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知过程。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是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释和语句分析。数学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本文具体探讨了教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数学阅读 能力培养 数学教科书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21-02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中上课是行不通的,更有效途径是集中上课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即要注意因材施教,而要鼓励个别学习的关键是要学会阅读。研究表明,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特别吃力。因此,要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样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新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目前我们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普遍就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或板演,然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也正是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听得懂但作业做不来的原因,是缺少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在课本教学实践中,若能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育正在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动摇,代之而起的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育方式。在此情形下,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而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往往需要学习者经过主动探究才可能获得。
处理新教材必须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十分注重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其次,在处理和运用教材的具体做法方面,注意把握以下四条原则:第一,活动优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第二,情景保驾。即把教材内容中若干没办法转化为活动内容的,就设置一些情景,在这些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来讨论、研究、体会。第三,讲授垫后。前面两种办法都覆盖不了的教材内容,教师就借助教材,依靠传统的讲授法来解决。第四,突出自主。教材中学生能自主探究的、能讨论得到结论的、容易联想引申的知识、方法,放手还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双层次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将数学阅读作为课堂环节,使之与讲授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结构。它要求教师将教学问题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次的问题和探究层次的问题。基础层次的问题(基础把握),一般难度较低,不需要(或者少许)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即可解决的问题;而探究层次的问题(迁移应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的,是用已知来探求未知,借书本来探求生活,体现学有所用的观念。问题的答案就是课本中知识点内化后的运用。
本导学法的亮点、难点、关键点也就在于两个层次问题的设置,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体现出层次,更主要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之中去,真正实现以问题导引课堂,以问题促进更新,确实起到导学的作用。而且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下面以本校一节公开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教学设计为例看看新教材的处理,并谈谈发挥教材的“平台”作用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
首先课前教师分发编好的导学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确定它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能够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够把若干直线围成的平面区域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出来。
(3)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解决有关问题。
(4)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灵活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平面区域。
难点:如何确定不等式Ax+By+C>0(或<0)表示Ax+By+C=0的哪一侧区域。
导学过程:
(1)课本P82“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
①问题中涉及几个变量?
②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计划投入25000 000元贷款→
至少带来30 000元收益→
资金数额都不能为负数→
③这是一种什么不等关系的模型?
二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之间的关系: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呢?(由特殊到一般)
①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第一,判断点P(2,3)、Q(5,-2)、R(1.5,-5)在直线l:x-y=6的上方还是下方?
第二,设点P(x,y1)是直线l上的点,选取点A(x,y2),使它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y<6,填表3-1,并在图3.3-2中标出点P和点A。
第三,据此说说,直线l左上方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有什么关系?
第四,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②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第一,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是_____。
第二,给定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它所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第三,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何判定?
学生分小组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教师或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或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探究进程。之后对于重点问题教师集中解决。此环节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因为只有这样在小组发言中才有话说,才能参与到小集体的活动中。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有说话的机会了而不只是听老师和某些学生说。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阅读教材的能力。而导学案中的问题把教材细化,并指导学生应该读出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什么层次。给予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自学方法指导。只要坚持这样做,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最终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长远目标。]
自主检测:
(1)不等式x-2y+6>0表示的平面区域。
(2)不等式3x+2y-6≤0表示的平面区域。
(3)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合作探究: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由①×2可得:
,两式相加消去y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y)|,y∈R}
这是迁移应用层次,也就是高考层次的深入研究。
能力检测:
(1)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x+y+a=0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点(-2,t)在直线2x-3y+6=0的上方,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知识建构: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什么图形?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
课后作业:A1、2;B1、2。
研究性学习。
开头提出的“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你现在可以解决了吗?课后请调查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问题,搜集起来与大家共享。
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延用初中、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多,不求甚解,概念、定理似懂非懂,不知所用。从元认知角度看,元认知的发展水平才是人类认知能力水平的根本体现。就数学的阅读而言,可将其分为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所谓被动式阅读,就是通过看书,先获得书本结论信息,然后通过思考理解该结论,进而掌握结论。这种阅读仍是属于被动消化理解式学习。对高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但这种阅读也同时失去了许多,如创造性能力,归纳猜测能力等。而主动式阅读弥补了这些不足。主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课文编写的结构特点,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由课文的上文作出预知、猜想、估计、得出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通过与课文中给出的结论相对照,加以修正,而获取知识的阅读。主动式阅读是数学阅读特有的方式。在实践中,通过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的交叉使用,学生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数学书的方式,大大提高自学能力。
数学问题的形式千变万化,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释和语句分析,这是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数学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致力于如何对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读、会读;读懂,读透;自由地驾驭阅读方法,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双层次问题导学法值得大家尝试!
