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prom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教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点科目。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更多创新型教学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其中,“课本剧”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将语文教学与“课本剧”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
  關键词:课本剧;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1-009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48
   “课本剧”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不仅符合“新课标”教学思想指导,满足新时代小学生的多样化语文学习需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力途径。
   一、“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多为理论性知识,而因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及认知能力等还有待提升,许多时候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架构,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课本剧”,则有利于改善上述问题。
  学生对“课本剧”内容的研究与分析,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能够有效拓展知识内容,而对“课本剧”的表演,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艺术形体表现能力等,不但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个人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语文学习并非暂时性的学习,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以及未来发展,均需以语文学习作为基础,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知识,也有利于推动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决不可故步自封,将自身限制在一个“过于自我肯定”或是较为狭窄的范围中沾沾自喜。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个人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等均不足,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更应避免处于狭隘的学习状态之中,应积极与他人合作,彼此帮助,共同进步。如果想培养小学生的这一能力,就必须发挥“课本剧”的积极作用。
  相对来说,“课本剧”在小学生的眼中较为复杂,不管是在选定角色时,还是在进行“课本剧”编排时,均存在复杂性因素,如果小学生仅凭一己之力,很难高质量地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以及表演等。因此,小学生之间需要进行良好的合作,在不断的探讨与分析过程中找寻正确的表演方向,这样则能够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实现培养小学生合作以及乐于助人等重要品质的目的。
   二、“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本剧”教学氛围
   综观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学效果之所以不理想,是因为很多教师一直占据着语文课堂的主导地位,对学生采取“填鸭式”教学形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主体意识,畏惧教师的权威而不敢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达。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本剧”的教学效果。
  教师想要改善这一教学弊端,首先应该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掌握学生的语文知识结构和学习理解能力,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制订富有人性化的“课本剧”教学计划。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营造和谐融洽的“课本剧”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发挥想象力,在“课本剧”中融合更多个性化创新思维,进行有创意和探索性的表达,提升“课本剧”教学效率[1]。
   (二)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兴趣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弱,还没有具备完善的“课本剧”编创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兴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表演欲望,积极主动地投入“课本剧”表演和学习活动中[2]。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资料,以小学生喜爱的动画形式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课文为剧本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结合多媒体情境了解了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紧扣教材内容,在“课本剧”中体现中心思想
   “课本剧”既是一种创新的语文教学手段,也是小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但“课本剧”表演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师在将“课本剧”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时,一定要立足于语文教材,紧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体现中心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课文要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主旨体悟能力。
  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将故事中主人公不听邻居劝告,导致损失羊的后悔情绪表现出来,使学生明白出现问题之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的道理,让学生在“课本剧”中深刻领悟这则寓言的中心思想。
   (四)挖掘课文内涵,让“课本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教师将“课本剧”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表演天赋,拓展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带领学生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增强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使学生的思想品质受到课文内涵的启发,养成优秀的品格、情操,发挥“课本剧”的德育作用,实现学生文学素质与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教学理想。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和学生一起,借助作者对人物神情、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小男孩“愿为朋友奉献出生命”那一份可贵的真情,并引导学生在进行“课本剧”表演时将这种珍贵的情感表达出来,使学生的心理受到“课本剧”的感染,深刻体会课文内涵,并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实现以“课本剧”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五)阅读“课本剧”时,增强语言的渲染性
   在“课本剧”中包含着许多独白和对话,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在阅读“课本剧”时,唯有具备良好的语言渲染力才更能打动听者。在小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方式中,阅读是一个重要渠道,也是一种提升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式。阅读“课本剧”,不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其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对其中优美语言的积累,久而久之则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当小学生阅读“课本剧”时,教师应多加指导。一方面,教师应从细节入手,让小学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本剧”,当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读错字等阅读问题时,再指导学生以渲染性的语言去阅读“课本剧”。另一方面,在学生阅读完“课本剧”后,教师也可以就阅读过程中的体验、想法以及困惑等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此,不仅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来科学调整“课本剧”的展现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本剧”内容的理解,为小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做好铺垫。
   (六)全面思索,合理选择“课本剧”的表现形式
   根据艺术表演所包含的形式,可以将“课本剧”分为情景剧、歌剧、话剧及小品等形式;根据表演的实际人数,可以将“课本剧”划分为三种形式,即个人表演、团队合作表演以及班级会演。但不管选用哪种表演形式,均会耗费师生的大量精力,同时,其间也存在不小的难度。并且,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其心智发育还不成熟,自控能力及组织能力等也有待提升。在此情况下,教师如果未能合理选择“课本剧”的表演形式,就会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排练以及表演难度,甚至在理解方面也会存在问题。一旦如此,则势必难以发挥出“课本剧”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
   针对上述情况,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合理选择“课本剧”的表演形式。教师要善于听取小学生的意见,并根据课文的特征等来科学选择“课本剧”,以便凸显“课本剧”的开展效果,让小学生能够在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获得十足的进步。
   (七)在进行“课本剧”排练时,积极引导学生
   “课本剧”通常需要进行反复的排练,不断的磨合,才能呈现出最为完美的表演内容。但受小学生年龄特征影响,其在交流“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并非能够依靠小学生的能力加以解决。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课本剧”排练时,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对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点应予以肯定和赞美,而对于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也应委婉地提出建议,让小学生能够心悦诚服,从而做出有效调整,这样才能够提高“课本剧”的表演质量。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小学生在表演“课本剧”时能够更具自信心,更为流畅与深入地诠释角色,也能够促进小学生深层次理解与解读“课本剧”的内涵,从而使小学生在排练与表演“课本剧”的过程中,有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对于小学生的发展而言具备长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课本剧”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将“课本剧”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时,首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表演氛围,再通过情境导入等多元化手段,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使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更加透徹地领悟课文主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内在涵养,使教师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韩冬梅.浅析“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9(12):71.
  [2]沈映玲.“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6):42.
  [责任编辑 李爱莉]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教学课程,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以及进度的把控,学生也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述来进行相关知识信息的获取以及教师情绪的感知。因此,语言的使用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把握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语言的使用艺术,那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阶段的学科教学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种变革与创新。初中数学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要对现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进行创新和优化,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文章针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与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相互交流,密切合作,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
摘 要:情境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初中英语的各个教学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情境创设,它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效果。科学创设教学情境,可提高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英语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还可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提升英语素养。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让初中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成长,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打造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小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开展形式。积极有效的游戏活动,能够对学生智力以及心理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并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体验,促进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初中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特别是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具备自学能力的初中生,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善于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差的原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帮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全面发展。其中,说即英语口语,提高初中生的口语运用能力也是新课程改革对于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但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一直不被重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口语的纠错策略运用得也不到位。因此,在新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纠错策略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纠错策略;初中生;英语;口语教学  
摘 要: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学枯燥乏味,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优化了课堂结构,还促使语文教学以更加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与创新,提问作为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发展。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使阅读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提问方法与策略,可以大幅度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文章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与评价。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
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其开放性特点,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思维发展规律,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