你在喧嚣中内心宁静,一片蔚蓝,心中的困惑就像云朵一样随风飘散。
  有人说,“薛法根”这个名字似乎有种特殊的含义,就是“抓住了学法的根”。一种谐音的巧合,蕴含了老师们对他的高度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真正的勇者从不挥舞旗帜高声呐喊,也从不把林子里的枝叶摇得哗啦啦响,而是固守着一份内心的宁静,如薛法根一样,是默默地做着“根”的事业的人。
  记得一次作文课,薛老师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听的一句话,随后,他问学生:“你们想知道我最爱听的一句话是什么吗?”学生齐声回答“想”。于是,薛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起来:“从小到大,我听过无数的人对我说过无数的话,有表扬的,有批评的,有鼓励的,有责备的,而我最爱听的一句话就是‘薛老师,你真幽默’。”接着,他生动地讲起自己课堂里发生的两个教学故事,逗得全班学生捧腹大笑。最后,他深情地说:“我打心眼儿里喜欢这句话,因为幽默需要一颗爱心,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足够的智慧。一个幽默的老师,所有的同学都会喜欢他,他也能成为最好的老师。”
  这段谈话看起来像是跟学生轻松聊天,实则却是教师为指导学生写作而给出的范文。文字浅显、流畅,极富儿童生活气息,谈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
  课后,我问薛老师,现在教材里面取消了“习作例文”,很多语文教育专家都提出“范文可能限制学生思维”,为什么老师还要亲自“下水”写范文。薛老师笑笑说:“作文要从模仿起步,经历简单模仿、复杂模仿到融合、创新这样的过程,因此,范文肯定是需要的,关键是示范什么。好的范文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它提示学生写自己身边的生活,提示学生语言的表达,能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觉得似乎可以学,又不能学,只有老师可以这样写,我又不能这样写,有这种感觉的范文是最好的。”
  人们说,好的教育总是让受教育者感觉不到自己在接受教育。在这堂作文课上,薛法根很孩子气地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打分,学生给他打了95分,他穷追不舍地追问为什么给自己扣5分。当学生说,薛老师写的“第二件事”里缺少动作描写时,他不服气,几次与学生理论:“写不写动作,要根据事情的特点来定,自己写的是‘作文本上的事’,不需要突出动作的描写。”直到有一位学生决定给薛老师扣3分,理由是“第二件事”还可以增加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时,薛老师才欣然接受。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薛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以理服人,他把对知识的教学藏在了“打分”的后面,藏在了师生的对话里。他的教育智慧就在于,他无时无刻不在教学生如何“选材”,如何“写具体”,如何发表“自己的议论”,学生收获了许多,却不知为何满载而归。
  有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才会出现学生们给自己作文打分的精彩一幕。孩子们头头是道地分析自己为什么可以得到90分、85分,甚至精确到93.5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评价自己,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置身这样闲庭信步般从容淡定的课堂,听课者会感到内心清静纯美,如晴空般蔚蓝,会远离尘世的浮躁,感受“闲云几许弄清风”的通透与自在。
  我有幸去过薛法根老师所在的学校,飘着书香的校园,坐落在宁静而美丽的江南小镇。薛老师在那里的生活有玫瑰般的绽放,也有茉莉般的淡雅、幽香,从他总是挂在脸上的微笑可以感受到他的快乐。一个内心宁静的人,必定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内心宁静可以让人驱散困惑,增长智慧,大爱无边。
  (责任编辑 张振清)
其他文献
一、据形索义,识字解题  师:先来认一个字。(出示甲骨文 )  生:人。  师:你们异口同声地说“人”。我们先来看它的下半部分,是“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的形状,上面是圆圆的头。这个字本义就是头顶,头顶是人身体的最高处,于是字义引申为很高。古人认为最高的是什么呢?  生:(恍然大悟)天。  (师板书:天)  师:一点就通,确实是“天”字。认第二个字。(出示甲骨文)  生:门。  师:这是繁体字的“
一、激趣导入  师:说来,你也许不信,作文特好玩。在数学里边,“一加一”只能等于“二”,还能等于几?  生:是的,只能等于“二”,不能有其他答案。  师:“二乘二”呢?  生:“二乘二”得“四”。  师:“二二得四”,不能等于“五”。但是,语文就不一样了,它变化无穷。同样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比如,就拿我们忌讳的这个“死”字来说,“生命的终结”叫“死”。“死”是口头用语,书面用语则叫“去世
【教材解读】  《灰雀》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叙述了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一个小男孩放鸟归园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改正错误由喜欢鸟到真正爱鸟的变化过程。  文中共出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列宁,一个是小男孩。有些教师认为该文中描写列宁的笔墨很多,因此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列宁。但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认为该文的中心人物应该是小男孩。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编者选择这篇文
记得非洲有这样一则谚语:“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说得多有道理。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个人走得不仅不快,简直就像有人说的那样:“成长就像剥洋葱,剥掉一层就会流一次眼泪。”确实,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直有导师引领、伙伴相随、团队互助,不仅提出了自己的教学主张,还走出了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独特的专业成长路。、  芥子读书会:厚实底蕴学养  2007年,一群年轻人,因为喜
妈妈是一杯酒,  爸爸喝上一口,  就醉了。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六岁孩子写的诗。在孩童的眼里,这个世界就是那么简单而美好。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诗《点灯的人》,写了一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为儿童的文学阅读点起一盏盏灯,做一个让孩子们心灵温暖、展望未来
南湖小学是一所由中桥小学和新联小学合并而成的、异地新建的学校。原本,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加上合并所带来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问题又很多,所以,大家都暗暗为担任南湖小学校长的武凤霞捏了一把汗。然而,建校两年后,南湖小学在各方面都很有起色,尤其在各学科教学的改革中,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  依稀还记得,在她第一次提出语文课堂教学“测、导、延、写”的教学操作范式时,遭到了许多教师的非议甚至抗议,有
从传统经典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拇指姑娘》,到当下流行的童话《夏洛的网》《皮皮鲁总动员》《寻找快活林》等,一谈起童话,孩子们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童话,是孩子们最喜欢读的书,他们对童话可谓情有独钟。在孩子们心里占据一席之地的童话是如此的神采风扬,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童话却是“失落”的。童话,因何而“失落”?从成百上千的童话教学设计中,从自己和他人的童话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探寻着童话在小学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必须获得这样的“源头活水”,才会变得生机勃勃。那么,语文课堂的“源头活水”从哪里来?我认为要从“活学”中来。  一、在“活学”中增长知识  课堂知识有限,要借助课堂,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及时引向课外学习。如《杨氏之子》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
我的岁月可以分成很多个阶段,最光辉的阶段中就包括了学生时代开头的那一段。但要说得很具体也的确有些困难。毕竟过去了四十多年,很多细节还残留在记忆深处已经是碎片了,不容易想起又很难发掘。   在一九七四年的夏天,一首玩伴对我羡慕加妒嫉的儿歌“大脑瓜小细脖,光吃饭不干活……”让我厌倦了漫山遍野闲逛游荡的生活,我决定要上学读书了。那一年夏天快满七周岁,妈妈领我去学校报名上学,结果接待老师说不满八周岁,不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积极开展的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以设计一系列观察、求知、体验、劳动活动为抓手,旨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丰富、综合的学习经历。其中,以“秋”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选取“立秋”节气,以“秋”为主题统整语文、自然、美术、探究课程,打通学科课程的壁垒,建立课程中“秋”的世界与生活中“秋”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延伸至校外,为学生打造开放的学习时空,鼓励学生在交往中体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