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心理防御机制在网络活动中的体现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king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大的比重。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青少年,难免会在网络活动中采用相应的心理防御机制。本文试从青少年典型的网络活动中,分析他们可能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以及相应的防御目的,并借此梳理网络和青少年心理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防御;网络段子;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幽默;置换;全能感;隔离
  一、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何为青少年?在西方,人们把青少年称为adolenscence,指的是从13岁到20岁的年龄阶段。而在我国,青少年时期则包括了两个阶段,分别是少年期和青年期。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少年期为11、12岁至14、15岁;青年初期为14、15岁至17、18岁;青年晚期为17、18岁至25岁。
  当我们笼统地称呼或描述青少年的时候,往往涉及到青春期这个概念。青春期通常指以第二性征出现至生殖器官完全发育成熟。即女性大多从平均12岁到平均18岁左右,男性则从平均13岁到平均19岁左右。
  青少年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人们成年后面临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在青少年期就开始显现。在这个时期,他们主要面对的是独立和自我认同的问题,他们会更多地关注同龄人,注重恋爱关系,注重外表,注重兴趣的发展。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出现了很多矛盾,他们在和父母的依恋关系,和学校同学的同伴关系以及在社会角色的转变上都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或其他形式的心理问题。然而不管是对于父母还是老师来说,和青少年开诚布公地谈论他们正在经历的变化都是一种挑战。不少青少年甚至会对成年人显现出很强的回避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分析他们在网络行为中出现的心理防御机制,或许可以侧面了解他们所担心、害怕的事情和情感,以便更好地帮助、支持他们。
  二、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这一概念起源于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1894年,弗洛伊德首次在其著作“The Psychoses of defense”中使用防御(defense)这个概念。
  到了1926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对防御做了详细的阐释,他认为:防御是自我为处理、控制导致神经症的冲突所采取的措施。防御因焦虑而起,其功能是保护自我。
  我们发现,防御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则是无意识的。事实上,我们经常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使用这些机制,以防御来自本我的不合理冲动所引起的焦虑,以及超我的道德良知在对这些感觉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内疚感。
  同时,防御也分为适应性的和不适应性的。虽然防御活动阻止了心理活动功能的某些方面,但防御本身也可能提供其他功能。
  三、防御机制的种类及出现在青少年时期的几种防御模式
  美国精神分析师,临床精神病学教授杰罗姆·布莱克曼在其著作《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中介绍了101种防御机制。他认为许多防御机制最初是出现在儿童发育期的特定阶段。到成年时,这些防御绝大部分可以混合在一起使用。他在书中一一介绍了不同发育阶段所出现的不同防御机制。其中青少年时期及之后所发展出的主要防御机制为。
  1.幽默:即用到处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
  2.具體化:即停止使用这个年龄已经具有的抽象化思维,而责怪某种“化学失衡”或者寻找一种病毒来避免想起人际关系带来的苦恼。
  3.不认同:即试图让自己不跟父母之一相似。
  4.团体形成:即围住自己以防止性冲动。
  5.禁欲主义:即避免跟人们接触。
  6.同性客体选择:即通过和同性“伙伴”缓和对异性刺激的恐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在青少年期只会使用这6种防御模式。事实上,在青少年阶段,尤其是青年晚期,人们已经可以将绝大部分的防御混合在一起使用,而不管它起源于哪个阶段。
  四、青少年如何在网络中使用防御机制
  当网络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当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实现了交叉互动的时候,青少年就会在虚拟社会里使用防御机制,而这些防御机制在网络中也具有同样的适用性。以下内容将尝试从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和网络表现中解读他们所使用的防御机制。
  1.创作或传播网络段子。网络段子指的是在网络上流行的用来表达情绪情感同时又具有一定搞笑效果的语句。其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精炼的短句,也可以是一个由几个句子组成的小故事、小段落,其特点是短小而含义丰富。青少年是创作或传播这些网络段子的主力军之一。当一个青少年自发并高频地传播某一类网络段子的时候,他有可能使用了“幽默”这一防御机制,即用到处开玩笑的方式来避免痛苦的感受。
  如段子a:混了这么多年了,我唯一拿得起放得下的就是筷子了。(可能是使用自嘲的方式来防御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段子b:今天连续打了五六个喷嚏,难道是我暗恋的女孩在想我?于是我在脑海里把所有认识的女孩都排了一遍,最后得出结论:我感冒了。(可能是通过来玩笑的说法来防御孤单的感觉。)
  段子c: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迎面走来两个正在对话的妹子。一个妹子问:你想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另一个说:没什么要求,大街上随便找一个都行,只要不太丑。然后她俩看了我一眼,就从我身旁走过去了。(可能是通过玩笑的方法表达不受异性青睐的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的作者杰罗姆·布莱克曼在书中指出的那样:幽默并不总是一种防御机制,有时候它还能反映出人们发展了对自己的内省,结合提高了自我观察能力和整合能力。
  2.滥用网络舆论或使用网络暴力。由于网络具有的平等性和自由性,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与成年人相当话语权的青少年可以直接对社会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宣泄自己的不满。而当人们因个人喜恶而在虚拟社交场合公开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语言时,网络暴力就产生了。当一个青少年在使用网络暴力的时候,他(她)很有可能在使用“敌意的攻击”及“置换”等防御机制。   如:当一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到难以承受的挫折和压力的时候,可能会利用网络开放而匿名的特点,在社交场合对他人进行无端的攻击和谩骂。(可能在使用“敌意的攻击”这一防御机制来避开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和想法。)
  又如:当出现了一个“老师和学生打斗”的热点事件时,在司法部门作出裁决之前,一些青少年会因为对生活中的某个同学或某个老师有看法,而在网络上对事件的当事人进行人格侮辱、恶意评判,甚至散播谣言,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可能是在使用“置换”这一防御机制将自己的不快置换到别人身上。)
