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比亚战事对我国能源安全国际战略的启示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日,利比亚内战爆发,其局势日渐动荡、复杂。我国在利比亚有重要的利益,战事撩动着我国敏感的神经。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日渐增高。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着各种威胁。能源安全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需要从战略、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省思。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态势;其次分析了此次战事对我国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最后,在综上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利比亚 能源安全 国际战略
  
  能源安全是实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需的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程度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能源消耗的需求以及可供能源的保障程度。[1] 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多。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石油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石油资源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2] 从总体上来看,未来我国能源将更加依赖国际市场。最近,利比亚战火四起,从国内战争到国际干预,我们不难看出大国在其中的一些利益博弈,也不难看出资源、能源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中东、北非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其局势动荡必然给我国的能源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本文以利比亚战事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为视角,分析其给我国能源安全国际战略带来的启示。
  一、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能源安全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国际环境等因素。我国能源安全十分依赖对外,国际局势的任何变动都将对我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变动。
  (一)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1. 能源对外依存度趋升。由于经济的持续迅猛发展,我国能源的对外需求不断攀升。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2.5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上涨46%。五年间,中国几乎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过了50%这一国际警戒线。自2006年始,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以每年平均2.9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如果"十二五"期间仍保持这个速度,预计2015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5%。[3] 图1是1993-203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图。
   图1 1993-203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和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 [4]
  2. 能源海外供应链中断风险大。新能源安全观认为,能源安全涉及能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维护能源来源稳定、基础设施安全和运输通道安全均是能源安全的重要内容。我国能源海外供应链存在较大风险,概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我国海外能源主要来自局势较为动荡的中东、北非等地区。其次,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地较集中。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教授范秋芳表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向来存在区位集中程度过高的不足,"过去接近60%的收购都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驻地在中东和非洲的海外投资项目曾占到总数的近一半。"第三,我国海外能源运输通道安全无法保障。"目前中国海军力量还不能够确保海上能源交通线的安全,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和单一的海上运输线使得中国的石油进口的脆弱性比较明显。"[5]
  3. 能源国际争夺剧烈。21世纪,能源将是国际争夺和控制的焦点。全球油气资源的政治性博弈和控制权争夺愈演愈烈,中国在国际市场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有利空间被挤压。同时,我国处在亚太新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心,面临着与周边油气资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6] 目前,中国对全球石油资源的占有率尚不足4%。比起老牌的能源巨头,我国能源企业开展海外业务起步较晚,经验、资金、技术、人才等都比较匮乏。我国目前的一些能源企业只能进军较边缘化的地区,在重要的产油区很难和其他发达国家竞争。欧美、中东等地的油气资源早就被壳牌、BP等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瓜分,中国很难进入。
  (二)利比亚战事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1. 直接影响。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王思强介绍,根据统计数据,利比亚每天产油160万桶左右,有120万桶左右是出口给OECD国家,据海关总署统计,2010年我们从利比亚进口石油是737万吨,占我国进口量3%左右。利比亚战争爆发导致利比亚原本每天160万桶的石油产出全部中断,预计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 间接影响。日益提高的对外能源依赖让中国在海外的"油罐子"并不安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室副研究员潘忠教授认为,石油供应安全与石油进口依赖程度是一种正相关关系,依赖程度越大,供应安全的风险就越高。利比亚地下的石油是中国海外能源的重要来源之一,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中石油集团在其官网声明称,集团公司在利比亚部分项目营地和作业现场受到冲击,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中石油集团旗下长城钻井公司位于米苏拉塔的项目基地遇袭。中国商务部称,中国因利比亚政治动乱遭遇严重经济损失。
