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同析异,巧妙识字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9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表音兼表意的文字,是注重审美形象的文字。汉字如歌如画,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
  一、运用“溯源——对照”法,教好构字率较强的基本字
  汉字的构成一般来说是先有象形,后派生出指事、会意、形声乃至假借和转注。据此可知,独体的象形字具有极强的组构功能。教好象形字对稍后学习指事字,特别是合体的会意和形声字是十分重要的,将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较好地形成小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如:“刃”是刀上非常锐利的一点;“本”和“末”用一横来标示位置等。指事字为数不多,但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奇特联想的方法来识记。
  二、强化偏旁教学的字理意识,做到“教一个得一串”
  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掌握了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指事字以及它们作为形旁时用于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无师自通”地创造性地学习大量的形声字。
  因而,为了学生能依据字理去创造性地学习汉字,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文字学水平。教者一定要掌握“六书”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常作形声字形旁的偏旁部首必须熟记于心且能娴熟地运用,才能真正地做到教师“教一个”,学生“得一串”。
  三、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形象化,进行会意字的教学
  会意字是古代六书中的一种,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符号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字。教学会意字可以先通过形象化的图画来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后面再附有包含这组生字的韵语,以提供语言环境。这样识字富有情趣,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因此,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尤其是变抽象符号为形象画面,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分分合合”科学而灵活地解析汉字。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人之不识字也,病在不能分。苟能将一字分为数字,则易记难忘矣。”王氏之说,可谓中国传统识字教学方法最精辟的概括。“分解——组合”当是我们进行合体字教学的一种最主要的方法,也是中国传统的优良的汉字蒙学法,我们应传承并发扬光大之。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分解——组合”的教学方法常常又是灵活多样的:
  1.画图法 即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示出来。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勾勒简笔画,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实现高效识字。如:教学“休”字,教师利用简笔画勾出一根枯木,一个人轻倚在枯木上闭目“休”息。由于图画形象、具体,十分有利于将汉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以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2.演示法 通过演示的方法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如“醉”、“酣”、“醒”这类字都与喝酒有关系,可以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学生运用想象,让字义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字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串解法 即对构字部件作合乎情理的拼意解说。如“岔”字,山挡住去路,分出一条岔道;“叛”,从整体分出一小半,跑向相反的方向,这是叛变的行为。
  4.想象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以达到识字的目的。如教学“怕”字,可引导学生想象:由于“心”理害怕,脸都吓“白”了。“甜”字联想为:舌头舔着甘蔗真甜。
  5.故事法 安子介曾说过 :“汉字是一个阿丽斯仙境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所以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小故事。如教学“阔”字时,可给学生简略地讲述三国时期杨修在曹操花园门上题“活”字的故事,以加深他们对“阔”字的识记。
  6.对比法 通过两个或一组易混字的某个部件进行比较记忆,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教学这样四个不同的形声字——“池、驰、地、他”。可以通过极富有童趣和智慧的拼字游戏,让学生区分部首, 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
  7.童谣法
  可运用儿歌来帮助学生识记汉字的字形。如:教“碧”字,儿歌可编为:“王大娘,白大娘,二人坐在石头上。”“双人十四一条心,德字永远记我心”是“德”。
其他文献
摘 要 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说过:“我们不应该将生活的审美当作是一个给定的东西,或者是人类知觉品性中的某种必然的东西,它不是说一旦被发现,就可以用来复述所有以前的人类存在状况。相反,我们要研究的是他的形成过程。”“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今年来我国学术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那到底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我国学者讨论的焦点在哪里?怎么去深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呢?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期刊
从童年时的连环画,到求学阶段的青年读本,现在,成年的我又拿起了手中厚厚的文言文读本——《西游记》。执著于梦、追逐梦的精神,那源自内心的力量,是它带给我的最大财富。  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神通广大、技艺高超的英雄人物,故事仍是那个故事,孙悟空还是那个本领高强的齐天大圣。只是一本接着一本,从花色的图画到泛着油墨香的文字,从天真懵懂的少年到似乎成熟的今天,对它的领悟却变了。  自由——  这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起现代化、民族化的科学阅读理念,让朗读这一民族化的传世法宝在最新的教育理念统率下焕发新的活力。  古语有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一堂优秀的语文课,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朗读。然而如
期刊
高中学习文言文作为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语文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意义重大,不仅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因素。因此,高中学好文言文是十分重要的。在此,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作为封闭性语料,运用数据库分析手段,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作品的不重复字种数进行穷尽性的计量考察与比较,并以此为基础,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作品”选
期刊
所谓创新学习“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自学质疑→筛选问题→合作交流→反馈归纳→深化创新”。原则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学科特点,充分体现创新学习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其中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关键,教师要与陈旧的“三中心”决裂,树立学生才是课堂主人的思想,同时要认识到模式不是僵死的套子,坚持“以学定教,以学定法,教无定法”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目标,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师生互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是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发现,在几十人的班中,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沉默。殊不知,课堂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好处多多。  一、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可以使学习变得更扎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把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对知识点的突破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的。所以,教师的每个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那些优秀教师的“课堂设疑”,其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只要把教师的
期刊
【原诗】  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赏析】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著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灯、猜灯谜,以示祝贺。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明朝钱塘瞿佑《双头牡丹灯记》:“每岁元夕,于明州张灯五夜。倾城士女,皆得纵观”。  崔液 (?~713)唐代诗人。字润甫,崔湜之弟,擢
期刊
有些学生平时不太用功,考试时却考得不错,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甚至超常发挥。还有些学生平时挺用功,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一到考试,就发挥得不好。其实答题也是件技术活,在答题时学生都需要注意什么呢?  语文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所以考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稳定情绪,把中考的头开好。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部分,拼音、字形等基础题,常考查那些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字;修改病句,注意
期刊
一、脱离文本的“误读”  王富仁教授曾撰文指出,语文教学中应“尊重文本作者的主体性,教师不能脱离文本本身,仅仅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以及希望学生具有的思想和感情”,“必须接受作者设定的特定的空间,以及避免那种脱离开对文本作者的基础理解而进行的不着边际的思想批判和艺术挑剔”,但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老师由于对“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理解的偏差,在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听凭
期刊
借鉴各国的科学教育经验,解决中国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调查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确定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必须先了解它的学科性质。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是在课时上,必须保证科学课充足的课时和真正的落实;其次是在教师的安排上,必须选派有一定科学素养,热爱科学教育事业的优秀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