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肥肥的春雨将日本的比睿山淋了个透湿,西边的云缝露出些阳光,把带着水珠的叶子照成一片金绿。蓝空像被水洗过似的,没有一点杂色,好个清凉世界。一枝碧翠的茶芽被轻轻的撷下,沿着浆黄色的僧衣直送到一个人的面旁。这清香只能闭着眼嗅取,大可不必去寻找香气的源头,淡淡的笑容尤如池塘中微微泛起的涟漪划过他的腮颊。拈叶一笑间,整个天地都浸成了绿色。公元806年,日本佛教天台宗开山鼻祖最澄禅师开始收获他的第一茬茶叶,这是他从中国天台山国清寺带回的茶种,这位大德法师怎知道他竟成为日本历史上栽种茶叶的“第一人”。
公元815年4月,当日本嵯峨天皇(786-842年)从曾在唐朝生活了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手中接过第一杯其煎制的茶汤时,同样的笑容也浮现在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脸上,令他没有预料的是从此饮茶之风在日本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至大居士千利休(1522—1591年)遂将饮茶之道提升至一个最高的心灵境界。“和敬清寂”成为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核心。随之而起的是诸如凉炉、茶釜、汤瓶、水注、炭篮、水翻等各色精妙绝伦茶具的风靡,并随之演变为众多艺术门类、流派与堂号,在日本萌芽、兴盛、传承着……
星星渐稀,天上罩着一层灰气,让人心里直堵得慌。凉风吹过,将墙角处的灰土吹成了麻子坑儿。一位老者静静地躺在塌上,如同破庙中的神像,虽然陈旧,却依然尊严。他欠了欠身,用尽身体里最后一股气力,将个木匣和几本残破的手卷交给跪在身旁的两个壮实汉子。木匣里盛的是一套制壶的工具,而那几本手卷则绘的是一把把“铁壶”图谱。风打灭了屋内的灯,眼前一片漆黑,只留下阵阵的泣声。1850年,日本最伟大的制壶釜师龙文堂二代传人四方安之助(1796-1850年)离开了他毕生钟爱的制壶艺术,憾然辞世。令他欣慰的是,其两个得意门徒,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和秦藏六(1823-1890年)从此掀开了日本铁壶史上更为壮丽的序幕。波多野正平自立门户,创办了大名鼎鼎的“龟文堂”制壶堂号;而秦藏六则被日本天皇召为宫廷御用釜师,成为一代制壶大师。如今龙文堂、龟文堂的堂号以及刻有“藏六居造”“藏六二世”“三世”“四世”等款识的铁壶身价已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嵯峨天皇,大力推行“唐化”,从礼仪、服饰、殿堂建筑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嵯峨天皇不恋权位,反倒寄情琴棋书画,徜徉山水之间,是位无为而治的信奉者。他迷恋汉学,诗赋、书法、音律都有相当的造诣。
公元2002年初夏,一个来自中国的青年人被日本古玩店里的一把老铁壶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缕柔光掠过赤黄色的壶柄,几只银色的小鸟扑腾着翅膀好像追逐着日头去了。岁月的茶汤将壶身淋得泛起棕红色的光,油涧涧的。青年人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买下了这只壶,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铁家伙”的名字与来历,但至少有一点是极肯定的,这壶定与自己前世有缘。否则怎会如此熟悉,如此的亲热呢?更令青年人没想到的是,自这一天开始,他的生活便与日本老铁壶紧紧地拴在了一起。10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日本大阪、东京、岩手等地,千余只老铁壶被他一件件带回了中国,带进了他一个个甜美的梦乡。这个青年名叫张玄,日本老铁壶收藏大家。而如今,张玄和其开创的“壶禄堂”正在肩负着一个更为神圣的使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于用铁壶烧水,用铁壶养生修心,更从中寻回那已远逝我们千年的唐宋文明,那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日本铁壶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最早可追溯至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兴于明治,衰于二战以后,其原形来自于日本茶道上的茶釜。因此,至今日本的铁壶艺人仍被尊称为“釜师”。用老铁壶煮水煨茶,可软化水质,口感甘甜,尤其是在煮水中所释放出的二价铁,可补充人体铁质,预防贫血,这对于喜欢普洱老茶的台湾及内地茶客来说,无疑是一件理想茶器,难怪铁壶之风在中国日渐风靡,原因之一或许正在于此吧?
