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的大飞机飞上蓝天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1月28日12时26分,上海,这是一个应被历史铭记的时刻,试飞员赵鹏等人驾驶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新型支线客机——ARJ21-700,带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冲天而起。
  如同她的中文名字“翔凤”一样,ARJ21-700展翅翱翔,在碧空如洗的蓝天划下一道优美的弧线。经过57分钟的空中飞行,13时23分,飞机安全顺利地降落在上飞机场,现场顿时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
  负责 ARJ21-700机头制造的中航工业成飞民机公司的工程师们也激动地抱在了一起。“我们的眼睛都湿了!”现在是制造工程部的主任工艺师戴富玖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至今仍激动不已。“那可是我们中国人自己造的飞机啊!”
  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飞机,也是成都和成飞民机人当之无愧的骄傲!
  
  梦想开始的地方
  
  人类自古就有翱翔天空的梦想。
  据考据证实,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以此寄托在空中飞行的梦想。
  古书中称木鸟为木鸢、鹊、鹄等名。《韩非子·外储说》记载着:墨子经三年制成的木鸢,飞行了一天就坏了;他的学生安慰他说,老师技术高超,木鸢虽然坏了,但毕竟飞成功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木鸢还是那只木鸢,我们何时才能给木鸢插上双翼,让它真正翱翔蓝天?
  1990年7月1日,随着空旷的106#厂房内响起的阵阵清脆响亮的铆枪声,成飞民机公司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从此,成飞民机开始进行转包生产,走向市场。
  麦道机头是我国转包初期承接的最大的民机生产项目。机头是所有飞机部件中最大、最关键、技术要求最高的一个部件。
  麦道机头的生产一开始就受到制约,这个庞然大物,拥有5万多个零、标件,几百种闻所未闻的连接方式,浑身上下闪烁着高技术的银光,冷冷地挑战成飞民机人的智慧。
  “当时我们没有合适的厂房,没有先进的设备,用什么去生产零件?我们的装配工人干了三十年航空,手里拿的还是锉刀、扳手、榔头这老三样。与美国的柔性装配、自动钻铆、机械手臂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啊!”戴富玖回忆起当年的艰难时刻,不由唏嘘不已。
  由于漏胶等一系列问题的暴露,成飞民机被买方停止生产,进行全面整顿。
  成飞民机公司走到了荣誉与耻辱的十字路口。
  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疾风骤雨般铺开……
  功夫不负有心人。
  目前从接到订单到最终交付,只须用100天!成飞民机人创造了一个中国式的奇迹!
  
  “有什么样的人品,就干出什么样的产品”
  
  说到成飞民机,就不能不说到成飞民机人。
  说到成飞民机人,就不能不说到罗荣怀(原成飞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有什么样的人品,就干出什么样的产品。”这句当年由罗荣怀提出的口号,至今仍作为耀眼的标语悬挂在成飞民机生产现场。
  也正是这句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成飞民机人。
  在首架麦道机头临近交付时,麦道公司代表突然提出对产品外观质量不满意,要求更换左右蒙皮,否则不予接收。对已经装配成形的机头作如此大的“手术”,这在美国国内也从没有过。在这严峻时刻,喻刚福,这位飞机铆接工勇敢地站了出来,他带领7名技术骨干通过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更换了蒙皮,按时完成了首架机头交付。
  如果说喻刚福代表着老一代成飞民机人的顽强拼搏,那么新一代的成飞民机人身上仍然闪耀着同样的光芒。
  罗育果,这位30多岁的软件工程师,当问及为什么不选择大型的外企而选择了成飞民机来吃苦时,他笑了:“因为我对成飞民机有感情!”
  多么朴实的话语!
  这种感情就是在成飞民机人胸中激荡的“航空报国”的理想,为祖国争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甘愿为航空事业贡献的一生!
  
