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动态停缸以减少柴油机排放和燃油耗

来源 :汽车与新动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scw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减少燃油耗和废气排放一直是柴油机开发的重点。基于“动态停缸(DSF)”系统可以同时实现这2个目标。为了证明该项技术的优势,Tula公司和FEV公司针对不同发动机类型和试验循环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并基于完整的动力总成平台开发了相应的计算模型。
  柴油机;停缸;燃油耗;排放;仿真
  ①为了符合本行业计量习惯,本文仍沿用部分非法定单位——编注。
  0 前言
  全球范围内的柴油机排放法规将会越来越严格。以美国为例,所有中型和重型柴油机必须符合0.2 g/(hp·h)①的NOx排放限值。同时还必须进一步降低燃油耗。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针对现有认证循环(例如联邦试验程序(FTP)和斜坡模型循环-补充排放试验(RMC-SET)),提出了更严格的氮氧化物(NOx)排放标准和低负荷循环(LLC)工况。为了满足相关要求,降低废气排放和燃油耗一直是柴油机的开发重点。
  1 动态停缸技术
  近年来,许多文献[1-4]已提出,停缸技术是减少燃油耗和提高排气温度的关键技术。较高的排气温度可以提高排气后处理系统中的NOx转换效率。此外,由于加热催化器所需的后喷量较少,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燃油耗,并最大程度地缓解机油稀释现象。这些优势有利于降低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成本。
  动态停缸(DSF)是1项先进的停缸技术。该技术可以选择性地停用气缸,使投入运作的气缸数量与达到预设要求所需的实际气缸数量保持一致。
  停缸时要考虑到最佳燃油耗和可接受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VH)要求。通过量产汽油机已证明,DSF技术可显著改善燃油耗[5-6]。
  图1比较了传统停缸技术和DSF技术的优点。就柴油机而言,针对停缸过程会采用与汽油机不同的 配气机构技术(图2)。
  2 仿真模型
  Tula公司与FEV公司开展合作,使用由FEV开发的动力总成仿真平台进行仿真。该方法可以对热能和流体的瞬态特性进行详细仿真,从而实现模型精度与计算速度之间的良好折中。建模过程从发动机模型仿真开始,研究人员须对其进行一维稳态计算。为了全面了解发动机的运行特性,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各种稳态特性图,包括过量空气系数、发动机出口处的排放温度、摩擦、换气损失,以及指示热效率等参数。然后,研究人员可将发动機特性图集成到试验循环模型中,该模型包括基于特性图的传动系统模型和排气后处理模型。
  研究人员通过FEV数据库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虽然没有传统停缸技术的测量数据,但研究人员通过在GT-Suite平台上建立的快速运行模型(FRM)可得出不同点火情况下的发动机运行特性。在确定DSF工作范围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到NVH和发动机运行特性的限制,例如最小过量空气系数、涡轮增压器喘振极限,以及可实现的废气再循环(EGR)率等。NVH限值由特性图确定,该特性图在主观额定值和客观测量值的基础上,示出了不同点火密度和转速下的最大扭矩。在DSF应用中,确定的扭矩限值高于基于发动机运行特性而设定的限值。
  3 轻型柴油机应用结果
  研究人员开发了1款仿真模型,以研究轻型车用柴油机DSF技术应用(dDSF)的优势。研究过程涵盖了2个典型的车辆平台,即中型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和C级紧凑型汽车,并在全球统一轻型车试验循环(WLTC)和实际驾驶循环排放(RDE)标准法规下进行试验。仿真所研究的这2款车型均配装了2.0 L 4缸直列柴油机,柴油机采用高压和低压EGR及可变几何参数涡轮增压器(VGT)。排气后处理系统由近发动机布置的氧化催化器(DOC)、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涂层式颗粒捕集器(SDPF),以及被动式底部SCR催化转化器所组成。
  如图3的热力学损失分布所示,在停缸期间降低的燃油耗是多种因素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减少的热损失和换气损失、提高的燃烧效率及DCCO系统等。DCCO系统有效优化了通过排气装置后的冷空气流量,从而防止排气温度下降。由此可见,与其他技术相比,停缸技术是1项更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排气温度并减少燃油耗。
