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迪遇到吉克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eng_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素不相识的人相遇,在熙熙攘攘的大千世界是太过寻常的事。每一天,在街头,在校园,在水边,在山林,在剧场,在……我们能说出无数与陌生人相遇的地点与时间。相遇又如何?视而不见就是了,擦肩而过就是了,按部就班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不过,仔细思量,或许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点点期待,期待和谁谁在相遇的刹那擦出火花,改变命运……
  那就来看看《冲浪企鹅》告诉我们的关于相遇的故事。
  
  第一次相遇:“他的到来是史无前例的大事”
  
  “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在冲浪。无法想象没有冲浪,我的生活会是怎样。”极地企鹅科迪瘦小个子,一袭黑得发亮的皮毛,两撮长长的金色的眉毛下一双聪明的黑眼睛。科迪用大大小小的冰块做冲浪板,在海浪中颠簸,做出自以为是的冲浪动作。站立不稳,落水;大浪打来,落水;冰块碎了,落水。冲浪究竟是什么?怎样才能驾驭海浪,在浩瀚的海面上滑翔,腾跃?科迪一次次站上冰块,苦苦摸索。
  他的烦恼还不止于此。岛上的企鹅们祖祖辈辈捕鱼,繁衍,心无旁骛。母亲兄长对他热衷于冲浪不满,不能理解踏浪而行对于科迪的巨大诱惑,认为他的爱好“不合常理”。小岛上的人也都认为他“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批评他“准备从职责和生活中逃跑”。整日忙于生计的母亲既心疼这个瘦小的没有父亲的孩子,又十分在乎这些闲言碎语。母亲一定是为孩子好,为孩子担惊受怕,她教导科迪:个性不要太张扬,不要太特立独行,要安守企鹅的本分,和大家一起收拾鱼,储藏鱼,眼前有堆成山一样的鱼就是企鹅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们知道了被誉为“冲浪之神”的吉克的出现对于科迪的意义。
  “他来南极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他的到来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吉克只是又一次获得冲浪比赛冠军之后的例行宣传,一个崭新的未来却已在科迪眼前出现。“他跃入水中,在水面上飘动,盘旋,轻如浮萍。”科迪满眼崇拜向往之情,这是真正的启蒙,“没有人真正懂得冲浪是什么,直到吉克做到了。他是最伟大的,每个人都崇拜他,尊敬他,热爱他。”科迪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
  更为重要的事发生了:“他可能走向每个人。但是他径直走到我面前,同时他送给我这个超赞的吉克项链,然后他告诉我:‘孩子,你要知道,永远不放弃寻找解决的方法,因为那才是赢家应该做的事情。’”刻着大大的“Z”的贝壳稳稳当当地挂在科迪的胸前,是他的护身符;吉克的谆谆教导,成为他的人生信条。
  “有一天,总有一天,我会像他一样。”科迪暗下决心。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梦想,需要引导,需要榜样,电影轻松而自然地借助企鹅的形象讲述人类社会的基本教育理念。但这只是一个引子,如同海浪是美丽与危险的完美结合,当科迪遇到吉克,他们的命运因为冲浪纠结在一起,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第二次相遇:“告诉我一切,现在就告诉我”
  
  十年过去了。十年真是一段不短的岁月。科迪长高了,但仍旧还是一个只有梦想,技术一塌糊涂的冲浪爱好者。吉克呢?十年前比赛失败,掉落大海,“今天,冲浪界失去了一位传奇人物。吉克在今天早晨的比赛中,乘上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浪。在和蒸蒸日上的冲浪手塔克的比赛中,吉克最后消失在礁石湾的一道巨浪中。”他的冲浪板碎做几截,浊浪滔天。
  吉克一蹶不振,他最后的自尊是不向世人揭穿比赛中对手塔克的卑鄙伎俩。别人都以为他死了,朋友们齐聚海滩,把一个又一个花环抛向大海。他也以为自己已死。他躲在树屋里,不见人,不见海。
  人是脆弱的代名词。检验承受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一个成功者从胜利、骄傲的巅峰坠落。坠落之后是颓丧是沉寂还是奋起是开始重回巅峰的冲刺?都很难,非常难。声名扫地,闲言恶评,同情怜悯,漠视唾弃……失败者所可能面临的种种,只要一种,就够受的了。吉克躲在阴暗的树屋里,咀嚼自己的失落,整整十年,陪伴他的只有侄女莱妮,善良美丽的企鹅救生员。莱妮隔三差五给吉克送来他爱吃的蛤蜊,但始终无法打开他的心结,“我试了十年都没把他从那座树屋里弄出来。”
  除了蛤蜊,吉克还需要什么?岁月已经把失败的痛苦深深掩埋,岁月也已经把活力和勇气深深掩埋。冥冥之中老迈的他在期待什么?
