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与授之以渔场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课型的研究探讨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索出研究性学习指导课型基本结构及教学规律,在研究性学习指导课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收集材料的处理方法,结果的形成方法及技巧等方面,摸索出一套可操作性的方案,它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下面,我来谈谈我们的实践。
  一、我们的实践:在师生共同研究中建构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课型
  首先,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向,教师传授必要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为解决好研究性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我们有计划地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是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进行的学习,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和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有意识地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产生也想试一试的迫切愿望;我们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等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如:学科实验的改进研究就比较适合实验法,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关问题的探讨就比较适合文献资料查阅法等。当然,更多的研究是多种方法并用的。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对如何观察,如何实验,如何调查和如何进行资料查阅等做了更为具体的指导。我们认为,只有交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钥匙,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畅进行,当教师真正把钥匙交到了学生手里,研究性学习也就真正开始了。
  其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研究,在师生共同的研究活动和互动中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研究性学习指导课型的基本模型。
  正如前文所说,在课型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必要的知识传授,讲了一些广告文案制作及文学作品鉴赏方面的基本知识,开出了上面已提及的有关讲座。在举办讲座的同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进一步研究的主题,确立个体的研究课题。
  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个人独立或小组合作,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广告文案制作小组有研究广告效益的,有研究广告修辞技巧的,文学作品研究小组的活动也开展的有声有色。我们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研究基本同步启动,使得学生的接受性学习过程与研究、发现新知识的过程紧密结合了起来,学习成为了一种内在的需要,成为了共性知识与个体知识融合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安排了总课时三分之一还要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活动,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体验,沟通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促进缄默知识的组织化、完善化和显性化。
  二、实践的成效:实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共同发展
  在我们的研究课型的建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当前的研究信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为学生开出了十多个讲座;有100多位学生参与了这一研究过程,确定了多个研究课题,撰写了近二十多篇研究论文,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查阅的参考资料上百种(册)。师生在共同的研究中,获得了共同的发展。
  1.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型在师生的互动中生成,教学、学习、研究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没有现成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需要,研究的方向,通过自己的研究,组织起显性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先进行研究,是这一课型的起点,此时的教师是研究者、学者。
  从学生的学习来看,研究的结论要他们自己去发现,课题要在他们的研究中形成,个体的经验、体验都成为课题的组成成分,学习、研究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的事。学生要从教师那里接受必要的显性知识,但这不是学习的目的,它只是研究的准备,学生是带着研究课题进入教室的,在听课中,他不再全盘接受,而是有选择地吸收,选择学习成为课堂学习的必然。在研究和实践中,则要学生主动地去收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产知识,主动、探究、逐步深入成为学习的特点。
  2.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题研究离不开信息的收集处理,学生在研究性的学习中,围绕自己的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网上搜寻信息,向有关专业人员咨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利用目录、专用工具书、网上搜索工具检索资料的办法,学会了对收集到的有关材料进行鉴别、分析、筛选,学会了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提炼。
  3.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题的构建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研究、实践合一的过程,学生在研究课题时,就要走向社会,进行实践。
  4.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题的非先定性,个体性,给了学生广阔的发展、创造的空间,在这片天空下,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之外。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基本上是一个独创的过程:听老师的讲座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会选择;在收集处理信息时,学会了批判、质疑;撰写论文时,学会语言表达和逻辑论证;论文修改时,学会反思,学会思维角度不断转换;讨论和答辩时,训练了敏捷的思维和反应,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吸收别人的思想……整个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更新自己思想,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5.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研究中培养了教师,实现了教学相长
