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到了更年期(现称围绝经期),随着生理的变化,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烦躁不安等症状,有的还会引发血压波动,称为“更年期高血压”。然而,对于更年期内发生的高血压,可能是更年期导致的,也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恰好发生在更年期这个年龄阶段,常常让人难以分辨真伪。最近,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殷跃辉教授,请他谈谈更年期高血压的问题。
这是重庆的一个夏日,烈日炙烤着路面与来去匆匆的行人。这样的高温之下,那些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平稳度夏呢?记者心中念叨着,来到位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楼的心内科住院部,“殷教授在吗?”“还在开会,先坐一会儿!”甜美的护士妹妹亲切地招呼记者。
在护士站旁同样等待殷教授的还有几位患者。有对中年夫妇是前来咨询是否需要安心脏起搏器的,旁边一位老大爷热情向他们介绍,“我安起搏器都快10年了,现在定期复查,感觉很不错!最初在外地安的起搏器花了7万多,后面这个只用了4万多,殷主任说我这个情况安4万多的起搏器,功能就足够了,他还想着替咱们节约呢!”当得知记者准备采访殷教授时,老大爷还安慰记者,“耐心等会吧,他是科室主任,还是博士生导师,又要上班,又要给学生上课,肯定很忙的。”患者这样理解医生,这在记者印象中可是很少见的。
殷教授开完会出来,与那几位患者简单交代几句,就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与殷教授面对面坐着,记者有些惊讶,眼前的殷教授儒雅干练,看起来很年轻,根本看不出他已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
当更年期遭遇高血压
一阵寒暄之后,记者提到最近打电话前来咨询的读者刘女士。她今年45岁,血压一向正常,在最近的单位体检中,竟被查出血压高。听同事说更年期(围绝经期)血压会偏高。刘女士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传说中的“更年期高血压”,也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到底是不是更年期引起的。
“临床上,类似刘女士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听了记者的介绍,殷教授说。
殷教授介绍,从广义上讲,更年期高血压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有些女性平时血压不高,到了更年期,随着卵巢生理机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烦躁不安等情况,进而引起血压波动不稳。同时,由于年龄的增大,血管弹性降低,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血压也会相应升高。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的“更年期高血压”。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目前国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近期有份调查显示,在成都这样一个很休闲的城市,高血压发病率都接近50%。换句话说,有些女性在步入更年期前,已经患有高血压,但更年期的烦躁、失眠等状况也会对原有血压产生影响。上面两种情况治疗是相通的,是不是更年期引起的高血压,其实,不必划清严格的界限。
降压一定要达标
记者提到,有学者提出更年期高血压要分阶段处理的观点,如更年期轻度高血压患者,不用药,而是先观察几个月;而对于中度高血压患者,才考虑选用降压药。对此,殷教授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不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降压都要遵循早期、联合的原则,而且一定要达标。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就指出,要真正实现降压的目标,我们要把握好“三率”,即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000万没有治疗;而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三率”仍非常低,特别是控制率方面。因此,降压一定要达标,应成为我们医患共同的努力方向。
殷教授还告诉记者,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血压的情况,最方便的是在家自测血压,但仍有一些人因为个人情绪波动、测量方法不规范,很难得到准确的血压值。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急躁的女性,血压数值波动都很大,不能准确判断其是否患了高血压。这时,我们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不只是对于更年期出现血压高的患者,对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这项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血压连续的动态监测,可以对患者血压水平作出整体的判断。
新技术: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其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是长远的,因此高血压要及早治疗。殷教授说,对于心慌、烦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较为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在补充雌激素(如克龄蒙、利维艾)的基础上,建议服用以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为代表的降压药,其中β受体阻滞剂为更年期高血压患者首选,因其在降压的同时,还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情绪稳定。这一时期,不建议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因为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容易使患者出现心慌等不适,不利于更年期症状的控制。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重在进行激素水平及心理的调节,必要时,可以加用一些抗焦虑、镇静的药物。
殷教授介绍道,临床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这时可考虑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这是一项高血压治疗新技术,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产生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还能减轻多器官的损害,这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目前,殷教授领导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已在国内率先开展此技术,社会反馈良好。
落实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有效的。在我国,经常在外吃饭应酬的人不少,几个人点一大桌子荤菜的情况也很常见,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殷教授还以自己举例说,虽然工作很忙,但我很少在外面吃饭。即使有朋友来访需要在外面吃饭,大家点菜也不多,而且不全是荤菜,不是舍不得,而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他说,低盐饮食、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合理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关于高血压的生活干预措施大家早就耳熟能详,说出来不难,但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殷教授还提醒,更年期高血压和情绪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明白,和“白大衣”高血压类似,更年期高血压也可以说是一种应激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阶段,只是症状或轻或重,每个人的感受有所不同。处于这一阶段的女性朋友应该注意调整情绪,丰富精神生活,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是战胜更年期高血压的关键!