  利比亚事态演变导致此前三个月内涨幅超过1/4的国际油价加速上行。3月21日,全球油价基准--洲际交易所4月份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日内涨幅达1.6%,逼近2月低创下的将近每桶120美元的两年半高点。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5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将花费更多来购买能源。
  二、利比亚战事对我国能源安全国际战略的启示
  根据国内有关的分析和预测,21世纪前半叶,中国油气特别是天然气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7] 日益增高的对外依存度,使得我们不得不从战略、从国际战略的角度来省思我国的能源安全。利比亚是我国的海外油气资源供应地之一,其局势的动荡对我国海外能源安全产生了影响。从其战事及影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些有益的启示,重要有以下几点。
  (一) 多头并进,分散风险
   利比亚位于北非地区,此次动荡本身也许对我国能源安全影响较小,但却使我们意识到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存在着巨大风险。多位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从利比亚进口原油的数量以及在当地的项目都不算太大,利比亚战乱对中国投资尤其是能源供应安全的影响不大。不过,由于利比亚所处的北非地区与中东地区临近,且同样是阿拉伯国家,人们担心得更多的是,一旦利比亚战乱的阴云扩散到更加富油的中东地区,将对中国石油安全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利比亚战乱的爆发使中国在北非、中东等地区的油气合作可能进入一个风险期。[8] 归结起来,我国海外能源风险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地较集中,主要集中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第二,我国海外能源供应地局势紧张。
  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们必须坚持"走出去"战略,必须重视海外能源市场。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实行进口来源、方式、品种和渠道的多元化,可以有效地抵御风险。一方面,我们要展开国际合作,寻找更多的能源来源、多途径进口资源,降低对中东、北非的依赖。另一方面,国内也要重视开发、发展多种能源,注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能源对外的依存度。最后要建立能源安全信息情报和预警应急系统,最大限度防范风险于未然。
  (二) 综合手段,强化安全
  新能源安全观认为,传统能源安全观是以防御中东石油供应中断为中心,鉴于恐怖活动的全球化和常态化,需要将能源安全扩展至各个国家和能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维护能源来源的稳定、基础设施安全和运输通道的安全,以政治、外交、军事等综合性的手段来维护能源安全。涉外能源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和综合性。
  利比亚国内的动乱演变成国际社会的干预,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国利益博弈的魅影,也不难看出能源因素在其中起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发现石油后,这个极度贫困的国家开始为英美列强瞩目。但1969年政变推翻国王的卡扎菲,让列强在相当长时期失去了在利比亚石油利益--卡扎菲在利比亚实行全面的国有化,石油等主要产业被收归国有。[9] 各国干预利比亚,虽然各自带着各自的目的,但是以军事手段来保障各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点是共通的。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中国不可避免被卷入其中,未来中国将面对与世界各国更加激烈的能源资源争多,手段的多样性、创新性和综合性将更加重要。
  (三)加强合作,互利共赢
  利比亚战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海外能源的勘探开发、供应保障应当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利比亚战事本身也许对国际能源供应影响不大,但是其存在的诱发危机的可能性,使得我们不得不加以重视。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 一方面对于能源的输出国来说可以获得更为合理的出口价格,另一方面对于能源进口国来说可以保障其来源的稳定。
  加强能源安全的国际合作,可以抑制国际间的不稳定因素。综观此次利比亚事件,如果西方各个国家在利都有重要利益,战争很可能就发动不起来。中国应当积极的走向世界,和世界上重要的能源机构和企业展开合作,拓展业务。
  对于中国这样的能源进口国而言,国际能源合作的目标在于在合理的价格水平下保障稳定的能源供应。具体来说,中国开展国际能源合作要达到的目标有三个:第一,要保证足够的支付能力,在可接受的价格水平下维持能源进口,并尽可能通过国际能源合作参与和影响价格制定。第二,要确保拥有稳定的能源供应来源,防止供应中断。第三,要确保中国能源进口的运输通道安全。[10]
  (四)建立储备,加强应急
  建立能源储备(主要是石油),可以缓解像类似此次利比亚事件所引发的供应中断危机,也可以平抑因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国家石油储备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各国平抑石油价格波动、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的重要工具。目前,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建立了超过90天的国家石油储备。[11]
  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能源供需将继续保持脆弱平衡态势,恐怖袭击、生产事故、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的能源供应中断难以避免。一旦危机发生,将会对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应抓紧制定《石油储备法》,建立政府储备与企业义务储备相结合、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相结合、商品储备与资源储备相结合、实物储备与期货储备相结合、外汇储备与石油储备可转换、国内储备与国外储备相关联的石油储备体系;研究将石油替代作为石油储备的方式之一,由国家投资或规定企业将一部分(如20%)煤制油、煤化工装置的产能作为石油储备能力,必要时由国家指令动用。
   三、结语
   利比亚动荡的局势,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反思我国海外能源安全的策略、战略。我国当今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国际情势,国家的能源战略谋划,直接关系到我国将来的发展。从此次事件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海外供应地较为集中的战略弊端,还可以看出我国维护海外能源利益能力较弱等的不足。分析这些不足得出启示,对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雯.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6.
