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人性的思考与展示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的以往的新闻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其实用类文本的特点,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本文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例,探讨了新闻文体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前进行了旁征博引的准备,课堂上学生探究本文主旨,展示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关键词】新闻文体 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主旨探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选自人教版第一册第四单元,本单元是新闻模块。
  一、课前准备
  1.利用资源,查找资料
  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我们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材料,进而去查找人类历史上仍在发生的种族灭绝的悲剧。让他们整理出尽可能详尽的死亡数字,并配上自认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在班级进行内部交流。有位学生说,当他在百度上输入“种族灭绝”之后,搜索结果让他震惊无比,他特意截图并展示出来,全班顿时陷入了安静。
  正是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加强了其表达、解说、沟通、合作、探究的能力,也加强了其情感的投入与真实的体验。
  2.影视鉴赏,情感升华
  生在盛世的当代学子,远离硝烟久矣,而影视作品正具有情景再现的巨大艺术真实与感染力。我们给学生推荐了表现二战中犹太人悲剧的《辛德勒名单》、《安妮日记》、《钢琴师》,以及表现日军兽行的《南京!南京!》,以及离我们几乎近在咫尺的、发生于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的《卢旺达饭店》。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自然在内心激荡起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情心。我们由此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经典电影的共同点,那就是:即使是在阴云密布暗无天日的时代,人性并没有全部倒坍在污泥中一蹶不振,依然有救赎和希望。这种希望带领我们人类,永远地和内心的黑暗进行斗争。
  二、教学重点
  从课前的准备,自然会激发出学生的多种情绪:震惊,悲痛,沉思,悲天悯人。由此发现本文不同于传统新闻的特点,那就是强烈感情的渗透。但作为优秀杰出的作品,情感的表现不能毫无节制,表现为大声的控诉,直白的批判,明晃晃的厌恶,亮晶晶的期盼——而是在尽可能的不动声色之间,将自己的立场、情感、价值观传达出来。
  而这种传达,正是文学的使命。而这种传达方式的优劣,正是文学作品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这也是我们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启发学生自由探究本文的这种将激烈如刀锋、深沉若火山的情感揉碎均匀在普通的叙事、描写、议论中杰出手法。
  不出所料,在具体的教学中,课堂氛围凝重而充满活力。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通过参观者的眼耳舌鼻的感受、今之春光明媚与昔之阴森可怖的对比、雏菊与小女孩的明亮意象、遍布全文各处的细节,感受到了作者的苦心孤诣。——正像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那样,是安静的叙事,真实的细节,复杂的人性,造就了文艺作品独有的魅力。这也是文学写作的重要定律。
  三、主旨探究
  我们一直鼓励学生进行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人性的思考与展示。而课前旁征博引的准备,正是对本文主旨的未雨绸缪。
  奥斯维辛,现在已不仅仅是个地名,而是人类自残的普遍性描述。那么,奥斯维辛就不仅仅是德国纳粹法西斯颠覆人性的所在,而是历史上一切的人性黯淡的黑暗地狱。奥斯维辛之前,有奥斯维辛;奥斯维辛之后,依然有奥斯维辛。本文作者罗森塔尔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一方面固然是他在写作的时刻焚尸炉的烟火早已冷寂,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对人类健忘的一种提醒。奥斯维辛没有了新闻,那么新闻在哪呢?——新闻在柬埔寨,波尔布特在屠城;新闻在伊拉克,萨达姆在屠杀;新闻在卢旺达,兄弟民族在互相残杀。
  那么,本文在警示的意义上——是不是和鲁迅的忧愤殊途同归,是为了在忘却的救世主来临之前,告诉那些无恶意的闲人和无所事事的庸人。——而在罗森塔尔笔下,那些天真的孩子正在白杨树下嬉戏游玩。鲁迅说,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式算不了生命的——那么,有限的几个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又算得了什么啊?