然而,老铁壶的真正魅力绝非仅一个煮水养生利器所能了得,其背后所承载的“漱涤万物,空诸一切”的艺术品质及美学精神才是它超脱一切茶器的文化制高点。
以高僧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的茶道艺术,其思想核心即是禅。在日本,历代茶人都要入禅寺修行数年,留下法名,并终生接受禅师的指导,作为日本茶道文化衍生品的铁壶,从一创生其每个毛孔里就无不弥散着禅的气息,而深谙禅学的釜师们更将这种禅的智慧注入到其艺术作品之中,让每把老铁壶都开示出“无相了悟”的勃勃禅机。
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间领悟色相中微妙之深的禅境。此道被日本艺匠所移植,如龟文堂主流作品之一的“波千鸟”便是对此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它以山水、舟桥、花草为底,以嵌金银的鸟虫为显象,如墨底中呼之欲出。山为静,水为动。黑铁为虚,金鸟为实。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这静修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了艺术的两元,也构成了“禅”的心灵状态。在这一片无边的虚黑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如此“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唐宋画境被日本釜师完全地传承下来,并拓手于茶器之上,构成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不得不让人对他们生起几分敬慕,几分怅然……
昨夜的一场雨让这个早晨变得异常生动,清凉的空气里透着喜悦的阳光,凉的将要暖,暖的又搀上一点微凉,在这凉暖未调匀的一刹那,沾着露水的叶子“咯咯”地笑了。一只似背着红宝石的蜻蜓落在屋檐上,拿着倒立将头探进檐内似在嗅着什么……
风炉上的老铁壶冒了水烟,与塌前缭绕的熏香轻轻地接了一下吻,便彼此牵着手儿一并跑出了门。张玄跏跌坐于禅椅之上,微合起双眼,丝毫没有感觉到壶水的沸腾。他似在等待什么,远处檐上垂下一滴晶莹的雨珠,长长的身子直落在青石墁砖上,“啪”的一声惊醒了一切生灵,也惊醒了冥想中的张玄。恍惚中,他似看到四个身着长衣的大士围坐在他的周围,那个高大者莫非是最澄和尚?而那三个,难道果真是安之介和他的门徒秦藏六与波多野正平先生不成?
日本茶人井伊弼曾说:“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以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张玄独坐观念中,静思自己与铁壶的难解之缘,不禁升起一阵茫然之情。他虽与百年前的高僧大师隔空难见,但这一茶一壶间,已打通了时空的围墙;这一期一会间,已让他悟得了瑕满的人生……
忽然,铁壶上几只金色的“波千鸟”甩着翅膀飞出堂外,直扑向那几块刚刚飘过屋前的白云,它们嬉闹着离张玄越来越远,直到在白云里钉上了几支小金钉。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炉上老铁壶的水声依然是那样清朗、悦耳,那样的荡气回肠……
(感谢壶禄堂为本文提供其珍贵的铁壶藏品图)
壶禄堂网址:www.hulutang.cn/www.hulutang.net
公元815年4月,当日本嵯峨天皇(786-842年)从曾在唐朝生活了30年之久的高僧都永忠手中接过第一杯其煎制的茶汤时,同样的笑容也浮现在这位至高无上的皇帝脸上,令他没有预料的是从此饮茶之风在日本上层社会开始流行,至大居士千利休(1522—1591年)遂将饮茶之道提升至一个最高的心灵境界。“和敬清寂”成为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核心。随之而起的是诸如凉炉、茶釜、汤瓶、水注、炭篮、水翻等各色精妙绝伦茶具的风靡,并随之演变为众多艺术门类、流派与堂号,在日本萌芽、兴盛、传承着……
星星渐稀,天上罩着一层灰气,让人心里直堵得慌。凉风吹过,将墙角处的灰土吹成了麻子坑儿。一位老者静静地躺在塌上,如同破庙中的神像,虽然陈旧,却依然尊严。他欠了欠身,用尽身体里最后一股气力,将个木匣和几本残破的手卷交给跪在身旁的两个壮实汉子。木匣里盛的是一套制壶的工具,而那几本手卷则绘的是一把把“铁壶”图谱。风打灭了屋内的灯,眼前一片漆黑,只留下阵阵的泣声。1850年,日本最伟大的制壶釜师龙文堂二代传人四方安之助(1796-1850年)离开了他毕生钟爱的制壶艺术,憾然辞世。令他欣慰的是,其两个得意门徒,波多野正平(1812-1892年)和秦藏六(1823-1890年)从此掀开了日本铁壶史上更为壮丽的序幕。波多野正平自立门户,创办了大名鼎鼎的“龟文堂”制壶堂号;而秦藏六则被日本天皇召为宫廷御用釜师,成为一代制壶大师。如今龙文堂、龟文堂的堂号以及刻有“藏六居造”“藏六二世”“三世”“四世”等款识的铁壶身价已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嵯峨天皇,大力推行“唐化”,从礼仪、服饰、殿堂建筑一直到生活方式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嵯峨天皇不恋权位,反倒寄情琴棋书画,徜徉山水之间,是位无为而治的信奉者。他迷恋汉学,诗赋、书法、音律都有相当的造诣。