  其一,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课题是生成的,学习过程应该是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个人的体验,缄默知识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是研究者、帮助者、参谋、参与者等等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参与课题的教师所接受、内化,逐步转化为教师自觉的教育行为。
  其二,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准备讲课内容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在参与和指导学生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跟上学生进步的步伐,也必须不断输入新的信息,并且要在某一方面成为专家。这自然促使教师拓展自己的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三,提高了教师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过程,要指导学生的研究,自己首先要学会研究,这就迫使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成为一个研究者,不断提高研究能力。开放式的教学,创新式的思维,对教育教学的调控要求更高了,强制性的权威的作用减弱,更多的要靠教师的学识、教育教学水平、人格魅力去凝聚学生集体,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也就促进了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当然,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模式,我们仍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以上拙见,权作引玉之砖。
其他文献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灿烂的明珠,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洋溢着中国文字的魅力,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情感。那一曲曲动人心弦的诗文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给了我们无尽的教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文?  一、收集信息  在学习一篇古诗文之前,一定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这样有助于理解古诗文所要表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的阅读与鉴赏活动中,应该不断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完善学生人格,提升他们的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方面,在引导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等方面,还应该多下功夫,才能
期刊
“情”是诗歌的灵魂。当然,这种情不是矫情,更不是魔鬼之情,而是人情之情。因此诗歌教学也应“披文入情”,突出情感教育。下面是笔者在诗歌情感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因情引情 进行诗教  中小学教材中选入的每一首诗都饱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是“近人情”的好诗,因情引情,就是读者根据作品的背景材料,对作品的主题有个初步的认识,并怀着相应的情感进入诗境中,品味诗句,感悟诗中感情,受到感染熏陶,引起感情上
期刊
我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在备语文教材时,着手于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尽力做到德育与学科教育水乳交融,使德育工作附着有物,都尽可能触动学生的思维意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把握了教材中德育的内容,还得选好教学时渗透德育的方法,这是能否有效渗透德育的关键。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因文而异,选择适当的方法,才能增强说服力,使学生易于接受,受到熏
期刊
创作一篇佳作犹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 谋篇布局恰似大厦的框架结构,而语言则是不可缺少的装潢。那么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绽放出诱人的光彩呢?不妨妙用比喻来优化语言扮靓你的文章打造出赏心悦目的文章常用方法如下:  一、标题设喻,一线串珠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巧妙运用比喻,能达到鱼贯全文一线串珠的效果。如作文题要求以“——就是一道风景”为话题作文。有位学生借用比喻拟出了“你就是一道风景”这样的题目
期刊
学会从课文中寻找写作素材,是培养学生具有表现和挖掘素材能力,发展智力,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让语文课本中的案例成为我们学生写作中的好素材。  高考作文的立意要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社会责任感,要热爱生活,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此基础上能在行文中夹叙夹议,再现古诗词的意象,融入自我感受,用散文化的手法、流畅优美的文字写下自己的
期刊
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展课外阅读是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切实加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还可以间接地接触社会、向自然、向生活、向实践学习,对别人的经验教训进行反复体味、咀嚼,从中不断发现、丰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可以说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助推器”。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呢?  
期刊
我从事语文教学已十五六个春秋,正如一位语文教育大师所说:“其实语文教学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更没有了路。”此话我深有同感。是呀,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千姿百态,每位教师都有每位教师的样儿,每位学生学习语文也有各自的方法,我认为这才是语文教学。试想如果语文课堂都千篇一律,那是什么语文了?在生本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堂应追求的是生动形象、活泼和谐、愉悦性情、陶冶情操的过程,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到
期刊
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提升精神品格。然而情文并茂的文言文,往往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对于一些学困生,更是“天书”一般。但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不能不学。长期以来,教师用大部分时间来讲解词义词法、句子翻译,把疏通课文大意作为教学主要目的,把一堂文质兼美的古文课上成了单调枯燥的古汉语教学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文言作品的真正价值,学生听得昏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教学中培养的重点,也是难点。有很多文章,特别是一些写得过于朦胧,主旨表达不是很明确的散文,在阅读时,存在很大的困难,这时,我们可以分五步来概括文章。  第一步,重视阅读中第一印象  碰到难以理解的文章时,首先要静下心来,然后通读全文,感受文章的种种材料。抓住对读物文本内容的“第一印象”,也就是“直觉”或“初感”,去寻找那最打动和刺激心灵的那一点。这种初感印象,就可能是文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