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本身“有话要说”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my0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保护史
  作者:尤嘎·尤基莱托
  译者:郭旃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11年9月
  定价:98.00元
  
  历史被看成现代的生长土壤,一种校验坐标系。这意味着坐标系的准确非常重要。
  
  最近各地复古之风骤起,以“存古、复古、创古”的标志性口号,不断出炉着各种古建筑乃至古城复建计划(北京刚刚公布要复建6处新中国成立后被毁的古城地标)。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频繁听到各种“维修性拆除”、“拆除性保护”事件。在这股风潮中,我们到底是在用“中国式”创新推动着建筑保护的国际发展,还是在重蹈已被彻底抛弃的错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建筑遗产保护?最近翻译出版的《建筑保护史》,描述了人类两千多年建筑保护历程,可以激发我们对上述问题进行深思并得出答案。
  尤基莱托在国际建筑保护界从业了二十多年之后,为了深刻理解建筑保护的本质目的,进入英国约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建筑保护史》一书原本是他在1986年完成的博士论文,为了向公众普及建筑保护理念,后来对博士论文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写和补充,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建筑保护史》。这意味着,该书不仅有着广阔的视角,而且有着很强的思考深度。
  《建筑保护史》首先将整个人类社会的建筑保护分为了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种实践方式。这大致可解答北大某著名教授,也包括很多人的疑问:既然我国古代的建筑方式本来就是不断以旧换新的,在建筑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或倒塌之后,总是以相同或类似的风格在原址上重建新建筑,那么像大同、台儿庄那样以大规模复建古建筑或建造仿古建筑而进行的历史文化传承,为何就是与国际保护理念背道而驰的呢?
  因为在传统社会的人们眼中,一段历史总是被另一段近乎同样制度的历史所取代,例如清取代明,就把自己视为了和明朝同类的、正统的合法继承人,故有康熙六祭明孝陵,并为之立碑的举动。在这种历史观下,常常发生复建以前时代建筑遗产的事例,例如奥古斯都称帝之后,立刻复建了很多希腊神庙,以证明自己是古希腊文明的同类继承人。另一方面,传统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建筑生产方式都变化不大,我们总是以传统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相同或类似的建筑风格不断地以旧换新,从而建立起与文化传统的直观联系,维护着社会的传统性,这在东亚和中东尤为明显。
  然而,经过了理性主义、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现代社会却完全不同了。到19世纪中后期,人们开始完全认识到:历史一往无前、永不回复、无法回复,也绝不应该回复。与此同时,社会组织与生活方式和传统社会发生了完全断裂式的改变,建筑材料、技术、生产方式也同样如此。钢、混凝土开始取代石、木等传统材料。我们其实是穿着西装、吃着麦当劳、用着钢筋混凝土建造着大同的仿古建筑。19世纪中期的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社会思想家羅斯金曾说,即便如今建造一堵与中世纪一模一样的石墙,其意义也完全不同了。
  当然,建筑领域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个漫长的过程。1889年建造起来的埃菲尔铁塔在建成前遭到了强烈的抵制。配合现代社会新材料、新技术的新建筑风格直到二次大战后才完全确立。这也说明了为何巴黎19世纪中后期的奥斯曼改造仍采用着古典形式。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类社会选择了与传统社会的毅然诀别。是的,与我们想象的相反,19世纪末逐步理论化的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体系正是首先建立在历史观与过去的毅然诀别上。但在与传统社会挥手告别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历史文化传承,这为现代社会建立了发展的肥沃土壤,某种孕育的子宫,一种成果定位和检验的坐标系,一种目标确定和指引的坐标系。而这一切最直观、与我们最密切联系的就是我们生活其中的建筑遗产。我们需要建筑遗产,但不再是传统社会以类同风格任意更迭的方式,而是被现代社会所定义的保护方式。
  历史被看成现代的生长土壤,一种校验坐标系。这意味着坐标系的准确非常重要,否则的话,这种坐标系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随着19世纪中后期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和现代文献学的出现,真实、客观开始成为建筑保护最根本且不可动摇的基石。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建筑保护理论体系在19世纪末出现了,随后经过不断的细化和补充,在1964年以《威尼斯宪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人们开始将建筑遗产看成一部大型史书,每个建筑构件被看成这部史书的一个书页,每砖每瓦被看成一个单词。保护首先意味着这部史书不能以蒙蔽为目标而被故意篡改。史书的篡改方式之一就是模拟原来的口气和笔调,用同样或类似的风格大幅度的换单词,换书页,却故意让读者误认为原来就是如此。这种事在传统社会主观性的历史观念下经常发生,比如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董希文所作的《开国大典》被修改过多次,画中的人物不断增增减减。二战以后,欧洲的建筑遗产保护界实施了很多“解修复(de-restoration)”,就是再次拆掉以前修复中主观蒙蔽式的部分,恢复历史原貌。法国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建筑修复家维奥莱-勒-迪克修复过的多处建筑也被实施了“解修复”。建筑保护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主观历史向客观历史的根本性转变。
  自1964年《威尼斯宪章》颁布以来,在现代社会大踏步向前,经历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同时,我们非但没有看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衰落,而是目睹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化遗产保护热潮,其中也包括建筑遗产保护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的飞速扩展。建筑保护的问题不是更少了,而是更多了,比如在保护规模大扩展之后,建筑遗产如何更有效地与当代社会的携手问题,比如由旅游热潮而引发的遗产过度开发问题。
  尤基莱托的《建筑保护史》正是在这种背景中,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坐标系的坐标系。这本书为我们描绘了内容极其丰富、波澜壮阔、一转三折的建筑保护史,既有文艺复兴借尸还魂式的保护,也有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民族情绪的保护,还有19世纪激烈的修复与反修复斗争,最后是19世纪末以客观历史为主导的保护,以及20世纪中后期客观历史与艺术享受并举的保护。该书所描绘的丰富历史本身就是“有话要说的(voicefulness)”,当我们面临种种疑问时,你总会在这本《建筑保护史》中找到启发你思考的史实。(作者系同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
  
