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失职道歉”的异化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rey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4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圳市政府部门责任检讨及失职道歉暂行办法》。《办法》明确规定,“政府部门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向公众道歉。”有关人士认为,这一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对行政责任体系的完善。”
  笔者认为,从实践层面上,这种“失职道歉”存在我们不愿看到的异化的可能,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其一,“失职道歉”具有异化为“减压器”的趋势。与责任追究、纪律处分、违法犯罪惩处相比较,“失职道歉”更多地体现了政府部门的人格化,以及作为法人单位的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的礼貌。这缘于道歉的礼貌属性。但礼貌这个东西,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向对方索取“原谅”的言外之意。乙再向甲说句“没关系”,甲乙双方就可以握手言和了。在这里,道歉就具有了“减压器”的功能,它能把问责与追责的压力减到最低限度,甚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势必造成相关法人或个人事实上承担的责任与其应该承担的责任不相符合。
  其二,“失职道歉”还存在异化为“挡箭牌”的可能。《办法》规定,“政府部门应当道歉而未道歉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责令其道歉。”既然如此,就在不知不觉中把道歉當作对事件责任者的处理方式之一来对待了。在这里,道歉就成了“挡箭牌”——道歉是在“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责令”下作出的,它就说明“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已经对事件作了组织处理,事情应该到此为止,还想怎么样?道歉成为“挡箭牌”是危险的。它的直接后果是责任者成为“逍遥法外者”;间接后果是破坏整个法律法规体系的权威。
  道歉缘于礼貌。道歉的适用事项,应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是“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就不是道歉不道歉的问题了。“重大事故、重大事件”发生后,公众需要的是道歉吗?——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我捅你一刀,再向你说声“对不起”,有这个道理吗?
其他文献
中国式的垄断福利并非国际惯例,它因行政垄断而生。尽管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体制相异,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内部治理和反垄断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治理中国的垄断“福利腐败”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子商务活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手机银行更是异军突起,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手机银行的基本概念,然后通
1965年,美国人约瑟夫·巴尔博扎“揭发”4个美国人彼得·利蒙、亨利·塔姆利奥、乔·萨尔瓦蒂和路易丝·格雷科谋杀另一名男子爱德华·迪甘。被“揭发”的4人后来均被判入狱。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2001年的一份备忘录最终证明了4人清白。备忘录上记载,巴尔博扎之所以诬陷他们,是为了保护FBI安插在黑手党内部的卧底文森特·弗莱明。FBI故意隐瞒了事实。  备忘录被公开后,已经坐了33年牢的萨尔瓦蒂和
一些县(区)委书记之所以能够为所欲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人主观上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思想道德和纪律防线松弛;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现行的一些制度存在漏洞、监督乏力的问题,给违纪违法者以可乘之机。  为加强监督效果,应考虑市州、区县纪委书记实行上一级委派任用制。  县(区)委书记作为县级领导班子中的“班长”,处于核心地位,在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稳定、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责
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本以为是件普通肇事案,一封遗书却道出了惊天秘密:这场意外竟是绝症父亲蓄意制造的!目的就是为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挣”笔学费。17岁的儿子知道真相后,面对父亲无私的父爱和自私的做法,内心十分矛盾……    父亲突遭致命车祸    2005年初,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的童黎明从单位下岗,贷款买了辆车跑出租,一家三口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然而,一场不幸突然降临。  2005年6月23日晚,
蒲白矿业公司是由始建于1959年1月的原蒲白矿务局改制而成。成立50多年来,蒲白经历了组建、下马、恢复、压缩、上马、扩建、新建等曲折而艰难的发展过程。“十二五”期间,蒲白
企业管理差异化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本文从人才选拔、岗位培训、企业文化、薪酬分配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实现差异化的管理。
最近几天一段时期,在带妹求学的洪战辉感动众人之后,又有几位事迹更具有“冲击力”的人物进入人们的视野:最近3年,每逢假期,重庆开县郭家镇北斗村小学老师刘念友都会到镇上煤矿下
2005年3月,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检察院在侦查一起工程行贿受贿案时.发现淮海工学院体育部主任、副教授陈万章竟然是这起受贿窝案的“二传手”。
10月15日,胡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毫无疑问,今日中国的一个显著进步就在于“社会”从国家框架中崛起,在政治、经济主导的现实格局中终获一席之地。从梁漱溟先生“个人永不被发现”的喟叹,到举国上下对社会建设的孜孜以求,其间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