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安全,岂能一“禁”了之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5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热点聚焦
  “今天我们学校本来是准备去栖霞山秋游的,昨天我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秋游呢。可今天听到您的消息后,犹如晴天pīlì(霹雳),差点儿气疯掉。您可知道我是多么盼望秋游,好不容易盼来了,却被您一条信息把秋游取消了,那条信息就像利剑一般刺穿了我的心。局长大人,您知道我们的感受吗?”2015年11月11日,一篇题为《致鼓楼区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的小学生作文在网上热传,这篇作文情真意切,讲述了“秋游突然被取消”时小作者的心路历程。除了表达自己的失望之情外,这位同学还举了两个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他说:“大学生跑步突然猝死,难道所有人都不应该跑步了吗?有人吃鱼被刺卡到了,所有人都不该吃鱼了吗?……”在这一段结尾,还有老师的批语点赞:“这两个例子好。”在文章最后,老师评语这样写道:“厉害!观点相当鲜明!”有网友感叹现在的孩子“胆子真大”,也有人夸这个孩子“文采好”,不过也有人调侃说:“孩子,你这样找局长,真的好吗?”
  二、素材扫描
  No. 1 官方回应:只是暂停
  “这个孩子挺有勇气的,他的信教育局局长看到了,也请孩子不要难过,秋游并没有被取消。”江苏南京鼓楼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原来,孩子错把“延期”理解成了“取消”。据鼓楼区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证实,这封信确实是古平岗小学一位小学生写的,鼓楼区教育局局长在考虑要不要给孩子正式回信。“目前鼓楼区大多数学校已经完成了秋游,而还没有秋游的学校只是暂停。希望最近能够进一步完善学校秋游制度,加强安全措施,以确保小朋友安全出游。一旦落实无误,就会安排好孩子们的出游,而且是最安全的秋游。”南京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也回应:只是和学校重申了出游安全的相关要求,并没有叫停今年的秋游。
  (摘自《扬子晚报》2015年11月13日)
  【考场速用】学生郊游应是学校校外教育的一部分,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补充,更是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在保证安全等方面的前提下,应当大力提倡。郊游不只是出去玩玩,它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与大自然多接触,能给学生打开了解社会、认识国情的窗口,能为他们创造增长才干、锻炼毅力的机会。郊游有隐患,但不能因噎废食,关键是平时安全教育要到位,准备工作要充足。
  适用话题 素质教育;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
  No. 2 媒体声音:质疑、辩护与建议齐飞
  1.“取消秋游”是教育懒政
  因为怕出事就取消秋游?按此逻辑推理,因为怕被鱼刺所伤,就不准吃鱼?因为怕出车祸,就不准开车上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些荒谬。那些爱“生”心切的教育工作者,之所以取消秋游,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有推卸安全责任之嫌。毕竟,学生只要不出去,发生安全问题的概率就小了,学校就不需要承担责任。教育局的这一做法,看似保护了学生,实则是为了不给自己带来麻烦,使自己免于安全问题的纠缠之中。“宁可不活动,也不担风险”,孩子们秋游的机会也就没了。
  以保护孩子的名义,让孩子尽量生活在一个“温室”中,其实不是爱,是教育的懒惰,是教育的粗暴管理。因为真正的爱,是培养起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是动足脑筋加强安全防线,用系列防范措施让孩子们既玩得開心,又玩得安全,而非阻止。
  (摘自江苏文明网2015年11月17日)
  2.秋游安全可由保险保障
  “安全”本来就是集体活动中的头等大事,何况是儿童集体安全,但是将责任一味往学校身上推不切实际。“安全”既是个责任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建立出游保险机制,由校方投保,让保险进入,既给外出兜底,也给学校松绑,同时,也能督促校方重视安全的每个环节,这在国外也是一种通行保障模式。当出游安全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的时候,它就不只是一个校园问题,而进入了社会层面,需要一个责任共同体,来分担责任,协同解决。
  (摘自《武汉晚报》2015年11月13日)
  3.孩子的话语权需要尊重
