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对民族精神建设的慎思明辨

来源 :党史文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剧,民族精神建设问题也日益彰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全面把握民族精神的特征,对民族精神进行科学判断,理性思考,慎思明辨,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民族精神。唯有如此,方能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既保留自己的民族本色,又能在全球化的巨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民族精神 全球化 文化产业
  
  民族精神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课题:随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之后,学术界广泛开展了对民族精神理论体系的深刻探讨。当前,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趋加剧,民族精神建设问题日益彰显,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民族精神,又应当怎样建设和发展民族精神,这是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
  
  一、全面把握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民族精神反映的是民族性格的个性特征。体现的是民族文化的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正向主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1.多样性。文化是后天形成的,没有先验的文化,作为文化精髓的民族精神也没有先验性。民族精神的产生和形成首先与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古代社会,受地理隔绝机制影响。不同国家相互间影响较小,加上生产力落后,多样的地理环境对多样民族精神的形成作用巨大,东西方民族精神的区域性区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由此造成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又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民族所面临的历史任务相联系。民族不同、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不同,民族精神往往也不同。民族精神的多样性还与民族对文化选择的多样性相关。在历史演进过程中,每个民族都要立足现实,通过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进行筛选、扬弃和新的诠释,或者对外来文化进行选择、接纳或批判这一系列自主性选择活动来建构文化精神,选择的多样性必然铸就民族精神的多样性。如注重实用、创新的现代美国民族精神与提倡坚韧、善师人之长的日本民族精神不同。民族精神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精神。它还表现在同一民族在不同发展阶段民族精神也不完全相同。拿爱国主义来说,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就有着不同的内涵。如古典时期侧重道德理想的爱国主义。近现代时期侧重政治主权的爱国主义,当代时期侧重经济富强的爱国主义。
  2.普遍性。民族精神为本民族多数人认同,是一个民族共同的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和文化规范的集中体现。不同的人对于传统文化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个人精神。单从个人角度看问题总是会带有一定的偏见,所以。我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某个人所秉赋的精神当成是民族精神,而应该以大家共同认同、共同认可的精神作为尺度。一个民族所共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精神品质和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就是民族精神。另一方面,尽管不同民族的民族精神不同。这是客观事实。但我们不能夸大这种不同,如果仅仅为标新立异而走向原教旨主义,那么民族精神的建构也就失去了意义。事物、现象总是辩证关系,各国民族精神除了不同的一面,还有相同的一面。这相同的一面根源于各个民族生活生产实践的同构性,他们都有大致相同的生理结构,大致相同的基本需要,都以人与世界的基本关系为基础。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民族历史日益转变成为世界历史,一个民族要想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大道已不可能,民族精神的价值判断必然要受到全球基本价值尺度的规导。否则,只能是逐渐丧失其价值性,成为人类精神发展过程中的淘汰者。今天,我们之所以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因为它不仅是古往今来炎黄子孙共同创造、共同内化的普遍性的文化精华,而且它又具有与人类文明基本走向相一致的基本价值。
  3.继承性。民族精神是一种积累和沉淀。是和传统的民族文化血肉相连的,也可以说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民族精神的历史继承性来源于人们生命存在的世代承续,人的生命由再生而超越了死亡,所以一种民族精神也会超越时空,把遗产传递给它的继承者。民族精神的形成不会是自发的。总是离不开人的塑造,离不开世代哲学家和理论工作者的总结、提升、记录、传授。另一方面,民族精神反过来又塑造着人,后一辈人总是通过“习得”前辈人传授给他们的文化遗产这种方式,来开启自己的历史航程。民族精神的发展史,是一部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是该民族不断继承前辈所创造的民族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新内容的历史。中华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线索来看可以分为古典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时期。在从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大约1200年漫长的古典时期,受自然经济和宗法社会的制约,道德理想主义旗帜高高飘扬,民族价值系统以道德为第一取向,道德高于一切、压倒一切。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大约100年的近现代时期,古典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殖民主义者的坚船利炮打击下,被迫转换、创新成为以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为特征,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标的革命精神。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无畏精神,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临终遗言,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出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崭新形式,都具有显著的政治色彩。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是民族精神发展的当代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建国以后在自己当家作主的社会里,焕发出空前高涨的革命和建设热情,谱就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民族精神的动人篇章。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一步步强盛起来,在新的实践中,已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扬,同时也得到了培育和创新,抗洪精神、航天精神、八榮八耻精神就是时代培育的产物。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提出的要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是对此前中华民族精神在继承弘扬基础上的培育和创新。
  4.开放性。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多种区域文明彼此碰撞、冲突激荡、相互吸引、融会创新的历史。今天的西方文明正是若干种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没有希腊罗马传统和来自中东的基督教以及阿拉伯文化,就没有后来的西方文 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如此,同样离不开世界文明的大道。近代以来,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已成为民族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可见,对待民族精神不能像对待文物古董那样,把它同周围世界隔绝开来,相反,只能将它放进时代的海洋充分与其他各种民族精神交流、融合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走向世界与时代同步是民族精神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选择。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形成,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它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不同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在同外来民族的文化不断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的碰撞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没有古代对道家、法家、阴阳家还有佛教成果的吸收就没有宋明以后理论化、系统化的儒家学说;没有近代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借鉴,中华民族精神中也就没有民主和科学因素的融入;没有“五四”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引进。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支柱——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难以形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会达到进一步的结合和统一。各国之间在文化上的联系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各国在文化上的互相影响和作用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广泛和深刻。我们必须具有世界眼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成分,使我们的民族精神能够立足于世界的前沿。
  
