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课堂教学的润滑剂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u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情绪体验。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情感参与和培养的过程,没有学生情感参与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获取的真切感受为基础,不断激发学生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倾注一个“爱”字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教育的媒介和工具。”要让教学过程充满“爱”,教师首先应对教育事业真诚的热爱,还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饱满的教学激情,才能以其“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
  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对每一个学生抱有一定的期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被关注的;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应对学困生多一份关爱。这样,教师用爱学生的真挚感情去创设一种意境、一种气韵,从而感染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挖掘一个“美”字
  
  布鲁纲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因素,这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引起学生求知欲的直接动力。板书书写工整、布局合理的整洁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形式美,语言文字表述的简洁美,思考问题的思维美,完成作业的习惯美,这些通过视觉、听觉、思维获得的美感让学生感到愉悦,进而形成真实体验,引起思考与联想。同时,还应布置环境美,伟人的名言、同学的榜样、先进事迹的召唤等,无不促使学生奋发向上,积极求学。
  
  三、体现一个“导”字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自己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认知因素及情感的相互交替、相互融合。
  1.设境导情教学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情与境中的情融合起到导学的作用,因为特定的情境产生的情感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加速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我特别创设了由面向体过渡的情境:在一个正方形正中央设计一长方形红色部分,然后再让这一“红色部分”慢慢托出,让学生思考这是长方形吗?从而引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动态的画面推进学生思考,情感急速地将学生导入正确的思维轨道。
  2.以动激情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有序、有层、有情地动,使他们满怀信心和饶有兴趣地实践,能缩短学生与知识间的距离,增强真实感,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将引起他们自然的关注,在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中思维亦会活跃起来。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当学生认识到“面—体”的变化,初步感知面、棱、顶点后,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摸摸、动眼看看、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让学生自己概括出面、棱、顶点的特征。这样的学习由难变易、由苦变甜,新知在情点与难点、情点与重点的有效衔接中升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情感养成都同时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3.以言传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寡味。”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使学生情感和教师、教学内容形成共鸣状态,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语言的情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多媒体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从而触及心灵,产生真正获得新知识的愉悦。如当学生探索完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时,我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小组讨论概括出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他们那种心潮涌动、急于抢答的样子将学习的情感推向高潮。此时,课堂上师生情感交融,教师放得开,学生学得活、学得透。
  4.练中有情有资料表明,人的情感因素占学习各因素的25%,是最具有广泛性、融合性、最为活跃的因素。正是这种融合在人心灵深处的情感,成为指导人行为的基本因素,在巩固练习中应使学生自觉参加反馈,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暴露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主动向教师提供充分可靠的反馈信息。如在“长方体的认识”课后训练中,我出示了是非判断:① 有6个面是长方形的物体是长方体;② 长方体只有一组长宽高。让学生在说一说、辨一辨中明辨是非,训练思维的辩证性。
  
  四、体验一个“乐”字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成功所带来的乐趣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并持之以恒保持下去。教学时,应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愉悦。
  另外,教学应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数学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感。
  总之,课堂是一块情感的沃土,教师在教学时应以情感为钥匙去开启学生学习的心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整个教学过程以欢乐和愉悦为基调,以成功、满足和幸福为结束;使教与学顺畅,知与情交融,使教师辛勤的劳动给学生带来欣然接受知识的美,当学生在采集知识花朵时感受愉悦并拥抱美,又会在情感的海洋中获得启迪而追求美。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3个航次中的叶绿素 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0 .0 6~ 2 .34mg/ m3(2 0 0 1- 0 5 )、0 .0 8~
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想,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和教诲,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当前小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大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语文功底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
年轻一代的语文教师,大多是在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其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得过深、过细。虽然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往往会因为过多束缚,难以品尝学习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愉悦和挑战智慧的乐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变成了一项“苦差事”。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于是,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能否愉悦些,学生能否轻松些?如果我们把语
以往定额法对工程造价的计算并没有完全体现出不同工序中资源损耗的不确定性。基于不确定型网络图对建设工程造价模拟方法进行研究,从施工网络图中不同环节的资源损耗的微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就要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因此,课堂自然就成为提高质量的主阵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离开了课堂效益的提升,就没有质量可言。前不久,笔者借学校组织课堂教学督导之际,连续听了九节高三数学课,课型涉及复习课、讲评课、习题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于2017年底正式颁布,同步而来的就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建设。教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继承我国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历经2年多时间,经过多次审查编写完成。2019年秋季,必修教材上册已经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海南6个省市高中起始年级正式投入使用。  那么,这套教材的主要编写思路是怎样的呢?  1.以《普
通过对中亚热带格氏栲天然林 ( natural forest of Castanopsis kawakamii, 约150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C. kawakamii and Cunninghamia l
分析了山东郓城26a(1974~1999)和德州22a(1978~1999)棉铃虫3代百株累计卵量、江苏丰县20a(1980~1999)棉铃虫2代百株累计卵量与从前两年1月份开始到当年7月份的ENSO指标(包括厄尔尼诺5个海温区N12、N3、N4、NC、NW的月平均海温距平)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的遥相关关系。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德州、郓城三代卵量和丰县二代卵量与ENSO各指标遥相关关系的时间变化
摘 要:中学生成长中的一些问题或困惑,亟待被关注和解决。学生带着驱动任务,模拟“心灵热线”节目,在真实的情境中,尝试解决同伴的现实问题。实践证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比传统课堂更加容易达成读写等基本要求。项目实施中,学生表现愉悦,兴趣盎然,获得合作互助、坚韧乐观等诸多体验和感悟,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学习 感悟挫折 提升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 全国科学规划课题“
一、语文内隐学习的基本特征    1.自动性  这一特征是从语文内隐学习的主体来考察的。语文内隐学习是自动产生的,它是在学习主体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进行的,不需要学习主体意志的介入。当然,语文内隐学习并不完全排除意识的渗透和作用,但其主要是一种由无意识参与并主导的学习模式。  2.体验性  这一特征是从语文内隐学习的状态来考察的。语文内隐学习不像语文外显学习那样始终都处于理性状态,恰恰相反,它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