  若干年来,因为各种突发的安全事故而取消学生春秋游,乃至取消学生的课间活动,严令不许跑到操场玩的情况,各地均有出现。其实,大人们也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虽然现在的孩子并不缺出门玩的机会,有些甚至小小年纪就已周游各国,但春秋游这种传统的、可以跟小伙伴在一起还没有家长的、全班同学都参与的活动依然是值得期待的,哪怕回来还要写作文。所以,万不可因为是孩子的期待,就不认真对待,觉得反正他们也没有话语权。
  在做出任何一项临时决定之前,相关决策人恐怕都要脑子里有根弦,想想接下来的事情。对小学生来说,说好的秋游临时改为上课,是晴天霹雳,对大人来说,也有各种“差点儿气疯”的事情。为什么不事先沟通好呢?把不去秋游的短信,直接改成“改期秋游”一定比现在效果好。
  (摘自《北京晚报》2015年11月13日)
  【考场速用】以保护孩子的名义,让孩子尽量生活在一个“温室”中,其实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培养起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们在公共场所能够自觉遵守秩序,同时万一出现意外,可以自我防护、降低风险。而这,唯有在实践中才能事半功倍。为了不给自己带来麻烦、推卸责任,便使用强权之下的粗暴管理,比如怕出事因此禁止做,以爱的名义标榜自己的正确性,无视孩子们的正当权利和诉求,将别人的“惨剧”作为自己“管理正确”的佐证,实在是因噎废食。
  适用话题 权力;责任;防范意识;真正的爱
  No. 3 专家意见:这是“教育的进步”
  孩子给教育局局长写信“要秋游”为何火爆朋友圈?南京市一位小学语文名师认为,“仅从文章的角度来说,这个孩子的这篇作文之所以打动很多人,是因为他是真情流露,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另外,南师大教科院副教授殷飞分析道:“孩子写信给局长‘维权’,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就是孩子们愿意,也有胆识和意识,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孩子敢和“权威”来探讨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能督促管理者更审慎地作出每一个决定”。   【考场速用】当孩子以他那天真无邪的话语,叙说着自己听闻取消秋游后,“犹如晴天霹雳”“差点儿气疯掉”“像利剑一般刺穿了我的心”的心情,委实让人忍俊不禁。可是,回头想想,连孩子都能道破的常识——“大学生跑步突然猝死,难道所有人都不应该跑步了吗?有人吃鱼被刺卡到了,所有人都不该吃鱼了吗?……”如今我们反而时常在逆常识而动,这不是一种荒谬和悲哀吗?
  适用话题 改革;直面问题;维权意识
  三、他山之石:国外学校如何开展出游
  1.美国:经验丰富、家校联系紧密
  美国的学校出游前会给每个学生的家长一个通知,上面家长可以签名同意自己的孩子去,还是不去。准备工作几个月之前就开始了。先是对学生进行讲解,告诉他们本次远游的内容、地点、注意事项、时间安排等。学校管理人员会发给家长一个安排日程表,将具体的时间一一告知。展示多年来一直用的车队:有经验,服务态度很好,驾驶员和蔼可亲负责。同时也要求家长把要准备的东西写在通知单上,比如有的孩子有病,需要特别的食物,及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药品,出外旅游的衣服和日用品等。
  2.日本:GPS保安全
  日本小学把集体出行游玩的事情叫做“校外学习”。在日本,小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小班开始就被带着4月远足、5月播种、7月进行两夜三天夏令营(禁止父母陪同);然后是10月收割、12月至1月两夜三天滑雪。出游通知包括:时间、地点、日程安排、要准备的物品、交通工具、费用等。甚至有游玩地方的地图,老师交代的注意事项非常详细。还会不断修改确认,最终发到孩子们手里就成了本小册子。行程表甚至会具体到几点几分干什么。到了目的地,三人为一个小组,这三人干什么都要在一起,包括上厕所。三人的名字,要遵守的条款都写在小册子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带的物品的准备。日本中小学给学生配备可以随时显示其所在位置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联络装置,如遇不测,一按联络装置马上就能知道学生在何地遇到了危险。
  【考场速用】秋游,走进大自然,特别是和小伙伴们一起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一个四年级孩子对秋游的渴望,也不难理解当孩子听说秋游被取消时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滋味。学生实践活动必不可少,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保障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设身处地想学生之所想,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秋游的安全工作,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点亮孩子的童年!
