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创新的有效整合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引起社会的深刻变革,已经到来的信息时代迫切要求我们的教育进行改革,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整合与创新已经成为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乐学”的思维兴趣
  信息技术可以融视觉、听觉于一体,把文字、声音、图像、影像、视频等信息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些信息形式多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必然会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
  创设真实的情境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将学生带入其中,引导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兴趣和想法,激发创新思维。
  古典诗歌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而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中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有限,据调查,70%以上的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应对考试。几经摸索,笔者发现在诵读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可以用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策略来提高教学效能,克服传统古诗文教学中价值功利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例如,中学生虽然不太喜欢古诗词,但对流行歌曲却很热衷,而古诗文完全可以唱出来。古典诗词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曾是广为流传的歌曲。在如今的歌坛上,杨洪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姚贝娜演唱的《菩萨蛮》等都是当下中学生喜爱的歌曲。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这些歌曲,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吟唱,让学生在学唱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背诵,在悠扬悦耳的音乐中掌握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创新意识则是在质疑的情况下产生的。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些课文,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琵琶行》一课,其中对琵琶女的弹奏技巧的描写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琵琶女的演奏技巧是如何的高超?文章是如何描写的?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研读课文,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答案五花八门,理解大多有所偏差。我把网上弹奏琵琶曲的视频截取下来,让文字、音乐、画面互相补充,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视觉、听觉上领悟音乐和文字的艺术魅力,体会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声音艺术。并进一步体会以声喻声、以文留声的文字艺术,感悟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灵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而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忽视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戕害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形象演示,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展开丰富的想象,激发灵感,探索新知。如《荷塘月色》第四段写了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色,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边从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来想象,从局部到整体,最后组成月下荷塘醉人的整体画面。学生想象后让他们来描述情境,然后教师给出画面,让学生体会想象的愉悦。鉴赏文学作品时,要让文字在脑海中一下子活跃起来,在整体学习中,或陶醉,或赞美,或遗憾,最终达到忘我的境界。有些作品距离学生的直接经验有一定的距离,这时可以借助一些图片、影视资料等来充实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升感性认识水平,想象时才会进入情境。如在学习《鸿门宴》一文时,其中有提到座次安排,学生不太明白古时的坐法是怎样的,这时就可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結合古代的礼仪,从中看出刘邦项羽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四、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训练能扩展学生思维的张力,能撞击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作文方面也有一定成效。多媒体有着集图、文、声、色于一体的独特优势,笔者常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作文题,可以是文字、图片,还可以是动画或者一段视频,然后用口头作文的形式,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讲讲自己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写作的。同一个作文题却有众多不同的立意构思,很多同学在这种集体思维的环境中受益不少,同学们慢慢地学会了从别人的讲话中悟出构思的方法,效果较好,有利于开发集体的创造力。还可以训练学生:同一事物,不同角度;同类事物,不同立意;同类人物,不同品性;同一主题,不同选材等。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这一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眼、耳、口、手、脑的整体功能,发展立体交叉的形象思维和多角度的逻辑思维。这样,一批选材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表达独到的佳作便会应运而生。
  恰当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思维,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为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诏安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的教学是否该教授更多的中华传统知识文化,还是存在不少争议的,特别是在生存如此激烈的竞争社会里,这个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固然该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知识文化的职责,将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思想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作为传统文化教育载体的特殊优势,将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逐渐培养学
初中语文是基础性课程之一,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一种,实现了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传统优秀教学思想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于传统弱势的突破和优势教学的继承,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语文教学。  网络时代发展的今天,对于语文教育最大的挑战就是阅读方式的转变,传统纸质文章轉变为电子化的文章,另外还有就是写作方式更多的集中在电脑中进行,这些都是语文素养能力的转变,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伴有色素上皮脱离(PED)采用光动力学疗法后的视力和血管造影的结果。
目的:描述一种选择性带蒂结膜瓣治疗有或无合并角膜穿孔的慢性角膜溃疡的显微手术进路,并报告了50例连续病例的结果。方法:回顾性的,无对照组的病例报告。患者:选择1982-1996年间
丁谓(966-1037)字谓之,后更字公言,苏州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工诗擅文,曾受知于宋初文坛领袖王禹偁。其词目前仅存《凤栖梧》两阕,《全宋词》从《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二辑得,移录
Based on the detection of the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functions of the physical processes in IAP3.0,the equilibrium mechanisms of the temperature, moisture an
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文化中承袭而来的,它身上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各种固定结构和多样语法功能,是语言的活化石:另外,成语结构简单,表意精辟,是汉语言中的常青树,对中学生来说亲切又熟悉。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去学习文言文,能促进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用成语温热“冷冻”的文言文实虚词  要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也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因此新课程的学习强调在情境中展开,在活动中推进。教学情境的高效创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语文课上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用自己
反平等主义与不平等主义是不同的。反平等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否定的论证,它试图证明平等主义是错误的。不平等主义则是一种肯定的论证,它不仅反对平等主义,而且还要证明不平等
噫——“异”!一个常见的字,他却赋予非凡的意义,一个常用的字,他却用得不寻常,人异,事异,景异,技异,委实奇异!  小品文第一段写“异人”。安常颖悟过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通古今。及长耳聋,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求医者“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我却能“以手为口”,传达心声。我俩“皆一时异人也”!  这个“异”字,看似平凡,其意洵异。稍事涵咏,令人玩味不已!安常医术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