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志工带着狗医师来到位于内湖的私立仁爱颐养园。
今天出诊的狗医生有:
Bank:黄金猎犬、8岁半、服务年资6年; Winner:巨型雪纳瑞犬、6岁半、服务年资6年; 宝宝:红贵宾、4岁、服务年资一年半。
我现在要出诊
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训练师郑少雯,为全身黝黑的Winner穿上黄色蝴蝶结、蓬蓬裙及工作背心等行医装备,身形巨大的Winner立刻化身为淑女,且有了警醒的“工作意识”。
爱心服务犬协会创办人林烱彦则替Bank戴上帽子与领结,这只相当于人类七十高龄的老狗,有着老神在在的沉稳气质。着装完毕,一人牵一狗以“专业”的姿态进入交谊厅,园内老人家及幼儿园定期来访的孩童听闻狗医生来了,无不满怀好奇地等待着。颐养园主任许金玲指出,狗医生定期来园服务已近半年,“每次他们来,老人家都会笑得很开心!”
从敬礼、趴下、鼻顶食等表演开始,狗儿展现了高度的服从性与稳定性,很快就消弭老人家与孩子害怕被狗咬的内在恐惧,人狗距离越拉越近,主人也顺势鼓励老人喂狗吃零食、替狗梳毛、套圈圈。 93岁的陈伯伯,熟练地替Bank梳毛;还让宝宝坐在他腿上休息。他说,这些狗都教养得很好很乖,每次听到广播狗医师要来,他都第一个下楼来等待。
重听、平日很少开口说话的高伯伯,要喂Winner吃苹果,在郑少雯的鼓励带动下,艰难微弱地发出O声,再慢慢吐出K字,从一开始断断续续,几次之后终能连贯、完整地下达OK指令,按兵不动、等候多时的Winner顺利吃到高伯伯手中苹果时,高伯伯脸上漾起开心的笑容。
预定一个小时的出诊活动,每每欲罢不能,特别是孩童,戒心全除,个个跃跃欲试。训练师郑少雯指出,狗医生出诊时必须专注地听指令行事,相当耗费精神与体力,一个小时已是极限,“工作结束上车它们就累瘫,回家得睡很久。”
陪伴治疗
台湾目前约有百只取得授证的狗医生,拉布拉多、哈士奇、马尔济斯、约克夏、米格鲁……等狗种都有,分别在五六十家医疗机构、安养中心、学校特教班“免费”服务。这些四处悬壶济世的狗医生,都是台湾动物辅助活动及治疗协会(俗称台湾狗医生)培训出来的动物治疗尖兵。
2001年创立的“台湾动物辅助活动及治疗协会”,起源于1999年底香港“亚洲动物基金会”旗下的狗医生计划。爱狗的创办人陈秀宜,深知狗对人有很大的抚慰作用,也希望提升狗儿的社会价值与福利,于是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创办人吉儿·罗宾森的协助下,将狗医生引入台湾,举办狗儿大使动物辅助活动,逐渐导入治疗服务。
目前台湾的动物辅助治疗以狗为主,但包括猫、马、海豚等行为制约动物,其实都能进行辅助治疗,但碍于场地限制,加上触感、行为可预测性等条件,还是以狗最合适。
也要上学
从入门、中级、进阶课程,到狗医师训练,少则半年,平均得一年半到两年;再加上6次的实习,才能拿到狗医师执照,参与服务。但狗医师授证并非一劳永逸,每年都得再做一次体检、施打预防针,重新认证。
一般而言,主人与狗儿经过专业的指导与训练,都能有明显的进步,但真正能取得狗医生证照,且持续“出诊”服务的狗儿比例相当低。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创办人林烱彦指出,自己经手训练的狗儿不下500只,但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目前可以“出诊”的狗医师只有10只。 林烱彦指出,狗也需要学习“社会化”,走在路上遇到突发状况或有人来访、按门铃,才不会紧张、吠叫、暴冲,造成他人的紧张与恐惧。
也是“百大名医”
狗狗上学得主人参与;狗医生出诊,主人也得同行。狗主人搭配狗医生的“出诊”服务,都属无偿志工,因此狗主人的投入,才是促成狗医师公益活动的幕后功臣。
在小学任教的林文惠,持续5年带着黄金猎犬Coffee到林口长庚医院复健之家、老人安养院出诊服务,直到几年前它眼盲后,才告老退休。
“狗主人是主要桥梁。”林文惠表示,Coffee在复健之家服务时,她得先和职能治疗师开会,了解病人需要复健的部位,设计动作;若服务的是安宁病房病人,或失智老人,主人更是需要先上课,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才不会无厘头乱问。
狗医生志工一做5年多,林文惠表示:“老人家很可能一个月才走一次路,我再累都要带狗去服务。”林文惠不仅花时间陪狗儿担任志工,甚至在孩子两岁大左右就带他加入志工行列,“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轮椅、鼻胃管,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编辑/唐馨)
今天出诊的狗医生有:
Bank:黄金猎犬、8岁半、服务年资6年; Winner:巨型雪纳瑞犬、6岁半、服务年资6年; 宝宝:红贵宾、4岁、服务年资一年半。
我现在要出诊
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训练师郑少雯,为全身黝黑的Winner穿上黄色蝴蝶结、蓬蓬裙及工作背心等行医装备,身形巨大的Winner立刻化身为淑女,且有了警醒的“工作意识”。
爱心服务犬协会创办人林烱彦则替Bank戴上帽子与领结,这只相当于人类七十高龄的老狗,有着老神在在的沉稳气质。着装完毕,一人牵一狗以“专业”的姿态进入交谊厅,园内老人家及幼儿园定期来访的孩童听闻狗医生来了,无不满怀好奇地等待着。颐养园主任许金玲指出,狗医生定期来园服务已近半年,“每次他们来,老人家都会笑得很开心!”
