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趣(外一篇)

来源 :东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大早,接到好友电话,去牛头山门口集合,踏雪寻梅。上次因为工作而失约气象山,后来看大家在雪地里的照片,好一阵后悔。这次可不能再错过了。
  下雪天司机不愿进山,好说歹说下,才把我们送到东风公司车身厂后门。牛头山的雪要比城区厚多了,厚得连公园里的房子都比平时矮了许多。到达山门的时候,已经有十几位朋友等候在那里了,大家七嘴八舌,叽叽喳喳,有的说,喧嚣躁动的现实将我们禁锢得太紧了,内心深处无时不在渴望着挣脱桎梏,放飞自我。有的说,这场大雪让阴冷又枯燥的严冬重新焕发了生机。有的说,皑皑粉雪掩映下的群山寂寥而空旷,如诗如画,为尘世营造了别样的浪漫和温馨。
  放飞自我是我们这些踏雪者的共同心愿,我捏上一个雪球,照着储云掷去,仗一开打就没了章法,顾不得细瞧,只管把那雪球往人身上打去,不分敌友,没有盟军。冬雪装扮的小树被笑声感染,将一树"白雾"撒在了我们的脖领间。惊叫着跑开将雪抖落,歪着头再若有所思的看看,复又跑到树下,孩童般使劲摇晃树干,厚实的雪帘实实地喷洒下来,落个满头、满身、满心。于是,开心地、毫无顾忌地大笑。回头望去,满树的雪像积蓄已久的心事,遇到我们这群知己,便洋洋洒洒吐了个痛快。宽阔的滑草场上空着大片洁净,我想,没有一个人不愿意在这里留下一串属于自己的脚印,很多时候,我会心无旁骛,虔诚而工整地留下暂时可以证明自己来过或存在过的痕迹。
  伙伴们也和我一样,清浅首先迈进了这片晶莹纯洁的处女地,红色的棉袄在雪地上如点点跳跃的火焰,身后是两排深深的令人心动的足印,足印尽处伊人翩然而立,灿然一笑,融了雪中多情的双眸。可爱的小雅仰着头,双臂舒展开来,从坡上冲下,先是画着"S"型奔跑,再就是原地转圈,转得晕了,就依势躺在地上,周围的我们放肆的扑了上去……一旁的摄影家们用手中的相机忠实地记录下女子们在雪中嬉戏的情景。为了一个腾空的动作,挽着手的我们蹦跃十几次,不为摄影师的赞许,只用这种方式来宣泄心中的快乐。女儿边叫嚷着衣服冻住了,边把冻得通红的小脸贴在我的脸上,顿时,雪花一样的清凉传遍我的全身。
  人一旦回归自然,便纯真如孩童,简单而纯粹,所有纷繁复杂的世事都抛之脑后,圣洁如初。但我们是踏雪寻梅,很快的,我们就进入了主题。
  每到梅开时节,总幻想着一种能入得古画的良辰美景:大雪纷飞的荒郊野外,鸟影不见,人迹全无,几缕梅香,一座古庙,裹一件带帽斗篷的我低了头,迎了雪,慢慢行走在雪的深处去觅香探梅,带出一串曲曲折折的足印。随着清香渐近渐浓,一枝红梅忽地从山石旁斜出,转过去,苍劲的树干上缀着血红色的梅花,点点含笑凌风斗雪。山石下一溪涓涓细流,其上是简陋小桥,素装大地静寂安然……
  牛头山上是有梅园的,只是错了腊梅开放的时节,所幸还余两颗欲放的花骨朵,幽幽静美不落俗尘,盈盈蓓蕾清逸无瑕,一丝沁骨的幽香自花中透出。天地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不例外,这两朵驻守枝头留恋不去的梅,大概是对我们此行夙愿的弥偿吧。
  写到这突然想起,这几年来,好像每次下雪我都会上牛头山,事实如此巧合,并非刻意安排,只不过,每年陪伴赏雪的朋友都换了他人,就像年年怒放的腊梅,今年这朵已非去岁故友。
  
  
  雪灾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情无比沉重。为曾经有过的因下雪停产放假的通知而欢呼雀跃,为曾经说过这雪一直下到过年才好的话而懊悔。