  科迪出现了,他乘着鲸,从极地来到夏威夷,参加第十届吉克冲浪纪念赛。这就是动画片的好处了,夸张,变形,浪漫,不合常理,我们照单全收,并美滋滋地欣赏鲸背上载满参赛选手,在大海中乘风追日,排天巨浪送上一份见面厚礼。
  吉克葬身大海的消息丝毫无损于科迪对;中浪的无限热爱,这个愣头青,不知失败为何物,这个不谙世事,不解人情世故,独自闯荡世界的孩子,凭借梦想,凭借偶像的教导,凭借青春的生命,来到这片海滩。
  普鲁斯特曾说:“我们生命中的每一时刻一经过去,立即寄寓并隐匿在某件物质对象之中,就像民间传说中的灵魂托生那样。生命的每一刻都囿于某一物质对象,只要这一对象没被我们发现,它就会永远寄寓其中。我们是通过这个对象来认识生命的那一时刻的;它也只有等到我们把它从中召唤出来之时,方能从这个物质对象中脱颖而出。”科迪的到来对于吉克就具有这样的意义,唤醒的意义。当科迪又一次遇到吉克,如同施了魔法,被失败湮没的情感与意志渐渐苏醒,吉克重新感受到大海的呼唤。
  这一次相遇是电影的主干内容,电影的讲述自然细腻,画面温馨柔美。充分展示创作者编织推演情节、刻画塑造心理的匠心独运。
  在海滩上练习冲浪的塔克声称吉克是手下败将:“他一无是处。”科迪怒不可遏:“你永远都不会和吉克一样出色,我随时随地接受你的挑战。”挺身捍卫偶像的科迪与孔武有力的塔克单挑,技不如人,被大浪打晕。救生员莱妮把科迪救上岸,送到叔叔吉克的树屋疗伤,吉克有独门法宝——撒尿,治疗被海胆扎破的伤口有奇效。
  吉克垂垂老矣,身形肥胖臃肿,羽毛成缕成缕地耷拉在脑门上,科迪与偶像相遇却不相识。又是项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科迪发现心爱的项链不见了,急切地寻找,但即使吉克帮忙找回项链,科迪依然情绪低落,“我不会参加任何冲浪比赛了”。“冲浪可不仅仅意味着打败塔克”,这是吉克失败十年之后的深刻感悟。他将怎样引导科迪认识冲浪运动的真谛?
  从制作一块最好的冲浪板开始吧,冲浪板是;中浪手须臾不能分开的伙伴。吉克找到一棵最适宜做冲浪板的大树,科迪偏偏不肯在丛林中的空地上开工,滚动的大树干从山崖边滑落,带着科迪和吉克来到美丽的海滩。
  科迪惊呆了,白沙漫漫,海浪起伏,这么好的;中浪练习地,吉克为什么不愿来?更让他吃惊的是海滩边有一座用冲浪板搭成的老木屋,“这些都是吉克的冲浪板,没错,吉克在澳洲公开赛上用的就是这块板”,科迪欢蹦乱跳。音乐响起,舒缓而柔情,伤感又略带满足。呆坐在海滩上的吉克慢慢起身,绕着老木屋抚摸着被岁月和海浪咬噬的冲浪板,从沙堆里取出一把小小的吉他,轻拨几下,地上散落着树叶做的奖状,大大的“Z”清晰可见。
  “你是怎么活下来的?”科迪迫切地想知道十年前究竟 发生了什么。
  那一幕纠缠吉克太久,不想再提。吉克拿起贝壳做的铲刀,打量树干,“冲浪板已经蕴含在里面了,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找到它,把它释放出来。”长长的刨花条在吉克的手下出现,“不要和浪对抗,你斗不过这些巨浪,长长地滑行,积蓄力量……”吉克的神情陶醉又神圣,古夏威夷人相信神力或者意念会在亲手制作冲浪板时转移到板上去。对于科迪,学习做板是提高冲浪技术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个片段真的很美:明月高悬,寂静的海滩上,浪花轻拍,科迪按照吉克的叮嘱,“轻轻地推”,哗,哗,“轻轻地推”,“让工具去做,就像冲浪一样,随浪摆动”,摆动……吉克隐在藤蔓后面欣慰地注视着,男声二重唱陪伴着他们。晨曦升起,映照沙滩树林山丘,满地刨花堆积,科迪伏在冲浪板上睡着了,冲浪板线条优美,如镜面般光滑……
  下面这个片段更美:顽皮的科迪冷不防把固执地不肯下水的吉克推进海里,浪花四溅,大海唤醒了吉克血脉里对冲浪的热爱,“我们出发!”一老一少,两只企鹅并立潮头,穿行在礁石排浪之间,跳跃下潜,腾空翻滚,余晖映照,俨然驾驭海浪的自由精灵。
  沉浸在快乐之中的科迪完全没有想到吉克拒绝陪他参加;中浪比赛,“我不想回到那个海滩……我是失败者”,刚才那个在冲浪中重拾快乐的吉克又退回当年的伤痛中。“不是说‘永不放弃’吗?不是说‘要在失败中寻找出路’吗?”科迪深深失望,“我还以为你是特别的”,科迪一把拽下项链,抛向大海,怀着失去“父亲”的痛苦,独自出征。
  这真是出人意料又发人深省的一个跌宕。我们常常仰视英雄,仰视偶像,以为他们无所不能,即使遇挫,也能迅即重新振作。吉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失败中真正摆脱出来,绝非一蹴而就,践行与理论之间的距离有时遥不可及。
  