  二、全球化背景下对民族精神建设的理性思考
  
  全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客观趋势。全球化已给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一方面为各民族国家的民族精神发展提供无限契机,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而这种影响的双重性使得每个民族都在严肃地思考自己文化形态的安全出路和应对措施。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民族精神。这些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关键时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世界历史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我们的民族精神,使我们的民族精神既保留自己的民族本色,又能在全球化的巨变中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民族精神——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精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成为其显著特征。因此,强调民族精神有逆历史潮流之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幽灵”,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下的“陷阱”,势必对民族传统精神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为了保存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对外来东西视如洪水猛兽加以排斥,或者怀着不情愿的心情面对全球化。这两种观点发展到极端就容易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民族虚无主义混淆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并夸大传统文化的劣根性。将传统文化看得一无是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水是外国的甜,月是外国的圆,一切都是外国的好。1930年。胡适指出中国人是“又愚又惰”、“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民族”,自周秦以后,“我们所有的,欧洲也都有;我们所没有的,人家所独有的,人家都比我们强”。“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①这种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不可避免地导致水漫金山、打掉民族傲气的同时,也打掉了民族自信:对涣散民族凝聚力有极大的危害;同时这种做法会助长人们的逆反心理。与民族虚无主义恰恰相反。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刺激下,退守本土文化。认为自己一切都好。天下第一,至少“曾经富过”,“华夏中心”论的文化遗绪未除。这种倾向发展下去势必导致盲目排外,拒绝接受西方的一切文化,重蹈闭关锁国的旧辙,也极易产生民族偏见、民族歧视、民族仇恨、排外主义等偏狭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陷入到狭隘民族主义的极端。这样将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显然,这两种各执一端的态度,都没有很好的回答“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精神”这个问题。本文认为,首先,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区别于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因此,当代中国,必须肯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其次,全球化既已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的事实,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都必须面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就是我们抵御全球化负面效应的有效措施。再次。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握机遇,会通今古,中西合璧。以全球的眼光和科学的方法对民族精神进行培育。
  2.用理性的思维分析民族精神——处理好弘扬与培育的辩证关系。我们应当认识到,民族精神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中国传统民族精神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化进程开始出现错位,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民族精神未必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用理性的精神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民族精神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要分清良莠,有所取舍,不能因为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而不加任何思考的引用过来。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弘扬与培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弘扬那些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另一方面。要通过文化创新,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实现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如集体主义主张就是中国传统精神的重要价值观,它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方面起着很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它在强调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崇贵重君,以君主为该整体的利益代表,民众没有个体的权利和自由,必须服从于统一的意志,服从所属集体的整体利益要求。所以,对集体主义的过分强调,容易忽视个体的权利及对个体的尊重,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倡的个性发挥、主体创造有偏差。我们现在也提倡集体主义,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会不再是自上而下组织,而是自下而上的组织,因此,充分尊重个体的主张和权利,协调好整体和局部利益是现在的集体主义要求。在全球化进程中,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又要对民族精神在现在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
  