  图4总结了dDSF技术应用在不同行驶循环和车辆平台上的燃油耗和NOx排放优势。由图可知,在发动机相同的情况下,采用dDSF技术的乘用车的NOx排放量明显低于采用dDSF技术的SUV。这是因为SUV的质量要多出480 kg且空气阻力更大,从而大幅缩小了dDSF的应用范围。RDE循环中的燃油经济性略好于WLTC。更重要的是,RDE循环中的NOx排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WLTC工况(乘用车分别为14.0%和8.9%,SUV分别为5.2%和0%)。这是因为RDE工况中的平均负荷低于WLTC工况中的平均负荷,从而扩大了dDSF的工作范围。较高的排气温度可以提高排气后处理系统的转化效率,这是dDSF技术可以减少NOx排放的主要原因。
  在瞬态循环中,变速器换档策略对dDSF技术的燃油耗和NOx减排潜力也会产生重大影响。在合适的变速器换档策略中,升档点被延后至更高的转速工况点。发动机平均转速从1 250 r/min提高到1 550 r/min,平均扭矩需求从0.45 MPa降至0.36 MPa,从而使dDSF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由此减少了燃油耗并提高了排气温度。dDSF技术能有效提高燃油经济性,并可充分改善在更高转速工况下的燃油耗增加现象。总体而言,SUV的燃油耗降低了4.8%,乘用车的燃油耗降低了5.7%。
  4 中型柴油机应用结果
  研究人员在配备直列6缸发动机(具有带放气阀的单级涡轮增压器和高压EGR)及相应排气后处理系统(含DOC、颗粒捕集器(DPF)、SCR和氨氧化催化器(ASC))的车辆上针对中型发动机进行了应用仿真。针对未来排放法规,研究人员采用了以下试验循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制定的重型联邦试验程序(HD FTP)、全球统一瞬态循环(WHTC)和LLC工况。CARB已对各种LLC工况进行了评估,指定第7号(LLC7)循环为附加认证。研究人员在HD FTP循环之后开展了该项试验,并将发动机预热20 min。LLC7是美国西南研究院针对重型道路发动机的低NOx排放限值而开发的,其体现了货车在市区高峰时段的真实行驶状态,并具有负荷较低的特点。研究人员选择了较长的周期以开展该项试验,从而确保发动机及其排气后处理系统的持续主动热管理能满足限值要求。LLC工况与HD FTP试验的参数对比如下:平均速度分别为16.5 km/h和30.0 km/h;运行里程分别为25.0 km和10.3 km;平均负荷分别为5%~10%和20%~25%。   圖5示出在LLC7循环中,dDSF技术在SCR催化转化器入口的温度、NOx转化效率,以及NOx排放等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SCR入口温度得以显著提高,并且在循环的大部分工况范围内均超过200 °C。由于排气温度较高,且催化转化器中的空间速度较低,因而NOx排放量可减少77%。如果通过后喷策略提高排气温度,则会使CO2排放提高5%~7%。
  图6总结了dDSF技术在不同行驶循环中以降低NOx和CO2排放的优势。由图可知,采用dDSF技术可以同时降低排放和燃油耗。在FTP循环中,dDSF技术使NOx排放量降低了50%,同时使燃油耗降低了3.5%。同样地,在LLC7循环中,dDSF技术使NOx排放量降低了77%,使燃油耗降低了8.9%。
  5 结论
  DSF是1项先进的停缸技术,目前已应用于量产汽油机。应用于柴油机的dDSF技术是DSF技术的扩展,其具有同时减少废气排放和燃油耗的潜力。减少的传热和换气损失、提高的燃烧效率及DCCO系统的应用是DSF技术可以改善整机燃油耗的主要原因。NOx排放的降低则主要归因于更高的排气温度及由此产生的更高的NOx转化效率。
  [1]RAMESH A,GOSALA D,ALLEN C,et al. Cylinder deactivation for increased engine efficiency and aftertreatment thermal management in diesel engines[C]. SAE Paper 2018-01-0384.
  [2]PILLAI S,LORUSSO J,VAN B M. Analytical and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cylinder deactivation on a diesel engine[C]. SAE Paper 2015-01-2809.
  [3]MCCARTHY J. Cylinder deactivation improves diesel aftertreatment and fuel economy for commercial vehicles[C].Tagungsband Internationales Stuttgarter Symposium,2017.
  [4]YANG J,QUAN L,YANG Y.Excavator energy-saving efficiency based on diesel engine cylinder deactivation technology[J]. Chin J Mech Eng,2012(25):897-904.
  [5]WILCUTTS M,SCHIFFGENS H J,YOUNKINS M. CO2-reduzierung durch dynamische zylinderabschaltung[J]. MTZ,2019,80(4):22-29.
  [6]WILCUTTS M,YOUNKINS M.Weiterentwickelte zylinderabschaltung mit Miller-verfahren[J]. MTZ,2019,80(5):60-65.
