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德育活动课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熟悉、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功能、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活动教育方式实践能力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熟悉、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功能、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加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熟悉、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新问题。
  一、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功能,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聪明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布置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和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喜好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索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熟悉,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新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新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功能。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新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定、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熟悉、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新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征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喜好、喜好和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功能,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把握、运用和深化也依靠于德育实践活动。
  1、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老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和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熟悉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2、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征。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和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优点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熟悉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开展德育活动课的几个基本原则
  德育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德育探究中心承担的“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探究和实验》探究成果《德育》读本为德育活动课提供了一个载体,其中体现出来的编写思路和设计原则都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
  1、实践性原则。
  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其终极目的,付诸于实践。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凌驾于生活之上。因此,學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熟悉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2、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活动课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要不断探究和发现学生的特征和德育的规律,探究时代的特征。在活动的形式、方法到活动的内容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利于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总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胡守棻 《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 鲁洁、王逢贤 《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初中政治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直接影响着思想品德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方式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完成一次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信息的顺利传递,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能顺利搭建起来,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影音资料心理教育结合现实  课堂教学是初中政治教学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好的效果的取得,是由很多因素和环节决定的,其中起关键性作用的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材语言与教学语言、理论与学生实际的联接点。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连接点  物是普遍联系的,每件事物既和事物的本身相联系,也和事物的外部相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张复杂的“网”,这些“网”之间必须由一个一个的联结
【摘要】随着思想政治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政治课老师都积极投入到教学实践,不断尝试新理念和新教法。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探索出几点有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探索  初中思想政治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政治课老师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
【摘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学生的自主发展有赖于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的自主发展要求教师学会反思 ,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对学生反思性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反思性学习策略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挑战着学校政治课的教学传统和政治教师技能理念,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以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为指导,开展反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以上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贯彻以生活为基础的教学理念,以生活贯穿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各个阶段,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围绕社会生活主题,通过感知生活现象,把握生活逻辑,把感性认识上升
期刊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本文就是我将《三国演义》这一中国传统经典文学元素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针对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是要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德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把握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在教学圆周率时,
期刊
施工中各专业之间协调与配合,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本文分析了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给出了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也是产销量仅次于月季的第二大切花,在世界花卉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