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云翥

来源 :创作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建成可以说是湖南美术与艺术设计活的档案库。这个说法似乎将他极哥儿们的形象描绘得机械,但是,事实上湖南视觉艺术领域的一种有组织,有人气和活跃的状况,可以说是由他而起。他是传动的中心,信息的总汇。他率先于全国首个创立省级设计家协会。他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发起成立全国有影响的艺术组织——“0艺术集团”。他多年致力于文化事业不遗余力,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赞赏。但是马建成还有一重要的形象,即他长期耕耘的艺术创作一直被他的组织才能所掩盖。对此,我们即透过他的作品能够窥视到建成艺术的深邃和思想的沉静,让我们领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马建成世界。
  说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我的好几个朋友中,他们的父亲都是南下的干部。建成的父亲也是于解放初期南下来到湖南,由此建成有北方人的血统。但他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这主要是他土生土长,有着湖南的生活习惯,有一种湖南人的认识观念和性格,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湖南文化情结。但是在他的艺术表达上,长期以来似乎不太注重于湖南的地域性,或所谓的湖湘文化精神。他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历史、及人类所共同的一些命题,比如:宗教的观念。
  最近,我看了他的新作,当然不是画的湖南。他画到了西藏,不知是不是将湖南人内心的那种潜移默化,移向了西藏?但是仔细看他的作品又不像是西藏;它不是画的那种高原,不是西藏特有的那种蓝天白云。人们常讲到西藏的蓝天离地很近,近到似乎可以用手去触摸。但是他画的天空很远,很高,并且是灰蒙蒙的。他没有去表达山的高度,并不想让人们如何样离天更近一些,而是更加地开阔,更加地深远,乃至于苍苍茫茫,并在一坦平阳的土地上显出萧瑟。但似乎萧瑟的周边是垲峭与深壑和绝壁。或它又是延绵至一种虚无,那些虚无就 很可能通向神灵,通向了祈福世界的菩萨,我们不由得心存敬畏和虔诚以祷告苍天。
  建成将他的这些作品命名为《云》的系列。的确,他尽数将他要表达的更多语言都集中到了云这一形象的描绘上,在时而疏淡,时而氤氲,或时而浓重与滚滚的云象之下,是远望的藏房和宫殿。是土丘,或孤立的戈壁那情形荒漠和枯寂。
  建成的内心有一种苍凉感,有一种与他外在形象不相一致的冷静和孤独。他善于体味,善于思索,理解人情百态。他始终坚定着自己的生活信念,坚守那份内在的真实和自我精神的快乐。他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期首次进入西藏,至此,他被一种宗教的意识长期所萦绕。或于人性的启迪,或于一种观念及对世界的一种悲悯情怀,他创作了大量的关于西藏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表达相对客观,多以西藏的建筑人物为主,色彩明亮而凝重,如果说那时他的作品是建立于对外部形象的一种再现,那么今天他却是由外部形象转换到一个彻底的内心状态,一种绝对的主观。严格地讲来是一种精神纯化所建立的心灵图式,这个图式的面貌却深切透出灵魂的彻净,以这彻净之慧眼注视着那无边的苍凉与广漠的世界。
  建成深究于人类终极意义的思考,他将西藏作为一个源发点,然而将现实的西藏进入到内心灵魂的西藏。我以为这是他的绝妙和创造。严格地讲,建成的《云》系列作品,不是一般意义的宗教作品,而是有着宗教精神的作品,他是关于人类心灵史话的一种叙述,是对当今世界混乱、复杂、充满矛盾现实的一种忧虑,同时也表明他的一种批判。
  建成的艺术是于天地间的一种追问和对人心灵的启迪。他有诗人一样的情怀,作品有如诗一样的意味。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庄重、浑厚。其开阔的构图,淡雅的色彩,平稳而舒缓的笔触表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面貌和特性。他以其理性严肃的态度造就于作品某种对心灵的牵制力,使我们内心为之感动,并久久产生回味。他的作品《云·陨》气势磅礴,天空隐隐透出风暴的前兆,只有那微小到遥远的宫殿,似如僧人的双手合十而祈祷,这又是一种多么悲悯的感怀!又如《云·阙》似如一座被风蚀已久的城廓,或祭祀过的土坯,它庄严静默。只有那浅浅遗留的一抹余晖似乎穿透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内心顿觉亮堂。又如《云·旷》,这是极度简约却又有着魔幻主义的某种功效,即于我们凝视而反观到境遇自身的某些征兆而觉醒——那可能就是一个新我的诞生!