  适用话题 教育安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自然也是课堂
  四、凝眸美文
  教育安全不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
  □单士兵
  “您可知道我是多么盼望秋游?好不容易盼来了,却被您一条信息把秋游取消了,那条信息就像利剑一般刺穿了我的心!局长大人,您可知道我们的感受吗?”这是江苏南京一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致鼓楼区教育局局长的一封信》里面的公开“吐槽”。
  因为其他辖区的学生在秋游时发生意外事故,江苏南京鼓楼区教育局便紧急叫停了自己辖区内所有学校的秋游活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让童心难以接受,于是“致信”区教育局局长进行质疑。失望、不满、抵制……这些情绪弥漫在小学生的信中。特别是直接向“局长大人”发问,令人解气。比照那种长期被应试教育注入的“听话思維”,能有这样的批评意识与反抗精神,值得点赞。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有独立意识,少年有不服从的精神,中国未来一代才能真正具有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比起小学生这种率真,不得不说,相关教育权力部门实在有些虚伪。暂停秋游,就是朝令夕改,却非要打着“安全旗号”给自己正名。只要有起码的常识,就会知道秋游很有必要,而保障学生安全是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看到别的辖区出了安全事故,就认为“把学生关在教室里才安全”,这是典型的不作为,是缺乏责任担当的表现。扛着“安全”的大旗,冠冕堂皇地将学生封闭在四角天空里,是应试教育催生出来的固化教育思维模式。因为应试教育只会让学生活在题海里,不走万里路。而教育者长期禁锢学生的思维,最终也会让自己看不到外面世界的自由美好,失去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
  连秋游安全责任都不敢担当的教育,还能谈什么素质教育呢?看到别处发生意外事故,就吓得把学生关进教室里,试问之前教育管理部门到底有没有为学生提供科学严谨的安全预案?在推行素质教育方面,在保障学生安全方面,教育管理部门其实有太多的作为空间。问题是,也有太多的教育权力部门习惯了高高在上,以粗暴简单的做法,拖着孩子远离自然,让他们心中失去了美丽的春天和丰收的秋天。现在,“局长大人”面对孩子的呼唤与批评,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谁在制造这种没有文化的教育,谁在助推这种丢失灵魂的教育了。但愿这封信,能刺到教育者的心。
其他文献
我高考语文考了148分的消息传开后,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所有学弟学妹、亲戚朋友的问话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不是“你是不是很爱读书”,而是,“你是不是做了很多题”。  听了这样的问题,我很诧异,因为在我心中,语文从来是一个有关素养、无关应试的学科。语文分数与语文素养之间是一种单方向的关系。分数高的人,他的素养不一定好;而有着相当语文素养的学生,他的试卷分数一定不会差,因为他有着足够的积累,那些
期刊
要在这里“存档”吗?  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存档”与“读档”功能。我毫不犹豫地按下了“是”,因为只有这样,玩到后面,发现剧情朝不好的方向发展时,还能及时回头。读档,重来。  于是,我就一次次地在“存档”与“读档”之间,将原本选错的选项以及渐渐走歪的路一一纠正过来,走向那条人人都希望的通向美好结局的路。  一路向前,但當我终于到达那美好的结局时,却感到心累,又感到迷茫。因为我在不同的路线中
期刊
2015年9月3日,观阅兵之盛状,刘生晋毓深感有怀,遂作文以记之。  乙未年仲秋,习公近平邀天下宾朋,会于端门之前,聚于紫禁城旁。所邀之国者,或君主亲临,或遣使而至,盖半百之数,可谓前无古人,想来,后亦无来者。宾主虽尽天下之英豪,然习公亦不失大国之礼仪,神态自若,尽展中华之风范。巳时许,始阅兵之礼于天安门前。予观夫阅兵胜状,壮然惊世。军乐齐鸣,响彻四方;士卒高喝,荡气回腸。慑深山之猛虎,惊幽壑之潜
