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蜀情味酣浓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佳士得举行的亚洲艺术展拍卖会上,张大千手书的菜单让人大跌眼镜。随槌而落,21张菜单拍出百万美金(含佣金),每张均价34.6万元人民币。一时,对张大千的天价手书菜单,海内外热议纷纷。其实,这不足为怪。以张大千的艺术才情,绝非仅仅在诗、书、画、印和鉴定方面,亦绝非仅仅在园艺、建筑、戏剧、摄影、敦煌学研究等方面。只是其画名太重,遮掩了他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的成就与影响,包括烹饪艺术和美食体验。
  张大千的确堪称一位杰出的烹饪家和美食家。要不然,徐悲鸿为什么早在1936年就感慨张大千“能治蜀味,兴酣高谈,往往入厨作羹飨食,夜以继日,令失所忧”;要不然,张群怎么会如此评价“大千吾弟之嗜馔,苏东坡之爱酿,后先辉映,佳话频传”;要不然,张大千为什么自以为“以艺术而论,我善烹饪更在画艺之上”?
  然而,重叩我心扉的大千烹饪与美食,却缘自1996年至2016年间,我五度拜谒台湾摩耶精舍(张大千晚年居所。张大千逝世后,辟为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参观烤亭时的感受,而且一次比一次强烈。
  顾名思义,烤亭是张大千用来啖享美食烤肉的。烤亭内,有烤炉和泡菜坛。烤炉是张大千为回味当年在北平西单安儿胡同品蒙古同胞经营的烤牛羊肉和在西北时的“特殊食品”——烤羊肉而建造的。让我一番感慨的是,烤亭柜架上有兩排列队的7个泡菜坛和1个豆瓣坛。若干年前,虽然我曾欣赏过大千先生无数的菜单及掌勺逮瓢理厨的照片,偶尔亦品尝过一些所谓的“大千菜”,但感受始终没有那么强烈。
  目巡泡菜坛,我感到大千先生对泡菜十分讲究,因为他认为四川泡菜是四川菜的表征之一。从中,我仿佛嗅到四川泡菜的独特风味(四川泡菜和豆瓣有川菜之魂说,乃大千先生好餐并以此调味之物),感受到大千先生“泡”出的莼鲈美味与慰人思情,采撷到先生“能治蜀味”的底蕴,领略到大千风味菜肴的特色。这个特色植根于川菜。在张大千的菜单中,尽管不乏粤菜、京菜、陇菜、豫菜、扬菜等菜品,但其理厨、制法、味型乃至更多的配料及食材,却发韧于川菜的精华,并加以巧妙地改进和变化。如他设计和创新的鸡块、魔芋鸡翅、粉蒸牛肉、红烧大肉、干烧鱼、泡菜烧鱼、麻辣侧耳根等系列“大千菜品”,乃至直接以“成都四喜”(红烧狮子头两对)命作的菜品,无不飘溢出浓郁的川菜味,无不融注了文人墨客的情致和趣韵,形成一道以川菜为本但又不是重复川菜的优美风景线,显示出大千先生治厨时的“我之为我,自有我在”的艺术创意。大千先生推出的深具巴蜀情结而鹤立食坛的“大千菜”品牌,在众多川菜风味中别具一格,走进了《四川省志·川菜志》,丰富了博大精深的川菜体系,堪称其中的一处美丽风景。