  [2]徐冬青.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的构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6).143-144.
  [3]李东超.对外依存度趋升中国能源安全外部形势堪忧[N].第一财经日报,2011-3-7.
  [4]江冰.新形势下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
  [5]刘新华,秦仪.中国的石油安全及其战略选择[J].现代国际关系,2002,(12).27.
  [6]刘艺洁.浅谈中国石油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J].科技信息,2007,(19).271.
  [7]张汝根.我国能源安全及国际战略选择[J].生态经济,2009,(8).97-98.
  [8]苏稻香.战局拷问中国能源安全[N].南方日报,2011-3-24.
  [9]唐逸如.利比亚:战争没有胜利者[J].社会观察,2011.15.
  [10]陈柳钦.新世纪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应对[J].新兴产业,2011,(1).
  [11]孟刚,张意翔.论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体系框架的构建[J].特区经济,2007,(2).18-19.
  作者简介:欧俊(1987-),男,汉族,四川资阳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解决当地的资源型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历史机遇。通过对山西省有关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介绍,进而对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路径--循环经济做一番探讨,尝试对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从而促进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资源型经济;转型;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背景  有关资源型经济的转型是我
期刊
摘要:随着增值税转型的完成,增值税扩围问题的讨论也渐渐"热"起来,将营业税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这一改革将克服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一些弊端,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税制;但改革的推行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阻力,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筹,才能解决改革中的瓶颈问题。  关键词:增值税;扩围;营业税    增值税是指以生产经营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和进口货物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间接税。目前,世界上已有140多个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铁路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现状、各个阶段的投资造价控制分析,阐述在铁路住宅建设过程中,住宅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关键词:铁路 经济适用房 造价 控制    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市场价格而言是适中的,能够适应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
期刊
摘 要:存在主义是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雅斯贝尔斯(K. Jaspers,1883--1969),德国的海德格尔(M. Heidegger,1889--1976),法国的萨特(J-P. Sartre,1905--1980)。本文着重介绍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把"存在"遗忘了成为了"无根本体论",混淆了存在于存在者的区别,在他看来把
期刊
摘 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理论观点,对于实践的特征马克思以及传统的学者早已下了定论。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实践特征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和完善。  关键词:实践 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在文化领域中不断展开对外的对话和交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不断得到人们的反思和发展。在对传统理解的反思和对外学术界的交流过程中"实践"的观点日益凸显出它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优选论的理论框架下对中美大学生抱怨言语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中美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所选择的不同抱怨策略反应出不同策略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从而反应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抱怨言语行为;优选论;文化差异    1.引言  言语行为是人们说话时实施的行为,如恭贺,感谢,请求等。自Austin 和Searle 先后提出各自的言语行为理论以来,语言学家以对言语
期刊
摘 要:人性论是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所进行的深层次的探讨。本文在简要概述孔子性无善无恶论、孟子性善论以及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对人性问题注入了现代因素,通过从人性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来阐述人性,使人性问题在先哲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为构建和谐人性提供一种方法上的指引,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人性的主要方面 人性的次要方面    人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中争论
期刊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不断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前列,把握时代特点,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规律    新世纪、新阶段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促进社
期刊
摘要:婚姻是男女两性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而建立的夫妻关系的结合,其本质属性是伦理性,基于婚姻的伦理性,婚姻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和独特的调整方法,又鉴于婚姻法和民法在立法理念、调整手段和调整对象等方面大异其趣。从而判断出婚姻法的法律定位--婚姻法是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关键词: 婚姻法 伦理性 法律定位    引言  有关婚姻法法律定位的研究及论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都处于热闹的争论之中,基于
期刊
摘要:论文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心理契约之间的相互影响。文章认为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注重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还应在微观层面上对农民实行"心的管理",提出以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话语渠道、加强宣传工作和重树诚信形象等四个方面的措施实现对农民心理契约重构和维护,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微观基础。  关键词:农民;新农村建设;心理契约;措施    十二五规划中对"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