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朱逢博奶奶

来源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l3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4月4日,我和媽妈有幸参加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朱逢博奶奶的生日会。
  当“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这首家喻户晓的名曲被朱奶奶再一次唱起时,听众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却又饱含民族激情的岁月中。朱奶奶作为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她以动人的歌喉、高超的演唱技巧,将一首又一首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唱响祖国大地,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成长。朱奶奶说:“我热爱我的祖国和人民,我用我全部的爱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我永远爱祖国、爱人民。”这段铿锵有力的话语深深地触动了我。朱奶奶一生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她演唱的每一首歌都打动着我们,她的一首首、一曲曲动人心间、荡气回肠的歌,总是把听众带回到那段红色热血的历史年代,带回到那段欣欣向荣的光辉岁月。
  那年那歌那些事儿,每一首熟悉的旋律都承载着永恒的回忆,听着朱奶奶的歌,让我明白了“润物有声、以德树人”的内涵,坚定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应肩负起的责任。从我做起,去听一听那些民族的经典歌曲,去探一探那些珍贵的历史事迹,去品一品那满腔的爱国情怀,做一个让经典永不褪色,让爱国主义情怀深深扎根于心的少先队员吧 !
其他文献
4月22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艺术教育专业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联合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了支持五育并举的亲子创艺环保活动——“跃动的色彩——滑板重生记”。  活动中,艺术家Kzeng老师和华东师大艺术教育专业的同学们鼓励并启发孩子们大胆想象,让每一块旧滑板都能发挥新的价值,给予孩子们很多艺术构思和创作方面的教学指导,让孩子们在自由创作的同时了解到怎样用艺术创作践行环保理念。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
期刊
坐落于新闸路1607号的培明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25年,许君衡女士在麦根路新桥(今恒丰路桥)之东创办私立培明女子学校(简称“培明女中”)。“培明”一词源自《礼记·中庸》:“栽者培之,虽愚必明”,寓教化之义,取名“培明”,就是要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学校几经搬迁,1956年改为公立;1969年更名为培明中学,男女兼收。自建校以来,学校一直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留下许多可歌可泣
期刊
教育救国始创校 仁人名流鼎力相助  启良中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14年的嘉定县私立小学堂,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创办的智东学堂。从创始至1937年抗战爆发,学校在风雨飘摇中艰苦屹立着,其间毕业学生14届共500余名,培养了包括沈金生和陈楚平在内的不少社会著名人士。在被日寇炸毁校舍而停办了近十年后,1946年校长浦泳筹备组织复校委员会,又联合热心办学的社会名流等人组成董事会,开始募集经费、修缮
期刊
去年以来,培明中学开展了一系列学党史活动。去年秋季,学校举行“荡起红色歌声”赛歌会,开展了“追寻鲜红的足迹”故事会。各中队利用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宣讲新中国各个时代的英雄和先进人物的故事,了解英雄、楷模和先锋的先进事迹,激发对党的热爱和感恩情怀;今年1月,学校还开展了“‘希望之路、辉煌前程’——我读习近平爷爷语录随想”征文活动。  尤其是去年11月,培明中学举行了第十四届师生美术作品展暨“翰墨
期刊
培明中学自建校以来几经搬迁,1969年更名为培明中学,男女兼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培明女中组织抗日救国会,组织宣传队往浦东一带宣传。1935年一二·九运动,上海先后有80余位校长和34校师生发表宣言,培明师生也在宣言上署名。1936年,胡乔木、罗叔章、雍文涛、毛道逊等中共党员以教师身份先后任教于培明女中,在师生中进行抗日救国和共产主义的启蒙教育。  1937年7月,胡乔木因革命需要离开培明女
期刊
去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朝花夕拾》,书中的内容让我至今历历在目,受益匪浅!  记得书中有一章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書中讲述了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百草园是鲁迅儿时的乐园,在泥墙根一带发现许多有趣的昆虫与种类繁多的植物,从而产生了无穷无尽的乐趣,所以在鲁迅眼中,百草园成为了他成长的乐园;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时的学堂,在学堂里有着严厉的老先生,手握戒尺,戴着眼镜
期刊
星期天,我在课外阅读书中,看到一句诗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知怎么回事,这句话太有魔力了,一下触动了我的心,开学已有两周,我的数学作业成绩好像还走在冬天的路上,一颗星也没得到,整个页面灰蒙蒙的。  妈妈见我神色黯淡,宽慰我说:不要泄气,你的星星梦肯定会实现,只要有信心,没问题!我默默点了点头,和妈妈定下一个追星的小目标,妈妈说只要下周拿到三颗星,就奖励一个惊喜。  我从周一开始努力,可一直到
期刊
《寒风暖鸽》是一部讲述关于爱与守护、友谊与成长、道义与人性的作品。以四个来自不同国家、民族的孩子——中国男孩马树,俄罗斯兄妹维卡、薇拉和犹太男孩鲁塔为主线,穿插如中国式父亲、落魄犹太音乐家、日本军官等人物,勾勒出1945年哈尔滨光复前后的历史洪流。故事中的孩子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疏离到知心。虽然战争的阴影笼罩,但纯真的童心依旧孕育出仁义、友爱、感恩的可贵品质……  消失了很久的董四又来马树家了。他
期刊
开学第七周周四的早上,一件意外的事发生了。  我们排队准备去做早操。突然,英语课代表张昕手中拿着的英语作业撒了!班主任老师让我帮忙捡作业,并和她一起拿作业去英语老师办公室。一时间,我有些不知所措,可老师的命令就像皇帝的圣旨,不可违抗!  我和张昕快快乐乐地去了英语老师办公室,快速放好了本子,准备去操场做操,由于太急我们跑了起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班的另一位同学吴新语也出了队伍,跟我们一起跑着归队
期刊
2040年10月1日的早上,我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了一点时间,回到我二十多年未归的家乡。  开着我心爱的全自动驾驶的新能源车来到了村前小路上,我发现以前的石子路成了可全自动清理垃圾的多功能小路,从前漆黑的乡间小径边装上了一排排太阳能灯,还装有全自动监控,可以自动监测任何情况。  我望向路边的田里,只见一个个机器人在田里工作着。它们是全自动的,可以时时监测田里的情况,而且是24小时工作。它们会适时播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