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探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的一个成功案例。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本文从典型人物系列报道策划的角度分析这组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关键词】最美乡村教师 中国新闻奖 典型报道 报道策划
  一、“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典型人物系列报道概述
  这组系列报道的对象,是全国846万乡村教师中的优秀分子。每位人选的产生均经过严格的筛选,在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社会推荐、自我推荐与记者寻找的基础上,由报社选出100位候选对象,再对他们的事迹进行综合评估,优中选优,确定正式报道对象。报道从2012年6月12日起在光明日报新闻版上推出,至9月2日止,共报道了38期42个人物,稿件总字数约十万字。
  1、人物选择丰富全面
  (1)人物类型丰富。这些报道中的“最美乡村教师”既有来自台湾的支教志愿者,也有坚守在山区小学里本土教师;既有治理农民工子女学校获得优异成绩的小学校长,也有将一生奉献给残障孩子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既有充满阳光活力的“80后”女教师,也有子承父业将两代人的青春都留在家乡朴实无华的老师;既有带领学生组织首个校女篮队的语文老师,也有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育的老师。报道中的“最美乡村教师”在职位上没有限制,年龄跨度大,家庭背景不一,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在人物的选择上除了坚持了“最美乡村教师”在乡村教书育人,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乡村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外,选择面广,选择人物多样化。这样就避免了系列报道中的重复,也保证了每篇报道的独特性,总体上提高了报道的真实感。
  (2)地域覆盖广泛。从记者采写人物所在地域来看,最东有山东东营市科达小学教师李江涛,最南到海南省乐东县万冲镇中心学校教师邢源霞,最西到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伯什坎特镇双语小学校长黄明,最北到黑龙江齐齐哈尔依安县富饶乡兴信小学教师韩春玲。其中,在42篇人物报道中,民族自治区执教的乡村教师占到了18篇。将“最美乡村教师”的寻找深入到祖国的大江南北,使系列报道整体更有代表性,增加了说服力。
  2、事例真实生动
  在人物事例的选择上,除了有乡村教师对乡村教育的贡献,敬业崇高的一面外,还包括乡村教师因教育事业对家庭的忽视,以及他们内心的挣扎矛盾。如《从8个到851个——记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伯什坎特镇双语小学校长黄明》中,用“情景回放”的方式,描写了黄明作为一个父亲在家庭中的缺位。接下来又用“现实真情”来解释黄明因投入于学校的建设占去了太多精力而无法兼顾到家庭。反映了人物的真实心理矛盾。这些事例的选择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更加丰富,让读者更有亲近感。
  3、报道时间选择
  从2012年6月12日至2012年9月2日,在教师节的前期集中报道。作为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递,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每个星期有3篇及3篇以上的报道,吸引受众持续关注,形成了报道长期的影响力。从32期开始,即2012年8月27日至2012年9月2日,《光明日报》每天连续刊登“最美乡村教师”的系列报道,为9月3日晚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成功造势。
  4、报道版面设置
  6月12日一版发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启动》,并配主题图片,向全社会征集稿件。并用当天的第5版整版的位置开始“最美乡村教师”的人物报道,以一篇《你好,最美乡村教师》拉开“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的序幕。
  《光明日报》拿出重点版面,以恢弘的气势,丰富的要素,在报纸上图文并茂强力呈现。每篇报道一般占半个版的篇幅,主体报道在2500字左右,配有1至2幅展现乡村教师职业精神和风采的照片,还有人物小档案、教师箴言、学生或同事的一句话评价等要素。个别重点报道还在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出,或以整版篇幅推出。
  5、报道效果
  这组系列报道因其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荣获了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文字系列报道的一等奖。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数十家主流媒体对“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进行了报道。人民网、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凤凰网等数百家网站转载了光明日报的相关稿件,网友留言不计其数,好评如潮。
  此外,多名报道对象当选2012年度“最美乡村教师”或“特别关注教师”,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表彰奖励或大力资助。许多读者给报社来电来信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报道,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策划特点分析
  1、选题实现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统一
  中国正在发生巨变,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辛劳致富和进城打工的几亿农民身后,是6600多万乡村学生。把孩子们培养成才的重担,落在了846万乡村教师的肩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系列报道,正是通过寻找、发掘、宣传那些有代表性的、高素质的乡村教师典型,报道他们平凡感人的教师生活,展现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展示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光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之一,是由中宣部直接领导的大型、全国性的官方新闻媒体之一。选题就必然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既具备新闻价值又具备宣传价值。