  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民族精神建设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經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以中央《建议》的名义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提出,绝不仅仅是多出一个新名词,而是反映了我们对精神产品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共性与个性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我们对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反映了文化自身发展的多侧面和复杂性。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间的相互影响不单靠文化作品、学术话语、思想观念的直接交流形式产生,更是以经济的、 市场的和产业的途径来推动的。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突出现象。我们必须顺应这一新的变化,转变思想观念,实现文化创新,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西方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处于优势地位。就跟他们的文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有着直接的關联。资料显示。英国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倍,日本影视、音像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二大项目。1993年度,加拿大文化产业产值超过农业、交通、通讯等,美国的广电、娱乐、报刊年总收入则达1000亿美元以上。西方国家文化产业所产生的影响不单单是挤压占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商品市场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巨大利润,更重要的在文化自身,即会蚕食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人们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精神。当然,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有发展。近些年,我国相继崛起了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如广州日报集团、羊城晚报集团、北京歌华集团、上海电影电视集团,其中效益最好的广州日报集团年收入为2亿美元左右。但与国外相比还显得十分落后。如美国时代——华纳公司的年收入为145亿美元,美国互联网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亿美元,网上英文信息占90%以上。这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还相当稚嫩,还没出现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文化企业、文化集团。精神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应有的位置,国内精神消费市场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西方文化所左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的首要任务是改变传统观念、树立文化产业意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目前,制约我国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于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与广大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的矛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精神消费需求的增长明显快于物质消费的增长,我国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人们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意识更加自觉,更多关注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文化需求不断增长,而我国又缺少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缺少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产品和艺术产品。缓解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理顺政府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改变资源配置中政府权力取代市场机制,企业并购中行政计划取代竞争规律等现象。尽快以市场手段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国内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的文化产品,同时结合国外的先进技术,形成一批具有中国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及价值观念、体现民族精神与情感的民族文化精品,将我国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快速生产、辐射先进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面对新的全球化浪潮,我们要站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增强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既清醒认识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及其问题,又充分看到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既善于学习经济领域改革的成功经验,又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成果。
  
  责任编辑 张荣辉
其他文献
采用传统动态疲劳方法(德默西亚疲劳机)和自主研发的测试橡胶/聚合物帘线动态粘合性能的方法(MTS弹性体测试系统),考察了硫黄用量对橡胶/尼龙帘线动态粘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正> 最近,我們曾對鞍山鋼鐵公司所屬各單位的代培技工工作進行了一次重點檢查:一般單位都認真負責,成績較好;伹也有個別單位重視不够,計劃性較差。為了使今後委託培訓工作在
介绍了广州盛邦商业大厦地下基础底板采用预铺反粘式非沥青基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进行柔性附加防水的施工工艺,重点对细部节点的加强处理、卷材的搭接等作了阐述。
《住区》:谈到开放社区,您认为最为核心的问题涉及哪些方面?方晓风:今年,开放社区无疑是引入关注的话题,因为牵涉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开放与否,如何开放都成为热议的焦点。人们关
当前,我国城市河道淤积问题加重,严重降低了河道原有调蓄洪水、防灾减灾能力。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了河道治理投资力度,特别是清淤工程成为了现阶段
本文通过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名篇《老人与海》中一些动人场景描写的引用和抒发感慨,试图说明了以文学形式来记录人类与大海的关系,是另一种十分真切又深含悲壮美的存在
通过对汉代烽燧亭障遗址的考查研究,认为两汉时期河西地区的边塞建筑无论平面布局手法、构造形式选择还是防御设施配置均显现出鲜明的中原建筑文化特征。以边塞防御工事的兴
刘瑞龙是中国共产党在南通地区的早期创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农业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他用一生的实践回答了“学习是什么。学习学什么以及如何学习”这个重大人生课题。刘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把党的文化建设创新和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
采用粤引85-38原原种在粤北高海拔地区进行夏季繁种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阳山县秤架乡太平洞村(海拔为1 050 m)繁殖出来的种薯,经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