参考文献
[1] 严士键,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唐瑞芬,等.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5.
关键词:数学阅读 能力培养 数学教科书 双层次问题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021-02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自学能力对于人的未来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是各种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渠道,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要想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要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阅读教育研究,探索数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及教育功能,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被誉为“人类思维的体操”,对培养人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人的思维品质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中上课是行不通的,更有效途径是集中上课与个别学习相结合,即要注意因材施教,而要鼓励个别学习的关键是要学会阅读。研究表明,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差,对数学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特别吃力。因此,要想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样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越来越信息化、数学化,学生不具备数学阅读能力是不行的。近年来,阅读理解题成了高考中的新亮点,具有很强的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对此类题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这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已将数学阅读设定为专题课,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2 加强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新数学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目前我们许多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普遍就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做练习或板演,然后进行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仅把教科书当成习题集。这也正是许多学生认为数学课听得懂但作业做不来的原因,是缺少挖掘数学教科书的阅读价值。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就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曾作过较为全面的论述,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对数学教科书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重视数学教科书的阅读,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育价值,已构成现代数学教育的特点之一。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降低教学的难度,使数学问题与现实紧密联系。而一个善于提前阅读教材、自我探索知识的学生,通过阅读,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逐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在课本教学实践中,若能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不仅可以正确理解书中的基础知识,同时,可以从书中字里行间挖掘更丰富的内容,此外,还可以发挥课本使用文字、符号的规范作用,潜移默化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说练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重视阅读数学课本,首先要教师引导,特别在讲授新课时,应当纠正那种“学生闭着书,光听老师讲”的教学方法。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校教育正在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主要表现为:“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发生了动摇,代之而起的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的现代教育方式。在此情形下,教材只不过是一种重要的课程学习资源而已,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更多有价值的知识往往需要学习者经过主动探究才可能获得。
处理新教材必须自觉地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要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学生经验的回归,十分注重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其次,在处理和运用教材的具体做法方面,注意把握以下四条原则:第一,活动优先。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第二,情景保驾。即把教材内容中若干没办法转化为活动内容的,就设置一些情景,在这些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来讨论、研究、体会。第三,讲授垫后。前面两种办法都覆盖不了的教材内容,教师就借助教材,依靠传统的讲授法来解决。第四,突出自主。教材中学生能自主探究的、能讨论得到结论的、容易联想引申的知识、方法,放手还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 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双层次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将数学阅读作为课堂环节,使之与讲授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课堂教学的最优化结构。它要求教师将教学问题分为两个层次:基础层次的问题和探究层次的问题。基础层次的问题(基础把握),一般难度较低,不需要(或者少许)教师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在经过独立思考后即可解决的问题;而探究层次的问题(迁移应用),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第一层次基础上的,是用已知来探求未知,借书本来探求生活,体现学有所用的观念。问题的答案就是课本中知识点内化后的运用。
本导学法的亮点、难点、关键点也就在于两个层次问题的设置,所设计的问题不仅要体现出层次,更主要的是让全体学生都投入到积极的思考与探索之中去,真正实现以问题导引课堂,以问题促进更新,确实起到导学的作用。而且更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下面以本校一节公开课——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中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的教学设计为例看看新教材的处理,并谈谈发挥教材的“平台”作用培养阅读能力的思考。
首先课前教师分发编好的导学案。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点挖掘出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确定它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2)能够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够把若干直线围成的平面区域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出来。
(3)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解决有关问题。
(4)进一步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重点:灵活运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表示平面区域。
难点:如何确定不等式Ax+By+C>0(或<0)表示Ax+By+C=0的哪一侧区域。
导学过程:
(1)课本P82“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
①问题中涉及几个变量?