  这便是我对马建成艺术的理解。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有关怀有生命力的文学始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然而文学应介入生活,却不意味着可以干预生活,并试图去掌控现实。文学显然不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奴仆,本质上,文学即是生活,文学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其他的生活方式并无价值上的高下之分,只为其他的方式提供自己的观照与反思。优秀的文学作品必是真诚地直面社会生活的,而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成功的突破往往来源于那些不拘泥的探索与尝试,但任
期刊
中国山水画彻底从人物画中独立成科,是从青绿开始的,可以说,青绿艺术的完善,最终推动了山水画的艺术主体性,同时创造了山水画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从展子虔经李思训、李昭道到王希孟、赵伯驹,前后绵延四百余年,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的极盛时期,应该说,青绿山水和浅绛山水是平分秋色,共享中国古典绘画黄金时代荣光的。  文人画家逐渐主导中国画家队伍,由于文人群体强大的集团力量,也就形成了文人群体特有的审美系统。在这个系
期刊
陈洪绶在《宝纶堂集》中曾说:“学宋者失之匠,何也?不带唐流也。学元者失之野,何也?不溯宋源也。如以唐之韵,运宋之板;以宋之理,行元之格,则大成矣。”这是陈洪绶去世前一年提出的艺术主张,完全可以看做是他对于自己一生艺术探索和追求的总结。从这段画论也可看出, 陈洪绶认为学习古人的绘画艺术, 需要呈现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光是针对某一具体的朝代或是某一个具体的画家,而应纵观整个绘画史,取其各个朝代不同画家的
期刊
一、消费时代青春题材电影的崛起  中国内地的电影谱系中,青春题材电影一直存在,如“十七年”革命经典电影《青春之歌》(改编自女作家杨沫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道出了那个特定年代个体青春的终极旨归是以革命为命名的神圣、崇高的集体主义信念,从而奠定了电影刚性、悲壮、如交响乐般激情澎湃的美学风格。1983年,黄蜀芹导演的《青春万岁》,在作家王蒙原著的基础上,以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女中学生的生活为表现对象,塑
期刊
在艺术的类型学研究中,电影被称之为“第七艺术”。作为一种多方合作的叙事展演艺术,电影虽然与其他诸如美术、音乐、建筑等艺术门类有着紧密的关系,但是,纵览百年电影发展史和理论史,谁也不能否认电影与摄影、戏剧之间的关联程度远超于其他艺术类型,其根本原因在于后两者是在发生学和本体意义上产生影响: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以及他们派出的摄影师在海外拍摄的纪录片就是延续继而巩固了摄影“暂留时间”和
期刊
2013年11月18日,由《文艺报》、创作与评论杂志社、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瑶族作家陈茂智长篇小说《归隐者》研讨会”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隆重举行。《归隐者》描写了一个身患绝症、逃离官场的官员的隐居生活,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笔调,展示了南方山林香草溪的生态之美、景色之新和人文之奇,犹如湘南大瑶山徐徐展开的一幅民俗风情画卷,被誉为“现代版的《桃花源记》”。  《文艺报》副总编辑、著名评论家
期刊
2013年11月22-24日,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湖南理工学院、《文艺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新锐批评家高端论坛”在湖南理工学院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全媒体时代的写作边界与批评伦理”,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批评家及诗人、作家对此进行了集中研讨。与会批评家们紧紧围绕本次论坛主题,针对当前文艺批评的问题与危机、全媒体时代批评家的身份意识与策略选择、当下的诗歌
期刊
房伟:《小时代》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引发了很多争论,如导演高群书、编剧陆天明等人都对《小时代》,包括郭敬明提出了严厉批评。华东师范大学的黄平老师,也专门提出这个问题,他认为《小时代》表现了上海的一种物质的空间性压抑。我们今天来对《小时代》做一个讨论。《小时代》这个题目含义是什么?有部电影叫《大时代》,这部为什么叫《小时代》?这个题目包含哪些郭敬明认为的意义,或者说他没意识到的、文本背后所呈现出来的意
期刊
自2010年以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始扎堆翻拍以前的电影、电视剧,一时间翻拍剧充斥着电视荧屏,翻拍这种现象俨然成为了一种趋势。据相关统计,我国“2011年翻拍剧的比例占影视剧总产量的百分之五十以上”。①四大名著被翻拍,金庸武侠剧被多次翻拍,江苏卫视的《彩虹甜心》翻拍于韩国连续剧《我的女孩》,安徽卫视的《爱情睡醒了》翻拍于台湾偶像剧《王子变青蛙》……“所谓‘翻拍’,就是一部电视剧走红后,继而又被翻拍成
期刊
翻看蔡东小说的这段时间,我正经历着与她笔下的年轻人相同的遭遇和困局:事业无成,身无长物,连恋爱都陷入僵持,而我的同学们正在为找工作焦头烂额,满嘴燎泡。她文本中的深圳生活与我所在的上海并无二致,相似的城市与城市中忙忙碌碌的年轻人是这个时代的标准配备,我想许多读者,出身在80年代的我们和我们的父母,都会对蔡东的作品感同身受。蔡东的文字是温暖的,然而又是冷静的,她细腻的笔调仿佛锋利的刀片,割开了这个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