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儿童阅读与言语表达的最佳结合点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aktime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亟待唤醒的三个方面
  1. 唤醒对语言的热情。教学《雾凇》一课时,笔者分三步让学生领略“奇观”的基础上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一是领略汉语的简约美。在初步了解雾凇形成原因和过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家是用怎样的一句话来解释的?(准确简约,提高概括能力)笔者进一步启发:由“凇”的“冫”你想到哪些字?(冷、冰、凝等)我将“冷”和“凝”写在课题“雾 凇”中间,学生顿悟:“雾凇”就是由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在树枝上面“凝”结而成的,古人仅用“雾凇”两字就高度概括了这一自然现象,汉语的简约美令人叹为观止。二是诵读汉语的音韵美。第一自然段有许多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画面也美,如“大地冰封、十里长堤、洁白晶莹”等,这是汉语独有的现象。我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阅读,也用四字词语来描绘雾凇奇观,加深对雾凇的喜爱之情,诵读指导水到渠成。三是实践汉语的意境美。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课文以诗句来结尾,留给人们无限遐想。我分别展示了雾凇远景和近景两组画面,学生被壮观奇异的镜头感染,此时引导他们用四字词语、用比喻、拟人的句式由远到近写写“我”眼中的雾凇,学生由语言文字的读者变成了作者,由雾凇美景的仰慕者变成了知音。
  2. 唤醒表达的欲望。《钱学森》一课中,钱老的爱国言行令人敬佩。老师们常将其他留学生简单地置于钱学森的对立面,这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思考无益;也总喜欢将读写结合安排为“给钱老的颁奖词”,学生写得虽像模像样,但热闹过后却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如此表达是学生的主动表达,还是只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读写结合的任务?如此表达是学生自己的语言,还是模仿成人的语言?我以为这样的结合放之四海皆准,没有找准结合点。笔者在让学生通读钱学森与留学生们的谈话后,引导思辨:留学生们想不想回国?说说你的理由。多数学生认为“不想回国”,因为他们劝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有些留学生想回国”,从“现在”一词可以看出他们不是不想回,而是将来可能回国,从“只怕有困难”,可以看出只是担心没有科研经费和设备,他们还是心向祖国的。我相机引导:1949年的中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天,从“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中,你读懂了什么?同学们认为留学生们都是热爱祖国的,和钱学森不同的是他们是在“等待”条件。而钱学森强调去“创造”条件。在真实表达的同时,同学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得到了正确引领。
  3. 唤醒生活的体验。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深化体验,提升情感,丰富经验。《老师,您好!》一课,笔者组织学生写老师对自己关怀的例子,学生泛泛而谈,不是辅导作业,就是纠正坐姿,甚至是师生间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当我播放完班级的同学一年级刚入学时和老师在一起的愉快画面,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同学们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思绪飞到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个个爱心故事。学生不是没有爱,而是缺少唤醒,需要老师唤醒学生未泯的童心,唤醒对生活对语文的热爱。
  二、实施唤醒的多元方式
  1. 回放式唤醒。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通常是浮光掠影式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将场景再现回放,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去观察感受。而许多介绍风光的课文如《泉城》 《九寨沟》 《西湖》等,就是很好的导游词资源——介绍有顺序,说明有特色。学生品读后往往意犹未尽,都有去看看的冲动。这时,可以让学生和家长搜集或拍摄相关的风情图片、视频,并按一定的顺序配上恰当的导游词,以小导游的口气介绍给大家;还可以让旅游去过这些景点的同学通过剪辑、表演将现场“搬”上课堂,唤醒模糊的记忆。
  2. 追问式唤醒。语文学习是师生、文本、编者之间真诚对话的过程,追问是唤醒对话的高级形式,它能从平淡之处发现神奇,及时捕捉课堂的动态生成。《姥姥的剪纸》一课中就有一些生动的方言俗语,如“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后两句活灵活现容易理解;前两句很容易被忽略。我追问:“为什么不说剪猫像猫,剪狗像狗?”(猫和虎很像,变成剪纸就更像了)“庄稼人为什么要将两种相像的动物放在一起夸?”(剪得特别像,细致入微)“你能不能也这样夸一夸姥姥”的追问,让学生从不起眼的字句中看到语言的魅力,学生就此处仿写,则顺理成章。
  3. 逼迫式唤醒。笔者从《安塞腰鼓》 《黄山奇松》等课文中出现的连排比喻、拟人中得到启发,我们写教室里的荷苞花,要求至少连用三个拟人或比喻,“逼”其最大限度地细致观察、大胆创想。有人写道:“荷苞花有两片花瓣,大的花瓣是一个空心的椭圆形,上面有个小孔,小花瓣就长在孔边上,它看起来真像一个金黄的荷包蛋,这也许就是它得名的原因吧;它又像金光闪闪的小灯笼,也许是给小虫子指路用的;还像是鼓鼓的花苞裙,也许是为蝴蝶参加舞会准备的!”
  此外,可以通过细节描写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如学《珍珠鸟》一课后,我让学生仔细观看小猫扑鸡毛的视频,同学们抓住小猫的盯、挠、跳、扑、咬、撕等动作来写,充满了童趣。
  4. 融通式唤醒。融通式感受重于观察。《石榴》一课中对熟透了的石榴的描写:“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同学们心中的石榴俨然成了快乐的孩童。在他们的语言世界里,石榴花是鼓着劲吹的小喇叭,白云是四蹄生风的白马,他们相信“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母亲的嗓音可以让“小院立即飄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老牛可以说话,牛犊可以顽皮。这些课文让学生明白,太阳不再只是“大火球”,也许是“玫瑰园”“番茄太阳”“跳水员”……引导学生感悟作家独特的表达,唤醒学生的独特感受,奇妙的语言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在读写中培养审美能力、提升思维品质,这需要我们善于创造宁静自由的学习场,唤醒学生对语文的热爱,让他们成为对世界饱含情感、对观察充满兴趣、对问题独立思考、对表达怀有诗情的具有语文精神的人。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一、走进生活,唤醒激情写作  情趣作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无话可写是学生不愿意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找到写作方向,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情感真挚的习作。  在一次以“亲情”为话题的写作训练中,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生活处处皆文章,今天我们写的作文题目是《那一刻,我理解了母亲》,请同学们利用
期刊
一、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关注课前阅读方法的优化  小学生自身还处于一种基础的学习期,阅读的能力本就相对较弱,教师对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应该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落脚,让他们有法可依,有形可仿。语文阅读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体现在字词句篇的学习上。那么在学生进行阅读预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量化的阅读任务的分解及布置,进行阅读方法上的具体指导及引领,让学生在课前多次地读文本、学文本、思考文
期刊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的现状,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语言关”和“内容关”一直是语文老师关心和不懈探究的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习作教学带来新的契机。将现代信息技术适切地应用于习作教学,把图像、声音、文字
期刊
一、走进秋天rn师:当夏蝉收起她的歌喉,当树叶开始泛黄,秋就来到了我们身旁.说到秋,我总会想起这首小令.(出示并朗读《天净沙?秋思》)你听出了什么?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面对日益海量的信息,如何在信息库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并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整理、归类和相
一、吟诵古今诗,回眸昔日辉rn师:我们的家乡仪征真州城南“大码头”,历史辉煌,曾有众多文人墨客为之作诗、作书、作画.本学期我们班开展《大码头》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到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指数型分级B类基金,简称杠杆基金,是普通证券投资基金(通常为母基金)被按基金收益或者净资产划分为两级或多级风险收益有一定差异化的基金份额中带有高风险杠杆(进取级)且投资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