从敬礼、趴下、鼻顶食等表演开始,狗儿展现了高度的服从性与稳定性,很快就消弭老人家与孩子害怕被狗咬的内在恐惧,人狗距离越拉越近,主人也顺势鼓励老人喂狗吃零食、替狗梳毛、套圈圈。 93岁的陈伯伯,熟练地替Bank梳毛;还让宝宝坐在他腿上休息。他说,这些狗都教养得很好很乖,每次听到广播狗医师要来,他都第一个下楼来等待。
重听、平日很少开口说话的高伯伯,要喂Winner吃苹果,在郑少雯的鼓励带动下,艰难微弱地发出O声,再慢慢吐出K字,从一开始断断续续,几次之后终能连贯、完整地下达OK指令,按兵不动、等候多时的Winner顺利吃到高伯伯手中苹果时,高伯伯脸上漾起开心的笑容。
预定一个小时的出诊活动,每每欲罢不能,特别是孩童,戒心全除,个个跃跃欲试。训练师郑少雯指出,狗医生出诊时必须专注地听指令行事,相当耗费精神与体力,一个小时已是极限,“工作结束上车它们就累瘫,回家得睡很久。”
陪伴治疗
台湾目前约有百只取得授证的狗医生,拉布拉多、哈士奇、马尔济斯、约克夏、米格鲁……等狗种都有,分别在五六十家医疗机构、安养中心、学校特教班“免费”服务。这些四处悬壶济世的狗医生,都是台湾动物辅助活动及治疗协会(俗称台湾狗医生)培训出来的动物治疗尖兵。
2001年创立的“台湾动物辅助活动及治疗协会”,起源于1999年底香港“亚洲动物基金会”旗下的狗医生计划。爱狗的创办人陈秀宜,深知狗对人有很大的抚慰作用,也希望提升狗儿的社会价值与福利,于是在亚洲动物基金会创办人吉儿·罗宾森的协助下,将狗医生引入台湾,举办狗儿大使动物辅助活动,逐渐导入治疗服务。
目前台湾的动物辅助治疗以狗为主,但包括猫、马、海豚等行为制约动物,其实都能进行辅助治疗,但碍于场地限制,加上触感、行为可预测性等条件,还是以狗最合适。
也要上学
从入门、中级、进阶课程,到狗医师训练,少则半年,平均得一年半到两年;再加上6次的实习,才能拿到狗医师执照,参与服务。但狗医师授证并非一劳永逸,每年都得再做一次体检、施打预防针,重新认证。
一般而言,主人与狗儿经过专业的指导与训练,都能有明显的进步,但真正能取得狗医生证照,且持续“出诊”服务的狗儿比例相当低。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创办人林烱彦指出,自己经手训练的狗儿不下500只,但台湾爱心服务犬协会目前可以“出诊”的狗医师只有10只。 林烱彦指出,狗也需要学习“社会化”,走在路上遇到突发状况或有人来访、按门铃,才不会紧张、吠叫、暴冲,造成他人的紧张与恐惧。
也是“百大名医”
狗狗上学得主人参与;狗医生出诊,主人也得同行。狗主人搭配狗医生的“出诊”服务,都属无偿志工,因此狗主人的投入,才是促成狗医师公益活动的幕后功臣。
在小学任教的林文惠,持续5年带着黄金猎犬Coffee到林口长庚医院复健之家、老人安养院出诊服务,直到几年前它眼盲后,才告老退休。
“狗主人是主要桥梁。”林文惠表示,Coffee在复健之家服务时,她得先和职能治疗师开会,了解病人需要复健的部位,设计动作;若服务的是安宁病房病人,或失智老人,主人更是需要先上课,具备一些基本的常识,才不会无厘头乱问。
狗医生志工一做5年多,林文惠表示:“老人家很可能一个月才走一次路,我再累都要带狗去服务。”林文惠不仅花时间陪狗儿担任志工,甚至在孩子两岁大左右就带他加入志工行列,“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轮椅、鼻胃管,是很好的生命教育。”
(编辑/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