  3.沉溺于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对于释放力比多的需要以及获得成就感的需要。然而,当青少年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并且放弃了在现实中的努力时。他们可能是使用了“全能感”、“隔离”、“压制”等防御机制。
  如:一些青少年有着强控制欲的父母,导致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强烈的无能感。他们可能会因为迷恋游戏中的掌控感,在对“敌人”的生杀予夺中,获得一种“全能上帝”的感觉,而沉溺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通过“全能感”的方式认为自己拥有特殊的力量,可以在网络中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目标。)
  又如:一些青少年在学习上有困难,又遭受到来自父母的不断否定,使得这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不是自信和成功,而是自卑和失败。为了隔离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快乐的感觉,他们会把自己投入到没日没夜的网络游戏中。(通过“隔离”的防御机制让自己察觉不到内心的痛苦和失落,并且通过“压制”的防御机制试图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
  4.在虚拟空间里呈现一个虚假的自我。网络给了人们另一个身份,另一种形象管理的途径。因此,当青少年们不满足于现实里的那个自己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在虚拟空间呈现一个更好的自己,或者一个“想象中”的自己。而当一个青少年在虚拟社交场合习惯性地呈现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的时候,他们很有可能采取了一种叫做“不真实”或“幻象形成或做白日梦”的防御机制。
  如:一些女性青少年在她们的qq空间或朋友圈永远只呈现“让人认不出”的过度处理的照片,从来不会呈现未经修改或少量修改的照片。(有可能是通过“不真实”的防御机制去逃避对于真实暴露可能导致的不受欢迎或不被喜爱的恐惧。)
  又如:通過文字的形式,在网络上诉说自己的身世故事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情。而这些故事与他(她)的真实身份大相径庭或截然相反。(有可能是通过“做白日梦”来满足自己的某些愿望,并将自己从痛苦的现实中带走。)
  五、如何理解青少年网络行为和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方面也不例外。我们已经发现。
  1.网络可能是青少年用来应对不良依恋关系所激活的相关负面情绪的一种策略。那些与父母依恋质量低的青少年,宁可将自己投身于网络世界,以避免家庭内部矛盾,或者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不良关系。
  2.与同龄人之间存在问题的青少年,会体验到孤立感、愤怒感和隔离感,这就可能导致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互联网上寻求庇护。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建立“虚假的”社会互动和友谊。
  3.青少年在自我价值体现或者自我认可方面遭遇到的挫折,如学业的失意,恋爱的碰壁,学校及社会的指责,也会让青少年倾向于在虚拟社会里寻找自身的价值,他们通过游戏打级或从事在线奖励活动,获取网络人气,让自己感觉到强大、受欢迎。
  因此,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而言,网络活动也有其两面性。一方面,许多青少年使用互联网来应对、防御现实生活情境所带来的负面情绪,以减轻心理痛苦。另一方面,网络的滥用也会影响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想要在这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我们可以试着去理解青少年隐藏在网络活动背后的需求,以及他们所要防御的痛苦,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情感上的陪伴和支持。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2]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员主持完成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成果通过国家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
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更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牵扯到多方面的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结合城市更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入分
◆摘 要:近年来国家十分注重职业类院校的教育,职业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更加注重于学生们对技术的掌握和职业能力。这也是相较于本科比较突出的地方,所以如何使职业类院校的学生拥有职业能力并且提高他们这方面的水平成为了一个职业院校教育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国内各大职业院校的实地走访调查,对一些出色的职业院校成功的方法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尝试从职业能力的本质、作用、教学过程等因素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职业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工程中的典型项目任务,通过真实情景把相关知识技能串联起来,努力践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
标准成本的预算与实施计划,促动了电网公司预设的集约管理、对应着的精细管理。标准成本这一框架之内,应当明辨深层级的实施内涵、标准成本凸显出来的管控价值。从现状看,推
送走一届高三,新高一又要开学了。毕竟高一不同于初中,不少学生可能有很多的困惑。为使高一新生积极、自信、乐观、从容的开始高中生活,下述方法,或许对新生有所启迪。  一、树立高中生的意识  高一新生首先要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高中生了。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并依此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尽快促成自己角色的转换,为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二、了解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养成良好
期刊
“今年以来,面对盈利模式发生变化、地区经济发展趋缓、产业结构调整等不利的外部环境,公司全员加压,强化经营管理,深入挖潜增效,开展多项增利活动。”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财务资
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以及相关科研、教育的深入和宣传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走向大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若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能够进步发展的关键,基层职工因为分散、素质低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基层开展。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了以人为本做好职工思
中职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中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并且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为了保障中职数学教育质量,必须加强中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