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炎炎夏日,读到了一本风格清新、介于论文与散文小品之间的小书——《易堂寻踪》,似有一阵清风徐来的感觉。
堂是明清之际诞生于赣南宁都的一个士人群体的称谓。这个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疏密不等,甚至志趣不尽一致。群体代表者魏禧、彭士望,是哲学家王阳明的崇拜者,易堂九子的活动使王学得到了继承和光大。作者赵园在书中阐述的则是易堂诸子的心灵轨迹和学术贡献。
要阐述易堂这一学术群体的历史功绩,最常见的是纵览浩瀚书海,作一翻考究和发掘,然后再立论。而本书的写法,却是另辟蹊径,将旅行考察的感受与历史资料的占有结合起来,使文字活泼、轻松,文采斐然,少了点正襟危坐式的古板的气息。
这种颇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能融合专家的学识和文人的趣味,有故旧往事的阐述,有触景生情的感悟,有纵横捭阖的评述,全无过分严肃、禁锢的感觉,自然也容易被广大读者接纳。
作者坦言:“写这题目,我的兴趣仍然在‘人’,在特定环境中人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选择,在那一时期士人的所谓‘心路历程’。”“我曾由易堂诸子的文集读‘言论’,这回则是读‘性情’,读‘行踪’,读人与人的关系。”写出这个士人群体的人际关系,旨在写出他们的沧桑、起落、坎坷之变。“读人”,这正是作者倾注的莫大心力。作者在翠微峰寻幽探胜,感受到魏氏兄弟当年在山中潜心学问、思考人生的真切氛围:“士人读山,往往将自己也读入其中,读进了山的性情、风貌中”。著者说:“较之遗迹,我所要寻找的,毋宁说更是‘气息’,是一些不赖有实物指证的东西。我来到这里……是指望一个尘埋已久的故事,借诸其发生地的潮润空气,在我的笔下苏醒。”
《寻踪》一书将这个士人群体的情怀、品性、学识写活了,就是因为将感性的考察与理性的思考完全交融于一体。实地寻踪,抚物思人,触景生情,感悟良多,这种文章更有文采,更有看头,如嚼奶油橄榄,回味甜美隽永。
我认为,这本书倡导的“行走”中拓展学术,颇有意义。因为,大自然给人心灵的震撼,促发思维的灵性,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易堂寻踪》 赵园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 定价:19.00元
堂是明清之际诞生于赣南宁都的一个士人群体的称谓。这个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疏密不等,甚至志趣不尽一致。群体代表者魏禧、彭士望,是哲学家王阳明的崇拜者,易堂九子的活动使王学得到了继承和光大。作者赵园在书中阐述的则是易堂诸子的心灵轨迹和学术贡献。
要阐述易堂这一学术群体的历史功绩,最常见的是纵览浩瀚书海,作一翻考究和发掘,然后再立论。而本书的写法,却是另辟蹊径,将旅行考察的感受与历史资料的占有结合起来,使文字活泼、轻松,文采斐然,少了点正襟危坐式的古板的气息。
这种颇具特色的写作手法,能融合专家的学识和文人的趣味,有故旧往事的阐述,有触景生情的感悟,有纵横捭阖的评述,全无过分严肃、禁锢的感觉,自然也容易被广大读者接纳。
作者坦言:“写这题目,我的兴趣仍然在‘人’,在特定环境中人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选择,在那一时期士人的所谓‘心路历程’。”“我曾由易堂诸子的文集读‘言论’,这回则是读‘性情’,读‘行踪’,读人与人的关系。”写出这个士人群体的人际关系,旨在写出他们的沧桑、起落、坎坷之变。“读人”,这正是作者倾注的莫大心力。作者在翠微峰寻幽探胜,感受到魏氏兄弟当年在山中潜心学问、思考人生的真切氛围:“士人读山,往往将自己也读入其中,读进了山的性情、风貌中”。著者说:“较之遗迹,我所要寻找的,毋宁说更是‘气息’,是一些不赖有实物指证的东西。我来到这里……是指望一个尘埋已久的故事,借诸其发生地的潮润空气,在我的笔下苏醒。”
《寻踪》一书将这个士人群体的情怀、品性、学识写活了,就是因为将感性的考察与理性的思考完全交融于一体。实地寻踪,抚物思人,触景生情,感悟良多,这种文章更有文采,更有看头,如嚼奶油橄榄,回味甜美隽永。
我认为,这本书倡导的“行走”中拓展学术,颇有意义。因为,大自然给人心灵的震撼,促发思维的灵性,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易堂寻踪》 赵园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12 定价: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