  法国文人相轻史
  作者:(法)安娜·博凯尔、
   艾蒂安·克恩
  译者:李欣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定价:26.00元
  
  三国时曹丕就说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可见这一现象在古代就有很悠久的历史,在现当代更是不绝于缕。不过,读完这本书会发现,这一传统也不是中国的专利。
  本书叫《法国文人相亲/相轻/相倾史》或许会更全面。所谓相亲,就是彼此关系亲密,不仅互相唱和作品,而且成为密友乃至情人,不仅限于男女,甚至发展到女女之间,本书第二章《玩弄文人的女人们》里的乔治·桑尤为典型,她和梅里美等人之间的分分合合,放在今天,一定可以荣登报纸娱乐版头条,甚至拍成狗血言情剧,让人不禁感叹“贵圈真乱”。所谓相轻,也就是互相轻视,著有《博物志》的法国古典作家朱尔·勒纳尔就说过:“别人的成功让我难受,如果是名副其实,我就更加难受。”因此,在创作、参政乃至竞选法兰西学院院士等方面,文人们不仅存在党同伐异的派别之争,也有内部之间的你争我抢,《新约·约翰福音》第16章说:“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作家维尼说,这句话道出了所有新当选的法兰西学院院士面对前任院士去世时的心情。所谓相倾,也就是互相倾轧,即使在左拉为德雷福思事件写下《我控诉》后,虽有法郎士、普鲁斯特、勒纳尔等联名声援,也有人如莱昂·布洛瓦在左拉因此受到审判后谴责他借此“沽名钓誉”。
  本书的两位作者写的并非无稽之谈的野史,而是从这些文人的日记、密信、情书乃至指桑骂槐影射同行的作品中勾勒出19世纪法国文学的另一面,读来饶有趣味,而且,他们之间的辩论、指责和批评,为当时的文坛注入了竞争的活水,造就了法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徐图之)
  
  不必读书目
  作者:刀尔登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定价:25.00元
  
  不少学者乐于推荐必读书目,刀尔登却逆流而上,推出自己的“不必读书目”。说是“不必读”,其实作者的意思并非是他列出来的书完全没有阅读价值,而是说某种读者不必读那些书,因为一些读法是要不得的,甚至有害处。收入该书中的四十九篇文章,选择的“不必读书目”不仅有包括诸子百家、“四大名著”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也有各种长销类的酒经、马经、情书等大众读物,刀尔登对之进行点评,逐一列出一条条“不必读”的理由,观点鞭辟入里,深中肯綮,对囫囵吞枣的阅读者有解毒之效。(杨津涛)
  
  一切只是预演
  作者:沈旭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2月
  定价:32.00元
  