  首先,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但大多数城市居民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并不了解,对农村教育中的教师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满足了受众对这些热点问题的信息需求。
  其次,《光明日报》以评选的形式,报道出“最美的乡村教师”。以报道基层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倡导更多的人关注农村教育,倡导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凸显了系列报道的宣传价值。   2、报道角度亲民化,彰显时代精神
  在“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策划中,报道的着重点放在了寻找“最美”上。这些乡村教师的“最美”就在于一种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动人事迹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河北承德县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用背篓背出一所乡村学校的湖北恩施市河溪小学教师田育才、培养了三位“最美教师”的浙江衢州下张小学校长马建红。这样的事例是对缺乏理想,金钱至上的社会价值观的有力回击,也是对社会正能量和时代精神的弘扬。
  但每个“最美乡村教师”在记者的笔下又各有特色,体现出不同的人物个性。如厦门市翔安区新圩中学老师叶晓华阳光快乐;海南琼中县琼中中学体育教师肖山,同事评价他是条汉子;河北省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于贵勤,“对于学校来说,说她是校长,不如说她更像是个勤杂工”。“最美乡村教师”们的个性鲜明,是有着个人特色的平民典型。
  每篇报道还设置了个人小档案,“最美乡村教师”的人生箴言,从教箴言,同事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板块。从旁人以及教师自我期许的角度展现“最美乡村教师”的精神风貌,与主题的人物通讯形成良好的呼应,使其形象更加真实饱满。
  3、采写深入乡村,践行“走转改”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在这次“最美乡村教师”的系列报道中,光明日报社组织了数十名骨干记者,并约请了部分作家,奔赴全国各地的偏远乡村进行采访,历时3个月,总行程达数万公里。记者们经常要跋山涉水,闯激流过险滩,才能到达目的地。可以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的每一篇报道都是一次“走转改”的深入践行。
  也正因如此,这组系列报道整体上非常感人。出现了诸如尝尽人生“大不幸”的广西北流市上合小学水表分校教师黄业珍,为山村女娃娃插上腾飞翅膀的四川筠连县蒿坝中心校教师范钦刚,在大漠中坚守二十七年的青海格尔木市大格勒乡中学教师王烈莲,靠收“破烂儿”给学生提供免费午餐的湖南桑植县土家族女教师陈银玉等报道。正是因为记者深入到新闻第一线去采访获取一手资料,不畏惧采访过程中的困难,在采写过程中注重还原真实立体的人物,才使得这组系列人物报道中涌现了大量接地气又感人的人物。
  4、制造媒介事件,主动设置议题
  《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2008)》课题组认为,媒介事件是指那些在业界产生一定影响,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媒介活动,既包括媒介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活动,也包括媒介本身所经历的重大活动和媒介机构制造的公关活动。
  《光明日报》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的主体内容之一。在100多天的时间里,参与寻找的记者、编导多达数百人。《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讲述》、《共同关注》等栏目共播发相关报道近百篇。《新闻联播》“讲述·寻找最美乡村教师”30集系列纪录片于2012年8月10日至9月8日晚间22:15在科教频道播出,每集20分钟。9月3日晚,第二届“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有10名乡村教师和1个志愿者团队获得“最美乡村教师”称号,40名乡村教师入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特别关注名单。9月10教师节当天,《光明日报》特推出横跨两页的专版,向读者展现颁奖典礼的全过程。活动期间主办方共收到全国各地的推荐函和来信2000多封,微博粉丝达220万,微博信息覆盖人数超过5000万。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系列报道,结合公益活动,与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介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是新闻媒体通过主动设置议题来引导舆论、弘扬核心价值的一次宣传实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参与,形成了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社会公益品牌。□
  参考文献
  ①刘岩,《后典型时代的人物报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②岳璐,《从感动中国看典型报道的创新》[J].《青年记者》,2007(6)
  ③丁法章,《全媒体时代记者更要走转改》[J].《新闻记者》,2011(12)
  ④邓晖,《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纪实》[N].《光明日报》,2012-09-10
  ⑤《“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N].《光明日报》,2012-9-3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两微一端”成为很多媒体的标配,衡量一家媒体的综合影响力,也需要考虑其官方微博的影响力。本文以新安晚报官方微博为例,从话题内容的选择、话题发布的时机、话题关键词的提取、话题的联动互动等多方面探讨利用巧设话题提升地方媒体微博影响力的策略。  【关键词】微博话题;微博;影响力;阅读量  很多地方媒体都已布局“两微一端”,朝着加快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四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目标迈进,而