  面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面对一张张焦灼,无助的面孔,我的心一直在收缩,收缩,收缩到暖阳也无法到达的腹地。再看上次在牛头山雪地里嬉戏的照片,徒然产生一种"不知民疾苦,兀自唱丰年"的讽刺意味。雪下的时间太长了,最糟糕的是赶上春运,关键时刻火车停运,飞机停飞,高速关闭,所有的运输工具在这场该死的,突如其来的经久不息的大雪面前束手无策。它让无数人为了回家而苦苦挣扎,让我们的同胞们因断水断电忍饥挨饿,让返乡心切的游子因车祸而魂断异乡,让一向运转有序的城市几乎乱了套,本已不堪重负的春运,更是雪上加霜。
  全国都冻成了一砣冰,我无法想象那些因雪灾而断电停水的城市居民是如何度过那些日子的?灾难袭来,暴露出城市及一切人造物的脆弱,也让人看到了基于生命的意志,无论大人小孩都用非同一般的韧性同天灾抗衡着。上网看到《南方都市报》解救"留守儿童"的报道:"30个孩子,最大16岁,最小2岁,前往广东,与在那里打工的父母团聚,被困京珠高速公路8天"直至2月1日凌晨获救。这些孩子从我们湖北仙桃出发,在冰天雪地里苦撑了八天,想必获救的经历肯定是充满曲折,但他们在漫长的困厄中显示的坚忍让我肃然起敬。广州火车站的军警用厚厚的8重人墙保障20万旅客的安全,人山人海里,一名晕倒的女性被素不相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用手高高托起,抬出了火车站,这张旅客合力互助的画面令人动容。关键时刻,人民军队临危受命,军机出动,坦克上路,炊事车为农民工和旅客送上热饮热食……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官兵给司机喝矿泉水,自己"喝"雪的报道,这让我想到了九八年那场军民协力抗洪救灾的场景,无数荡气回肠的镜头于此重现。人民的子弟兵用坚韧的毅力忠诚诠释着新世纪"最可爱的人"的内涵。前几天,一个朋友从外地赶回十堰接他的家人去北京过年,我问他:为什么要去北京呢,现在出行很困难的。他笑笑:"去那边玩玩,北京变化很大。"我毫不客气地说,别再凑热闹了,如此游山玩水,还不如给归心似箭的打工者留个座位,为国家尽一点微薄之力好。
  早上看凤凰卫视的国新办记者会,这几日天气晴好,一切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也陆陆续续接到很多外地好友平安到家的信息。这次看够了雪,"赏"足了雪,对于它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瑞雪兆丰年,雪灾后,我们的国家正在采取很多应对措施,相信2008年的冬天再一次降雪时,我会是另外一种心境。
其他文献
雪中乌鸦    回家的人还没有起身。天空骤冷  雪顺着风的方向,起伏、浩荡,越来越渺茫  大地退到了一根根玲珑的树枝上。  这些迷途的归鸦,多像老家外出谋生的兄弟  抱着身子,困在树枝一样的脚手架上  不安地张望,让人内心发怵。  直到寒冷褪去羽毛,直到悲伤离开肉体  雪,我看透了你的辽阔和纯洁!  这些大地的真相,仿佛雪天遗落的一个个污点  被风轻易擦去。谁说诗人没有故乡  老屋檐下的那些冰凌 
期刊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需要你,绝非一时好奇  而是一种本能的企望  一直追溯到上古    隆冬的气息开始弥漫  东风,我学着古人的虔诚  在祖国的大西南把你守候    万事俱备,东风已到  眼前的物事  以风的姿态,一路展开  东风,赋予一种车的名字之后  它也像你一样  通宵达旦,顺理成章  跑遍整个世界  串起四个季节,一路归来  透出金色的麦芒和泥土的馨香  看你满载的样子  饱饱的  你的
期刊
