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来源 :教育观察·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43-02
  [作者简介]乔丽平(1980—),女,江苏盐城人,专科,江苏省盐城市建军路小学教师,小学一级。
  目前,环境日益恶化,温室效应、酸雨、沙尘暴等问题频繁出现,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环境教育,是教育目标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手段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创造人类更好生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2011版的新课程标准,将环境教育的目标提高到让学生有效参与的高度,有力地推动了环境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晓《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了解环境污染的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以现有的教材为基础,深入发掘教材,利用与环境教育相关联或关系密切的课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环境教育呢?
  一、挖掘本学科环境教育的素材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它包含着许多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比较含蓄,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环境保护素材。
  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共有二十四篇课文,分为七个单元,关于环境教育的课文占很大比例。其中,第一、三、四、五、六、七单元中共编入了九篇环保主题类的课文,占全册课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这些课文中直接讲环境教育的课文有《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其他八篇均为隐性的。在教学《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如梦令》《渔歌子》《广玉兰》《夹竹桃》这几篇写景的课文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找准环保教育点,着重培养学生在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懂得美好的环境还要靠人们的保护才能保持。在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时,教师要侧重进行想利用海洋资源,就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的教育,同时还要使学生懂得保护海洋,也就等于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对于隐性的环境教育教材,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文本,找出环境教育的落脚点,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环保意识。如《三亚落日》中,第二小节写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蓝蓝的天,蓝蓝的海,洁白的海鸥,碧玉般的椰子树,玉屑银末般的细沙……这一切,构成了美丽的三亚热带风光。配合书上的插图及使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必定被三亚的美丽风光所吸引,产生向往之情。教师此时适时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优美的环境固然能给人以美感和享受,但更需要人们去保护和珍惜,从而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是我们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阵地,语文学科中的环境教育渗透于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因此,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
  由于语文学科的教材内容极其丰富而广泛,大多选用文质兼美且具有典型性的文章。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环境教育。如教《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学文本,了解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很轻易地就知道课文是从五方面来叙述的,即:开发海洋矿产资源;向海洋索取高蛋白食品;利用海水发电;淡化海水缓解水荒,建设海底城市、拓展人类生存空间。这时教师采用了视频演示,印度尼西亚发生海啸的画面,海水倒灌,导致庄稼被淹,农田被毁;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视频及海面上轮船原油泄漏,导致大批海洋鱼类死亡,海鸟无处觅食即将饿死的画面……这些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本课是环境教育的显性教材,使学生看后,懂得海洋并不是一只温顺的小羊,要想利用它,前提是保护好它;同时,海洋资源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要有计划地开采和利用。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奉献。这时老师适时让学生创作一些保护海洋的广告语。由于学生有了钻研文本,观看视频、课件的基础,环境保护的情感得以激发,水到渠成地写出了:“保护海洋,人人有责。”蓝色的海洋,人类的家园。“让海洋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系列精彩的语句。
  可见,自然环境是靠我们去精心地呵护与创造的。如果我们随意破坏它,那么受害的还终将是人类自己,为了共同拥有美好的环境,让我们都来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尽一份心!此时学生的心灵深处肯定播下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
  三、注重横向联系,拓宽环境教育空间
  对儿童进行环境教育,还要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环保的重要。因为儿童生活的世界,不仅仅是课堂,而且在更广阔的是家庭和社会中。因此,要把课内的环保教育向课外延伸。如综合实践课,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和发现,头脑中有自己的想法。我曾设计这样一个综合实践项目:塑料袋是一种环境废弃物,也称“白色污染”,其来源主要是到超市或菜市场购买物品的包装袋。虽然超市里购物时要使用塑料袋需付费,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人还在使用。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想象,如果将生活垃圾随手乱扔,会对环境污染吗?你有什么切身感受吗?同时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塑料袋被埋在地下,多少年才能腐烂?危害究竟有多大?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何种措施,来减少“白色污染”的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建议?这一教学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相信学生会交一份令教师惊喜的答案。
  另外,校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场所,教师除了要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还要从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入手,时时处处保护环境。清晨,进入美丽的校园,我们会看到一些同学在洒扫校园;课间,同学们自觉地保护校园的整洁,从不乱扔纸屑、杂物,偶尔看到小垃圾,立即俯身捡起并送到垃圾箱。花园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从没有学生去攀爬树木,践踏花草。对于学校的公共设施,如课桌椅和体育器械,更没有同学去刻画和毁坏。学生已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生能爱周边的小环境,难道会不爱社会这个大环境?
  总之,“环境养育人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好下一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淑芬,刘静.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融入实践[J].环境教育,2005(3).
  [2]张雨欣.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成功:教育, 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预习”既是一种学习形式,也是一个学习过程,其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知识和能力积极主动的自我构建。三年级学生在实际预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经验的空白,这些空白不但会影响孩子的预习效果,还直接冲击了他们预习的期待,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教师应抓住三年级这一重要转折阶段,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困惑与困难,引导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并质疑、思考、归纳,获取新知过程中的既得与未及,以具体可行的教学行
目的:测定Pin1抑制剂(Juglone)对食管癌细胞EC1生长增殖的影响,探讨Juglone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系EC1,用MTT试验观察细胞生长增殖状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摘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适当“放手”,培养学生自主求知能力;有效“拉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适度“动手”,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能力;合作;实践;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9-00
【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及片剂序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11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56例治疗组和54例对照组,治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印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妈富隆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口服吡咯咧酮基础上结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才能努力促进语文教学回归学科本位。同时,也要遵循以下几点:言语学习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务;思维发展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素;语言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个性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语文;理性;语言;思维;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