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课程思政”方法研究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ehar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为高等院校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由于录取分数相对较低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政治思想意识较为淡薄,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触互联网络等新兴信息化手段,较为容易接触敏感信息,因此,抓好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领、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加強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136 — 04
  “立德树人”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标准,尤其是培养即将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人才的高等学校更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好、落实好、培养好〔1〕。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为高等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原则之一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原则,并提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3〕。这就要求各高等学校运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还要在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过程中。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文件,指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对将思政教育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4〕。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普通高等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实行两条腿走路,即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课程”前提下,实行专业课程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思政”,集中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实现高等学校“三全育人”培养目标〔5〕。
  在普通高校录取过程中,各省均实行分批次录取的办法,即录取批次顺序为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高职(专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批〔6〕,高职高专院校在本科三表录取后进行录取,以黑龙江省为例,本科三批录取分数线一般在300分左右,这样势必形成高职高专院校录取学生的分数普遍偏低的现象,这就必然形成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相对淡薄,容易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7〕;而在高职高专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的特点,在日常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接触互联网,受互联网繁杂信息的冲击,特别是不良信息的存在,学生思想意识容易受到影响〔8〕。因此,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全面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过程中,采取“课程思政”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是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教育依据,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是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总体要求,即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就业出口如何,等等〔9〕。要全面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时,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考虑学生培养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办法,在开好、开足国家所要求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将专业课程培养中设计、融入具有专业特点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全面开展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为实现“三全育人”的高职高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上,要全方位考虑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10〕。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上,实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在学生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培养过程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在学生培养目标上,确定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培养目标,并在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中,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特点。通过培养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专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道德目标,具有符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要求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具有安全从业、团结合作的职业发展目标。
  在学生培养规格上,调整学生培养素质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通过培养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扎实的文化素养、高尚的职业素养、健康的身心素养等素质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精炼的设计能力等知识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岗位需求的基础能力、独立操作设计的专业能力、团结交流互助的综合能力等能力目标。   在学生课程设置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础课程地位,全面强化“立德树人”培养要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全面加强课程内容管理,有机的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如在全面加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重点加强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库应用技术、Web前端渗透测试、服务器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全面加强这部分课程正面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优良职业道德,避免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从事违法犯罪工活动。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设计理念,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要求。
  在必修课程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开好、开足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同时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二)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设计思想
  “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一种课程教学设计观念,是教学设计实例的改良,是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的贯穿与渗透,是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延伸〔11〕。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教学准备与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内容确定容易产生影响学生思想变化或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操守的内容,将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专业课程“课程思政”设计,要求教师全面梳理教学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最求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敬业教育、团结协作教育、友爱互助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三)全面加强专业课程职业道德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上,既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目标的培养,又要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目标的培养。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学生所从事的计算机管理、维护、程序设计等工作,都是较为敏感、重要的信息处理工作,学生容易受到利益驱使做出有违道德底线的错误行径,出现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在涉及信息管理与处理、计算机维修与维护、程序设计与维护等课程设置内容上,要全面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内容,结合优秀人才案例和典型违法犯罪案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优良的职业从业操守,才能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

二、教师加强正面引领,突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承担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影响学生,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对学生将起到很大的影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德行品质,将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12〕。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教师的示范作用与学生的思政教育紧密融合,使两者协同进行,突出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正面积极引领作用,授业与育人协同发展,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教学活动中正面引导学生价值取向
  按照“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学生所学课程的过程,专业课程教师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所教授专业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的价值取向引导。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价值等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网络安全技术》教学过程中,在网络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网络安全技术是比较敏感的技术手段,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可以加强网络安全,学生也可以利用所学的网络安全知识从事破坏、盗取等违法犯罪活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结合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安全行为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避免利用所学知识危害社会、危害他人,误入歧途。
  (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计算机维修维护服务工作岗位的工作居多,服务业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要求,特别是从事计算机维修维护岗位工作,不同于其他设备维修工作岗位,计算机内存储各种信息,在从业过程中,较为容易接触到客户的敏感信息、涉密信息,只有较高的从业道德水准,才能够确保客户信息的安全。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服务器管理與维护》、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从业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计算机维修维护职业道德,打消好奇心,不浏览、拷贝、窥探、窃取客户数据,以较高的从业职业道德标准保证客户数据安全。
  (三)课程教学活动中正面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精神
  对计算机软硬件安装、数据分析处理、程序设计调试等工作内容,很难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从业岗位与其他专业从业岗位相比,更需要团体团结协作互助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助精神,培养学生具有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团队意志品质。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选修课程《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际从业工作中维护的网络系统,往往横跨一栋大楼,或几栋大楼,一个人进行网络故障诊断,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参与完成,这就需要从业人员间的密切配合,才能够完成网络故障的诊断、排除、维护。可见团结协作互助精神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业中的重要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将有助于学生取得未来从业工作的成功。

