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创新人格
  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是一切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对教师而言,这方面的素质尤为重要。就像书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个性能够影响个性”。音乐教师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直接涉及到音乐教师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首先,是音乐教师的人格。教师的职业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师是学生品格的直接影响者和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灵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从而对学生的情感培养、道德升华、学业发展产生深远的示范和激励作用。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是否有饱满的音乐教育热情、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良好的气质修养、崇高的教师威信、健康的心理人格等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的人格主要表现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中,去感召、带动和影响学生,优秀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不仅会使学生对你产生喜爱与信任感,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乐于接受音乐,增强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学生自然而然受到美的影响和熏陶。
  其次,音乐教师要有解决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例如,当学生不能完全接受和吸收课堂内容或者完全不感兴趣时,作为教师应有耐心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同时在课后要及时有针对性地主动找到学生谈心、交心,理性批评并纠正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教师应主动将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言谈举止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艺术感知、理解、想象、创造等诸多能力所形成的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实际上就是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是提高学生创新人格的有效途径。首先,音乐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文化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知识,还包括人文知识等。广博的音乐文化知识储备可以使音乐教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艺术视野更加开阔。音乐教师必备的音乐知识技能包括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指挥技能、音乐创编能力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若音乐教师连这最基本的必备能力都没有,还怎么胜任音乐教学的工作,更不用说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了。所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才能够培养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其次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比如高中的音乐鉴赏课,若没有做足课前的备课工作,是很难上好一堂课的。第一,我告诉学生:如果一个学生具备了欣赏欧洲古典建筑的基本素质,那么他就会对欧洲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中所体现的力量与平衡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如果能领悟到中国水墨画中的淡雅情趣,就会品味到中国民族传统乐曲中的朴素韵味。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印象派的画一无所知,那么他对印象派的音乐也就很难理解,更不可能把音乐的旋律和绘画的光、色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对音乐鉴赏课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了。第二,要让学生充分了解音乐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音乐的风格、流派、体裁、创作背景、作者及其相关的文化信息。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时,先向学生交代清楚《图兰朵》所采用的我国民间音乐《茉莉花》为素材的这一背景知识,并告知学生有关《茉莉花》主旋律被作为我国申奥宣传音乐而广为流传的背景知识。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外国歌剧又了解了中国民歌的魅力所在,然后我再说明,其实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来源于民间音乐,比如说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后面再上《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国之瑰宝-京剧》就相对容易多了。也改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传统戏曲意识薄弱、不屑一听的观年和想法。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作品的背景知识,不仅会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而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三、以学生为本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学生需求为本,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第一,是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环节。教师应根据作品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既能正确感受音乐特点及其所表达的共通情绪,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经历,展开丰富想象,感受音乐的独特韵味。例如民歌与流行歌曲的结合,《多彩的民歌》这个单元中有一首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若直接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一定不太容易接受,我就先让他们欣赏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学生兴趣高涨,我就设置一个问题:“你们想知道作者创作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吗”,这时勾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要问个究竟,我就立刻播放《王大娘钉缸》,让学生找出与《好汉歌》相似的乐句,他们恍然大悟,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第二,让学生把音乐表达出来。同样的音乐作品,不同学生的感知是不会相同的。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以让他们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学生开始总是不敢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更不用说表演与创作了。因此我用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消他们的担心与顾虑,学生的创新思维之窗打开了,他们就像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殿堂里自由翱翔。如欣赏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首先让他们聆听和感悟音乐,创造性的体验音乐的情感,创造性的对音乐进行想象音与联想,然后再用各种方式描绘音乐意境或表达音乐,这种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再次创作。通过音乐鉴赏教学在综合艺术活动中,音乐更可以成为激发其他艺术创作的直接灵感,用其他艺术创作来阐释音乐。我告诉他们:美国迪斯尼公司动用了1200名画家和技术人员,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雷斯皮基的《罗马松树》、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等七段经典音乐配上各种极具创意的动画、漫画,制作成生动有趣的音乐片《幻想2000》。在学生充分理解和领悟音乐之后,引导学生,通过改编歌词、谱写续曲、动口吟唱、乐器演奏,甚至是用舞蹈、朗诵歌词等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开展二次创作,让学生既能理解乐曲的丰富内涵,对音乐进行创意性的创作和阐释。第四,是鼓励学生写听后感或音乐作品评论。每学期我都会引导和鼓励学生对一些印象深刻的音乐作品,写听后感或音乐评论,把优秀的文章张贴展示。让学生把音乐所传达的内涵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目的。第五开展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格的基础.经常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合唱节、元旦文艺汇演、“班班有歌声、冠军班”比赛、校园十佳歌手赛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音乐实践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让其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促进成材,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完善人格。
  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音乐实践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是学生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与引导者。在音乐艺术的圣殿中,学生有了创新的意识,就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成为自由的“音乐天使”,才能够成就他们的创新人格。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方方面面都体现着教育的内涵。教师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教师的内在素养是通过外在的容止表现出来的,教师课堂礼仪对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提高课堂效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礼仪 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礼仪,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这也是我们被称作华夏民族的原因。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
(一)利用新教材的特点  初学英语者对英语有着很强的好奇心,且所学的教材趣味性较强。到了高中之后,教材难度增大了,课文的篇幅增长了,每单元的生词量也增多了。但尽管如此,要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有可能的,因为高中新教材的课文内容贴近现代的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感,许多话题如名人、音乐、体育、友谊、幽默等都是同学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其趣味性,精心组织安排教学,碰到难题时及时加予引导,给
某教育家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其实,能不能有效地培养地理创新能力才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灵魂。近几年来,中学地理教育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学校中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教学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师资、课时、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几年上百课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仍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量算实地距、判断方位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美术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
一、问题研究背景及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1、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开始  高中学生尤其是普通高中的学生,深感数学之难.究其原因,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兴趣问题..有些学生因为初中时数学就不好,于是到高中后,对数学本身就没有兴趣可言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学到函数后没能理解,然后选择了放弃数学.文科学生虽然善于记忆但对于数学,则没有了记忆,为什么呢?正如德国文学家歌所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因
学位
水稻免耕抛秧技术不仅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粮食产量和收益,还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有利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当前种粮比价效益不高,农民外出务工增多的农业耕作新形势下
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在世纪回眸中找到新的起点,在自我激励中实现新的跨越,在与时俱进中提高综合素质,在日新月异中改变教学策略。而学识正是教育教学生命的源头活水,学识能力要通过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来提高。  一、勤学以胜任好学以丰润  在美国,有一本家喻户晓的杂志《幸福》,有一期杂志的封面上,醒目地写着一行大字:“要么学习,要么死亡!”这句话引发了人们广泛而深刻地思考,被全世界的各种媒体竞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能够大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的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  教师在设计导入语时,要把它与教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