  在探究本文主旨的同时,我们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有学生说,曾经流血漂橹的南京,现在游人如织;曾经枪声四起的卢沟桥,现在晓风残月;曾经的战场,现在是工地;曾经的悲伤,现在是欢乐。我们要为这种祥和安乐祈祷祝福,可是,我们不能忘却曾经发生的历史。那是我们共同的过去。
  四、师生互动
  为了让学生加固上述的收获与思考,我们设计了一个课堂练习:借助“普利策评委会的颁奖词”为本文写颁奖词。
  首先:抛砖引玉:
  你从一朵雏菊的盛放中,
  找出了非写不可的使命;
  你在一个小女孩的笑容里,
  读出了命运攸关的秘密;
  你从游人的神情中,
  看见了良知和金柳一起复苏;
  你在洪水滔天之后,
  挖出了惊心动魄的废墟。
  其次:学生活动。在老师下水引导下,学生的饱满的情感就这样水到渠成的得以展示。而这种展示,也是他们庄重的思考的体现。课堂现场学生的展示活跃,一下子呈现出了一种迷人又动人的人文气息。我们内心欣慰,特收录整理了部分精彩的颁奖词,陈列如下:
  1.是他,罗森塔尔,用普通的笔杆写出来不平凡的文章,
  细致的笔触勾勒出死神欣往的哀土,
  深沉的话语汇成了万千亡灵的悲嚎,
  高度的审思对这座炼狱做出了令人胆颤的评论。
  不,不是罗森塔尔,是所有有良知的人对奥斯维辛的残忍的痛恨厌恶。
  不,这也不是新闻,这是一曲悲鸣。
  2.明媚阳光下,那是无助的灵魂;
  绿树成荫下,那是炼狱的大门;
  孩子们嬉戏的笑声,那是无辜者在哭泣。
  那里没有阳光,没有绿树,没有欢声笑语。
  那里是暗无天日的人间炼狱,
  撕心裂肺的呼喊来自恐怖的牢营。
  让我们记住历史,唤醒记忆,激起世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现实的尊重。
  所以,本届新闻奖的最后得主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第三:展示普利策评委会的颁奖词:“《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突破新闻‘零度写作’原则,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它的发表充分地表现了一个新闻记者的使命感,更以迫人的力量震撼生者的心,成为新闻史不朽的名篇。”
  最后让学生两相对比:既对比措辞,也对比评价的角度。
  五、教学反思
  新闻单元教学重点往往是注意新闻结构的分析,在以往的新闻教学中,我们过于强调其实用类文本的特点,注重理性分析,而忽略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感受与情感体验,也忽视了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基于本篇课文深沉慈悲的情怀、独树一帜的写法、历久弥新的影响力。我们一直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正是通过文字的物质载体,让学生看见一个辽阔的世界,让学生体验人类的卑鄙与圣洁,猥琐与崇高,进而建立一种健康的价值观。而本文对人性与战争的反思的深刻,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难得文本。
  这也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所在。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的教学,其最高境界应该是一种创作展示。教师的责任与使命就是抓住学生的灵性,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课堂教学应让“教”服务于“学”,一切围绕学生思维品质、视野与个性。教师要变知识的传递者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作者单位: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庾信不以饮酒著称,但其诗歌中使用了大量“酒”的意象,庾信的这一类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在酒中获得友情的慰藉;借酒表达对南朝文化的依恋之情;重视酒的养生作用。通过分析也可推断出庾信是一个量小而瘾大的饮酒者。  【关键词】庾信 酒文化 诗歌    酒之于中国文人,是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在古代文坛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大家俯拾皆是:曹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等。在这其
摘要 善意的赞美和肯定实际上是一种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真诚的肯定,比批评更有力量,可以解开学生的心结,鼓起自信的风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教育工作者应像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不要忽视肯定的力量。  关键词 肯定 爱心 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
【摘 要】诗歌语言充满着一种独特的美感,在诗歌作品的解读中,通过感受语言的画面美、动态美、色彩美、立体美和音乐美,可以体验和领悟诗歌的审美特质。  【关键词】诗歌 语言 画面 动态 色彩     “诗歌是语言艺术”,也是想象艺术,它比其他文学作品尤其重视选择和运用最易唤起联想和想象的词语,使诗句更具形象美感。形象美具体表现在画面美、动态美、立体美等几个方面。诗的语言美还表现在韵律的音乐美
【摘 要】怎么样让新课程理念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发挥“传承汉语文明,感受经典魅力”的作用呢?主要途径有四个:加强朗读训练,引领学生感受汉语的语音魅力;加强国学教育,引领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加强成长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远大理想;重视好书推荐,让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外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朗读训练 国学教育 成长教育 好书推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
【摘要】创办语文阅读实验室,是丰富学生第二课堂语文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了办好语文阅读实验室的一些办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第二课堂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1.阅读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需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内容限于字句篇章的解析,阻断了读者与文本的对话,限制了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感悟。  2.阅读是培养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规模日益扩大,培养的学生人数也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和提升办学质量,深入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对合作办学院校的归属感,是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以华东理工大学中澳合作MBA项目为例,深入分析该项目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学校归属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对培养此类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提出建议。  
【摘 要】本文以课文《三块钱国币》为例,从教学内容的机械、刻板,教学设计的适度创新和教学内涵的深刻挖掘等三个方面,着重来谈语文阅读教学该如何提升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能力,以期对突破当前语文教学的困境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魅力提升 技能培养     我曾在高中生中做过一个关于语文学习情况的调查,得出的数据令人深思。其中认为语文“很重要”的占60.3%
据《今日俄罗斯》网站2016年6月8日报道,日前,“统一俄罗斯”党举办了以“教育和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论坛,俄罗斯教科部部长利瓦诺夫在论坛上建议对优质中小学实行3或4年免于检查制度。  教科部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小学开展的各项检查中,约2/3的检查工作与教育无关。此外,教科部部长在对中小学和中小企业进行比较后指出,根据俄罗斯法律规定,新建中小企业3年内免于任何形式的督导和检查。但教育法律中缺少针对中小
【摘 要】“也”、“矣”、“哉”这三个文言虚词在翻译上均可不译,即便是将其译出在意义上也无很大差别,但是在表达语气和情感上却大有乾坤。了解“也”、“矣”、“哉”三字字中乾坤,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文章大意,更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文言作品的思想情感、领悟文言经典的华章魅力。  【关键词】“也” “矣” “哉” 语气 情感    “也”、“矣”、“哉”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三个均可用于句尾的语气词,这三个文言虚词在
【摘 要】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利用好课堂,引导学生感知、鉴赏课文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人文素质教育的轨道。  【关键词】语文教育 课堂教学 审美教育    中学阶段是学生知、情、意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才能使学生有效地感受到语文之美,达到审美教育的预期效果呢?途径很多。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师引导学生感知、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