公元2002年初夏,一个来自中国的青年人被日本古玩店里的一把老铁壶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缕柔光掠过赤黄色的壶柄,几只银色的小鸟扑腾着翅膀好像追逐着日头去了。岁月的茶汤将壶身淋得泛起棕红色的光,油涧涧的。青年人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买下了这只壶,尽管他当时并不知道这个“铁家伙”的名字与来历,但至少有一点是极肯定的,这壶定与自己前世有缘。否则怎会如此熟悉,如此的亲热呢?更令青年人没想到的是,自这一天开始,他的生活便与日本老铁壶紧紧地拴在了一起。10年间,他的足迹遍布日本大阪、东京、岩手等地,千余只老铁壶被他一件件带回了中国,带进了他一个个甜美的梦乡。这个青年名叫张玄,日本老铁壶收藏大家。而如今,张玄和其开创的“壶禄堂”正在肩负着一个更为神圣的使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习惯于用铁壶烧水,用铁壶养生修心,更从中寻回那已远逝我们千年的唐宋文明,那本属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日本铁壶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最早可追溯至日本江户时代中期,兴于明治,衰于二战以后,其原形来自于日本茶道上的茶釜。因此,至今日本的铁壶艺人仍被尊称为“釜师”。用老铁壶煮水煨茶,可软化水质,口感甘甜,尤其是在煮水中所释放出的二价铁,可补充人体铁质,预防贫血,这对于喜欢普洱老茶的台湾及内地茶客来说,无疑是一件理想茶器,难怪铁壶之风在中国日渐风靡,原因之一或许正在于此吧?
然而,老铁壶的真正魅力绝非仅一个煮水养生利器所能了得,其背后所承载的“漱涤万物,空诸一切”的艺术品质及美学精神才是它超脱一切茶器的文化制高点。
以高僧珠光为开山,邵鸥为先导,千利休为集大成者的茶道艺术,其思想核心即是禅。在日本,历代茶人都要入禅寺修行数年,留下法名,并终生接受禅师的指导,作为日本茶道文化衍生品的铁壶,从一创生其每个毛孔里就无不弥散着禅的气息,而深谙禅学的釜师们更将这种禅的智慧注入到其艺术作品之中,让每把老铁壶都开示出“无相了悟”的勃勃禅机。
中国自六朝以来,艺术的理想境界便是“澄怀观道”,在拈花微笑间领悟色相中微妙之深的禅境。此道被日本艺匠所移植,如龟文堂主流作品之一的“波千鸟”便是对此最淋漓尽致的表现。它以山水、舟桥、花草为底,以嵌金银的鸟虫为显象,如墨底中呼之欲出。山为静,水为动。黑铁为虚,金鸟为实。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这静修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了艺术的两元,也构成了“禅”的心灵状态。在这一片无边的虚黑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自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如此“超以象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唐宋画境被日本釜师完全地传承下来,并拓手于茶器之上,构成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不得不让人对他们生起几分敬慕,几分怅然……
昨夜的一场雨让这个早晨变得异常生动,清凉的空气里透着喜悦的阳光,凉的将要暖,暖的又搀上一点微凉,在这凉暖未调匀的一刹那,沾着露水的叶子“咯咯”地笑了。一只似背着红宝石的蜻蜓落在屋檐上,拿着倒立将头探进檐内似在嗅着什么……
风炉上的老铁壶冒了水烟,与塌前缭绕的熏香轻轻地接了一下吻,便彼此牵着手儿一并跑出了门。张玄跏跌坐于禅椅之上,微合起双眼,丝毫没有感觉到壶水的沸腾。他似在等待什么,远处檐上垂下一滴晶莹的雨珠,长长的身子直落在青石墁砖上,“啪”的一声惊醒了一切生灵,也惊醒了冥想中的张玄。恍惚中,他似看到四个身着长衣的大士围坐在他的周围,那个高大者莫非是最澄和尚?而那三个,难道果真是安之介和他的门徒秦藏六与波多野正平先生不成?
日本茶人井伊弼曾说:“茶事之会,为一期一会,即使同主、同客可反复多次举行茶事,也不能再现此时此刻之事。以茶事之会,实为我一生一度之会。”张玄独坐观念中,静思自己与铁壶的难解之缘,不禁升起一阵茫然之情。他虽与百年前的高僧大师隔空难见,但这一茶一壶间,已打通了时空的围墙;这一期一会间,已让他悟得了瑕满的人生……
忽然,铁壶上几只金色的“波千鸟”甩着翅膀飞出堂外,直扑向那几块刚刚飘过屋前的白云,它们嬉闹着离张玄越来越远,直到在白云里钉上了几支小金钉。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只有炉上老铁壶的水声依然是那样清朗、悦耳,那样的荡气回肠……
(感谢壶禄堂为本文提供其珍贵的铁壶藏品图)
壶禄堂网址:www.hulutang.cn/www.hulutang.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