  第三次相遇:“那个孩子,科迪,他指给我回来的路”
  
  这是一场危机四伏的冲浪比赛,威胁选手的有壁立如刀山的汹涌海浪,有出没不定的嗜血鲨鱼,有犬牙交错的嶙峋礁石,有唯利是图的主办方,还有心术不正的蛮横塔克。
  比赛激烈,比赛解说员躲在转播室里都有点语无伦次,海浪吞没、吓退一名又一名选手。科迪下意识地摸摸胸前,吉克的项链已不在,但他下定决心决不退缩。看到科迪比赛成绩很好,一心想得冠军的塔克故伎重施,旋转干扰、恶意冲撞,把科迪逼进险恶的礁石区。巨浪拍天,科迪落水了,冲浪板不知去向,乱石狰狞撞击。危急时刻,吉克出现在一块高高突起的黑色礁石上,沉着激励科迪与海浪搏击。吉克发现一排巨浪将到,大声呐喊,要科迪观察计算海浪涌来的速度和角度,借海浪的力量跃上他自己站立的位置,“让浪把你冲过来,冲到我这里!”这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吉克的喊声穿透狂风浊浪,指挥若定,如定海神针,力挽狂澜,科迪成功了,而毫不犹豫让出自己的安全位置的吉克,坠入沉沉深渊。
  沧海横流方见英雄本色。吉克以这样的方式与科迪再一次相遇,在他施救的过程中完成自救,拂去岁月的尘埃,这个老冲浪手重新焕发生命的光彩。
  勇敢的企鹅在风暴过后湛蓝的海面上相遇了,瘦小的科迪和胖大的吉克背靠背坐在一块冲浪板上,湿漉漉的黑色羽衣发出暗暗的光泽。“你回来了。”对于科迪而言,获救固然庆幸,偶像回归的意义更大。“大海为每个人带来新希望。”(哥伦布)从十年前就开始的对吉克的追随,决定了科迪的人生走向,而科迪绝不放弃理想的执拗,又帮助吉克修正错误。命运起伏的奥秘在不同的相遇时刻被演绎得如此贴切,如此迷人。
  “我迷失了一段时间,是科迪带我回来。”面对簇拥上来的大大小小几代企鹅选手,吉克袒露心声,他把自己制作的冲浪板分发给大家,“我不是神话,我只是一个想找个冲浪的好地方还有好朋友的人。”这道出了人们热爱冲浪以及更多体育运动的真谛。“我输了。”面对亦师亦友的吉克,科迪有点难为情。“我也是呀,”吉克己完全释然,“来吧,我们走,失败者。”吉克调侃,此时此刻,失败与成功早已有了全新的诠释。“来吧,长长地划,划,平平地划,划……”热爱冲浪的企鹅在辽阔的海面上滑行,海水波澜不惊,夕阳洒下温暖,他们享受着战胜自我,超越胜负之后的平静,平静中正积聚迎接更大挑战的勇气。
  电影史上以企鹅为主角的动画片已有多部,如《小企鹅彼得》《快乐的大脚》等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企鹅黑白分明的毛羽、胖拙的形体、与冰雪与海洋共生的习性,天然地具有幽默感、喜乐感,都是很好的观赏点。既有的作品越优秀,越容易“规范”我们的目光与感受。《冲浪企鹅》驾驭心灵之翼,重新发现企鹅的“价值”,保留其可爱的外形,更赋予可供精神审美的品性。在赏心悦目、惊心动魄地与海浪搏击中,不仅是冲浪技艺,更是意志品格获得成长的企鹅们,成功地突破了动画片一向以想象力、视觉效果为主打,角色性格则较简单的惯例。有影评家认为“从最基本的叙事艺术规律来看,最完美的情节必须是让剧中人物‘发现/认出’真相与命运的‘突转/改变’同时发生,并由此达到情节情绪的最高点。”《冲浪企鹅》的情节安排及其所取得的效果充分印证了这一论述。
  除了具备完美情节的品质,《冲浪企鹅》叙事策略也别具特色。讲述一个时间、空间跨度都不小的故事,按部就班地顺叙,不大会有漏洞,最为保险。但显然编创者已厌倦了平面地直线地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他们想和冲浪手一样跳跃腾挪。于是,策略之一是设置双线结构,把科迪的成长与吉克的消沉、回归不动声色地编织在一起,省去许多交代,多视角推进情节,叙事张弛有度。又如同鸟巢的搭建,故事发生发展的走向确定后,巧妙的过渡、衔接、蓄势、转折、跌宕,就是大框架之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细部,不同的花纹,不同的肌理,不同的质感,却共同为角色呈现的立体饱满服务。策略之二是“笔断意连”的杂糅,即现场描述和现场采访相结合,对各种对象的现场采访不规则地穿插在顺叙描述之间,叙事不断被打断、连接,再打断,再连接,时态在过去、未来、现在之间切换拉伸,产生奇妙的间离效果,极具张力。这样的叙事策略颇具现代性。现场多渠道、快捷地搜集新闻、传递信息,已为当下人们熟悉和接受。