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熔化和凝固”的几点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好的问题不仅能引领教学活动的循序渐进,还能有效的引领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训练思维习惯、提升思维能力,最终促使学生智力提升.笔者在苏科版“熔化和凝固”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着用问题启迪学生的智慧,最终促使学生的思维深入,有效地达成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效地促使了学生学习效能的提升。
  1用问题铺垫情景,让情景更深入
  以情促学是情景教学的目的所在,在情景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情景的趣味性、知识性、启迪性,还要配合问题等形式进行铺垫和启迪,让学生对情景的观察更仔细、体验更深入.比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配合以下问题链来达成以上效果。
  问题1:冰块放在你的手里,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手湿了,而且感觉到冷)
  问题2:在刚才这个过程中物质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生回答:固态变为液态)
  师:我们把这种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称之为熔化。
  问题3:那么你生活中有哪些熔化的例子吗?(生回答:夏天吃雪糕、冬天雪的熔化……)
  在此,学生不仅深刻体验了冰熔化的过程,还能在教师的引领下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能在这样的情景引领下,很好的构建了熔化的概念,这种概念的构建不仅深而且透。
  2用问题引领思维,让探究更明确
  [HJ1.63mm]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课堂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主要手段和形式,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注意点、转折点、思维点、易错点等等,而这些突破口又不能直接告知学生,也不能直接让学生去记忆某些注意点,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这些细节,激发学生对相关环节的思考,以此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达成对细节的理解.比如在本节课堂中,我们需要突破多个环节,教师可以采用问题链来突破以下环节:
  问题1:老师给你一个特殊的合金,让大家一起体验一下它的熔化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大家注意观察熔化的过程具有什么特征?(此处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是低熔点合金,该合金在70 ℃就能熔化,于是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合金慢慢地由固态变成了液态,由原先具有固定的形状到没有固定形状.)
  问题2:那么你是怎样判断一个固体已经开始熔化了呢?以冰熔化,蜡熔化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生:冰熔化时,有水出现,蜡熔化时慢慢变软,再变成液体。
  问题3:很好,老师的试管中有一些没有熔化的碎冰,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学生上来边讲边演示,即发现碎冰中有水滴或水泡出现就可以说明此时冰已经开始熔化)
  问题4:那谁能帮我来示范一下,如何判断蜡开始熔化呢?
  (学生上来,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蜡加热,刚加热,试管底部的蜡很快变得更红更透亮.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底部开始松动,此时开始熔化.)
  问题5:此时温度计还被固定在蜡块的中间,温度几乎没有变化,而与之相反的是,底部的蜡已经全部熔化完了,这该怎么办呢?
  生:用石棉网给他们加热?
  问题6:石棉网能让蜡烛的侧壁也受热吗?
  (此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反应,引导学生去理解水浴法可以让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
  问题7:如果老师要研究冰和蜡的熔化特点以外,我们除了要时刻关注他们各自的状态变化以外,还要关注哪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呢?
  生:温度。
  问题8:很好,那么我们一会儿在测量冰熔化实验的过程中,你们四人一小组,准备怎么分工呢?
  生:一个记时间、一个读数、一个告知状态,分别为固态、固液共存、液态.另一个负责记录和监督。
  到此,学生对整个实验探究的注意事项已经非常清楚,此时老师还要提醒大家几个注意点:(1)采用水浴法注意安装的顺序;(2)在当下的室温条件下,冰在室温环境下自然熔化更易于获取科学合理的实验数据。
  3用问题启迪智慧,让分析更透彻
  实验数据分析是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的一条主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的重点不仅仅是让学生经历冰和蜡的熔化实验,还要让学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多元化分析获取冰和蜡熔化的异同点,在达成对熔化的深入理解的同时提升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而问题的呈现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在这个环节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比如在学生完成数据后,我们就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冰和蜡熔化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
  问题1:你能结合表格数据概况说一下冰和蜡的熔化特点吗?
  (学生窃窃私语、有些疑惑)
  问题2:冰哪个时间段在熔化?
  生1:1分钟到2.5分钟。
  问题3:蜡那个时间段在熔化?
  生2:一直在熔化。
  问题4:你能结合这个概况说一下冰和蜡的熔化特点吗?
  生4: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问题5:通过表格数据我们分析起来比较复杂,你有一种更直观、更明了的方法来表达冰和蜡的熔化特点吗?