中学生追星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因而也应被列为青春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很多中学生都为那些明星偶像着迷,他们盲目地“随大流”,疯狂地收集各种与偶像有关的资料,如相片和唱片。这样既花钱,又耗费时间和精力。更有甚者,个别学生追星已经到不能自拔的地步。例如大连一个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买到偶像张国荣的CD而自杀。为什么这个中学生会如此狂热地崇拜自己的偶像?造成悲剧的原因和根源是什么?从这个悲剧中,也
无论我们称之为素质教育、良好的教育,还是优质的教育,关键是要有好的教师。我们读书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素质教育,但那时候就有非常优秀的教师,他做的就是素质教育。自古以来,好的教育必然是指重视素质的教育,培养素质的教育。事实上,教师是整个改革的灵魂和核心。新教育实验,应该说它的整个逻辑起点就是从教师出发的,它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教师通过自己的专业发展,来享受教育职业和教育过程的幸福。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和学
【摘要】如何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如今电视综艺节目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T2O模式将电视媒介和电商结合起来,为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社会临场感的视角,以《女神的新衣》为例来分析T2O模式综艺节目的特点,从而提出T2O模式综艺节目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T2O模式社会临场感《女神的新衣》  近年来我国新闻事业飞速发展,各类媒介形式都在不
【摘 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媒体如何发挥主渠道作用,打通信息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是对媒体动员、引导和服务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媒体融合传播成果的检验。本文从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实践分析评议切入,以丰富的案例和数据,探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媒体发挥传播职能的操作路径,展现了非常时期城市媒体的作为和担当。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媒体;传
可能有的小伙伴要问啦,西虹市刑警队的队长怎么突然换人了?别着急,这件事还要从几天前的那个早晨说起……新官上任  小李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第一次在座位上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男人,身姿挺拔地站在窗户前面。  “你是谁?有事找我师父吗?”小李放下背包,奇怪地问道。  那人转过身来,盯着小李打量了半天说:“你好,我姓叶,是新调来的刑侦队队长。”  小李觉得不可思议,姚寒好
【摘要】微信自2011年发展至今,成为继QQ之后又一个被广泛应用的社交软件。微信以QQ社交圈为基础,并进一步加强了对微信用户隐私权的保护。本文主要关注在微信弹性社交网络中出现的行为失范现象,并将“漂流瓶”中的失范行为作为重点,分析失范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关键词】漂流瓶;失范行为;匿名性;后台释放  微信是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在2011年1月12日推出的一款社交软件,现已成为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
无论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都要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然而,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目的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讨论的目的是教师既定的。讨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诱导”“启发”下,按教师预设的路径,一步步得出预设答案的过程。这样的课堂虽然也有对话,但大多是我问你答式的,是虚假对话。问题讨论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结果,这个结果是唯一的,权威的,即教师认定的标准答案。课堂中的问题是静
编者按  班主任的关爱对学生来说有着神奇的力量,而更神奇的力量,是来自班集体的关爱。只要用心,班主任常常可以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转化为班集体对学生的评价,从而监督学生改正缺点,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如果把班级比喻成一列火车,学生们是乘客,班集体是车厢,乘客们坐在车厢里奔向目的地,而班主任,就是火车头。车厢虽好,还要火车头带。让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做出色的火车头吧,引领车厢里的孩子们向美好的未来飞奔!
【摘 要】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塑造新的国家形象,打破西方媒体对中国“刻板印象”是新时期的重要命题。国家形象宣传片是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多模态文本,国家形象宣传片运用隐喻和转喻的方式强化国家形象的传播。本文以多模态理论为逻辑起点,基于最新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进入新时代》,通过多模态隐喻和多模态转喻的认知机制,探析国家形象宣传片如何运用多种模态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分析这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