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j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其意义在于,一方面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意识形态的一切共性。其二,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艺术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变化必然影响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其三,艺术有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之处在于,以审美方式反映社会现实社会。
  一、艺术创作的目的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对于艺术创作为什么人,列宁同志已给出了答案,他说:“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把一批又一批新生力量吸引到写作队伍中来的,不是私利贪欲、名誉地位,而是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因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这将是自由的写作,它要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它要使过去的经验(从原始空想的社会主义发展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在的经验(工人同志们当前的斗争)之间经常发生相互作用。” 可见,我们的艺术创作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他们都是无产阶级,他们都需要进一步的解放,而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的科学。所以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艺术创作的本质与特征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艺术创作是一种实践
  在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艺术产生的那一天起,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没有一种艺术形式是脱离实践的。
  2.艺术创作中蕴含着联系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事物是具有普遍联系的,这一点在艺术创作之中也有着明显体现。艺术和哲学、宗教、道德以及科技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同时,艺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艺术创作符合客观规律
  “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感情转化为具体的、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这是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4.艺术创作是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艺术创作的首阶段是艺术体验,比如,郑板桥画竹,其胸有成竹的前提是眼中之竹,从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是认识的过程,从胸中之竹转化成手中之竹的过程则是实践。所以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三、艺术创作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在从事创作活动时,总会自 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艺术家有很多,更有一些革命工作者也进行艺术创作,这之中就不乏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艺术家们也创作了很多相关艺术作品,如人物传记类电影《列宁在1918》、宣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歌》、李大钊的《庶民的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些理论,也对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二十世纪早期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有着必然联系。如鲁迅的文章,虽然没有明显的宣扬马克思理论,或以马克思理论为基础,但他的许多理论主张是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不谋而合的。
  中国有许多艺术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如文学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音乐家聂耳、麦新等等。
  四、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当代艺术创作价值取向的影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浪潮进一步深入,自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在“85新潮”)之后,在中国的艺术创作领域出现了形态各异的艺术创作思潮与艺术创作形式,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1.回归现实,反映时代风貌
  艺术家要用社会主义先进的文艺理论,“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重构社会主义艺术创作体系。艺术家要深入社会现实中去,表达对弱者的关怀,为人民大众服务。艺术家应以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为天职,用真情与爱心来反映客观真实的生活现状,表达特定时代的社会历史画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譬如,国画家刘文西历时40多年,先后60多次深入陕北生活基地,画了2万多张农村速写,创作了大量的陕北革命历史题材和人民群众风土人情的作品,创立了“黄土画派”,成绩卓著,为现实主义创作塑造了一个典范。
  2.以民为本,倡导民本主义价值观
   “民本”一词最早出自《尚书·五子之歌》,原句是:“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美术创作中积极倡导民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创作题材,反映民众的生活。强调以民为本,构建和谐文化,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民本主义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因而应当是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道德底线。改革开放之后,受现代艺术中的原始主义观念的影响,乡土现实主义绘画开始裂变,一些画家将乡土题材的某些精神因素与形式追求融为一体,画面不再如实记录现实场景,而是在形式中展现人初的本性。例如油画家尚扬的作品《爷爷的河》《老辈》。