  大飞机贴上成都标签
  
   2008年5月,中航工业成飞民机被敲定为国产大飞机项目的机头制造商。
  2009年9月1日,大客工程样机零件在成都正式开工。同年12月8日,工程样机正式下线,预计到2014年,“中国造”大飞机将可能实现首飞,从那时起,成飞民机的大飞机机头年制造能力有望达到10架。
  圆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指日可待!
  大飞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欧洲4国和俄罗斯有制造大飞机的能力。C919的飞上蓝天,意味着中国不仅能造廉价的玩具和衬衣,也能转型进入高附加值的工业领域。
  建设占地440亩的成飞民机产业园已经成为国内民机机头及前机身专业化生产中心、民机零部件专业化转包生产基地和公务机整机研制生产基地。预计到2020年前,民机产业园能形成年产20架大型客机机头及前机身生产能力,年产50架ARJ新支线飞机机头及前机身,年产50架A320飞机机头及前机身,以及年产30架20座型公务机整机的生产能力等。到2015年产业园有望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配套产业产值达25亿元。
  未来,成飞民机公司还要继续开发具有适航性、高可靠性、舒适性、低燃耗的大飞机产品,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其他文献
春归大地,万物复苏。江河解冻,柳绿长堤。  在这个“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春天里,水利改革发展也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紧接着,中共四川省委也出台了今年的一号文件,并于2月18日下发。文件就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
期刊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的要求,我省448家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将在年内全部实现零门槛进入。免费,能否让公共文化场所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并拉近与公众的距离?为此,本刊采访了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探讨新时代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方向。  博物馆不是堆放文物的场所    《四川党的建设》:盛院长,公共文化场所走向更为开放,是否已成为大势所趋?  盛建武:是的。其实,全省范围内很多文化场馆早都已经实现了免费开
期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对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内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位于四川省南部的自贡市,向来以出产井盐闻名于世,也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在“三线建设”开始前,作为当时自贡支柱产业的井盐生产,无论技术还是设备都相当陈旧落后。一位在六十年代中后期“支内”到自贡的上海工程师回忆
期刊
巴中白庙乡“政府全裸”名列首条    半月谈杂志社为广大读者从社会新闻事件中,梳理出2010年度中国社会建设十大新闻。透过这些事件,我们欣见政府与社会组织的互动正在加深,社会建设的文化与制度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川巴中市白庙乡“政府全裸”  2010年3月起,四川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政府公示该乡的公务开支明细表,详细地记录了每分钱公务花费,而且就连“花1.5元购买信纸”,招待上级官员烟酒都
期刊
人民防空建设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广元人防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和省委、省政府、成都军区关于人防工作的大政方针,在广元市委、市政府、广元军分区和省人防办的正确领导与关心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防一体建设”为目标,以“平时用得上、战时靠得住”为主线,积极推进广元人防工作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广元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而促进了全市人防
期刊
近年来,宜宾市面向海内外开展了规模最大、范围最广、职位最多的公开选用高层次人才活动,引进了紧缺专业的博士、硕士。经过短时间的创业发展,引进的博士、硕士服务宜宾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正日益显现,有的已在关键岗位上担任领导职务。    博士团队:放弃硅谷,扎根宜宾  李若林博士主持了多项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和设计工作,包括集成光子学芯片、平面光电芯片、可调谐外腔激光器芯片、生物光子学芯片、光存储芯片、微
期刊
夜深人静了,曾任内江市委督查室副主任、内江市县域经济办公室副主任的罗苏久久不能入睡,心情“喜忧参半”:自己作为新时期的女干部,可以通过这次机会,直接向组织直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让参加常委会的领导能够较全面和形象地了解自己,但又担心第一次拍这种多媒体片子,表现不自然,效果不好,何况是要上常委会播放。她是昨天接到市委组织部电话通知,得知要为他们这批拟任干部制作上常委会的多媒体声像资料。  第
期刊
玉兔迎春,又是一年春来到。  在农历兔年,以调整、转型为主线的中国经济画卷将如何展开?复苏之路是否像虎年一样充满波折?回归“稳健”的政策如何控制节奏?不断加码的调控能否抑制房价?通胀是否能如预期前高后低?新兴产业如何破题……  这一系列问题,将成为左右今年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    ▍货币:政策有望“前紧后松”,政策工具组合灵活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已经明朗,央行提出2011年M 2初步预期增长1
期刊
讲述人:杨廉玺(南充市委组织部党建办副主任)     编前:从本期开始,本刊推出特别栏目“工作日志”,刊发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工作日志,以期能释放心绪、加强交流、促进工作、提升水平。如果你在工作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请以随笔的形式写给我们,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工作中的每一个感动的瞬间,每一次难忘的经历,每一份成功的喜悦……稿件请寄电子邮箱ligongan0001@163.com。 
期刊
三年寒暑更替,三年秋去春来,我们走进了震后第三个“5·12”。  三年来,从海地、智利到日本,大地震不断突袭世界,看着那些残垣断壁、骨肉分离的惨景,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的一幕幕不禁浮现在眼前。回首四川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苦难与坚韧,悲壮与豪迈,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崛起危难的三年之约    三年前,特大地震撕裂巴蜀大地。在山河破碎的1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痛失家园的上千万群众何以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