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感的火花来自生活,智慧的源泉来自生活,情感的体验来自生活,态度的培养还是来自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综合实践活动课面向生活,回归生活,踏踏实实地为生活服务。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运用实物、录像、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身临其境,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像,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内心深受触动,增强了学习兴趣,并能从中找出答案,掌握教学要点,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
二、选取生活课题,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切体会春天的变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三、打破时空限制,灵活安排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所以,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特点,制订了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弹性课时制。根据实践课题的实际情况,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可以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学生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四、开放教学形式,放飞学生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而其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开放、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教学《美丽的秋天》一文时,我以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为指导,带着学生到郊外去寻找秋天的踪迹,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双手去摸,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对秋天的感受,可以写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出一份手抄报,也可以写一篇作文等。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印象尤其深刻。在汇报课上,我欣赏到了学生一份份独具匠心的作品,更加体会到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所带来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多元生活时空,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通信及交通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责编 韦春艳)
一、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
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学到社会综合实践知识,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运用实物、录像、画面、录音、电脑软件、小品、语言描绘等多媒体直观手段把课文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画面中身临其境,以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上《环保调查》这课时,我先让学生看世界环境问题实地录像,再适时提出问题,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参观学校周边的工厂,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环境问题?它们是如何对环造成污染的?周边的人们的心情怎样?如果这些环境问题不处理的话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内心深受触动,增强了学习兴趣,并能从中找出答案,掌握教学要点,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
二、选取生活课题,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着重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切体会春天的变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这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三、打破时空限制,灵活安排课程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数为平均每周3课时。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因此,每周几天固定安排内容的固定课时制显然已不适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要求。所以,我校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特点,制订了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弹性课时制。根据实践课题的实际情况,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或将几周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也可根据需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打通使用等。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可以在适宜的情况下,“哪儿需要哪儿去”,以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情境,开放学生思维空间。或动手操作,或独立思考,或相互质疑,或大胆想象,培养学生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
四、开放教学形式,放飞学生个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因而其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给学生更多开放、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例如,教学《美丽的秋天》一文时,我以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为指导,带着学生到郊外去寻找秋天的踪迹,让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用双手去摸,感受秋天给人们带来的丰收喜悦。活动之前,我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在本子上,然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汇报对秋天的感受,可以写一首诗,可以画一幅画,可以出一份手抄报,也可以写一篇作文等。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印象尤其深刻。在汇报课上,我欣赏到了学生一份份独具匠心的作品,更加体会到开放性的教学形式所带来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注重多元生活时空,实现学生乐学
小学综合实践课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收获快乐,获得发展。例如,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人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通信及交通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