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承蒙时光不弃,春暖花开之际,有幸前往武警部队最高军事学府求学深造,每天徜徉书海墨香,聆听名师教导,让我仿佛重回二十年前那个年少的书生时代。闲暇之余,北国之春,临窗独处,极目远眺,柳絮飞扬,万千思绪,飘遥远方,我心寂如斯,奋进依然。
时光飞逝,转眼求学之行,已一月有余。幕然回首,收获颇多。尤为深刻的是,夜读介绍著名作家姚雪垠生平文章《姚雪垠回忆录》。文中讲述,姚老一生从事创作70余年,撰写了65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总结人生经历时,姚老把成功归结于“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八个字。他说:“耐得寂寞的人,才能勤学苦练,从而作出成绩来。这样,人们就会承认他、记住他。相反,耐不得寂寞的人,就会心存浮躁,哗众取宠,热衷于出风头、赶时髦,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坐下来刻苦学习,更谈不上埋头钻研,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总之,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姚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耐得寂寞与学习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时下,反观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同志在学习上下不了苦功、耐不得寂寞。有的热衷于往来应酬,却视学习为畏途,只要坐上“冷板凳”就没了精神,只要拿起了书本就头痛;有的总强调客观条件,一提学习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要不就是“春日不是学习天,夏日南风正好眠,秋多蚊虫冬又冷”,于是“一心收拾待来年”,结果春夏秋冬又一年,什么也没有学到;还有的是真心实意想学习,但是却钻不进去,身在曹营心在汉,领悟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如此等等,都是耐不得寂寞的表现。
“古来圣贤皆寂寞”。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寂寞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巨作《复活》前,就吩咐仆人对外界宣布他已经死亡,好让自己静下心来写作。当《复活》问世时,他自己也“复活”了。曾有“三年不窥园”之说的汉代大学者董钟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儒。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境界时,曾强调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要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是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克服“狂躁症”,真正做到耐得寂寞好读书。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把学习作为成就事业的根基来追求,作为打造生命质量的终身必修课来实践,只要生命不息,就应学而不止。只有这样,才能甘受寂寞,主动学习。“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原解放军二炮某部司令员杨业功同志,“立志读尽世上书,顺时做好军中事”,于是床头、枕边、车里放有随手可读的各类书籍,并坚持每晚学习一小时、双休日学习四小时的制度,使他始终站在军事前沿思考问题,成为新时期部队中一名颇有威望的学者型指挥员。其次,要利用好业余时间。寂寞之时大多在业余,学习的黄金时间也大多在业余。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利用好业余时间,就应该推掉那些迎来送往之类的事情,减少各类应酬,免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氛围,并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一旦坐下来就应‘两耳少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知识书’。”再次,要进入学习境界。体会寂寞的乐趣,领会学习的真谛,需要的是进入境界,惟一的途径是深入思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就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专注于所学的知识,倘佯在思考的海洋里,身上的每个细胞都会洋溢着兴奋与快乐,虽身处寂寞但心情愉悦,从而达到姚老所说的“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的境界。
当前,在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一名革命军人,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无尽的寂寞中深思真学,锤炼出过硬的本领,更好的为强军兴军作贡献。
(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八队)
时光飞逝,转眼求学之行,已一月有余。幕然回首,收获颇多。尤为深刻的是,夜读介绍著名作家姚雪垠生平文章《姚雪垠回忆录》。文中讲述,姚老一生从事创作70余年,撰写了65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总结人生经历时,姚老把成功归结于“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八个字。他说:“耐得寂寞的人,才能勤学苦练,从而作出成绩来。这样,人们就会承认他、记住他。相反,耐不得寂寞的人,就会心存浮躁,哗众取宠,热衷于出风头、赶时髦,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坐下来刻苦学习,更谈不上埋头钻研,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总之,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姚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耐得寂寞与学习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时下,反观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同志在学习上下不了苦功、耐不得寂寞。有的热衷于往来应酬,却视学习为畏途,只要坐上“冷板凳”就没了精神,只要拿起了书本就头痛;有的总强调客观条件,一提学习就“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要不就是“春日不是学习天,夏日南风正好眠,秋多蚊虫冬又冷”,于是“一心收拾待来年”,结果春夏秋冬又一年,什么也没有学到;还有的是真心实意想学习,但是却钻不进去,身在曹营心在汉,领悟不到学习的真正乐趣。如此等等,都是耐不得寂寞的表现。
“古来圣贤皆寂寞”。纵观古今中外,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在寂寞之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写巨作《复活》前,就吩咐仆人对外界宣布他已经死亡,好让自己静下心来写作。当《复活》问世时,他自己也“复活”了。曾有“三年不窥园”之说的汉代大学者董钟舒,为了做学问,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分昼夜苦读,终成一代大儒。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境界时,曾强调领导干部读书学习,要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
是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克服“狂躁症”,真正做到耐得寂寞好读书。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就是要把学习作为成就事业的根基来追求,作为打造生命质量的终身必修课来实践,只要生命不息,就应学而不止。只有这样,才能甘受寂寞,主动学习。“忠诚履行使命的模范指挥员”原解放军二炮某部司令员杨业功同志,“立志读尽世上书,顺时做好军中事”,于是床头、枕边、车里放有随手可读的各类书籍,并坚持每晚学习一小时、双休日学习四小时的制度,使他始终站在军事前沿思考问题,成为新时期部队中一名颇有威望的学者型指挥员。其次,要利用好业余时间。寂寞之时大多在业余,学习的黄金时间也大多在业余。早在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我们现在许多同志不下苦功,有些同志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放在打纸牌、打麻将、跳舞这些方面,我看不好。应当把工作以外的剩余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养成学习的习惯。利用好业余时间,就应该推掉那些迎来送往之类的事情,减少各类应酬,免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拥有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和氛围,并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一旦坐下来就应‘两耳少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知识书’。”再次,要进入学习境界。体会寂寞的乐趣,领会学习的真谛,需要的是进入境界,惟一的途径是深入思考。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过:“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项事业,那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就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强化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专注于所学的知识,倘佯在思考的海洋里,身上的每个细胞都会洋溢着兴奋与快乐,虽身处寂寞但心情愉悦,从而达到姚老所说的“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的境界。
当前,在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新事物、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作为一名革命军人,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在无尽的寂寞中深思真学,锤炼出过硬的本领,更好的为强军兴军作贡献。
(作者单位: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