殷跃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重庆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重庆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导师,美国心脏协会正式会员。曾在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心血管病学进展》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重庆医学》编委及英、美、澳等多国刊物审稿人。
这是重庆的一个夏日,烈日炙烤着路面与来去匆匆的行人。这样的高温之下,那些高血压患者该如何平稳度夏呢?记者心中念叨着,来到位于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7楼的心内科住院部,“殷教授在吗?”“还在开会,先坐一会儿!”甜美的护士妹妹亲切地招呼记者。
在护士站旁同样等待殷教授的还有几位患者。有对中年夫妇是前来咨询是否需要安心脏起搏器的,旁边一位老大爷热情向他们介绍,“我安起搏器都快10年了,现在定期复查,感觉很不错!最初在外地安的起搏器花了7万多,后面这个只用了4万多,殷主任说我这个情况安4万多的起搏器,功能就足够了,他还想着替咱们节约呢!”当得知记者准备采访殷教授时,老大爷还安慰记者,“耐心等会吧,他是科室主任,还是博士生导师,又要上班,又要给学生上课,肯定很忙的。”患者这样理解医生,这在记者印象中可是很少见的。
殷教授开完会出来,与那几位患者简单交代几句,就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与殷教授面对面坐着,记者有些惊讶,眼前的殷教授儒雅干练,看起来很年轻,根本看不出他已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
当更年期遭遇高血压
一阵寒暄之后,记者提到最近打电话前来咨询的读者刘女士。她今年45岁,血压一向正常,在最近的单位体检中,竟被查出血压高。听同事说更年期(围绝经期)血压会偏高。刘女士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患上了传说中的“更年期高血压”,也不知道自己血压高到底是不是更年期引起的。
“临床上,类似刘女士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听了记者的介绍,殷教授说。
殷教授介绍,从广义上讲,更年期高血压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有些女性平时血压不高,到了更年期,随着卵巢生理机能的衰退,雌激素水平大幅度降低,内分泌功能失调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睡眠不好、烦躁不安等情况,进而引起血压波动不稳。同时,由于年龄的增大,血管弹性降低,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管内壁压力增加,血压也会相应升高。这也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狭义的“更年期高血压”。另一方面,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目前国内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近期有份调查显示,在成都这样一个很休闲的城市,高血压发病率都接近50%。换句话说,有些女性在步入更年期前,已经患有高血压,但更年期的烦躁、失眠等状况也会对原有血压产生影响。上面两种情况治疗是相通的,是不是更年期引起的高血压,其实,不必划清严格的界限。
降压一定要达标
记者提到,有学者提出更年期高血压要分阶段处理的观点,如更年期轻度高血压患者,不用药,而是先观察几个月;而对于中度高血压患者,才考虑选用降压药。对此,殷教授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不论是轻度、还是中度,降压都要遵循早期、联合的原则,而且一定要达标。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就指出,要真正实现降压的目标,我们要把握好“三率”,即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目前我国约有1.3亿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在已知自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中,约有3000万没有治疗;而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有75%血压没有达到控制水平。虽然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检出、治疗和控制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和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三率”仍非常低,特别是控制率方面。因此,降压一定要达标,应成为我们医患共同的努力方向。
殷教授还告诉记者,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血压的情况,最方便的是在家自测血压,但仍有一些人因为个人情绪波动、测量方法不规范,很难得到准确的血压值。特别是一些性格比较急躁的女性,血压数值波动都很大,不能准确判断其是否患了高血压。这时,我们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不只是对于更年期出现血压高的患者,对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这项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血压连续的动态监测,可以对患者血压水平作出整体的判断。
新技术: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其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系统的影响是长远的,因此高血压要及早治疗。殷教授说,对于心慌、烦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较为明显的高血压患者,在补充雌激素(如克龄蒙、利维艾)的基础上,建议服用以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为代表的降压药,其中β受体阻滞剂为更年期高血压患者首选,因其在降压的同时,还可以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有利于情绪稳定。这一时期,不建议选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因为这类药物在降压的同时,可激活交感神经活性,容易使患者出现心慌等不适,不利于更年期症状的控制。对于症状不明显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重在进行激素水平及心理的调节,必要时,可以加用一些抗焦虑、镇静的药物。
殷教授介绍道,临床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这时可考虑肾动脉射频消融治疗。这是一项高血压治疗新技术,在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产生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还能减轻多器官的损害,这对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目前,殷教授领导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已在国内率先开展此技术,社会反馈良好。
落实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都是有效的。在我国,经常在外吃饭应酬的人不少,几个人点一大桌子荤菜的情况也很常见,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殷教授还以自己举例说,虽然工作很忙,但我很少在外面吃饭。即使有朋友来访需要在外面吃饭,大家点菜也不多,而且不全是荤菜,不是舍不得,而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他说,低盐饮食、控制体重、不吸烟、不过量饮酒、合理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关于高血压的生活干预措施大家早就耳熟能详,说出来不难,但关键是要落实到行动上。
殷教授还提醒,更年期高血压和情绪有很大关系。大家应该明白,和“白大衣”高血压类似,更年期高血压也可以说是一种应激状态,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每个女性都要经历的阶段,只是症状或轻或重,每个人的感受有所不同。处于这一阶段的女性朋友应该注意调整情绪,丰富精神生活,保持心态的平和,这是战胜更年期高血压的关键!
殷跃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重庆市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重庆分会委员兼学术秘书,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心律失常)培训基地导师,美国心脏协会正式会员。曾在德国慕尼黑心脏中心做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心血管病学进展》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重庆医学》编委及英、美、澳等多国刊物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