期刊
我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睁开惺忪的睡眼,穿上松松垮垮的羽绒服,拖着疲惫的脚步踱出小屋,步入那厚黑的空间。虽已是早晨,但看上去与黑夜没什么区别。冰冷的晨风像冰水一样扑面而至,顺着我的鼻腔,流入肺中,就这样吸上两口,人就清醒了,步伐也加大了,但不能就此精神起来。我总有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可我又能怎样呢?  抬眼望去,此时的景色有一种奇异的美。道路两旁的路灯像一团团发亮的蒲公英,吞吐着柔软的针,在它们的照射
期刊
人物时事速递>>  2015年11月9日,成立于1847年、拥有遍布140多个国家逾11万名会员的英国机械工程协会,将威廉史密斯科学奖首次颁给中国学者——汤俊,一位国防科技大学的27岁博士。该奖每年只授予1人,用以表彰当年度全球航空航天领域最佳原创论文第一作者或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30多年来,获此奖的不是资深航天主任就是航空首席科学家,汤俊是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获奖后的汤俊很淡定,“荣誉是暂时
期刊
文字作品跟生活别无两样:在生活中我们随便都会碰见不可救药的粗鄙之人,到处都充斥着他们的身影……同样,数目庞大的坏书、劣书源源不断、层出不穷。  坏的东西无论如何少读也嫌太多,而好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嫌太少。劣书是损害我们精神思想的毒药。  阅读好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不要读坏书,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因为人们总是阅读最新的,而不是所有时代中最好的作品,所以,作家们就局限于时髦和
期刊
某天编辑部开展了一场关于编辑出版的知识竞赛,比赛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答对加分答错扣分。众编相当积极,竞争也相当激烈,非科班出身的我愣是一题都答不上,能答上的也沒抢上,只好坐在座位上默默地看着他们的分数加了又减,减了又加。最后我得了一等奖。
期刊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芊芊芦苇,触动的是文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的是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的是我们学子的心灵……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请以“触动心灵”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内容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触动心灵”指的就是在内心深处引起我们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进而产
期刊
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当现场的画面传来,灾区的震后细节逐渐呈现,伤亡数字开始滚动,人们的心情也逐渐沉重。中国,这个美丽却多难的国家,时常遭遇劫难的创伤,却又时刻有一种昂扬的精神和抚慰人心的暖流在激荡……  灾难现场没有慌乱,也没有恐慌,一切救援快速而有条不紊……天灾无情,所幸,危难时刻,总有一群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人们感受到的,是来自国企的及时反应和守护。  挺进灾区,
期刊
想去一个城堡参加晚会以及过夜的渴望把我们抓住了。在法国,很多城堡改建为旅馆:一方绿色草地迷失在一大片没有绿色的丑陋之中;一段小径、树木,和鸟儿置于密如织网的道路之间。我开着车,从后视镜中盯着跟在我后面的那辆车。左转灯闪着,整辆车涌出不耐烦的波浪。开车的人正等待机会超越我的车,如同一只猛禽窥伺一只麻雀。  妻子薇拉对我说:“在法国,每五十分钟就有一个人在公路上惨死。看看这些在我们周围开车的疯子。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