电影里众多的采访对象,比如喜欢冲浪但一下水就被淹的小企鹅,在不同的场景中七嘴八舌、轻松自然地回答问题,有时烘托气氛,有时解说情节,碎片式的答案累积着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丰满主人公性格,他们的形象不经意间也成为电影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科迪的采访更是贯穿电影始终的重要纽带。采访中的科迪有说唱歌手的饶舌特质,自嘲加炫耀,滔滔不绝,喜欢修正自己曾经的心态,掩饰自己的毛糙、出糗,一个“新英雄”就这样诞生,不高大,也不完美,但有亲和力,有感召力。
  科迪遇到吉克的故事讲完了,用我理解的方式。影评写作,是破译电影人物心灵密码的过程。在镜头、画面、情节、对话、音乐、色彩的背后藏匿着什么?藏匿方式越巧妙,藏匿之物越丰富,重新梳理、编织故事的空间就越大。于是,还是原先的规定情境,但这故事成为你的感受,你的经历,你对人生的看法,你的倾情诉说了,你分享了电影所流露的情感、所遵循的逻辑还有所缔造的精神,电影人物与你如影随形,心心相印了。而动画片这种电影样式或许还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想象与浪漫——阳光照耀下单纯的诗意,湛蓝大海上飞翔的精灵,亦师亦友的携手奋斗,登临运动极限的快意……
  好电影是一部人生的教科书,即使它的主角是穿着黑羽衣、腆着白肚皮的胖企鹅。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是矿泉酷爱者的天堂,这里有适合每一个人的矿泉疗,所有的矿泉疗法都是为使身心健康、精力充沛而设计的。泡矿泉让你找回元气、获得活力是一种记录在案的最古老的健康疗法之一。但是今天它仍不失为一种消除人们紧张、劳累的有效方法。  按词的最初本义,矿泉一词的意思是天然温泉。洗澡的人在温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会感到心理平静,精神清爽。  在马来西亚的很多度假胜地——郎考岛、庞科岛、劳特岛、槟榔屿、雷当岛、
如果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那么,今天的新闻摄影作品又该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1955年,当荷兰的三位摄影家发起创立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并于次年成功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World·Press·Photo,英文缩写WPP),他们确立下的宗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并增强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广泛兴趣,传
美国洛杉矶市警察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与纽约和芝加哥2008年犯罪率上升的情况相反,洛杉矶市的犯罪率创下了自1969年以来的最低记录。据称,这是该市增加了警力及各部门通力合作的成果。   当地媒体报道,2008年洛杉矶市内发生凶杀案件381起,比2007年减少15起,低于1969年的377起。  381起凶杀案件中,有161起发生在下午6点至深夜12点之间。有94起发生在星期六夜晚至星期日凌晨
纳什维尔,也叫音乐城,位于美国田纳西州中部坎伯兰河畔,是田纳西州的首府,是田纳西州仅次于孟菲斯的第二大城市。自20世纪20年代它成为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后,就像磁石般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加入到乡村音乐中。多少年来,音乐融入了整个城市的生命中,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彰显着城市的个性。一进入这个城市,就可以感触到漫布在城市各个角落中音乐的旋律。    乡村音乐的酒吧    位于纳什维尔闹市区中心有一