  张大千胸襟开阔,匠心独运,创造的“大千菜”虽源于川菜,但却兼收并蓄、广采博纳,具有相当的包容性。在摩耶精舍张大千的饭厅里,有一个醒目的画框,内为张大千辛酉年(1981年)正月十六日邀请张学良夫妇等友人的宾宴食帖(此帖为画家翁文炜临摹),计有16道菜:干贝鸭掌、红油猪蹄、菜苔腊肉、蚝油肚条、干烧鳇翅、六一丝、葱烧乌参、绍酒焖笋、干烧明虾、清蒸晚菘、粉蒸牛肉、鱼羹烩面、氽王瓜肉片、煮元宵、豆泥蒸饺、西瓜盅。这些菜肴中,既有山珍海味,又有乡土风味。食帖上,附有张大千挚友、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的跋语,记载此次雅聚之乐。细细品来,这桌宾宴菜肴不仅用料精致,而且十分考究和丰盛,集菜肴制作的炒、烧、烩、煮、蒸于一体,传达了宴请人张大千的人文情怀,既考虑到南方人过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又考虑到北方人过元宵节吃饺子的风俗,把主(南方人)、宾(北方人)同庆元宵节和思乡的气氛渲染得十分热烈,体现了其饮食文化的大修为、大气魄、大境界。故他的厨艺曾“俘虏”过张群、张学良、徐悲鸿、谢稚柳等一批政要或贤达,以至让有的厨师向他请益而留下了若干动人的故事。


《国画大师张大千“吃”的艺术》(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

  除留有大量的手书菜单(食帖),张大千还亲自撰写食谱《大千居士学厨》,记载他最爱吃的17道招牌菜:粉蒸肉、红烧肉、水铺牛肉、回锅肉、绍兴鸡、四川狮子头、蚂蚁上树、酥肉、干烧鲟蝗翅、鸡汁海参、扣肉、腐皮腰丁、鸡油豌豆、宫保鸡丁、金钩白菜、烤鱼等。这些菜,以家常的为主,包括蒸、煮、炒、炸、烤、烧等制作方式。
  张大千不仅自创大千菜系一脉,而且注重吃的艺术,甚至还把有的菜名如川菜中的“杂烩”(以心舌肚、鸡肉、酥肉、肉丸子、笋片、菜心等食材为原料)改名为“相邀”(取亲朋相邀聚首欢庆之意),赋予它人文关怀和雅趣,升华了中华美食文化的底蕴。
  至于饮食与绘画的关系,大千先生还有一番高论,其弟子孙家勤曾有转述:“一个真正的画家,要懂得欣赏饮食,才能养成敏锐的分辨能力。如此才能对绘画的欣赏深入。这种对饮食欣赏的能力,经由感官直接感受,已经比欣赏艺术容易了很多。如果一个艺术家连这一个能力都没有,如何能有更抽象的能力,去真正地欣赏艺术呢?”这番高论不可谓不经典,你不得不承认大千先生的独特思维和感官发现,因为他就是这样践行的。
  有缘的是,大千先生桑梓的名厨杨国钦朋友不仅尊崇大千先生,还对大千风味菜肴情有独钟,甚至与大千先生一样具有浓郁的“川菜蜀情”。数年来,杨国钦先生不惧荡楫之疲苦,泛舟于大千饮食文化之海域,探究大千先生吃及吃的艺术之底里,再展大千风味菜肴之风貌,推出了这本值得传播和点赞的《国画大师张大千“吃”的艺术》,以敬献和告慰乡贤大千先生,让更多的人在吃与自烹自调的快感中,领略一代艺坛宗师张大千先生吃的艺术和艺术的吃,并感慨这位中华艺术名宿为“民以食为天”所拓宽的美食天地和美食意境。
  此外,这本书还给我们以新的思考和启迪。近日(2018年4月26日),“新商业、新餐饮、新零售”2018四川互联网+餐饮峰会在成都举行,并发布《成都新餐饮报告》。有行业大咖在峰会中论到“新餐饮”时,提出了餐饮空间设计的“吸睛”与“吸金”概念,意在彰显地域特色文化。张大千吃的艺术和艺术的吃,究其底里,其实就是地域特色文化的延伸,不仅体现了“餐饮空间设计的吸睛与吸金”,而且具有让我们味蕾直接绽放的实际效果——自然地“吸睛”与“吸金”。如是,杨国钦先生极力推出的这本书便有了特别的价值和多元意义。
  当《国画大师张大千“吃”的艺术》散发油墨清香随着张大千的名响走海过洋时,我已经嗅到大千风味菜肴特有的味儿,那便是大千菜能让人大快朵颐并能够走向世界的酸甜苦辣所调出的百味。此时,我只有一句话:致礼,杨国钦先生!