其他文献
因环境保护影响,采用燃料电池、蓄电池储能介质、内燃机或电动机的汽车方案完全替代传统内燃机的汽车方案,目前尚有争议。计算汽车所需的真实能量要以可测量的因素为基础,所有这些方案应在相同条件下,尽可能真实地进行试验研究。目前,该想法已在德国埃斯林根(Esslingen)大学的1个研究项目框架中实施。  能量需求;排放;替代方案  0 前言  环保是未来机动车辆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这意味着汽车要减少有害物
期刊
氢燃料在燃烧时产生的主要废气成分为氮氧化物(NOx)。通过对燃烧过程进行智能化设计,并采用稀薄燃烧和废气再循环(EGR),就能将NOx排放降至最低程度。由于发动机无法在所有的运行工况点均实现无NOx排放的要求,因此Keyou公司与TU Freiberg公司合作开发出了1种能从废气中高效去除NOx的催化转化器,并将其命名为“H2-DeNOx”,同时介绍了首次试验研究的成果。氢燃料;氮氧化物;催化转化
期刊
随着温室气体法规持续收紧,出现了很多改善发动机效率的方案,其中包括废气余热回收。冷起动时,发动机催化器下游的废气通过旁通阀导入热交换器中,将其热量传递给冷却液以加速发动机暖机。这种方式有诸多优点,包括减少燃油消耗,随温度升高可提高发动机效率。此外,这种方式在较冷气候条件下具有更大优势,能够加速挡风玻璃除霜,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特别是结合混合动力模式需求发动机单独对车厢加热时。这类产品推向市场已经若
期刊
无级变速器(CVT)正在逐渐成为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1项重要技术,同时也可有效降低汽车的CO2排放。介绍了丰田汽车公司与日本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联合开发的新款CVT及相关技术。该款CVT采用传统的钢带结构,且增设了独特的起动齿轮机构,并围绕降低燃油耗、提高驾驶性能、实现轻量化等目标,引进了诸多新技术,从而使新款CVT具有换档平顺,速比范围宽广的特点。由此,发动机可在任何车速下均以最高效率运转,同时也
期刊
为解决实验室测试与实际使用柴油车排放之间的差距问题,汽车行业引入实际行驶排放(RDE)要求。现代柴油机技术证明,可以在宽泛行驶工况下实现车辆在道路上的低排放。研究进一步表明,通过综合采用一体化的排放控制技术,可以在超过欧六d RDE要求的宽泛行驶工况下实现持续的低氮氧化物(NOx)排放和低颗粒数量(PN)排放。采用稀薄氮氧化物捕集技术(LNT)与双剂量尿素喷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相结合,通
期刊
内燃机已有12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1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成果。通过设计、工艺和材料性能的改进,内燃机的功率密度和制动热效率显著提高。随着计算机仿真能力的巨大进步,针对这2个领域的探索和开发得以大幅提升。目前,材料技术已成为内燃机效率进一步提高的关键。总结了为活塞、活塞环、连杆和衬套应用开发的一系列替代材料的设计优势。选择福特Ecoboost 2.3 L RS发动机作为基准发动机,利用这些材料的改进特性
期刊
随着柴油机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对提高发动机整体热效率的期望,对各种燃烧方式进行了研究和研究。获取更高效率的途径之一是减少缸内传热。探索了1种旨在通过提高活塞温度来减少缸内传热的概念。为了提高活塞温度并理想地减少缸内传热,对零油冷(ZOC)活塞进行了研究。为了研究这1技术,对测试发动机进行了修改,以使其停用活塞油冷,从而可以评估其对诸如有效热效率(BTE)、活塞温度和排放等参数的影响。该发动机配
期刊
建彬1 陶士明2  介绍柴油中含水形态对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影响,通过分析柴油滤清器油水分离效率,区别ISO 16332:2018标准和SAE J1488:2010标准试验方法的不同点,并就如何正确客观评价1款滤清器的油水分离效率进行了探讨,用于指导柴油油水分离器的设计制造和性能评价。  滤清器; 油水分离效率;试验方法  0 前言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进步和国六排放标准的实施, 发动机对燃油过滤系统的
期刊
为实现零排放目标,选用氢发动机作为重型载货汽车的动力装置,以此替代燃料电池装置和纯电驱动系统。重点介绍了由Keyou公司开发,并采用了高废气再循环(EGR)稀薄燃烧过程的氢发动机。氢燃料;废气再循环;稀薄燃烧  0 前言  气候变化长期影响着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清晰地证实了近年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以温室效应为例,该现象主要由CO2排放物所导致,而CO2很大程度上是由柴油、汽油或天然气等化
期刊
采用表面涂层是减少内燃机摩擦损失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配气机构中,优化挺柱和凸轮轴之间的摩擦接触具有较高的技术潜力。Schaeffler公司提出了1种采用纳米结构的摩擦催化物理气相沉积(PVD)涂层系统,可在受应力作用的表面形成保护性摩擦膜。  摩擦;磨损;涂层;挺柱;效率  0 前言  根据统计,由于摩擦和磨损等现象的存在,各类设备在运作过程中约损失25%的能量。根据Holmberg等[1]的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