小夏是工厂里一名宣传干事,性格开朗,快人快语,工作起来更是风风火火。平日里工作很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写稿子、编辑新闻。  小夏有个6岁的儿子,正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需要去寻求答案的年纪。他对于妈妈经常周末加班感到非常气愤,但是又无可奈何。  这天,正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间。6岁的儿子突然问小夏:“妈妈,别的小朋友的妈妈都是什么护士啊、老师啊什么的,你到底是干什么的啊?”  儿子一句话还真是把
期刊
今年的夏天怪热,走在街上,就像走在一个无边无际的蒸笼里。  没有冷气的小巷子里,发廊妹们几乎全“露点”,尽管如此,来的人小偷一样,探头探脑,犹豫中又有些依恋不舍地走了。电扇疯了样地旋转,掀起她们短的裙,裸着晃眼的大腿,毫无生机地耷拉着。  放着冷气的休闲吧里,买卖火了,排着队的小姐们被人领空了。黑暗的舞厅里显得分外的静,异样的暧昧,其中的人们都井水不犯河水地做着各自的事儿。   包围在酒池肉林中,
期刊
我有个外甥开饭店发了财,购车置宅,住进了豪华的丽丝花园,挤入了新贵们的行列。而我,同样也是开饭店的,却走了个背字,赔得黄鼠狼烤火,爪干毛净;城里没了立足之地,只好跑到河北农村租了几间农民房,养些鸽子,种些菜蔬,过起了乡野生活。尝到了“采菊东蓠下”的味道,体会到陶老夫子未必是清高,可能跟我一样,是缺钱。  闲来无事,我也学学时髦,养了条狗。狗是从乡村集市上买的,也就是一般的柴狗,是乡下常见的一种极平
期刊
默默无闻的一粒种子  以无法计量的  信念与力量  使一株草从悬崖的岩石缝中  探出了头  身边是游走的浮云  脚下是无人期企之地  妖娆尊贵的花朵  不曾更不会  把自己的目光定格于  突兀而坚硬的巨石啊    既然已经扎下了根  你纤细的身材  就保持着向上欲飞的姿态  和展翅的鸟儿一般  没有时间恐惧  蓝天就是理想    寒冬与酷暑  来去无痕留有  光荣的经历与宠辱的记忆  当文人墨客 
期刊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本管理,就是要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职工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这种认识,
期刊
从你的眼中,看到了我的位置,你唇边永远的微笑,真实得就像我眼中你永远的期盼。  彼此的心荡漾着同样的激情,这种激情让我们的心永远年轻、亢奋。其实,当岁月流逝,当时光滑过青春的舞步,你我渐渐走过人生的旅程,而我们的心早已不再年轻如初,但,你仍是我今生最美的回忆,仍是我心中最美的新娘。  我曾在月光中祈祷,祈祷你我的明天。你的眸中闪烁着光亮、闪着希望,月光如丝般泻落在你我身上,那么的松软,像雕塑般的永
期刊
“友谊的幸福,是知道了可以向谁倾吐秘密。”不经意间在网上收到一条信息,顺着信息的路径,伴随着经典、怀旧的旋律,我被这字句吸引住了。的确,当我们思念、孤寂、伤怀、脆弱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昔日的同窗故友。隔着无边无际的时空,简单的感应,就像每天吹过的微风与偶尔洒落下的一两片叶儿,那样随心和自然。  这才明白,为什么几十位大学同窗频繁地造访那互联网上、虚拟世界中的校友录,并通过用它以共同的情谊架起了一
期刊
窗前的芦荟在明媚的春光里渐渐长高了,四五瓣翠绿修长的茎从花盆中伸出,如佳人的兰花指般翘立着,圆润饱满、娇媚可人。她走过了昨天的黑暗,在今天的暖阳里呈现着生命的色彩、绽露着新生的欢颜……看着她现在的恣意盎然,很难想象她当初的悲惨境地。她是我和同事们在清扫隔壁那间闲置许久的办公室时发现的,当时,同事将一个花土干裂、满是尘埃的大花盆从角落里拖出来,随杂物一起扔在了走廊里,花盆歪斜着,土洒了一地。我看见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