  3.关注民生,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艺术家理当体察民生,表现人民的历史生存处境与生活状态,讴歌天下劳苦大众。上世纪70年代,杨之光创作的现实主义国画《矿山新兵》,在经历“文革”洗礼之后,表现了一个雄姿风发的矿山女工从农村生活走向工业化生活的喜悦心情,准确地表达了当时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乐观精神。80年代,罗中立的油画肖像《父亲》以近焦写实的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形象。90年代初的“新生代”美术作品采用典型的写实技巧,描绘身边的事物与日常感受,真实感人,最接近现实主义的本义。与过去相比,画家们开始了更加独立和深入的社会文化思考,作品中表现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王宏剑作品《阳关三叠》是表现当代农民工生存处境的佳作,描绘了一群疲惫不堪的农民工整夜露宿于天寒地冻、拥挤不堪的露天候车场候车的情景,反映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艰辛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对下层贫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结束语
  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作为新中国艺术领域的生力军,我们要理清马克主义哲学同艺术创作的关系,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更深层次的艺术创作。
  参考文献:
  [1]《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J】.北京:人民出版社
  [4]叶朗  《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5]朱光潜  《西方美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装饰作为现代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与文化、艺术的取向。通过对现代设计中装饰性存在的分析,可以为我们利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现代设计的创新带来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设计;装饰;传统文化  1. 引言  装饰作为一种符号,始终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最初只是起到修饰美化作用的物品,仅仅在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品使之变的美观,到现如
期刊
【摘要】:日本设计大师Fumi Sasada一生佳作无数,也获得了许多奖项,其中包装设计作为他毕生的研究对象,“一哥”是日本包装设计界给他的称谓,他的作品富有形式美与功能美的结合,能抓住消费者的眼球,激发人们的想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  【关键词】:包装设计;Fumi Sasada;审美心理;简洁;生动  一、背景  介绍日本国家的设计  日本是一个设计水平很高的国家,曾在唐朝,日本就开始学
期刊
【摘要】:壮锦是广西民族服饰的代表,同时也是广西壮族文化的代表。本文通过简单介绍壮族的服饰文化进而延伸到对壮锦的来源、制作工艺的流程特点、图案和色彩的寓意,以及壮锦在现代市场经济和21世纪的发展潮流中其本身所蕴含的传承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  【关键词】:民族服饰;壮锦;制作工艺;传承意义  一、壮族服饰简介  服饰是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的复合表征,即外表特征与心理审美的结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
期刊
人物画历史悠久,从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画到战国帛画,至唐代仕女画,再到现代工笔人物画都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洗礼和艺术的发展。在当今艺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审美层次也越来越高,工笔人物画也在传统的绘画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本文从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入手,初步探索工笔人物画中装饰性元素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画面中的体现,以便更加深入的认识工笔人物画。  从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中可以看出,虽然
期刊
【摘要】:《时代周刊》是美国的主流欣慰媒体,涉华报道则是其近些年来新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国在国际上所树立的这种国家形象就是美国主流媒体之中所塑造和报道的形象。修辞情境是目前西方修辞理论之中的一个作为核心的概念,毋庸置疑,无论是哪一种修辞话语均是全部以修辞情境来作为主要依据的。西方修辞理论认为,事实是产生说服作用的基础,在《时代周刊》对于中国事件性新闻自然也运用的比较广泛。本文
期刊
【摘要】:戏曲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人物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内心感情世界,深刻揭露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精神世界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也是戏曲艺术诸多特点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特点。戏曲艺术经过漫长的表演实践过程,逐渐产生了角色以及行当这两种划分。此种划分方式主要和戏曲唱法有关。角色行当不一样,其演唱在音域方面、音色方面和演唱风格方面及技巧方面等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关键词】:戏曲演唱;技巧探析;婺剧  戏
期刊
1. The Horace Model  1.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he Horace Model  The model proposes that the faithful interpretation (fidus interpres) is not which is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text but which is fa
期刊
【摘要】:酒歌是中国民歌体裁风俗歌之一,它主要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流传,用于传统节庆、婚丧嫁娶、宗族祭祀等礼仪活动的重要时刻,因此也被称作“酒礼歌”、“酒曲”。我国少数民族布依族是一个喜欢喝酒、唱歌并有自己独特酒俗的民族,酒歌成为布依族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国的布依族中,酒歌的种类繁多,比如:丧葬酒歌、婚礼酒歌、迎宾酒歌、节日酒歌等,他们共同构成了布依族丰富多彩的酒歌文化,本文依托布依族的
期刊
【摘要】:赛珍珠一生穿梭在中西文化之间,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形成了她的多元文化观。不同文化之间应平等交流、共存共荣的观念使赛珍珠在翻译《水浒传》时采取了异化的翻译策略,暗合了当代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必读佳作。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赛译《水浒传》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赛珍珠; 《水浒传》;文化交流  赛珍珠(Pearl S. B
期刊
儒学自一千多年前传入韩国以来, 影响其政治、法律及社会制度, 潜移默化地作用于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社会政治层面上,儒家伦理中的伦 理治国思想成为韩国的立国之本。韩国有着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 儒家文化强调家庭伦理、社会伦理, 提倡人的自觉自律的道德,强调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  韩国固有思想中很早就存在着儒学性的因素,传统思想也与中国的传统儒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使得中国儒学思想很容易地传入并
期刊