②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计划投入25000 000元贷款→
至少带来30 000元收益→
资金数额都不能为负数→
③这是一种什么不等关系的模型?
二元一次不等式: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之间的关系: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表示什么图形呢?(由特殊到一般)
①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
第一,判断点P(2,3)、Q(5,-2)、R(1.5,-5)在直线l:x-y=6的上方还是下方?
第二,设点P(x,y1)是直线l上的点,选取点A(x,y2),使它的坐标满足不等式x-y<6,填表3-1,并在图3.3-2中标出点P和点A。
第三,据此说说,直线l左上方点的坐标与不等式x-y<6有什么关系?
第四,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②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能获得哪些结论。
第一,x-y>6的解集所表示的图形是_____。
第二,给定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它所表示的图形是____________。
第三,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何判定?
学生分小组交流对以上问题的看法。教师或深入到一个小组参与讨论或巡回指导各小组的探究进程。之后对于重点问题教师集中解决。此环节可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因为只有这样在小组发言中才有话说,才能参与到小集体的活动中。这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有说话的机会了而不只是听老师和某些学生说。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有阅读教材的能力。而导学案中的问题把教材细化,并指导学生应该读出什么,思考什么,达到什么层次。给予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自学方法指导。只要坚持这样做,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步提高,最终可以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学能力达到学会学习的长远目标。]
自主检测:
(1)不等式x-2y+6>0表示的平面区域。
(2)不等式3x+2y-6≤0表示的平面区域。
(3)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合作探究:
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由①×2可得:
,两式相加消去y得: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y)|,y∈R}
这是迁移应用层次,也就是高考层次的深入研究。
能力检测:
(1)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x+y+a=0两侧,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2)点(-2,t)在直线2x-3y+6=0的上方,则t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知识建构: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什么图形?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区域?
课后作业:A1、2;B1、2。
研究性学习。
开头提出的“银行信贷资金分配问题”,你现在可以解决了吗?课后请调查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问题,搜集起来与大家共享。
调查发现,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读数学书。他们往往延用初中、小学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多,不求甚解,概念、定理似懂非懂,不知所用。从元认知角度看,元认知的发展水平才是人类认知能力水平的根本体现。就数学的阅读而言,可将其分为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所谓被动式阅读,就是通过看书,先获得书本结论信息,然后通过思考理解该结论,进而掌握结论。这种阅读仍是属于被动消化理解式学习。对高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但这种阅读也同时失去了许多,如创造性能力,归纳猜测能力等。而主动式阅读弥补了这些不足。主动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教材课文编写的结构特点,不断在课文的适当地方由课文的上文作出预知、猜想、估计、得出下文将要给出的结论,而通过与课文中给出的结论相对照,加以修正,而获取知识的阅读。主动式阅读是数学阅读特有的方式。在实践中,通过被动式阅读和主动式阅读的交叉使用,学生能从本质上改变其读数学书的方式,大大提高自学能力。
数学问题的形式千变万化,阅读者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意转释和语句分析,这是数学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数学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因此,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致力于如何对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在大脑中建立起灵活的语言转化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读、会读;读懂,读透;自由地驾驭阅读方法,自主地掌握数学知识,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双层次问题导学法值得大家尝试!
参考文献
[1] 严士键,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 胡炯涛.数学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 唐瑞芬,等.数学教学理论选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历小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