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英国文学史上与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比肩的大诗人,创作了《牧人月历》、《爱情小诗》(亦译《小爱神》)、《祝婚曲》、《仙后》等诗歌,李赋宁先生指出,斯宾塞的“重要性主要在于他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的叙事、抒情和讽刺传统,在乔叟和弥尔顿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赢得了‘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他“所建立的英诗传统是一种富于音乐性和图画性的诗歌语言,诗歌的背景是一种脱离现
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记载,华人最早于1820年抵达美国,人数不多。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1866年,美国开始修建横跨全境的第一条铁路,从此,大批中国劳工涌入美国,成为美国社会又一个显性的“种族问题”。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在人种、宗教、文化和语言等方面与美国白人迥然不同的民族,又惊又惧的美国白人试图从“中国通”的文字里寻找答案。当时所谓的“中国通”包括到过中国的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他们的介绍大
1886年,这幅名画在印象派的最后一次展出中与观众见面,引起强烈的反应。反对者感到画法生硬死板、缺乏动感,人物像一个个不同的木桩,尤其是坐在左边树下的那个打伞的老太婆旁边的妇女,简直像个竖立在地上的消防栓。其他的人物不但面无表情,而且缺乏个性,一个个呆呆地站、坐或躺在那里,似乎相互之间少有联系,缺乏内在激情,不能算是一幅好画。难怪德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恩斯特·布洛赫(1885-1977)斥之为“无聊
1925年,正值诗人里尔克50岁的生日。里尔克昔日的好友,为托尔斯泰作品插图的画家列昂尼德·帕斯捷尔纳克向他发来了贺信。画家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大儿子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并说他这位已经成为俄国知名诗人的儿子是里尔克“最热烈的崇拜者”。就这样,两位诗人开始相识,并互通了书信。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在信中激动地表达了对里尔克的崇拜。用他的话说:“我爱您,犹如诗可能而且应当被爱,犹如活的文化颂扬其顶峰、欣
编者按:今年8月11日,适奉著名俄罗斯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鲁迅先生挚友曹靖华教授110周年诞辰。北大、对外友协等相关部门,将于10月底举行纪念与学术研讨会。本刊特选载彭龄、章谊正撰写之《曹靖华传》中的一节,以飨读者,并表纪念。    鲁迅先生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别是进入1936年后,3月24日他给父亲的信中说:  月初的确生了一场急病,是突然剧烈的气喘,幸而自己早有一点不好的感觉,请了医生,所以这时
公元536年可能算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据《资治通鉴·梁纪》记载:“是岁,魏关中大饥,人相食,死者什七八。”与此同一时期,远在中东的拜占庭的历史也记载有太阳变暗的过程。据记载,直到100多年后,世界各地文明的经济才开始复苏。  那么,公元536年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末,科学家对从阿尔卑斯山一座冰川钻取的冰芯进行分析,发现公元536年的冰层中含有火山灰。这表明,南欧当年有火山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