  影评写作和任何的评论写作一样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当评论对象,也就是一部电影冷却掉后,影评如何保持生命力?我们所知道的王怡是借电影谈宪政,李欧梵则更注重文化层面上的解读,沈旭晖与他们都不同,他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从电影中看出了繁复细密的国际政治与历史的变化。沈旭晖在解读一些与反恐相关的电影时发现,内地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大国如何在情节当中角力,香港观众则习惯关注个人角色的影响,对非国家个体扮演重要角色较能接受。简单来说,沈旭晖的影评是借电影浇筑政治的壁垒。(林半塘)
其他文献
在地里劳作的河北老农,北京工地上的建筑工人,还有早早起来趴活的出租司机,不会意识到自己会跟一场马拉松扯上关系。10月19日的北京马拉松,有可能以“霾中漫步”的姿态被写入历史。  几万人在城楼下静听枪响,远处摩天大楼在虚无缥缈之间,有人戴着防毒面具霾中奔跑,“北马”制造了42公里的魔幻现实主义,这也是当下中国诸多神奇现象中的一个。  参加“北马”的几万人,被一篇流传很广的帖子斥为“SB”。跑步者闭上
从别致外形到舒适内在,澳大利亚摄影师Marian Drew的新度假屋德鲁屋(Drew House)都是不可模仿的。  “丛林营地”是本土设计师Simon Laws想要营造的总体感觉。  它采用半开放式设计,集舒适的居住感觉和刺激的野营体验于一身。户外餐厅和休闲区上方的弯折金属顶篷仿佛远处的海浪,视觉美感和抗冲击能力都很优秀。而整栋房屋最大的亮点在于那个圆筒形的起居仓,外端的百叶窗被设计成了旋转扇叶
一个人做饭吃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尝试许多做法,而不必担心失败了对不住别人的空腹等待。在饭馆里吃到熟醉蟹,酒香混入肥腴,绵润中透出蜜香,紫苏的芬芳萦绕其中,于是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决定自己试试。熟醉,就是先把蟹蒸熟了再醉卤,比起生醉,至少有一种让人盲目的安心。  之所以说“盲目的安心”,是因为可能会被老饕文人汪曾祺笑话。在汪老心中,生醉蟹可是天下第一美味。他写过家乡人送给他一小坛醉蟹,有天津的客人来,特意
2013年3月29日,储户在首都尼科西亚的一家大众银行门口排队等待。  历经九个月的谈判之后,安妮·索顿终于成功卖掉了她家在塞浦路斯的别墅。“最后卖的价格比我们买的时候要低一点,但还算合理。”她说,她对这笔交易感到满意,因为地中海沿岸的别墅最近都不好卖,她见过太多拖了四五年都没脱手的前例。  卖房换来的钱大概是20万欧元,在3月13日已经转到了中介律师设在塞浦路斯银行(BoC)的客户账户中。索顿夫
“是不是很邪门啊,我每次好好谈恋爱,就会冒出暗黑元素,上演群雄逐鹿的戏码,我正想改朝换代,他们却一哄而散,让我一个人对墙发呆。”文艺女友感慨她的烂桃花。我说,那叫虚假繁荣吧,就像你不想跳槽时猎头电话不断,你以为自己身价高涨,前途无量,真有一天你想告别老东家,那些挖过墙脚的连面谈机会都不给。  女人经不起“到我碗里来”的诱惑,哪怕她明明有了一大锅吃的。我曾在东三环高级写字楼里和创业女人约见,她神采奕
天塌下来了  2007年的那个母亲节,到了该放学的时间,可是女儿方娟还是没有回家。杨建芬正打算出去找时,门开了,女儿拿着一大束玫瑰花出现在面前:“妈妈,母亲节快乐!”  即使孩子已经离去4年,这依旧是杨建芬脑海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画面。  “5·12”地震之后,年过半百的杨建芬总是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很差,经常丢东落西,提笔忘字。但是女儿生前的每个点滴,似乎就发生在昨天,细节历历在目,甚至连一些事件发生的
设计师会给自己打造一个怎样的住所,这永远是个令人好奇的话题,在新加坡的Jalan Mat Jambol,无论谁看到设计师曾庆中的家,都会不由自主停下脚步,张大嘴瞪大眼睛。  它被夹在一排联排别墅中间,门面不大,“我当初给市区重建局看规划时,他们觉得这个设计真是太糟了,连施工图纸都不完整!”曾庆中承认。“窗户在哪儿?怎么防水?”这些都是让人疑惑不解的地方。  院子没有大门,只有一棵歪歪曲曲的弗兰吉帕
一個学心理学的中东女孩,要结婚了。中东婚礼非常盛大,还要连开几场。她来自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三番四次地让她邀请自己的朋友来参加婚礼。于是她邀请了两个很不熟的同学,和他们的一个朋友,也就是我,去参加仅为女性亲友准备的那一场婚礼。她说:“只要是女孩子就好了,还有记得不准带相机。”  正因如此,我混进了一个陌生人的婚礼。我们怀抱见市面和去骗吃骗喝的小市民心态,做贼心虚地穿上了自己最华丽的礼服。我们尽量让
南宋朱熹少时,有大官刘子羽帮助过他。刘家世代为官,所谓累世簪缨之家。但是,人家当官,信奉“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每个刘氏子孙都可以无愧地说:“我的成长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  刘子羽的夫人卓氏,想给小儿子刘平甫小名五哥的谋个好工作,当“干官”,干官掌国家财物均输,职能类似今天的发改委。当时刘五哥已经通过了政府的考试,具备了任职条件。卓氏夫人就想通过家族在官场的影响力,给儿子运作一下。这事被
去过台湾的人,大多都惦念着肉臊饭。闪着光的肉臊盖在饭上,要说色香味,色是的确单调了些—就是酱油色,可就是奇怪,一碗入肚又想多叫一碗,配菜也不用多,就着简单的烫青菜就“有菜有肉又营养”。从台湾回来后,我总是念念不忘,总想自己做,借着王家卫《一代宗师》经典台词,我喜欢喊它“必有回响的肉臊饭”。  虽然在台湾作家焦桐的眼里,肉臊饭不宜独食,反而应该在闹腾的空间和狂饿的好友抢食,大口大口敞开来吃。但我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