三、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教师要打破原有“以知识教知识”的教学常规,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教书育人要求。   (一)设计实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实施运用,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进行改革,要求教师从专业课程教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角度开始设计教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思政”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上,要避免生搬硬套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加入的教学设计中,这种做法将教学内容打乱,学生也不容易接受,无法起到“课程思政”的目的。因此,在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选取恰当的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将案例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从业观。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核心课程《Web前端渗透测试》教学设计上,由于此课程涉及到黑客软件的学习应用,学生具有破解秘密的好奇心理,对软件运用具有兴趣,黑客软件对学生道德素养具有影响作用;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上,可以利用正、反两方面的黑客案例与教学实际内容结合设计教学活动,运用正面案例的成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从业品质,服务社会他人,运用反面案例的危害教育学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避免害人害己。学生通过具体课程内容切身体会具体案例,能够更好的接受教师的教育,对学生道德教育取得实效。
  (二)开发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内容准备上,引用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教学内容。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教授知识,准备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在Word教学内容准备过程时,教师可以选取新中国建设史、祖国建设新成就、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作为学生练习文字编辑、排版内容;在Excel教学内容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中国经济发展壮大数字信息让学生练习使用;在PowerPoint教学内容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练习使用。通过选取“红色基因”、典型事迹、祖国非凡成就、社会高尚道德情操等内容,开发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建设。
  (三)开展基于“课程思政”教学活动
  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将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和从业行为规范、具有遵纪守法精神的职业道德融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即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具备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的职业能力,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实施“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选修课程《网络管理与维护》教学活动中,利用分组实训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各小组团结合作进行实训教学,要求学生组内有分工合作,锻炼学生团队精神;通过对学生完成实训时间长短排名的方式,锻炼学生竞争意识;实训内容结束后,各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实训情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详细了解问题解决情况,锻炼学生的事业心责任感;等等。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更容易理解接收,也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束语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所学专业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程度。根据“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正面引领、教学内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将有助于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培养“立德树人”的合格人才,符合国家关于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有关要求。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进行“课程思政”方法研究的内容,为其他高职高专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参 考 文 献〕


  〔1〕黄南学.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03):119-121.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03):4-5.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0〕3号)〔R〕.2020.
  〔5〕周石其,赖慧芳,吴健.基于项目制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1,(10):6-11+16.
  〔6〕许雯雯.高考录取批次改革对高校及考生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7〕黄丹.试论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01):71-72+77.
  〔8〕蒙震.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1,(03):247-248+15.
  〔9〕严宇才.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1,(01):158-160.
  〔10〕刘京军.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與思政教师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04):25-27.
  〔11〕商凌霞.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_Office高级应用》为例〔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02):127-128.
  〔12〕陈晓春,武振坤,苑浩妍.高校教师课堂领导风格对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8,(06):61-65.
  〔责任编辑:侯庆海〕
其他文献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独特标识,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齐齐哈尔红色文化以顽强抗战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珍爱和平的时代精神为基本内涵,在促进区域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需要格外重视并加以传承。  关键词:齐齐哈尔;红色文化;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 要:行政强制执行和解是我国立法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体现了强制执行权的“柔性”,以及参与主体间的“平等性”。行政强制执行是实现行政决定的关键手段,而行政强制执行和解制度更能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行政执法的多元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法律对该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缺少对程序、“公共利益”、适用案件类型的明确规定,因此,完善行政强制执行和解的制度设计迫在眉睫。  关键词:执行和解的实现;程序
期刊
摘 要: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政治指导思想,并不断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以及当时社会矛盾的变化来创造性的相结合,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中国化的创新,使之更符合我国国情,更好地为我国开展革命起到理论性的指导作用。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发展中不断推动其实现中国化,不断探索其发展更高
期刊
摘 要:“一带一路”作为一项新的国家战略,不仅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且为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它是中国与其他国家所共享的,也是中国立足世界民族之林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总的来说,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状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增强中国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传播策略  中
期刊
摘 要:根据习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理念,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中文化自信,发掘文化自信发展源泉,构建文化自信精神基地,是当下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简要解读了文化自信及其根底来源 ,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与文化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如何构建文化自信的精神根底、精神根底构建具体措施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自信  中圖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 要: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社交媒体沉迷现象进行分析,其心理根源主要包括对归属感的依恋、虚荣心的满足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窥视心理等。建议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摒弃虚荣攀比行为;端正大学生社交媒体的使用动机,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引导大学生注重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线下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援助,进行心理调适与治疗等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做出积极的改变,摆脱沉迷现象。  关键词:社交媒
期刊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性问题,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在政治素养、道德品质、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要符合要求。党中央提出的三全育人理念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大方向。高等院校应该按照这一理念来重新构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以及教材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塑造自身在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对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路径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新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基于元认知理论,提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養策略,包括意识、计划、监控、评价四个环节。旨在提高大学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尽快适应英语学习转型期。  关键词:元认知;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 0128 — 04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
期刊
摘 要:对话机制的构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基础,是中国文化从走出去的关键。刘宇昆以科幻小说为依托,搭建中西方文化对话、沟通的平台,构建中西方文化对话机制,在对话中讲中国故事、传达中国声音,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刘宇昆短篇科幻小說;中西方文化对话机制;中国文化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I207;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4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进入全球化风险社会后,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也将进行创新与变革。合作行动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将公民纳入到了由政府、组织等多元行动者构成的合作组织体系之中,对公民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作行动中的公民应具有公共精神、责任意识、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政府与组织从提升公民的合作意识、加强合作文化建设、建立合作行动的教育模式、健全合作行动的组织体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革,做好公民素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