  生6:采用图像法来表示。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将你所测到的冰和蜡的熔化数据转化到我们的T-t图像中,然后结合图像来分析冰和蜡的熔化特点。
  到此为止,学生很快就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熔化图像,于是老师再进行深一步的问题和引领,以此促使学生对熔化的进一步理解和飞跃。
  问题6:你能结合图像再次总结一下冰和蜡的熔化特点吗?
  生7:冰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热,但是温度会保持不变,而蜡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地吸热,但是温度却在不断地上升。
  师:很好,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类似冰这类物质,称之为晶体,把它们在熔化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之为熔点,而类似蜡这样的物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因此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它们没有保持不变的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接下来,老师继续提问。
  问题7:由此可知,冰和蜡的熔化条件分别是什么?
  到此,学生结合刚才的冰和蜡的熔化特点,以及教师对熔点、晶体等新概念的介绍,可以很快地达成对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条件的建构,以此促使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达成对熔化概念的自主建构和自主提升。
  以问促学、以问启智,教师采用科学合理、分层引领的问题激发每个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引领学生以正确的方向锁定相关重难点的突破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自主构建知识与技能,积淀方法与思想,提升情感价值观,以此促使物理素养的塑造.
其他文献
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出现谈物理色变的情况.要想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就要从根本上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接触物理知识,但是刚开始步入高中,初高中物理教学出现了衔接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了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物理教师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找出衔接出现问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
现在网上习题资源非常丰富,笔者的同事在一次出给学生的“适应性训练试题”中,直接从网上下载了一道关于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的题目,内容如下:  一质量为500 t的机车,以恒定功率375 kW由静止出发,经过5 min速度达到最大值54 km/h,设机车所受阻力f恒定不变,取g=10 m/s2,试求:(1)机车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2)机车在这5 min内行驶的路程.  这道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是:  (1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科书选修3-4中介绍了光的衍射,光的衍射现象能够有效的揭示光的波动性.圆孔衍射是一种典型的衍射现象.根据光源和观察点到障碍物的距离,可以把圆孔衍射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即障碍物到光源和观察点的距离可认为是无限远的,如图1所示.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图样的中央是个明亮的圆斑,外面分布着几圈很淡的亮环,[TP12CW03.TIF,Y#]中央亮斑的光强约占整个入射光光强的8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近几年不少省市的高考试题以敏感电阻为载体进行命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敏感电阻是指器件特性对温度、电压、湿度、光照、气体、 磁场、压力等作用敏感的电阻器,在试题命制时要特别注意“压敏电阻”与“力敏电阻”的区别,谨防张冠李戴.  题目1(2007年广东卷)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小车运动状态的装置,其工作原
任务驱动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标,把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成各种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达成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能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人们用他们已知道和相信的知识去建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果教师关注学生带到学习任务中的已有知识和观念,将这些知识当作新教学的起点,并在教学过程中监控学生概念的转化,那么就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点说知识点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Q 或q单位:库仑符号:C.  2.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 =1.60×10-19 C.  友情提醒: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或者等于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最早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比荷——电荷的电荷量q与其质量m的比值qm,符号:C/kg.  3.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
电学在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感兴趣,但内容抽象.虽然实验较多,如果不善加引导,学生往往参与了活动,但实际上只是跟着别人动手了,学生思维参与深度不够,长期这样积累的结果就是机械记忆,乱套公式.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通过几个案例介绍在电学教学中利用“做中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落实知识提升能力。  1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与“做中学”
图解法:当物体受到不共线的三力而平衡时,此三力一定组成闭合的矢量三角形.当其中的一个力发生变化时,只要物体仍处于平衡状态,则三力组成新的闭合矢量三角形,由此可根据动态三角形的变化,即由三角形的边长变化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力的动态平衡问题中,确定力的大小、方向如何变化时,以及在变化中出现极值问题,图解法是解决这类问题绝好的办法.现举例如下.  例1如图1所示.木板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移动,在此过程中,
谈到初中物理教学,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物理实验教学.因为在讲求探究式教学的今天,这是造就学生探究头脑的首要道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一种科学学习的习惯,辅导学生掌握处理物理学科问题的方法.新课改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当适应变化了的新的情况进行新的改革,其中,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才智,提升物理教学功用,是我们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须臾丢弃的重要方法。  1初中物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简言之,所谓等效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抽象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形象的问题或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