  是为序。
  作者:一级文学创作,张大千纪念馆(内江)首任馆长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版本源流考察,敦煌写本P2567所载《惜罇空》,是现存最接近李白此诗原貌的文献。诗题本作《惜罇空》,因其饮酒题材和乐府旧题《将进酒》相近而被冠以后者之名。诗文“将进酒,杯莫停”等不见于唐代文献,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北宋别集与诗文总集中,应是后人增窜。结合文本和用韵来看,诗题的改易与诗文的增窜是同时进行的,时间在唐末至北宋初年之间。今人所见李白《将进酒》至少于北宋初年才基本定型。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杜甫草堂诗是了解杜甫入蜀后生活与创作情况的最佳窗口,亦是杜甫精神的凝练和概括。立足于杜甫精神之现代启示,在天府文化的框架下研读杜甫草堂诗,能够看出杜甫精神与天府文化之高度契合。杜甫精神既浓缩了“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因子,更是对其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草堂诗;杜甫精神;天府文化;契合;传承  杜诗是中国文學史上的一座丰碑,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杜甫的诗歌内容
期刊
二、川西轿夫的报路号子  所谓轿夫报路号子,因为两人抬轿子,前面抬的人看见应注意的地方,报告给后面抬的人(后面抬的人因视线被挡住,看不见前面的路),后面抬的人答应一声,说知道了,故一唱一答就成了韵语。这类号子是根据轿夫长年累月的抬轿经验生成的,表现出轿夫在劳作中达成的默契。本文收集的川西轿夫报路号子主要出自以下三种文献。  (一)宣统元年傅崇榘编《成都通览》“成都之轿”条之“抬轿用名词”,凡14句
期刊
二、山陕商帮的经营特点和山陕商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  山陕商帮从清初起在四川从事金融和商业活动,延续时间长达200余年,牢牢植根于四川社会经济之中,其经营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只是因为19世纪60年代以后,四川社会经济在朝廷掠夺政策和长期战乱的摧残下陷入全面凋敝,山陕商人的经营活动才逐步走向衰落。那么,山陕商人在清代四川的金融、商业活动有什么特点?山陕商资本对四川社会经济有无进步作用?笔者仅就这两方面
期刊
三、蜀道多传奇,昭化听回音  已有2400多年历史的昭化是蜀漢政权的发祥地。其“三国文化重镇”“三国文化存储库”“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小镇”的美誉并非浪得虚名。  据中共广元昭化区委常委、副区长刘强先生介绍,当地2010年建成的昭化汉城博物馆有关汉代、三国时期的文物就有2700多件。只要走近昭化古城,抓一把就是三国故事,踢一脚就是汉砖魏瓦。(我看见一座普通的民居院落的水缸上都刻有张飞战马超
期刊
2020年初,中央出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举措和政策措施。这是四川、重庆两地继毛泽东同志于20世纪50年代初擘画三线建设总体战略和优化我国生产力空间布局,以及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后迎来的又一重大区域发展契机和倾斜政策。为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重庆市、四川省有关党政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具体指导下,2020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
期刊
摘要: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所著《献园睿制集》,关于中都的记录近30处,包括接见当地耆老、练习各种上奏公文,与兄弟间的互动,接见并筛选各类觐见人员,与下属在中都建立的感情,离开后的怀念等,这显示“中都阅武”与明朝培养第一代藩王关系密切。《献园睿制集》记载了关于蜀藩王在中都的种种历练,以及对中都的各种评价,再加上其他文献资料,从而勾勒出明朝所设“中都阅武”制度与朱元璋对藩王的培养意图和具体措施,以及藩王
期刊
摘要:周宏伟先生认为古蜀历史只有13王两百多年,“成都”是得名于成都附近有700平方千米的“滇池”。学术研究不能想当然,必须有严谨态度和史料证明。“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乃中华文明起源六大板块之一块。从古地理学、考古学角度考察,成都平原不可能有达700平方千米的“滇池”。“成都”与“郫”“临邛”,是秦征服古蜀国后最早建立的三个城三个县,它们的得名都没有古蜀文化的因素而只有中原文化的因素。  关键词:成
期刊
陆游《老学庵笔记》有则关于教官出题考学生的趣事。由于其中牵扯到版本问题,很多文献学教材都引用了这个例子:  三舍法行时,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金,坤又为金,何也?”诸生乃怀监本《易》至帘前请云:“题有疑,请问。”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诸生徐出监本,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若监本,则坤为釜也。”教授皇恐,乃谢曰:“某
期刊
《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献,它载录距今大约4000年至2600年间大量弥足珍贵的关于先秦的政治形态、思想观念、历史事件及文化等方面的资料,是我们考察上古社会,研究先秦历史极为重要的珍贵典籍。本文拟就其《虞夏书》之《皋陶谟》入手,就此篇所载的内容来探讨当时政治形态及大禹治国理念,以就教于高明之士。  一  皋陶是舜的大臣,是掌管刑法与狱讼的重臣,《史记·五帝本纪》云:“皋陶为大理,平,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